鄧興鋒
【摘? 要】初中歷史課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主要平臺。通過高效的課堂學習,學生可以掌握和了解中外歷史文化,探究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促進正確的歷史觀和社會觀的形成。但是,傳統(tǒng)授課方式較為枯燥,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導致教學效率低下?;诖耍P者簡要分析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以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1-0121-02
Research 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he Second Middle School of Minle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DENG Xingfeng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 is the main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learn historical knowledge. Through efficient classroom learning, students can master and understand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 and culture, explore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correct view of history and society. However,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re relatively boring, which easily makes students lose interest and leads to low teaching efficiency.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briefly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pose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歷史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歷史事件,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由于歷史教學有著嚴謹性和深刻性特點,因此課堂教學難免有一些生硬和枯燥,學生對于聽課漸漸產(chǎn)生厭煩感,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于歷史學習中,導致授課效率低下。為了激活初中歷史課堂,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積極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將枯燥的語言和教學方式轉(zhuǎn)變?yōu)槿诵曰?、個性化的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時要把培養(yǎng)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與歷史使命感,使歷史課充分發(fā)揮育人的作用。
一、目前初中歷史課的困境及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歷史知識薄弱,導致在理解上存在困難
初中生的歷史知識較為薄弱,尤其是初一的學生,他們剛剛接觸中學歷史課,基礎(chǔ)知識較差,難以理解教材中的很多知識點和難點,缺乏對歷史事件的感性認知。加上教師在教學時主要使用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的疑難問題沒有被解決,最終打擊到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二)歷史知識概念容易混淆
所有歷史事件都有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與結(jié)局,很多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原理與概念比較模糊,難以明確表述。有的歷史事件具有相似性,學生很有可能混淆這兩個相似的歷史概念,這對他們學習歷史是十分不利的。此外,對于有些歷史概念名詞,學生也容易混淆。如我國近代史中有關(guān)“領(lǐng)事裁判權(quán)”與“片面最惠國待遇”的概念,有的學生無法透徹理解這兩個名詞的概念,也就難以體會到當時施加的不平等條約對于我國社會和民眾的巨大傷害。
(三)沒有做到歷史知識的融會貫通
由于歷史課本的時間跨度較大,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又強,某一個歷史知識可能要通過講解多個章節(jié)的內(nèi)容才能夠?qū)⑵淙跁炌?,因此學生學習歷史時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學生只有學會了對知識的融會貫通,才能做到舉一反三,使學習變得輕松而高效。
二、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探究
要想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一定要積極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摒棄傳統(tǒng)古板的教學思想,采用人性化、個性化的教學理念,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從根本上改變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較低的局面。主要可以從下述幾點入手:
(一)以人性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歷史不單單是一門課程,也可以將其視為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通過了解和學習歷史,學生可以學習中國古代文化,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發(fā)展歷程??梢哉f,在學生社會觀、價值觀、責任感培養(yǎng)方面,歷史課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積極轉(zhuǎn)變教學觀念,采用趣味化、人性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做到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歷史觀念的培養(yǎng)雙頭并重,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例如,在教《三國鼎立》一課時,教師除了講解課本內(nèi)容外,也可以組織學生們閱讀有關(guān)“三國”的一些課外讀物,如《三國志》《三國演義》等,用課外讀物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教學內(nèi)容不脫離課本。通過這種人性化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優(yōu)異成果。
(二)通過多媒體設(shè)備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有的歷史事件會在課本上用圖片的方式展示,這樣有利于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歷史事件。受到課本的啟發(fā),教師也可以通過計算機、多媒體等設(shè)備制作電子課件,將抽象的歷史事件用視頻、圖片等方式表現(xiàn)出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一飽眼福”。例如,在教學“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有關(guān)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預先下載電子課件,制作精美的課件,上課時通過計算機和投影設(shè)備將當時紅軍長征的路線展示出來??梢杂眉t色的線路詳細標出紅軍長征的足跡,用藍色的圓圈標出紅軍長征過程中遭遇的大小戰(zhàn)役,再通過視頻播放紅軍長征時的飲食和衣物,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當時先輩們長征時的艱辛歷程,促使學生們發(fā)奮學習,長大后努力建設(shè)祖國。
(三)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一改歷史課堂面貌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學有方,教無定法?!苯虒W方式可以是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但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在教書的同時進行育人。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很多學科都在尋求人性化的教學方式,讓教學工作煥然一新。初中歷史可以利用多種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團結(jié)精神,教師可以展開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進行思想的碰撞,從而得到知識的升華;也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提出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思考,尋求不同的答案,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此外,還可以通過課堂演示法、生活化教學等方法,推動教學工作的轉(zhuǎn)變與發(fā)展,使學生獲得不同的學習體驗。
(四)鼓勵學生不怕錯誤,大膽提問
學習是一個探索新問題、新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問題,對學習進度產(chǎn)生暫時的阻礙。因此作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的問題。針對靦腆、膽小、不善于發(fā)言的學生,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尋找正確的答案。例如,在學習“盛唐氣象”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讓其他同學討論和回答問題。問題如下:1.在盛唐時期,我國都有哪些杰出的發(fā)明?2.盛唐時期的詩詞文化十分發(fā)達,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哪些?3.你認為造就唐朝強盛的原因是什么?這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發(fā)?4.為什么認為女皇武則天在政治方面非常杰出?通過討論和回答這些問題,豐富和拓展了教材上的內(nèi)容,同時也使教材中學到的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增強了自信心,也學到了許多嶄新的歷史知識。
三、結(jié)語
綜上,針對歷史課教學效率低的現(xiàn)狀,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對于歷史課的看法,使他們逐漸喜歡上歷史課,通過豐富教學方式增強歷史課的趣味性,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周云華.基于問題視角的歷史思辨能力培養(yǎng)——以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新教材為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07).
[2]陳智慧.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2015(21).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