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亮亮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地殼厚度最大、隆起形成時間最晚、最年輕的高原,是除南極和北極之外最寒冷的地方,被稱為世界的第三極。在占國土面積八分之一的西藏,分布著七個地區(qū),“拉薩最偉、林芝最秀、日喀則最美、山南最小、昌都最險、阿里最遠、那曲最苦?!?/p>
那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所轄藏北無人區(qū)被稱為生命禁區(qū),也是祖國最年輕的地級市。2017年10月,國務(wù)院同意撤銷那曲地區(qū)和那曲縣,設(shè)立地級那曲市。那曲地處西藏北部,俗稱藏北高原,是長江、怒江、拉薩河等大江大河的發(fā)源地,其面積相當于五個浙江省。盡管環(huán)境惡劣,國家對西藏,尤其是那曲地區(qū)的援助幫扶從未間斷,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改革開放之初的1980年3月,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形成的《西藏工作座談會紀要》指出,中央各部門要加強對西藏工作的正確指導,并且根據(jù)實際需要和可能條件,組織全國各地積極給他們以支持和幫助。
1984年2月至3月,中央召開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決定由北京、上海等9省市和水電部等有關(guān)部門幫助西藏建設(shè)43個迫切需要的中小型工程項目,被譽為高原上的“43顆明珠”,標志著全國性援藏工程的開始。
十年之后的1994年7月,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召開,正式作出“對口援藏”決策,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一致表示,要保質(zhì)保量完成援藏任務(wù)。浙江對口援藏地區(qū)是西藏那曲,從1995年開始了長達25年從“浙”里到“那”里的援藏。25年來,浙江先后派出8批援藏干部人才516人前仆后繼來到世界屋脊的屋脊——那曲,從海濱城市到雪域高原,一批批援藏干部在這里流血流汗流淚,甚至為國捐軀長眠邊疆。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在一批一批、一代一代援藏人的扶持和當?shù)厝说呐ο?,那曲已?jīng)舊貌換新顏。但是,土地還是那片土地,氣候還是那個氣候。時代發(fā)展了,雪域高原的地理氣候并不會在二十多年里有大的變化,相反,隨著時代的加速發(fā)展,高原更需要邁開步子甩開膀子,緊跟時代步伐,這也為援藏干部帶來了新的考驗和要求。
2015年8月,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要搞好對口支援西藏工作,優(yōu)化援藏干部人才結(jié)構(gòu),把優(yōu)秀人才選派到條件艱苦和情況復雜的地區(qū)去磨練意志,增長才干。
2016年7月,浙江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啟程遠赴西藏,寧波市教育局團工委書記楊周宏擔任那曲市比如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開啟了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第一節(jié)? 離別時一眼萬年
2016年7月18日,寧波市委組織部召開援藏干部歡送會。組織部領(lǐng)導的殷切期望和諄諄教誨讓援藏干部們倍感使命與責任。一位干部家屬上臺發(fā)言,在禮節(jié)性致謝后,忽然失聲冒出一句:“你們的身體不僅是組織的,也是我們家人的?!?/p>
會場靜默片刻,繼而被啜泣聲淹沒。楊周宏害怕的一幕終于出現(xiàn),他有點不知所措。他不敢側(cè)頭,卻能聽到身邊妻子的哭泣聲,他只是伸過手去,捏了捏妻子的手。從確定援藏的那天起,他就刻意躲避和妻子談?wù)撓嚓P(guān)的事情,比如西藏的氣候,比如高反的后遺癥??桃獾妮p描淡寫反而讓彼此謹慎起來,在這一刻無法再遮掩。
精致的午飯沒有吃出任何味道,彼此也沒有任何交流,心里千萬句叮囑,不知從何說起。時間過得很快也很慢,或者說,他們期待時間過得慢點,可以多待一會兒,又期待時間過得快點,減少分別的折磨。
“車子到了!”有人喊了句。楊周宏轉(zhuǎn)頭看了妻子一眼,有感謝,有抱歉,有說不出的種種情愫。一起默默起身,推出行李箱,搬上大巴車。楊周宏沒有回頭看妻子一眼,徑直上了車,直到車子啟動,他才轉(zhuǎn)過含淚的雙眼。車窗外的妻子情緒失控聲淚俱下,那眼神里,有牽掛、有抱怨。
沒有擁抱,一眼萬年!
淚眼朦朧中,兒子的身影浮現(xiàn)在了眼前。7歲的兒子很依戀他,父子似朋友,無話不說。可是對于援藏,父子倆都諱莫如深。
“爸爸,你為什么要去西藏?”這是從大人交談中得知老爸將要援藏后,掛在兒子嘴邊的口頭禪?!鞍职秩椭鞑氐男∨笥?,讓他們也和你一樣有書看,讓他們跟你一樣有玩具。”兒子很懂事,對這些超乎他年齡的大道理都表示認同。
“爸爸,我不要你去西藏!”眼看老爸開始收拾行李,兒子的小情緒終于爆發(fā)。他也知道那些關(guān)于“為什么”的疑問已經(jīng)無法打消老爸援藏的意圖,他就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鞍职郑也灰闳ノ鞑?!”沒有回旋的余地,楊周宏不知該如何回復兒子。
臨走前一天晚上,全家一起包餃子吃團圓飯。平時看見做飯就躲避不及的兒子也來湊熱鬧?!拔乙粋€特別的餃子?!彼ξ卣f著,胖乎乎的小手拿起圓溜溜的餃子皮,用筷子挑起肉餡,再加入一塊冰糖說:“誰能吃到這個餃子,每天會過得像糖一樣甜?!鼻傻氖?,楊周宏最后如兒子所愿,吃到了這個餃子。“我做過記號的。”兒子小聲告訴媽媽。
晚飯過后,兒子忘了每天必看的動畫片,早早鉆進被窩。他已經(jīng)獨自一人睡覺多年。待到其他人也要入睡時,兒子忽然跑出來拽著楊周宏說:“老爸,今天晚上你能不能陪我睡?”看著在他懷里睡著的兒子,喃喃喊:“爸爸,我不要你去西藏”,楊周宏一夜無眠。
次日早晨,楊周宏照例送兒子上興趣班,下車之后,兒子背對著他站了會兒,突然轉(zhuǎn)過頭來喊了一句:“爸爸,一路順風!”喊完還是頭也沒回,一溜煙跑進了學校。
楊周宏呆立了良久,看著兒子的背影遠去,卻看到兒子在拐角的地方,探出腦袋向他招手。楊周宏似乎看到兒子在轉(zhuǎn)頭的瞬間,甩出一顆大大的淚滴,和他的淚滴一起,落到了地上。
沒有擁抱,一眼萬年!
