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敦運
“出圈”是近來較為流行的一個熱詞。其內(nèi)涵大約是指某位明星知名度突然變高了,不僅被原來的那個粉絲小圈所關注,而且開始進入部分大眾的視野,變成了一位時髦的“公眾人物”。不過,當下人們在引用“出圈”時已經(jīng)不只限于人,還將一些影響寬泛的新奇事件說成“出圈”。
● 出圈的草地
進入四月后,新蕾社區(qū)還真的一下冒出了好多新秀。
就在前天晚上,第三組《黨史微課》將劉瑩、孫怡、張曉蕾、倪欣四位小朋友在湖邊草地上的出色表現(xiàn),捧進了社區(qū)群,這一下子成了群里4000多個家庭的共同話題。當夜,社區(qū)黨支部的鄒老師,就收到了50多條申請:“下次再有這樣的活動,我家林晟婷也算一個。”“鄒老師,金燕報名參加第四次《黨史微課》?!薄?/p>
鄒老師興奮了,也被感動了,雖然收到最后一條微信時,離天亮還有三個多小時,但她怎么也睡不著了,思緒又把她拉回到兩個月前的那個下午。
初春的風雨,還帶著一絲寒意,附近小學的黨支部書記孫老師,披著被雨水打濕的上衣,推開了她辦公室的門,寒暄幾句后,掛著“銀幕”的兩人,隔著桌子討論起“能不能在建黨100周年時,讓小學生也講講黨史”的問題。
“小學生講黨史?”聽慣了專家授課的鄒老師,一臉驚訝。
“是的,我校學生講‘黨史微課有段時間了,做了好幾場直播,效果還不錯?!睂O老師說。
“材料是哪里的?拿捏得穩(wěn)嗎?”
“當然來自專家,只不過是借助學生的口說出來而已?!?/p>
“學生們說得清楚?”
“雛鳳清于老鳳音呢?!?/p>
“嗯,你們再有這樣的活動,我們也去觀摩一下,可以嗎?”
“可以呀,明天就有,你們?nèi)???/p>
“去,一定!”
看完學校里的《黨史微課》,老師們再也按捺不住了,她們幾個當即決定,下個月就在社區(qū)搞,場地就選在湖濱上的那塊草地。
社區(qū)的第一次直播,就收獲了500多粉絲。這塊本來就受捧的濱湖草地,也因為周末的《黨史微課》愈加人氣爆棚,而且一次又一次出圈。
● 黨史微課
微課早已不新奇,但是,“黨史”與“微課”攜手,并通過兒童娓娓道來,再借助信息技術翻越院墻、籬笆,走進千家萬戶,這的確是一個美輪美奐的創(chuàng)意。
不信,我們再次走進那塊濱湖的草地,重拾已經(jīng)滑過兩個月的那個傍晚。
“我叫張煦,是實驗小學二年級3班的學生。我今天給各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講一次黨課,題目叫做《你是我心中的永遠的美》。
“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我不知道共產(chǎn)黨員在你們心中到底是個什么形象,但在我的心里,即使他只有一條腿,也比青龍山堅強,比八分山高大,比梁子湖的白蓮更美?!?/p>
“嗯,一條腿?”聽眾中的竊竊私語,沒有打斷小姑娘天籟般的講敘。
“去年,新冠病毒在我們的城市肆虐,我沒能看到朝思暮想的春晚,也沒有見到想念的叔叔和小姨,就是外婆給我買的玩具也不能按時送到我的手里。
“隔著窗戶,從早晨到晚上,我都聽見廣播車的大喇叭在不停地播放,‘居民朋友們請注意:疫情高發(fā)期間,不外出、不聚會、講衛(wèi)生、勤洗手、戴口罩、要通風、不信謠、不傳謠……我們的社區(qū),被高高的木欄圍住了,空曠的街道上,見不到人,看不見車。說實話,我多么想上學啊,然而,校門關閉了,道路隔斷了,就連小區(qū)也被封鎖了。
“可是,我們要吃飯,要吃菜,還要拿快遞啊。
“就在宅居的我們?nèi)f般困難時,我爭著從門上的貓眼里,看到了來敲門的‘雨衣,以及‘雨衣胸前那一枚鮮紅的黨徽。
‘爺爺,給我家送菜的人是誰?
