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祿
五里河,從秦嶺南麓褶皺中擠出,給家鄉(xiāng)的北部鑲嵌了一串秀麗的明珠。五里河從源頭到河尾一百余里,五里路見一院人家,所以叫“五里河”。五里河,是一條多情的河,她唱著歡快的歌謠,從東照川、馬家坪、王家場、十王寺匯入二道河。她獨(dú)自在古老森林里放縱著陽光的異彩,任金黃的落葉覆沒,任兩岸千仞立壁嘆息著逝者如斯,任風(fēng)花雪月朝夕往復(fù),她一塵不染地延伸到亙古童稚的秦楚交界處,演繹著“古道西風(fēng)痩馬”的故事,繁衍著春夏秋冬男耕女織的傳說。
五月的風(fēng),帶著夏日麥穗的芳香,將我們一伙浪子,吹到了充滿神奇色彩的“五里河”。這里每一座山峰都充滿著崢嶸氣象,每一條河流都蕩漾著美麗的風(fēng)光,每一塊石頭都透露出挺拔英姿,每一個村莊都孕育著神奇的故事。
秦楚古道
河是情感豐富的家園,溪水是一架古老的鋼琴。在野草雜花簇?fù)淼牡鯓蜻呌幸蛔鶛M行山間的四合院。這里,曾是商旅游人歇腳的“騾馬店”。幾棵老槐,曾系過汗馬之韁,斑駁樹身,如風(fēng)雕甲骨。現(xiàn)代人無法詮釋,山崖峭壁上懸掛著一個“蜘蛛網(wǎng)”,洞壁依稀可辨“南無阿彌陀佛”幾個大字。
沿溪溝東下,行之十余里,便到了兩河交匯處,山岸上大書“秦楚通商”四字。古道雖被歲月之水淹沒,但兩岔河處驛站,秦楚交通的見證還是保留了下來。云游散仙“清和真人”的蒼勁題字為峽谷增添了神秘的彩色。游人來此,掬一捧泉水,看夕陽殘照下的驛站舊地,耳邊似聞銅鈴隱約,馬蹄聲聲。不禁遙想古代楚國商人購買絲織品、土布運(yùn)往陜西,換回食鹽。那腳夫成隊,騾馬成群的陣勢何等壯觀,那悠揚(yáng)的山歌傳唱聲給古代“鹽道”披上了文明的衣裝。
多情的河灣
古老的河灣,潺潺的溪水。溪水是一個未經(jīng)化妝的美女,純情自然,端莊美麗。溪水中埋著石頭,石頭中埋著黃金,埋著火焰,埋著古典的月光;溪水中漫游著魚兒,潭水清澈見底,小魚兒形影相見;河邊的洗衣少女,以水為鏡,巧笑倩兮,用嘹亮的山歌勾來山上的牛郎;河灘上的卵石,五顏六色,用甲骨文、篆文、英文、拉丁文記載著滄桑巨變的歷史,引起游人們無比的珍愛和無窮的遐想。兩岸古樹,枝葉交匯;兩崖的山峰,犬牙交錯,以其萬千姿態(tài)凝固著生存的光影,溫柔著鐵巖潺潺的生活樂章。
一老一幼的卷毛獅子,張著大口,舞著利爪,在高聳入云、松柏倒掛的深澗峽谷里盡情嬉戲;一對相親相愛的情侶在山頂上深情擁抱,兩眼悵望遠(yuǎn)方,真是一對亙古不離的多情鴛鴦。山脈緘默地聳立于天地間,刀削斧劈,那高聳入云的形象象征著大山人的追求和向往。
20世紀(jì)70年代,河灣里開來治山大軍,叮當(dāng)?shù)腻N聲,隆隆的炮聲,鑿?fù)饲帻埖牟鳖i,河水傾瀉而下,穿過“青年洞”,一路歡歌,朝鐵佛寺、香爐石奔來。河灣里留下了一百多畝旱澇保收的良田。
山間奇石
從鐵佛寺涉水而下,踏著色彩斑斕的鵝卵石,行至半里路時,一個大自然的杰作映入眼簾。只見河灣上聳立著一座狀若香爐形的奇石,峽谷兩岸古樹參天,山崖萬丈絕壁。在山崖的一角坐落著一尊石像,高十米,上端大若一棟樓房,中間細(xì)若磨盤,底座又像巨大的石龜,臥在那里,且頂端生長許多古樹,遠(yuǎn)看像一個巨大的蘑菇,又像一尊巨型的翡翠酒杯。與奇石相對的河岸邊,有一座居住著人家的清代四合院,房屋磚木結(jié)構(gòu)。據(jù)說,此房是一聞姓舉人后代居住,他仕途宏達(dá),光宗耀祖,只因家人不尊法度,被鐵佛寺法師用計破了風(fēng)水。后聞舉人在奇石上建一小廟,長年供香,起名“聞香廟”。誰料,自“聞香廟”建起,聞氏從此一敗如水。故此,后人把奇石稱為“香爐石”。
“香爐石”曠古而滄桑,陽光照亮峽谷,奇石亮麗山川。你不用猜測這塊巨石是如何從歲月中站立起來,你必須清楚:一塊奇石的站立,是不會輕而易舉被風(fēng)雨說服,讓時光摧毀;一尊巨型酒杯的舉邀,是圣賢舉杯邀詩人的壯舉;一個“香爐石”的聳立,是廣袤山川、無限生靈的虔誠。只要你靠近,你就知道這塊奇石的堅硬,用不著在天寒地凍中尋找溫暖的被衾。一塊石頭站起來,是大自然獨(dú)特的風(fēng)景;一塊石頭站起來,其實是一座亙古不變的精神豐碑。
陽光篩下萬根金柱,五月的河灣更顯撲朔迷離,充滿奇石的五里河像一頁頁古樸的典籍,寫滿滄桑和傳說。多少年來,無人能夠說清有多少日月走過。喧嘩的語言沉默為苔,人的、鳥的、獸的、蟲的……匆匆的腳步涉水而過,沙灘腳印,落地成詩,讓游人們感到歲月凄迷而美麗。那山巖的古松、翠竹、山花、鳥鳴都在合奏著一首自然的樂章。赤腳涉過五里河,最能感受人生的喜怒哀樂,最能讀懂眾多精靈的奏鳴曲,最能詮釋大自然的哲理和人生的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