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芽 梓晨
最近,一位網(wǎng)友發(fā)帖求助,稱自己為偶像“打投”,花掉了家里買種子的錢。此事件再次讓公眾關注到了“飯圈集資”這一社會現(xiàn)象。
過去幾年,隨著綜藝選秀節(jié)目的增多,粉絲們花錢集資送偶像出道、為偶像刷榜沖人氣等行為逐漸成為了年輕人常見的行為。支持喜歡的偶像本身并無問題,但集資行為涉及到不菲的金融財產(chǎn)交易,而這一行為目前又缺乏監(jiān)管,處于一個灰色地帶,因而時常出現(xiàn)集資者“攜款跑路”等事件。同時,很多未成年人在這個過程中缺乏自制力,甚至不惜用借貸的方式透支未來。這些都讓飯圈集資成為了當下眾矢之的。
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找到了一位曾經(jīng)為偶像集資超過十萬塊的年輕人,她給我們講述了她是如何進入這個圈子,又是如何回歸平常心態(tài)的歷程。以下是她的口述。
偶像集資這個事情,據(jù)我所知,最早應該是從日本一個非常有名的女子偶像組合AKB48那邊傳來的。這個組合的成員人數(shù)非常多,她們公司想要了解她們的真實人氣,根據(jù)人氣給每個成員分配相應的資源,所以就搞了一個總選舉。這個總選舉跟現(xiàn)在的選秀非常像,就是讓粉絲花錢去購買喜歡的偶像的CD,每個CD會有一個投票券,在網(wǎng)站上輸入券上的投票碼,就可以投票。后來這一套玩法被國內一個類似的女子偶像組合SNH48照搬了過來,逐漸形成了國內的這種飯圈文化。
偶像后援會是現(xiàn)在飯圈中最最核心的部分,是整個飯圈金字塔的頂端,一般不是特別糊的藝人都有一個官方后援會。后援會的人可能跟這個明星直接有聯(lián)系,能夠獲得關于這個明星的一手信息;或者很有資本,又熟悉游戲規(guī)則;或者是在某方面很有能力,可以勝任美工、文案等工作。他們也是飯圈里最被人信任的存在,后援會往哪里走,下面的人就會往哪里走。一個明星有沒有一個好的后援會,往往是用來衡量TA的飯圈成熟不成熟的標準。
而飯圈集資,就是通過App或者鏈接給后援會打錢。如果在平時,他們會拿它去做微博數(shù)據(jù),比如去維護一些轉贊評。然而在選秀期,即比賽期間,他們會花大部分錢在“打投”上面,通常就是買視頻網(wǎng)站的賬號,再用這些賬號去刷榜投票。不過后面就不止買視頻網(wǎng)站的賬號了,他們還會買“水票”或“奶票”(只要買水或買奶,就可擁有投票權。買得越多,投得越多)。所以現(xiàn)在后援會分成“奶票組”和“打投組”,但是不沖突,可以兩個都進。
說到具體的集資和打投工具,其實現(xiàn)在模式已經(jīng)非常成熟了,有些App會專門提供這些渠道。這些App上有很多集資鏈接,它本質上就是個轉賬鏈接。不過,這些錢收到以后,信息就會變得非常不透明,錢的最后走向我們也沒法知道,只能靠之后在微博上看一些數(shù)據(jù)排名有沒有下降,來推測后援會有沒有做事了。雖然也有所謂的“監(jiān)管會”,形成看似相互掣肘的機制,但實際上監(jiān)管會依然附屬于后援會。一旦后援會做假賬,粉絲也會毫不知情,毫無辦法。
我是2018年開始追選秀節(jié)目的,那時我上高三,不過已經(jīng)開始上網(wǎng)給喜歡的選手投票了。線下也會去買維他命水,買一瓶飲料就能給選手投一票。
不過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參與集資,都是自己去買水。當然,普通的散粉也可以選擇把錢給打投組。我當時沒有進打投組,一方面是因為官方打投組門檻很高很難進,需要你證明你是“鐵粉”;而且我當時在忙高考,也沒怎么投錢,一般就是自己買“水票”投。
從2019年開始,我自己正式參與到了飯圈的打投和集資中。當然,我個人認為,國內目前這種大規(guī)模的打投和集資是從2019年某選秀節(jié)目開始,再到2020年發(fā)揚光大的。比如“奶票”有點像當時的“水票”的升級版,只不過節(jié)目的贊助商換成了牛奶企業(yè)。譬如說,你購買一箱牛奶,就可以得到10-30張票。因此,那時也有少量的黃牛專門倒賣“奶票”,最開始價格不高,不過會隨著比賽的進行慢慢漲起來。這點跟今年一樣——今年一開始“奶票”10元一張,現(xiàn)在漲到20元一張。票價漲得太厲害的時候,后援會會直接去批量買奶,把“奶票”拿出,再在閑魚上把這箱奶折價賣出去。
我追選秀節(jié)目時,加入了一位選手后援會的打投組。打投群里有三千多人,都是專門來領號投票的。我一天基本上可以投500個號——其實每個人投的不一樣,有空你就多投一點,沒空就少投。但這部分自己不用花錢,花錢主要在集資那一部分。
當時我們一場比賽要集三次資,一次二三十萬。一般來講,“奶票”的質量會比打投號會員的質量高很多。因為用視頻網(wǎng)站賬號投的話,切換賬號投票有可能被系統(tǒng)識別出惡意刷票,就會清票,除非你切換IP。但是“奶票”的票是不會被清的。
當然,“奶票”也會貴一些。拿去年來說,去年一個打投號大概是5毛錢左右,但是一張“奶票”最低也要十幾塊錢。不過一張“奶票”可以投十票,相當于一票下來一塊多。
到了去年,集資就更多了,尤其像battle這樣的玩法更多了。去年我在battle上花掉了將近5萬塊錢。因為這種形式會刺激大家花錢的欲望,畢竟誰都不想自己的偶像輸嘛。