兒子小小年紀,遺傳了他的隱忍。而他的隱忍,是否也遺傳了父親?楊周宏的父親出生于1944年,生在舊社會,長在新中國,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也見證過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經(jīng)歷過苦難也感受著新時代美好的父親對酒有著難以割舍的愛好。
老父親住在鄉(xiāng)下,楊周宏在援藏前的周末特意帶了瓶酒去看他。七十多的老人白發(fā)如雪,微笑著親自為兒子生火下廚,灶堂里的火苗跳躍,映襯出老人斑駁陸離的臉頰,一道道皺紋溝壑叢生,印在醬油色的臉上。
幾道簡單的農(nóng)家小菜擺上桌子,父親拿出自釀的高粱燒,想給兒子倒上一碗,端著酒壺的手不停顫抖,他想竭力控制卻越發(fā)抖得厲害,他搭上另一只手還是無濟于事。老人患有帕金森癥多年,看著酒在顫抖中灑出來,終于念叨了一句:“老嘍,不中用嘍!”
正當他對父親滿懷歉意時,母親從上海打來視頻電話。年邁的母親住在上海二姐家,在電話里一個勁勸說他多帶點衣服,西藏太冷,不要凍壞自己。二姐插話說,媽天天看天氣預報,天天念叨拉薩的天氣呢。
掛了電話,看父親顫抖著手舉起酒杯,滿頭白發(fā)似乎也隨著手在顫抖。他不知如何安慰父親,吃完飯,匆匆告別,父親一直站在村口的老楓樹下看著他遠去,連同那一片枯藤老樹一起濃縮成一幅木刻畫,鑲嵌在他心里。
沒有擁抱,一眼萬年!
第二節(jié)? 腳步丈量羌塘草原
2015年8月,中央召開第六次全國西藏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扶貧更要扶智,教育援藏更需要精準施策。”
作為寧波市教育局的一名中層,楊周宏有著豐富的教育工作經(jīng)驗,但是,浙江寧波與西藏比如地域相隔萬里,海拔相差四千米,擔任比如縣教體局副局長,對他來說是個不折不扣的挑戰(zhàn)。
楊周宏是寧波第八批援藏干部中唯一的80后,由于身體健壯,他并未過于擔心高反。殊不知,高反有“不服來戰(zhàn)”的“匪氣”,不欺老、不欺少、不欺女,專欺年輕氣盛身體強壯的年輕人。楊周宏抵達拉薩機場后,就開始氣喘,嘴唇發(fā)紫、指甲暗黑。從機場到賓館,一直覺得唐僧在天空念經(jīng),而他就是那個被施了緊箍咒的孫猴子,頭疼也就算了,眼珠子都往外凸。初到西藏,他就充分體會到了“吃沒吃飯一個樣,睡沒睡覺一個樣,生沒生病一個樣”。晚上不可能踏實睡覺,次日起來,眼睛布滿血絲、眼角膜全是褶皺,鼻子里塞滿血塊,喉嚨里吐出血絲。
盡管如此,他還是在第一個月就跑遍比如縣10個鄉(xiāng)鎮(zhèn)的各級各類學校,召開座談會20余次,撰寫出《比如教育的階段性思考》調(diào)研文章。
如果說在內(nèi)地深入基層調(diào)研只是領(lǐng)導干部的一項常規(guī)工作,那么,在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山區(qū)調(diào)研,卻是鋌而走險。當他在嚴重高反中提出下鄉(xiāng)時,單位領(lǐng)導和司機都堅決反對。
“楊局,在比如下鄉(xiāng),可不同于寧波,你還得多休息一段時間?!贝蠹壹娂妱袼?/p>
“下鄉(xiāng)也是適應的過程嘛?!睏钪芎昕値е柟獍愕奈⑿?,爽朗地回答。
“比如可不像你們寧波,一個小時都出省了。比如很多鄉(xiāng)鎮(zhèn)距離上百公里,路難走,一趟來回得一天?!?/p>
“我是大山里長大的孩子,走得慣山路?!睏钪芎晷χf:“哪里有學校,哪里有孩子,我就應該去看看他們?!?/p>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援藏干部有新時代的長征精神,更需要有腳踏實地的干勁。
第一站是羊秀鄉(xiāng),地圖上看著并不遠,車子從縣城出發(fā),沿著怒江支流在險峰的縫隙里一路向前。楊周宏從車窗探出頭去仰望藍天白云,白云從雪山頂上探出頭來,微笑著迎接來自遠方的客人。險峻的夏拉山蜿蜒著伸向遠方,沒入了云端。楊周宏嘆道:“啥時候能到山頂去一趟。”司機笑笑說:“一會就到了?!?/p>
半小時后,楊周宏理解了司機的意思。車子從海拔4000米的地方盤旋而上,直達海拔5072米夏拉山口后,眼前出現(xiàn)一路下坡。他萬萬沒有想到,去一個看似不遠的鄉(xiāng)下,竟然要翻越高聳入云的雪山。他看著窗外的雪山美景感嘆一番,這也是援藏的驚喜吧!
