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訓霞
明代以中山狼為創(chuàng)作題材的作品頗豐,如文言短篇小說有馬中錫的《中山狼傳》,雜劇有王九思的《中山狼》。另外,“祁彪佳《遠山堂劇品》錄有陳與郊的《中山狼》和汪廷訥的《中山救狼》雜劇,惜都不傳”。近代以來,在鄭振鐸、劉大杰、游國恩等編寫的文學史中也都給予了其一定程度的關注,之后王季思在其編寫的喜劇集中也提到“現(xiàn)存描寫中山狼故事的劇本,當以康海的為最佳”。此后更是引起了較多學者對康海雜劇作品《中山狼》的關注和研究。雜劇研究主要是論文方面,這些學者從不同的方面對《中山狼》進行個性化解讀,不過大多數(shù)集中于著者考證和論李、康關系。通過搜集查閱資料,筆者發(fā)現(xiàn)學術界對康?!吨猩嚼恰返闹S刺文化意蘊關注較少,同時因?qū)W術界對《中山狼》是否為康海諷刺李夢陽的忘恩負義行為一直存留爭議,故在分析其諷刺意蘊時將不談及,而僅就文本中的忘恩行徑展開談論。
諷刺手法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可追溯至《詩經(jīng)》中的諷刺詩和早期寓言,在晉唐小說傳奇中諷刺藝術更是漸趨成熟,之后的宋、元、明、清幾代,諷刺藝術運用的范圍不僅更廣,且臻于成熟。由此可見,對于“諷刺”而言,它更多地帶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烙印。通過諷刺形式的呈現(xiàn),指摘時弊,垂戒來世,從而研究《中山狼》文本的諷刺意蘊就有了存在的意義。
一、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諷刺
封建統(tǒng)治階級歷來是古今文人墨客所嘲諷的對象,他們以如椽巨筆勾勒出其罪惡與丑陋的嘴臉,或為民眾發(fā)聲,或抒己之不平??岛?chuàng)作《中山狼》是于罷官后,明朝黨派競爭激烈,而他因桀驁不馴、恃才使氣,又不肯趨炎附勢,使其在官場中得罪權(quán)貴、受到排擠。也因為官經(jīng)歷,他看遍官場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見識了種種黑暗與不堪。此劇以現(xiàn)實為題材,將諷刺意味寓于嬉笑怒罵中,并通過豐富的想象力虛構(gòu)故事情節(jié),從而達到較好的諷刺效果。
首先,在雜劇第一折出場的自我介紹中,直接點明了趙簡子的盛氣凌人。接著在東郭先生的自敘中,道出自己歷經(jīng)長途跋涉,在暮秋時節(jié)騎著瘦馬,環(huán)境與心境都無不凄涼,之后以聽覺和視覺雙重感受,描繪出趙簡子圍獵時的聲勢浩大和熱鬧歡騰的場景。通過鮮明的對比,把以趙簡子為代表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不關心民瘼,只顧自娛享樂的罪惡行為自然地展現(xiàn)出來。在劇本的第二折,趙簡子向東郭先生詢問中山狼的下落而無結(jié)果時,“您看俺劍者![拔劍砍車轅科]東西南北,兀誰的隱諱了狼的去向,把這車轅兒做個賽例者!”“[趙按劍科]您看俺這口劍,吹毛也似快的,您敢試著它么?”經(jīng)過兩次動作描寫,作者把趙簡子的氣急敗壞、咄咄逼人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從而使封建統(tǒng)治者無所遁形。
其次,在東郭先生大難臨頭之際,為了尋得一線生機找“三老”評理救助。第一次找老杏樹評理,老杏樹卻以自身被老圃伐枝芟葉且性命不久矣為由,認為東郭先生該被吃;第二次找老牸評理,老牸講述自己年輕時為老農(nóng)做出貢獻,現(xiàn)在年老將要被老農(nóng)一家殺害的經(jīng)歷,也認為東郭先生該被吃;無奈之下,東郭先生命懸一線之際,第三次找到了杖藜老子評理,待東郭先生說明情況后,杖藜老子智殺中山狼,東郭先生終于得救。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前兩次所找的評理對象,皆為自然中的草木走禽,其寓言擬人化的口吻,恰似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無情控訴與鞭笞,撕開了他們偽善的面紗,道出了殘酷剝削與奴役的本質(zhì)。當然,換一個角度反觀思考,又可以體味出文本傳達給我們的不一樣的韻味。若把評理的老杏樹、老牸作為無知的封建統(tǒng)治者,而東郭先生作為貧弱民眾的縮影,說明在封建社會評理申屈是很難實現(xiàn)的,因這些上層統(tǒng)治者實為胸無點墨之輩,只知魚肉百姓,天下蒼生只是作為其加官晉爵、發(fā)財致富的墊腳石。最后杖藜老子是作為正面歌頌者的形象登場,他使正義存于世,化解東郭先生的冤屈,在不動聲色中,更是加深了對諷刺對象的批判力度。
二、對天底下忘恩負義者的諷刺
