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不僅緊握、而且高舉孫中山的旗幟。
孫中山當年所想的,主要在于如何使群眾運動幫助和重振國民黨。
現(xiàn)在對宋慶齡來說,問題在于國民黨如何完成它對群眾運動所應(yīng)負的責任。
這同群眾運動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是相一致的。在群眾運動中,現(xiàn)在是由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工人在擔當著領(lǐng)袖的角色。
1925年6月19日,在香港這塊英國租借地,10萬多工人罷工。他們提出的要求,包括全國性的“五卅運動”的要求和對香港當局的要求。
美國激進的新聞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罷工高潮階段,在宋慶齡和鮑羅廷夫人的幫助下,來到了廣州。她從一個熱烈同情者的觀點描寫了罷工情況。
她寫道:“我就像剛離開古老的亞洲,忽然闖進了現(xiàn)代世界……這次廣州罷工是有組織的工人罷工,同西雅圖、匹茲堡、倫敦、漢堡等世界任何地方一樣。這兒不是外鄉(xiāng)異域,而是故鄉(xiāng)?!?/p>
罷工期間,成千上萬聚集在廣州的罷工工人要吃要住。
宋慶齡在上海投身于為罷工工人募款的工作,她的呼吁“我們不能袖手旁觀,我們不能延誤救濟工作”通過函件、電報傳到美國、加拿大、東南亞、澳大利亞、墨西哥等處的華人社會。
光是海外華僑的捐款經(jīng)她手匯往廣州的就達10萬美元以上。在她回廣州時,省港罷工委員會委員長、海員蘇兆征率領(lǐng)一個代表團專門前去向她致謝。
除了財政支持之外,孫中山夫人的名字作為主要支持者也提高了這次罷工的政治聲譽。
在上海時,宋慶齡同上海各界婦女聯(lián)合會緊密合作。7月5日,她應(yīng)邀參加聯(lián)合會的一次會議。婦女們進行募捐,不僅為了支援南方的罷工,也為了幫助上海本市的流離失所的工人——宋慶齡幫助組織了一個特別的團體“上海救濟五卅慘案失業(yè)工人聯(lián)合會”。
不久,在廣州顯示出了可悲的證據(jù),證明反動勢力在那里同革命力量一樣,也在積極活動。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在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所在地開會時,在門廊中為刺客的子彈射中倒地。宋慶齡在給廖夫人何香凝的唁電中說:“驚聞仲愷先生哀耗,元良遽喪,吾黨損失甚巨,實深痛切……但先生為黨犧牲,精神尚在,吾輩宜勉承先志……務(wù)希各同志扶助本黨,積極進行,萬勿因此挫折。”
她還不顧病體,應(yīng)邀趕赴北京參加6月30日在天安門前舉行的反帝群眾大會,以紀念“五卅慘案”和“沙基慘案”中的死難烈士。
據(jù)目擊者回憶,她當天身著花邊素服,微笑著向大家揮手致意。她的到場具有重大意義,受到群眾熱烈歡迎。
來源:《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