“楊局,剎車壞了!”司機一聲驚叫。楊周宏潛意識指使,伸手緊緊拽住了車門扶手??粗懊娴谋綉已拢皆贫说暮狼橐幌碌焦鹊?。心里想著:“不會就這么掛了吧?”他想打個電話,手機顯示“無服務(wù)”。他想著總要說點什么留點什么,但在顛簸的路上,車速越來越快,他除了抓緊扶手之外,別無他法。
眼前是一路的下坡,司機一側(cè)是雪山,自己一側(cè)是陡坡,一直延伸到谷底。石塊、牛羊、墜落在半山坡的摩托車殘骸……從眼前忽閃而過。
藏族司機喃喃祈禱,夏拉山口的經(jīng)幡獵獵作響,吟誦著神圣的樂章。車子在冰雪中自由滑行,最終在一塊平坦的斜坡處停了下來。
司機從車上取了水杯,從低洼處舀了水,潑在剎車片上,“嗤嗤嗤”地升騰起一陣陣白煙。
“真是死里逃生??!”司機緩過神來,繼而安慰他。
“看來我應該多為比如教育事業(yè)做點好事實事。”楊周宏聽得見怦怦跳動的心臟,卻很應景地回應了司機。
剎車失靈事件并沒有讓楊周宏退縮,他堅持走完了比如縣每一個學校。此外,考慮到自己出行以及局里同志下鄉(xiāng)的安全,他協(xié)調(diào)資金預定了一輛全新的豐田越野車。
在初到比如的第一個月,他依然乘坐著這輛跑了40多萬公里的“老車”走訪了最偏遠的娜若溝教學點。在教學點,學校的老師和負責人都不太會講普通話。當司機介紹說是援藏局長時,教學點的負責人局促著雙手真誠地說:“我們很久沒有看到過領(lǐng)導了,都沒來得及準備哈達。”
在下鄉(xiāng)的過程中,楊周宏看到一間教室擠著100多個學生,前面的孩子坐著上課,后面的孩子站著上課,考試時搬個凳子當書桌坐在泥地上答題;他看到學生用牛糞生爐子,兩個孩子擠在一張床上睡覺;他看到一雙雙清澈的眼睛充滿對知識的渴望;他更看到了自己的責任和壓力。
比如縣域面積相當于1.3個寧波大市區(qū),人口7.4萬。一些牧區(qū)離鄉(xiāng)鎮(zhèn)很遠,只能設(shè)立教學點,而香曲鄉(xiāng)色雄村卻是個例外。香曲鄉(xiāng)距離比如縣較近,很多家長送孩子到比如縣城上小學,于是香曲鄉(xiāng)撤并小學,成為比如唯一沒有小學的鄉(xiāng)鎮(zhèn)。香曲鄉(xiāng)沒有小學,卻產(chǎn)生了一個色雄村教學點。村里的孩子到縣城上幼兒園,半小時路程的接送成了問題,因此,教學點只有學前班的15個孩子,最大的8歲,最小的6歲。兩位老師初中畢業(yè),沒有編制,不會說普通話。
如果說香曲鄉(xiāng)色雄村教學條件差只是個案需要時間來解決的話,夏曲鎮(zhèn)中心幼兒園的飲水問題,卻成為不能拖延的急事。夏曲鎮(zhèn)中心幼兒園,由寧波市第六批援藏干部援建,是比如縣第一座現(xiàn)代化幼兒園。
楊周宏是帶著喜悅和期待的心情走進夏曲鎮(zhèn)中心幼兒園的,眼前的一幕卻讓他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夏曲鎮(zhèn)小學黨總支書記羅布倉旦,正在和另外一名老師將皮卡車上兩個碩大的塑料水桶搬下來。羅布書記身材并不高大,黝黑的臉上一雙眼睛布滿血絲,似乎稍一用力就要滲出血來。
“沒水,”羅布書記喘著粗氣說:“433個孩子,3名老師,436張嘴,沒水喝?!?/p>
羅布書記看著一臉迷茫的楊周宏說:“楊局,你跟我來?!?/p>
原來,寧波市第六批援藏干部援建幼兒園時,配套打好了水井。那時候附近的牧民日常飲用河水,隨著生活條件提高,牧民們相繼打井。水往低處流,幼兒園的水井成為枯井。在偏遠的鄉(xiāng)鎮(zhèn)小學,羅布不僅是小學兼幼兒園的黨總支書記,也是基層一線的教師,不僅承擔著繁重的藏文教學,還是學校大大小小事務(wù)的后勤人員。幼兒園缺水,他就成了運水工,每天開著皮卡車從附近的河流里裝滿兩大桶水送到學校。
“我們夏曲小學有2000多名師生,水位下降時,校園飲水就困難?!绷_布書記嘆口氣說:“到了冬天,河流結(jié)冰,露天的水井冰凍,吃飯的水都沒有?!?/p>
“校園里沒有水井,這怎么行?我來想辦法解決?!睏钪芎隂]等羅布書記講完,就作出了承諾。
羅布書記因長期在高海拔四類地區(qū)工作,眼睛充血,嘴唇發(fā)紫,每年都因為血小板濃度過高要去接受藏醫(yī)的放血治療。他看著這位剛從江南過來,還帶著一臉清秀書生氣的援藏干部,略帶疑惑地說:“局長,挖一口水井要七萬元呢!”
作為援藏干部,為學生服務(wù),擔當起該擔當?shù)呢熑?,理所當然。援藏為了什么?不就是為當?shù)匕傩罩\幸福嗎?這就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
在返回比如的路上,楊周宏一腔熱血終究回歸到了現(xiàn)實。
“錢從哪里出?”
“施工隊去哪里找?”