中國文化底蘊豐厚,自有文字以來,記錄報恩的典故有許許多多。如《詩經(jīng)》中有投桃報李的饋贈之恩,《左傳》中銜環(huán)結(jié)草的行救之恩,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知遇之恩,諸種不勝枚舉,但從側(cè)面說明了人們對報恩行為的大力提倡,并且一代代傳承延續(xù)著。在《增廣賢文》里寫道:“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而康海的《中山狼》從反面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罢婢仁老傻?,使無義男子見之不覺毛骨顫戰(zhàn)”。作為寓言式喜劇,中山狼這一形象具有象征意義,當為影射世間所有忘恩負義者,而不單單指無義男子??岛5纳⑶鷮<稕c東樂府》,不僅創(chuàng)作的散曲數(shù)量眾多,而且成就在明代曲壇上可稱為首屈一指,也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康海個人的思想傾向,其中的憤世之作有表達對現(xiàn)實世道人心的尖酸譏諷,對此雜劇《中山狼》與其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乃非心血來潮之作。
劇本第一折,帶箭負傷的中山狼求助于東郭先生時,其表現(xiàn)是搖尾乞憐,低聲下氣,苦苦哀求,后以蛇銜珠報隋侯自比,表達自己必定報答救命恩情的決心。在第三折狼獲救后,自知要說的話不知高下卻還要說出來,實乃虛偽做作?!疤热火I死在路上,卻被烏鵲啄,螻蟻攢呵,不如送與趙卿拿去,倒也死得干凈。先生可憐見,權(quán)把您來充饑罷!”以歪理掩蓋要吃人的真實想法。在遭到拒絕后,本來面目暴露無遺,“您縛俺在囊里,受的苦來不耐煩。您是甚好意?您向趙卿說俺恁地不好,要助他所筭了俺。怎的不該吃您么?”報恩不成反還曲解事實,可謂狼子野心、忘恩負義。它和東郭先生的對話內(nèi)容,與前面求救時的表現(xiàn),兩相形成截然不同的對照,諷刺意味躍然紙上。劇本第四折,雖在杖藜老子面前失勢,中山狼也不忘巧言善辯,為自己的忘恩作反駁,可謂滑稽可笑。另外,杖藜老子的一段痛快淋漓的罵詞,把天底下負恩之人進行分類,分為負君、負親、負師、負朋友、負親戚五大類,最后一語道破﹕“你看世上那些負恩的卻不個個是這中山狼么!”這段罵詞實為作者在對現(xiàn)實的人心進行毫無情面的嘲弄和譴責,警戒現(xiàn)實人們的所作所為,為世間肅清忘恩之人,從反面呼喚人心的善良和美好。
三、對道貌岸然的儒士的諷刺
康海的老師或朋友是繼承“關學”的名士,作為“關學”的創(chuàng)始人張載,其“四為”思想深刻影響了康海,使他聯(lián)系現(xiàn)實,注重實用??岛5碾s劇創(chuàng)作雖少,但作為雜劇雙壁之一的《中山狼》正源自現(xiàn)實中不合理的現(xiàn)象而撰,其“有為”表現(xiàn)在以寓言的形式含蓄委婉地表達出個人對現(xiàn)實中儒士不良行為風氣的痛責與揶揄。
東郭先生在劇中既是“兼愛”思想的載體,又是應試的儒士。作者通過多重否定,對這個主人公進行了全面的剖析展示,揭示其道貌岸然的虛偽性。其一,東郭先生路遇中山狼求救,剛開始以不管野草閑花為由拒絕搭救,后因中山狼表示能夠報答恩情,便假意推脫,再一次搬出“兼愛”思想,借此為由營救的理由,把他這種虛偽之輩勾畫出來,與前面以薄為道的話語形成反差。其二,知曉狼的真實面目后,連續(xù)多次痛呼感嘆,后悔不迭,自責不該救狼,卻仍舊迂腐地不知悔悟??梢哉f是“兼愛”思想在現(xiàn)實的失敗,有時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其三,通過老杏樹、老牸的遭遇,從側(cè)面反映出“兼愛”理想的虛幻性,事實證明“兼愛”是一條走不通的道路,東郭先生脫離生活實際也只會自討苦吃。其四,劇末寫出東郭先生帶有佩刀,卻不忍心殺之,繼后聽杖藜老子一席話,幡然醒悟,表明以后會見機行事,不會癡愚,并殺死中山狼繼續(xù)趕路。最后的殺狼其實是東郭先生對“兼愛”思想的質(zhì)疑和否定。縱觀之,東郭先生心心念念的“兼愛”準則,只不過是其沽名釣譽的手段,求取功名才是其最真實的理想追求,而他這種做法又是作者所鄙棄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東郭先生遭趙簡子盤問時,搬出諸多理由搪塞,謊話更是信手拈來,巧言令色,與一般儒士敦厚致用的形象不同,可以說他是一個“畸形”的儒士?!扒捌咦印钡拇蟛糠殖蓡T都來自北方,康海作為“前七子”之一,一定程度上也深受北方學風的影響。又因“北方山水滋養(yǎng)了他們質(zhì)樸、正直、疾惡如仇的本性,使他們與這種流行的‘老成圓巧的士風格格不入”。對此,東郭先生作為戲劇中的主人公卻是被譏諷的對象,這在戲劇史上是比較少見的。因而也可看出作者對這種道貌岸然的儒士的諷刺與痛恨。
四、結(jié)語
康海的《中山狼》被王季思收錄進《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在燦若星河的古典戲劇里,它傳達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喜劇的歡樂性,更為重要的是背后的諷刺意圖。它為我們揭示出現(xiàn)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xiàn)象,并對此進行了無情的抨擊。不論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諷刺,還是對忘恩者和虛偽儒士的諷刺,都寄托了作者個人的理想愿望,表達了個人對現(xiàn)實與政治的關心和積極參與,同時啟迪我們的是做人當有恩必報,而非恩將仇報。忘恩行為不僅是作者所鄙夷的,也是我們當警戒的?;蛟S其膾炙人口的原因正是戲曲所隱含的諷刺文化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