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持續(xù)推進,教師在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有了更多的重視。在教學的不同階段,教師都需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引導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更為深刻的思考與體會,使學生對學科以及具體的學習內容產生相應的情感,進而在個人情感的引導下,幫助其更好地克服學習中存在的各種困難。基于此,在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中,教師通過更為廣泛的情感教育引導,不僅能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產生聯(lián)系,還有助于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本文從教學的不同階段出發(fā),探討了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情感教育;研究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3-00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41
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學科認識與學習習慣,對于生物學科也形成了一定的情感感受。高中階段生物知識的難度有所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情感有著不良的影響。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中學生能夠運用假設和推理形成情感價值判斷、道德體驗、審美意識等,進而使學生的自我意識、情緒、情感的調節(jié)能力逐漸增強。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不同階段引導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更為深刻的認識與思考,并且學會應用生物知識思考自我與生活,培養(yǎng)出學科情感,并以此為出發(fā)點,使得學生能夠對自我、他人、社會產生更為深刻的情感。
一、在生物教學的初期滲透情感教育
在生物學習的初期,學生需要對相應的課程內容進行預習。在預習中,學生會形成對知識的整體印象,同時產生一定的情感感受。對此,高中生物教師需要認識到情感教育在學生預習過程中所起到的促進作用,以及在預習時所獲得的生物知識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等學科情感的培養(yǎng)作用。除此之外,由于每個人的內心感受是情感的直接來源,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升自我的感受能力,才能在此基礎上體會到較為深刻的學科情感。因此,在預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與感受的過程。廣大教師可以借助以下幾種方式,引導學生結合生物學科的內容進行獨立思考。
其一,教師可以借助于微課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預習。在微課的內容中,教師可以對課程重點部分以及與初中生物階段的學習進行聯(lián)系,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初中階段的學習過程。由于每名學生的學習經歷不同,學生的回憶充滿了個人化的色彩,此時,便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對高中生物課程產生親切感,有利于教師順利開展教學工作。此外,在運用微課進行課前預習時,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記錄學習筆記,總結自己的學習經歷,梳理自我情感,提升預習效果。
其二,高中階段所學習的生物內容與專業(yè)的生物學習之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分界線。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自身的現有學習水平,不應好高騖遠。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的初期,可以應用相關的生物紀錄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目前,諸如CCTV等制作的紀錄片水平相對較高,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準備工作中,可以廣泛地瀏覽其中與生物學習內容相關的自然科學類紀錄片,進行篩選,選出與生物課本中的知識內容有關的視頻資料,為學生展示一個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情感,從而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在教學階段重視引導學生產生多樣化的情感體驗
教學的過程與學生在預習中獨立學習的過程不同,在教學階段,教師與學生都會參與課堂。因此,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學生能夠產生更多地學習情感體驗。而教師則更需要重視學生情感體驗的多樣化,從而選擇從不同的交流方式,引導學生產生深刻地學習感受,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在高中生物課堂的學習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通過學習過程中對于生物課程內容的深度思考,學生能夠得出一定的獨立性思考結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思考與表達的平臺。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獨特心理,構建適合學生探討的合作探討小組便顯得十分必要。高中階段的學生比較重視外界對于自我的看法,同時對于思想行為較為接近的同齡人,往往會產生更多的認同。因此,在學習小組的組合上,教師應該用開放式的小組組合方式,要求學生自由組成小組,組中最少可以由兩名學生構成,最多不可以超過六人,同時,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小組成員可以隨時變更。這種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探討熱情,并且在小組的探討中將個人的情感化認知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而小組探討的內容則可以包括預習階段的學習感受,課堂學習中的重點、難點,以及通過學習所得出的相應的知識結論等。總之,高中階段學生的情感思維能力已經較為固定,對于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時間階段一般會形成相同的情感。因此,小組中關系較為密切的小組成員,其學習中產生的情感感受具有一致性,相互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能夠達成印證感受,從而達到強化學科情感與感受的目的。
其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對于學生的生物學科情感培養(yǎng),以及更為廣泛的情感教育滲透有著直接影響。在教師與學生保持和諧情感關系的狀況下,學生會用積極的眼光看待教師的行為,在情感上對教師產生認同,在學習時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自我思考能力,其所具有的向師性仍舊會產生影響。因此,學生對于教師的情感,必然會影響到學生對學科的情感。教師要保持對于學生的尊重,重視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注意自己的語言態(tài)度。同樣,學生在觀察教師的過程中,會得到相應地體驗,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其社會經驗相對較少,受到的道德教育引導多,學生對教師有著一定的道德要求,情感認知與道德認知在學生的觀察中,存在著一致性。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到自我行為的道德性,重視在日常教學中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為學生做出榜樣,這也是高中階段教師教書育人與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