頭上的藍天白云展示著西藏的大美,腳下的坑坑洼洼提醒著這一路的艱辛。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作為援藏的黨員干部,就是要面對困難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挺身而出。每一位援藏干部都有一腔熱血,亮身份亮承諾就是他們的工作作風。如果等到萬事俱備才許諾再動工,也許三年援藏結(jié)束都會一事無成。前路困難重重,但楊周宏并未后悔他許下的承諾。
第三節(jié)? 互聯(lián)網(wǎng)眾籌思源水井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援藏干部要有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擔當,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但更要有解決困難的策略。一腔熱血沒有千種方法,就有變成蠻干的危險。勇于擔當也要有擔當?shù)哪芰?。幾個不眠之夜,楊周宏都在思忖著如何解決飲水問題。向派出單位要錢?向身邊的愛心企業(yè)家化緣?還是發(fā)動朋友圈捐款?想了很多種可能,也策劃了很多種方案。
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忽然,他想起“尚德甬城·愛心寧波”這句話?;ヂ?lián)網(wǎng)+眾籌,已經(jīng)插上強勁的翅膀,何不在高原上試水一把?他半夜爬起來,寫了一份倡議書:
這里,是怒江源頭,有著羌塘草原的迷人風光;
這里,是藏北腹地,有著逐草而居的原著牧民;
……
缺水——成為他們最大的困擾;
師生們的最大期盼是有一口水井……
懇請你一起加入,
讓我們一起匯聚愛的河流。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寧波共青團對項目給予了鼎力支持,第一時間將項目上報共青團浙江省委,在“親青籌”平臺開辟捐贈渠道,2016年10月14日正式上線,目標籌集資金12萬元,打挖愛心水井兩口。
寧波市學生聯(lián)合會向全市高校下發(fā)倡議書,15所在甬高校面向15.6萬名大學生倡議。共青團寧波市委、寧波教育、寧波市學聯(lián)等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給予大力響應支持,“思源水井”項目迅速傳播。寧波市教育局領(lǐng)導看到倡議書,機關(guān)工會迅速開展愛心捐款。更給力的是楊周宏的微信朋友圈,初中同學、高中同學、大學同學、曾經(jīng)一起工作過的單位同事,紛紛為項目站臺吆喝。
寧波工程學院愛心社同學,在學校食堂和寢室樓制作宣傳展板,寧波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的學子將二維碼印在活動的節(jié)目單上,浙江醫(yī)藥高等??茖W校愛心學子匯入4373.23元。為項目轉(zhuǎn)發(fā)捐款的參與人數(shù)太多,項目在“親青籌”平臺被置頂持續(xù)一周之久。繁忙的平臺多次出現(xiàn)了“不成功”,心急的微信老友按捺不住這份焦急,追來電話詢問;有的直接微信轉(zhuǎn)賬,請代為處理;有的單位或是組織通過匯款單直接將匯集的款項轉(zhuǎn)到平臺。
愛心倡議上線僅僅17個小時,已經(jīng)匯聚3萬多元善款。
楊周宏心中忍不住竊喜,按照這個速度推進,只要三天就能順利籌集到12萬元水井工程款。殊不知,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陣風,來得快,去得快。當熱點和流量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就逐漸開始冷卻。進度條在60%處駐足不前。資金還沒到位,夏曲鎮(zhèn)中心小學的羅布書記打來電話,打挖水井的施工隊已經(jīng)聯(lián)系好。
那曲的冬天來得特別早,雪已經(jīng)下過五六場,地面也開始結(jié)冰。心焦的是如果在入冬前不能施工,水井一拖就得大半年。楊周宏毫不猶豫對斷斷續(xù)續(xù)的信號說,趕緊規(guī)劃選址,打挖水井。怕對方?jīng)]聽清楚,又補發(fā)了一條短信。
隨之而來的是無數(shù)個失眠之夜。
總不能每天在朋友圈面向同樣的圈友發(fā)同樣的求助,審美都容易疲勞,更何況是讓人掏腰包?高校的大學生都有手機,隨手就可以微信掃碼捐贈。那中小學生呢?顯然沒有這么方便,需要另外的途徑才能參與進來。
楊周宏向?qū)幉ㄊ兄睂賹W校團委、象山縣教育局、慈溪市教育局發(fā)出請求支援的信號。深諳學生德育工作的他知道,愛心眾籌也要講好中國故事,讓愛心捐款成為一堂生動的德育課。他制作PPT宣講資料,講明眾籌發(fā)起緣由,配以“捐出一瓶礦泉水,圓西藏學子水井夢”的倡議。
如果說高校的組織是自發(fā)散漫式的話,那中小學的組織顯得更加嚴謹有條理。學校通過國旗下講話、主題團日活動,班隊活動課等載體,傳遞愛心募集倡議。眾人拾柴火焰高。寧波市職教中心學校利用學生社團在校園開展宣傳,并結(jié)合學校的愛心義賣活動將5000多元愛心款匯入眾籌平臺,寧波經(jīng)貿(mào)學校教工團支部匯入500元。效實中學、四明中學、華茂外國語學校、神舟學校等陸續(xù)開展了形式多樣、內(nèi)涵豐富的募捐活動。
在那一段時間里,每一個早晨叫醒楊周宏的不是鬧鐘,而是平臺上的進度。
2016年11月3日,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經(jīng)過1299次單位(團體)和個人的愛心接力,122819.41元愛心款將整個愛心池溢滿,項目進度102%,平臺自動關(guān)閉。
愛心一旦匯聚成洪流,即便喊停,也勢不可擋。平臺關(guān)閉后,來自慈溪、象山等地的學校也陸陸續(xù)續(xù)匯集學子愛心。此外,經(jīng)援藏干部莊旭東協(xié)調(diào),奉化市留學生創(chuàng)業(yè)促進會捐贈10萬元。
計劃眾籌12萬元的目標,變成31.4萬元的大愛心,遠遠超出兩口水井所需成本,怎么辦?