‘共產(chǎn)黨。
‘我問他們叫什么?
‘不知道,只知道他們是共產(chǎn)黨員。
‘共產(chǎn)黨員也有名字呀?
‘許多共產(chǎn)黨員是不留姓名的。
“不過,幾天后,我還是在網(wǎng)課上看見了一名脫掉雨衣,但卻只有一條腿的共產(chǎn)黨員,他叫張正國,因為他穿著一件藍色的棉襖,我就給他取了個‘天藍背的名字。
“‘天藍背是村支書。
“抗疫期間,只有一條腿的他,卻帶領黨支部的成員們,日夜勸導、排查、值守,幫助居民送物資,堅持一條龍服務。
“健康人每天走30里路也不輕松,可是‘天藍背每天要走遍全村的11個灣組,四個月如一日。
“看著他蹣跚而行的腳步,我哪里敢出門,哪里忍心出門,去給‘天藍背添亂。
“150天過去了,我們終于走出了困境,迎來了武漢的重啟。在這5個多月里,我被電視上許多人和事感動,然而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老黨員張正國,也就是我說的‘天藍背!”
張煦的微黨課只講了4分鐘,可是點擊量卻超過30000,點贊的人數(shù)也有200多。
張煦出圈了,為什么?就因為“天藍背”,就因為這節(jié)黨課所講的人與事發(fā)生在我們身邊。
幾組《黨史微課》下來,當書記們再一次審視這種微課教育時發(fā)現(xiàn),這種在校、社間能夠兩棲的“微黨課”,與其說是因為有小而生動的故事,在網(wǎng)傳時有短小精悍的視頻,倒不如說是因為有別具一格的“少年宣講”。
少年,抑或兒童宣講為什么會博得這么高的人氣?
社會心理使然。
眾所周知,黨史教育向來都是屬于“高大上”的,正因為“高大上”與“兒童宣講”之間造成了比較大的心理期待差,所以才更容易吸引社會關注。這種關注不僅是關注“故事”,更是關注他們的個性化表達。如果還輔以適當?shù)男畔⒓夹g,如“在線直播”“臨場互動”“角色扮演”“圖文薈萃”“動靜交疊”等,則抓住眼球的因子就更多了。
● 如何講好黨史微課
課后,筆者也進行過研討。大家都覺得,雖然每節(jié)《黨史微課》的內(nèi)容不多,教師、學生、居民,人人都可以成為研發(fā)者,人人也都是消費者,但講好這種《黨史微課》,還是要注意幾個基本原則:
一是,講黨史,關鍵在于教育他人,在教育他人的同時提升自己。如果是兒童講授,則是先提高自己,后教育他人。所以,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熱愛共產(chǎn)黨,歌頌共產(chǎn)黨,傳播正能量始終都要放在第一位。
二是尊重史實。
三是取材宜小,生動活潑。
四是必須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保證宣傳質(zhì)量,提高傳播水平,便于延時啟動。
有了這幾條原則掌舵,活動就更有序了,質(zhì)量也更高了。
質(zhì)量更高的《黨史微課》在網(wǎng)上發(fā)生了鏈式反應,催生了各種各樣的“童話”,并借助百年慶典的契機,走進了成百上千個社區(qū)。
突然,一個點子蹦了出來:如果以時間為縱軸,在每個節(jié)點上選取一個典型人物,再去發(fā)掘一個與之相關的歷史故事,這能不能開發(fā)出一部縮微版的《中共黨史》?這是不是兒童運用信息技術,駕駛著“黨史之舟”駛進了新課程的藍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