所謂battle就是和另一家也在集資的偶像后援會比拼。它的一般操作就是后援會在打投App那邊搞一個鏈接放到微博上面,然后在微博上宣布有這一場battle,上面會有時間、跟誰打、目標金額是多少以及這一次的主題是什么。而且會有不同的懲罰,比如輸?shù)哪羌乙o贏的那家在微博上置頂安利視頻,或者在公演現(xiàn)場為對方送應援花籃。
在一場battle中,為了贏,就要鼓動人往里打錢。一般在這個過程中,后援會會預留一定的金額,不讓目標一下就達成。因為集資最好的狀態(tài)是越打越猛型的,最好能讓大家心情起伏。如果一下就達成目標,會讓人失去興趣,所以他們可能會預留一部分錢。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這次要集資一千,其實一千已經(jīng)達到了,但后援會可能留下兩百,告訴大家還差兩百。粉絲一看,就差這兩百了,那我何不補上這兩百呢?這種情況下,可能三分之一的粉絲都會掏錢。
除此之外,集資還有“插旗”。插旗分為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你打多少錢,我跟多少錢”,按比例進行。比如說在一場battle中,為了呼吁大家在幾點之前把錢集夠,有的大粉絲或者富婆就會出來插旗,比如她們規(guī)定30:1,就是說你打5塊錢,把截圖發(fā)出來,我就跟著打150塊錢。也有1:1的,比如你們打夠了一萬,他們就會跟一萬。還會有那種“評論旗”,比如說一條評論一塊錢,設個上限,評論多少就打進去多少。
這些激勵大家打錢的花樣,其實之前就有,但是現(xiàn)在慢慢變得越來越豐富了。以前一般只有到一定金額,才會讓大粉或者富婆插旗,慢慢后面小粉絲也可以自己插小旗。
大家其實也知道這些都是為了讓自己多打錢,但是在那種氛圍之下,還是心甘情愿的。你像我花的那么多錢,大部分都是在插旗里花掉的。像我花掉的十萬塊錢,其中有五萬都是被后援會拿來作為吸引人打錢的“旗”了。
去年剩下的五萬多是用來買商務了。因為那時候會有其他榜單,比如說會有贊助商要賣東西,或者他們會進一些直播間賣東西,直播中會贈送一些節(jié)目的周邊。如果一場直播銷量好,也可以讓選手數(shù)據(jù)好看一點,這時候就需要你去買這種商務。我去年先是花了三萬元,用來在Pick的直播間購買商品。
我去年追的那場選秀還有個很特殊的環(huán)節(jié),就是TA決賽出道夜有一個直播刷禮物的環(huán)節(jié),TA出道排名的35%還是30%取決于粉絲刷的禮物值。那天晚上我也刷了不少禮物,不知不覺又砸進去大概兩萬塊錢。但當最后看到TA真的出道時,我們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感覺所有努力和所有錢都不是白費的。
現(xiàn)在看起來,這些錢好像都是自愿花的,但是在那樣一個環(huán)境之下,其實是不自由的,因為你會被很多的言論煽動。比如圈里大部分消息會說,如果我們不投,我們的偶像就怎么樣了,所以就會自發(fā)地想投。而且他們會出那種虐粉的“小作文”,每家都不太一樣。他們會根據(jù)現(xiàn)在情況來說一些很能虐到你的話,讓你覺得心疼,然后你就會不自覺地去打投和打錢。
那時候我也會發(fā)一些小作文,因為我真的蠻喜歡自己去年追的那個偶像。我從節(jié)目開播前就知道TA,為了TA才去看的節(jié)目,陪TA一路走來,所以心甘情愿為TA打錢或者打投。
不過去年我追的那個偶像出道之后兩個月,我就“跑”了。因為覺得自己花了那么多時間精力,都給了一個完全不值得的、就知道割粉絲韭菜的人。TA當時出道以后就經(jīng)常讓人買商務、電子刊,后援會依然整天出虐粉的小作文,不停引誘粉絲花錢,我就覺得蠻沒有意思的。再加上我知道了TA本人其他的一些黑料——因為你花錢多了的話,就容易接觸到大粉和后援會,就會有內部信息交換,知道一些其他小粉不知道的事——我就“跑”了。
所以現(xiàn)在回想,集資和打投行為更像是一種集資方、藝人方和節(jié)目方的非理性狂歡。一旦你進入了這種狂歡,就已經(jīng)不太會想到權衡利弊這種東西,就會有股力量推著你,用這種類似于“簽訂契約”的行為去獲得一種滿足感,去享受成為一個集體的一分子的感覺,去享受在集資排行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這種熱情會一直持續(xù)到節(jié)目結束,這時就到了一個情緒冷靜期,你再回看自己觀看節(jié)目、集資的整個過程,才會意識到當初的不理性。
因此這一時期往往也是大量的粉絲流失的開始。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調侃許多偶像,說他們只是“出道即巔峰”,因為只有出道那段時間有那種環(huán)境和氛圍,促使人去消費、打投。一旦節(jié)目結束,氛圍沒有了,粉絲也變得清醒,很多人就陸續(xù)離開了。
而且我現(xiàn)在也完全明白了,你在現(xiàn)在的選秀節(jié)目上所看到的所有內容,都是這個節(jié)目想讓你看到的,都是被安排好的。如今我一般從第一集就能看出來,哪些人是比較普通的練習生,哪些人背后有完整的資本,越看越明顯。這樣看得更清了,覺得挺沒意思,也就沒當初那么狂熱了。
(桑小果摘自微信公眾號“三聯(lián)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