當校園缺水的比如縣中學、羊秀鄉(xiāng)中心小學,恰則鄉(xiāng)中心小學、布龍幼兒園等學校負責人得知消息后,向楊周宏申請能否也為他們的校園解決飲水問題。經(jīng)與捐贈方協(xié)商,眾籌的錢將全部用于其他學校打挖“思源水井”。
2016年11月9日,夏曲鎮(zhèn)幼兒園的水井開始出水。老師們編排了幼兒舞蹈節(jié)目,慶祝這一激動的時刻。
楊周宏看著汩汩流出的井水和歡慶的師生們,自己也開心得像個孩子,他對自己說:“三年援藏路,讓自己從‘井小二干起。”
2017年10月,在思源水井基礎(chǔ)上,楊周宏在電力保障比較通暢的夏曲小學、茶曲小學推出“校園熱水計劃”,在校園安裝即熱式熱水器,讓孩子們可以洗上熱水臉,泡上熱水腳。
截止2019年4月,在楊周宏的努力下,累計打挖“思源水井”7口,為8000多名師生解決了飲水困難。
正如百年前魯迅先生所說:“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睏钪芎赀@位80后的寧波援藏干部,遇見雪域高原開掘井泉,為藏區(qū)孩子送去了甘甜。
什么是幸福?對于內(nèi)地城里來說,可能是擁有一座大別墅,到國外旅游度假??墒菍τ谇继敛刈逋麃碚f,是能喝到一口干凈的水。對于援藏干部來說,是能吸到一口氧氣充足的空氣。
“我們援藏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藏族同胞謀幸福!”
第四節(jié)? 萬里愛心書“漂流”
楊周宏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師生們普遍反映課外讀物太少,但不少幼兒園、小學里并非沒有課外書,相反,很多學校倉庫里堆積著書,卻無人閱讀。他深入調(diào)研思考,發(fā)現(xiàn)之前內(nèi)地捐贈到藏區(qū)的書,大都是專業(yè)類書籍、或者各類課本教材。一方面藏區(qū)孩子漢字識字量有限,閱讀困難加上對專業(yè)類書籍興趣不大,導致一方面堆積著捐贈的書,一方面孩子們沒書看。
這一發(fā)現(xiàn)讓他無比感慨,習總書記講的精準扶貧真是太精辟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經(jīng)過一段時間下鄉(xiāng)調(diào)研走訪后,基本摸清了真正缺少的課外讀物是什么。幼兒園里缺少繪本,小學里缺少自然科普類、科幻類、童話類、優(yōu)秀作文類讀物,而且必須要帶拼音。為什么要帶拼音?高原的孩子們識字量和閱讀水平有限,只有帶拼音的讀本才能讓他們無障礙閱讀,才能暢游知識的海洋。前方信息明確,需要后方精準支援。
2016年9月初,他向?qū)幉òl(fā)出“共享藍天,閱讀筑夢”捐書活動倡議。
寧波,這座海風習習熱情洋溢的海濱城市,以極大的熱情回應援藏干部的召喚。鄞州、江東、江北、海曙等地中小學幼兒園紛紛掀起向藏區(qū)孩子捐書的熱潮。不到半個月,愛心書募捐達到1.5萬冊,400多箱,重達5噸。如何將這些書送到八千里路外的比如縣?他非常詩意地將“共享藍天,閱讀筑夢”募集到的捐書活動稱之為“愛心書漂流”。一來由上而下漂流容易,由下而上漂流可不容易,一大筆快遞費首先擺在那里。二來,愛心書漂流意味著兩個平等的主體,在對等的話語體系中交流。他向?qū)幉ǖ诎伺仡I(lǐng)隊盛悠求助,盛悠與寧波圓通快遞公司溝通,圓通快遞公司一口答應——寧波援藏,人人有責,一定將愛心書保質(zhì)保量安全送到比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此噸位的貨車在城區(qū)限行。楊周宏又與寧波公安、交警協(xié)商,特事特辦,寧波市交通警察局給予了特別支持。
終于松了口氣的楊周宏充滿期待,在比如縣等待書籍發(fā)放,直到國慶節(jié)一個下午的電話響起:“你的快遞到了,請盡快拿走。”他習慣性詢問在哪里,什么東西?對方說在那曲,400多個箱子。對于習慣了江浙滬包郵的人來說,在比如縣接收快遞很考驗耐心。網(wǎng)購的東西看著從拉薩到了那曲,第二天又從那曲返回了拉薩。快遞一般只到那曲,不到比如。他趕緊與寧波圓通公司聯(lián)系,專門劃撥一筆經(jīng)費給那曲圓通公司,這批書才輾轉(zhuǎn)運到了比如縣城。
貨車抵達比如后,楊周宏和幾位校長、老師親自卸貨,搬運進了學校。
2017年六一節(jié),1.5萬冊中小學讀書、1500冊幼兒繪本和2000冊教師用書又一次從寧波“漂流”到比如。
從挖井工到搬運工,這位80后的援藏干部,已經(jīng)習慣了。
2018年春的一個凌晨,楊周宏被電話聲驚醒:“你的快遞到了,趕緊來取?!碑敃r比如縣城處于特殊敏感時期,外地貨車無法進城。凌晨五點多,風雪交加,他撥通臨近學校的校長電話,調(diào)來皮卡車、私家車,再次把數(shù)萬噸圖書搬到學校圖書室。
如今,比如縣的孩子們終于有了五萬冊圖書,而這些愛心書從東海之濱寧波漂流到雪域高原比如,楊周宏付出了太多努力,也嘗到了太多艱辛與不易。用他的話來說:“每一冊愛心圖書的背后都訴說著不太為人知的動人故事?!?/p>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三年時間里,在楊周宏牽頭下,“萬冊書籍暖校園活動”、“千份玩具暖童心活動”、“百臺洗衣機暖手心活動”、“一腔真情暖心間”活動紛紛開展。沒有到過寧波的藏族孩子們,感受到了來自寧波的熱心。沒有到過雪域高原的寧波鄉(xiāng)親們,溫暖了萬里之遙的比如。
第五節(jié)? 一米陽光照亮羌塘
2016年藏北的第一場雪來得特別早,這是寧波第八批援藏干部們在比如度過的第一個冬天。雖然“思源水井”讓楊周宏這個80后寧波干部臉色變黑,青發(fā)變白,但也給了他信心,給了他思路。
援藏從來都不是一個人,他是援藏干部的一員,更是寧波人民的一員,在他的身后,有千千萬萬熱心的寧波百姓,他們都愿意為藏區(qū)貢獻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熱。無論藏區(qū)的天氣多么寒冷,總有一米陽光灑向大地,溫暖人心。
開展“一米陽光”貧困學子關(guān)愛行動,是楊周宏經(jīng)過詳細調(diào)研和深入思考才確定下來的。幾乎每個學校的門外或傳達室墻壁上都貼著貧困生情況介紹,而不管是教育局還是學校領(lǐng)導,說起內(nèi)地愛心人士都心懷感激,“每一批援藏干部都有結(jié)對貧困孩子,每年都有愛心物資送到學校,但是……”這“但是”后面的話沒有說出口,楊周宏卻看到了。在學校倉庫里堆積著各種編織袋,里面裝著衣服和鞋子,甚至有款式時尚質(zhì)地上乘的書包。只不過,扶貧結(jié)對,要的不是一錘子買賣,而需要愛心之水涓涓長流。如何避免愛心泛濫而浪費資源,如何長效精準扶貧?如何落地執(zhí)行?楊周宏思考了很多方案,直到腦子里浮現(xiàn)出“請讓我來幫助你”幾個字。
寧波廣電集團少兒頻道每年六一兒童節(jié)期間都會聯(lián)合寧波市文明辦、寧波市教育局、共青團寧波市委和寧波市慈善總會打造大型愛心廣場義賣活動,至今已將近三十年。能否將“請讓我來幫助你”欄目組的活動主題聚焦到萬里之外的那曲比如?
2016年春節(jié)期間,楊周宏利用回家探親的機會,與寧波廣電集團協(xié)商。寧波電視臺表示全力支持,當即決定把該項目列入2017年“六一”檔活動主題,前提是楊周宏必須在2017年5月份前,做好全部的準備工作。
后方給力,前方勇猛。春節(jié)過后,楊周宏立即趕回比如,與領(lǐng)隊一起,向縣委書記當面匯報。
“貧困學子結(jié)對是比如縣脫貧摘帽攻堅行動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縣里各部門會積極配合?!?/p>
縣委書記的高度肯定給了楊周宏一顆定心丸,他繼續(xù)細化《“一米陽光”貧困學子助學關(guān)愛行動實施方案》中的學生范圍、資助標準、后續(xù)工作。通知下發(fā)后,又一一撥通學校校長電話單獨詳細溝通,將內(nèi)容重新復述一遍進行確認,并囑托一定要將家庭真正困難、孩子真心想學的學生報上來。
“資助他們到學業(yè)完成!”這是楊周宏鄭重許下的諾言,也是師生們牢記心中的一句話,正是因為這句話,楊周宏的電話成了熱線。
“楊局,我校還有個貧困孩子,你看能不能增加個名額?”
一個、兩個、三個,從50名到了59名,又增加到了61名。師生和家長心里都充滿期待。
前方打得火熱,后方忽然熄火怎么辦?楊周宏感受到了大家心里的喜悅,更感受到了自己的擔憂。項目推出,會不會無人認領(lǐng)?前期經(jīng)與電視臺測算,50個名額可能是最大極限,如今增加這么多,大家心里都沒底。
后方的擔憂還沒解除,前方問題不斷出現(xiàn)。有的孩子有兩個名字,身份證號碼和學籍號對應不起來;有的家庭監(jiān)護人沒有手機,沒有銀行卡;多數(shù)家長和孩子不會說普通話,信息交流無法保障暢通。
“焦頭爛額”成了楊周宏的生活常態(tài),但樂觀陽光的他,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2017年4月14日,寧波電視臺少兒頻道兩位記者,從江南春色走到了藏北雪地,他們要實地拍攝結(jié)對孩子的現(xiàn)狀。藏族孩子對鏡頭有一種恐懼,或者害羞。楊周宏找來校長和班主任陪同,拍攝了南加扎西、次崩等幾個孩子。寧波電視臺少兒頻道后期制作了宣傳短片并在公眾號連載,開設(shè)熱線電話解答結(jié)對事宜,為“一米陽光”做足了宣傳。
2017年5月28日,“一米陽關(guān)? 情系比如”寧波銀行《請讓我來幫助你》大型廣場公益活動在寧波江北區(qū)北岸星街坊音樂廣場舉行。現(xiàn)場登記報名結(jié)對貧困孩子的家庭超過100戶。
廣場活動落下帷幕,如何讓61名孩子和結(jié)對人順聯(lián)搭橋,成了楊周宏頭疼的事。他考慮到寧波電視臺人手有限,主動索取對接資料,拍成照片傳給已經(jīng)返回比如的他。沒想到,接收成了大問題。當時的比如縣只有2G信號,接收一條短信都要站在山頭等風來。壓縮后的圖片信息失真,理清后,他又凌亂了。有的孩子有七八戶家庭認領(lǐng),有的孩子結(jié)對欄是空白。
總要給每個好心人回個電話。他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每天給十個有意結(jié)對的家庭打電話,一周完工。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第一天上午就讓他吃到了苦頭。有的電話不方便接聽,有的表示當時只是孩子的想法,有的把他當成推銷電話直接掛斷,有的讓他把任命文件傳真過去,更多的人則質(zhì)疑:“你是楊周宏嗎?”
如何證明我是我?
關(guān)鍵時刻,他想到了組織。通過寧波教育局信息平臺給每位結(jié)對人發(fā)了信息:“您好,感謝您意向結(jié)對一米陽光比如縣貧困兒童,我是第八批援藏干部、寧波市教育局的楊周宏,我將通過電話與您確認聯(lián)系?!倍绦湃喊l(fā),落款——寧波市教育局。信息發(fā)布后,寧波教育局辦公室的電話屢屢響起,是否有楊周宏這個人?是否真的在援藏?
終于證明了自己就是楊周宏的楊周宏,變成了話務(wù)員和比如導游。整整一個月,在緊張的工作之余,他就是吸著氧氣,給百來戶家庭介紹結(jié)對背景,比如教育背景,注意事項……因為藏區(qū)信號弱,很多時候電話打著打著就掉了線。那個月,他的電話費比平時翻了好幾倍。信息整理完畢,為61位孩子建檔,單獨通過電子郵件發(fā)給結(jié)對人。殊不知微信通用后,大家很少登錄郵件。他又千方百計加了每個結(jié)對人的微信人,做好備注,發(fā)送信息。
說不出的困難,說不出的繁瑣,說不出的委屈。一天天,一夜夜,楊周宏就是這么在高反中,一家家、一戶戶聯(lián)絡(luò)溝通、解釋說明,最終,比如縣61位貧困孩子都實現(xiàn)了助學關(guān)愛。
這幾年,恰逢比如教育大調(diào)整、大變革。“一米陽光”結(jié)對的孩子們跑馬燈似的換學校、換班級、換班主任,每年開學之前,楊周宏都要一個一個電話確認。每次下鄉(xiāng),他都會去看看“一米陽光”的孩子們,詢問他們的家庭狀況,是否收到愛心禮物;叮囑他們好好學習,記得定期聯(lián)系遠方的結(jié)對人。
此刻,他已然忘記了自己是來援藏的,而是完全融入了羌塘大地的一份子。在高強度的奔波中,他也會因繁瑣而焦慮、因疲憊而頭痛、因高反而失眠。但每每看到孩子們純真的笑臉和淳樸的容顏,他的心猶如明鏡般閃亮,又如高原的天空般曠遠。
第六節(jié)? 孩子,請你不要抱怨命運
15歲的次仁玉珍在茶曲鄉(xiāng)中心小學就讀三年級,2歲時父親去世,雖然母親年邁,但是上頭有兩個30歲左右的哥哥。按說這樣的家庭不會陷入貧困,但是,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次仁玉珍家坐落于怒江之畔的茶曲鄉(xiāng)肥塘村,走過飄著五彩經(jīng)幡的牦牛橋,繞過村口的白塔和轉(zhuǎn)經(jīng)道,轉(zhuǎn)過一個大山彎,就能看到一個比較富裕的村子。楊周宏是帶著復雜的心情走進她家的,為什么在一個相對富裕的村子里有這么一戶貧困的人家?30多平米的陰暗房間里掛滿床單。隨行的校長告訴他,這是因為沒有錢粉刷墻壁,土夯的墻壁坑洼不平,就用破舊的床單把墻壁和天花板遮起來。這里是客廳,墻壁上掛著領(lǐng)袖像和十一世班禪大師照片;也是廚房,一側(cè)墻壁上掛著炊具;也是臥室,藏式沙發(fā)白天招待客人,晚上做母女的床鋪。按照當?shù)仫L俗,客人進門,都會端來香甜的奶茶,但是大家坐定后,次仁玉珍和母親都沒有動靜。校長提醒后,母親才拎來水壺和幾個造型各異、花紋各異、年代各異的杯子。大家這才明白,老人是拿不出像樣的杯子來招待客人。
次仁玉珍的母親通過校長的翻譯講述了這個家庭的悲劇。二兒子自立門戶,從不過問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妹妹。大兒子是全縣出名的混混,各種惡習都有,后因盜竊關(guān)押在拉薩看守所。
“感謝黨和政府收押了他!”老人說這話時,楊周宏看不清她的臉色,但是從顫抖的聲音里聽出一個母親無法壓抑的憤慨。楊周宏后來得知,年前老大回家要幾百元的低保錢,那是母女過冬和女兒讀書的所有費用,因此藏著沒給,結(jié)果,兒子打斷了母親的肩胛骨。
楊周宏給了老人500元,順便問她能否去挖蟲草。老人說,蟲草采挖證上漲了1000元,根本辦不了。她說著從懷里掏出一個小布袋,層層疊疊打開,翻出所有的積蓄,兩張一百,一張五十,還一些零碎。楊周宏心頭一酸,掏出錢包,傾囊給了老人。
次仁玉珍很懂事,大大的眼睛藏著深深的憂郁,盡管她自己還有胃潰瘍,但沒有絕望,沒有抱怨。楊周宏當機立斷結(jié)對幫扶她上學。
“孩子,請你不要抱怨命運。”楊周宏告訴次仁玉珍,雖然生活艱辛,但是高原的陽光總會照耀大地,照亮未來的人生路。
在幫扶的過程中,尤其是走進貧困家庭,楊周宏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扶貧的根本策略是什么?扶貧先扶智,教育才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于援藏干部來說,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給藏族同胞謀幸福。對于楊周宏來說,使命就是提升比如的教育,盡自己所能,給比如的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教育環(huán)境。
第七節(jié)? 相約寧波看海
2016年8月一個周末的下午,抵達比如不到一個月的楊周宏接到來自寧波的電話。在斷斷續(xù)續(xù)縹緲的聲音里,他聽出了對方是誰,寧波李惠利中學劉偉龍校長談合作。他趕緊喘著粗氣跑到房間,套上氧氣管和對方交談。
“西藏有美麗的措,寧波有壯觀的海?!眲埿iL富有詩意地說,“楊局,你能不能帶著高原的孩子來寧波看海,李惠利中學的學子愿意當向?qū)?!?/p>
“那就這么說定了——相約寧波看海!”
這跨越千山萬水的約定,要兌現(xiàn)并非一件易事。
時隔一年之久,歷經(jīng)種種曲折,由楊周宏牽線,寧波市李惠利中學主辦的“相約寧波看海”大型公益夏令營終于開營。
2017年8月3日,14名比如縣中學的孩子,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第一次走出西藏、第一次坐上飛機、第一次看到發(fā)達城市的燈火輝煌。
8月4日,在寧波李惠利中學VCE活動中心,比如中學14名學生和4名教師,與李惠利中學的師生們舉行夏令營開營儀式。寧波市教育局副局長舒月明親自參加開營儀式并發(fā)表講話,他回顧寧波教育系統(tǒng)援藏時說:“在援藏這條主線的引領(lǐng)下,寧波與比如長期對口合作,特別是在教育領(lǐng)域的結(jié)對,寧波先后派出4批共8名教育系統(tǒng)的援藏干部和援藏教師人才,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結(jié)交友誼、結(jié)出碩果。如援建比如縣教體局大樓的第三批援藏干部邵忠新局長,援建比如縣江北陽光實驗幼兒園的吳新忠局長,援建比如縣愛心水塔的趙梁杰老師,愛好攝影并帶去歌聲的譚樂老師,還有這次組織大家來夏令營活動的楊周宏同志……相信這些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彼^而飽含深情地說:“本次夏令營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級的同學們走到了一起。靜心的時候,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yōu)槭裁从羞@樣的機會能走到一起?是李惠利中學的精心組織,是愛心人士的踴躍結(jié)對,是援藏干部的牽線搭橋,是寧波這座開放而幸福的城市,是我們黨的領(lǐng)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兩地師生用熱烈的掌聲回應他的講話,也是對二十幾年來寧波援藏干部和國家援藏政策的感謝。
8月5日,同學們來到寧波科學探索中心,觀看浩瀚宇宙發(fā)展歷程,參觀海洋展廳、科技樂趣展廳、和諧家園展廳,看環(huán)幕電影,看三江口夜景。
8月6日,西藏學生走進寧波學生家里同吃同住,體驗一天一夜“阿拉寧波人”的生活。
8月7日,參觀寧波標志性建筑天一閣、鼓樓,在寧波市學生職業(yè)體驗拓展中心進行體驗。
8月8日,前往象山看海。來自雪域高原的師生們被大海震撼,不停踏浪、拍照。女孩們整個人泡進海里,被浪花打了一臉海水,卻發(fā)出爽朗的笑聲。男孩們在海里打鬧,才發(fā)現(xiàn)海水的味道有點咸還帶著苦。
楊周宏和劉偉龍看著海水里嬉戲的孩子們,也笑成了兩個大孩子。
“交往交流交融是援藏干部的使命,負責援藏項目是援藏干部的職責?!睏钪芎暾f。
“寧波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城市,李惠利中學本身就是愛鄉(xiāng)楷模李惠利先生及家屬省吃儉用資助修建的學校,資助比如的孩子們圓了大海夢,也是李惠利中學師生家長共同踐行惠利文化的有益嘗試,也是咱們寧波援藏的一部分?!眲堈f。
“相約寧波看?!毕牧顮I雖然才短短9天8夜,但兩地學生的友誼早已生根發(fā)芽。李惠利中學趙迪陽說:“從初次見面時的拘謹?shù)浆F(xiàn)在的熱絡(luò),幾天下來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次仁加才向我描繪高原神奇秀麗的風光,我向他介紹寧波的港口文化,以后我們還會多多聯(lián)系?!贝稳始硬乓彩终湎н@份跨越千里的情誼,邀請趙迪陽一定要去西藏作客。這個看似青澀的約定,確是倆人年少時光中的寶貴記憶。
在閉營儀式上,兩地學生都準備了獨具特色的文藝節(jié)目,還彼此為朝夕相處的小伙伴準備了紀念禮物。原來,這是夏令營負責老師為學生們布置的“五個一”任務(wù),即道一聲問候、拍一張合影、演一個節(jié)目、贈一件禮物、做一個約定。
西熱次旦準備的是他自己來寧波前參與制作、有西藏地域特色的雕塑作品,飽含他的一份真心。多數(shù)西藏學生準備了寧波學生從未見過的拋石器,拋石器是西藏牧民的一種放牧工具,用牦牛毛編織而成,用來管教離群的牦牛,或是用來打擊野獸,可以說是陪伴了大多數(shù)西藏學生的放牧童年,是他們不離身的“寶物”。寧波的學生則準備了年糕、萬年青等寧波特產(chǎn),也有同學把這幾天的照片匯編成冊送給西藏伙伴。
“十分感謝寧波市李惠利中學,感謝組織參與活動的每一位寧波朋友。”比如縣教體局辦公室主任白繼威說,整個夏令營活動安排周到貼心,比如縣中學師生一行很開心,這是一個難忘的夏天。
離別時刻,任何語言在真摯的感情面前都顯得無力和蒼白。
“只有結(jié)束的時候,才知道時光的短暫,友情的珍重。”李惠利中學顧振濤同學的家長、才仁同學小伙伴的家長與比如的孩子們依依不舍,一直站在車窗外話別。
第六批援藏教師趙梁杰老師趕來了,家中有16個月大的小寶寶的楊老師趕來了,周挺老師刻錄完光盤趕來了,全程跟蹤拍攝的記者大哥放下急需報道的素材趕來了。一次次的握手、擁抱、話別,只為讓西藏的孩子們一路保重!只為這更情深義厚的甬藏友誼。
登上大巴車,《一個媽媽的女兒》《在那東山頂上》的歌曲一再響起,兩地的孩子們相擁著淚流滿面,他們用歌聲表達對老師們的不舍與感激。
那一天的孩子們,流干了汗水,也淌干了淚水。無數(shù)個擁抱,無數(shù)聲道別,無數(shù)聲“扎西德勒”,匯聚了遠隔萬里的山海情誼,也濃縮了亙古不變的藏漢情深。
帶隊老師白繼威如此寫道:
藍天下,
我揮舞牧鞭,
拋石器甩出天際閃亮的刻痕;
那一刻,我與世界相連。
沙灘上,浪花朵朵躍動,
乘風破浪。
這一刻,我將理想的風帆張揚!
對于楊周宏來說,這也是一個難忘的夏天。這個夏天濕熱依舊,但有清風吹過,吹在過去,吹在未來,吹在心靈深處。
2017年8月24日,寧波市教育局副局長舒月明、徐文姬一行跨越萬里,走進了比如縣中學,一下子就被寧波看海的孩子們團團圍住,他們獻上了潔白的哈達,再一次緊緊擁抱。
每位援藏干部都想為西藏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但事實上,援藏并非要喊得響亮。每一位援藏干部人才沉下心、俯下身,踏踏實實、真真誠誠,用心用情做一點小事,那吹奏起的一個個小音符,就會合奏出嘹亮高亢的感人高歌。
責任編輯:達娃卓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