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漢字書寫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重視學生寫字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整體性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有效性的有力舉措。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當前小學語文寫字教學要根植于學生認知的特點和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建構“知行合一”的學習理念,以在寫字中實踐練習的形式不斷強化其“手腦并用”,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不斷從寫字中感悟漢字的博大精深和藝術魅力,從漢字的書寫中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從一筆一劃的書寫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以寫字為基礎,在學寫字中學“做人”,從而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一、興趣導航,學寫結合
文字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熱愛漢字,有興趣地學習寫字,并且對漢字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礎。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曾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也是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為此,在當前的小學語文寫字教學中,教師應精準定位,引領學生去認知漢字、學習漢字、書寫漢字,在激發(fā)學生寫字興趣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寫字的積極主動性,從而引導學生在識字與寫字的練習中,能從漢字的結構分析中定位每個漢字的書寫位置,明確漢字書寫的筆畫和筆順等基礎要領,從而在練習中不斷強化學生書寫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部編版第一冊《畫》中的“水、來、不”這幾個生字的寫字指導教學中,首先從興趣出發(fā),讓學生從這幾個漢字的田字格占位中說出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教師書寫一個“穩(wěn)”字,引領學生通過認真觀察發(fā)現這幾個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穩(wěn)”,并說一說“穩(wěn)”在哪里。學生在問題的導向下激發(fā)了對于漢字書寫結構方面的學習興趣,通過對比觀察發(fā)現其中的“水”“來”和“不”字中間的一豎都寫在田字格中間的豎線上,這樣寫讓字的整體看起來很穩(wěn)。接著,引領學生學寫結合,先在書空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確每個漢字的筆順,并按筆順進行書空練習,確保每個漢字嚴格按照筆順的先后順序正確書寫。在書寫的練習過程中,讓學生在定位這幾個字的主筆的位置后,通過對比書寫后的漢字與書本中范字的差別,深入學習漢字每一筆的位置,認識到要想實現漢字的書寫美觀,每一筆都要寫好、寫到位。綜上,在寫字教學中,培養(yǎng)興趣尤為重要。興趣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也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另外,興趣也是成功學習的主要內因。因為,文字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因此,教師要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熱愛漢字,有興趣地學習寫字,并且對漢字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礎。
二、立足控筆,要領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教學要強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在當前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的指導過程中,教師要在教育學生寫好字的基礎上還要注意教會學生正確寫字、規(guī)范寫字的基本習慣。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從控筆的角度指導學生正確規(guī)范地握筆,準確地行筆。在教給學生寫字要領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在書寫過程中心態(tài)要穩(wěn),不可急躁,更不可急功近利。同時在基本的技法上要力求做到“落筆要準”,看好位置后不猶豫,直接落筆書寫;“行筆要穩(wěn)”,要用心琢磨每一筆在行筆過程中不同的筆法下呈現的效果差異,然后在對比差異中尋找正確、科學、有效的行筆方式。
例如:在《日月明》中的“木”和“林”的寫字教學中,首先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對比這兩個字在結構、占位、筆畫和筆順方面的具體情況,然后針對性地引領學生去發(fā)現“林”在書寫過程中的控筆方法。從結構上觀察來看,“林”字書寫中左右兩個“木”字是不一樣的,其中左窄右寬,左低右高,從筆畫的變化中要注意,左邊的“木”字中的捺筆變成了“點”,通過范寫發(fā)現,如果都是“捺”筆,就會出現與右邊“木”字的撇筆交叉的問題,影響字的穩(wěn)定和美觀,為此要注意其中的變化。此外,在控筆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還要注意這兩個“木”字結構和位置上的變化,從分析學生的寫字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一是“木”字的橫筆要左低右高,注意筆畫的走向;二是“木”字的豎筆要長,而且右邊要比左邊稍長一些;三是“木”字的豎筆要直,不能傾斜。通過對寫字的要領指導,讓學生明確控筆對于漢字的書寫尤為重要,同時引領學生建構發(fā)展學習的理念,在不斷的練習中發(fā)現問題,及時修改,努力讓漢字的書寫更加規(guī)范美觀。如果沒有一定的控筆能力,寫字是很容易出亂子的,無法準確表達筆畫或者筆法?;诖?,寫字的控筆,首先要掌握姿勢,它不像毛筆那么靈活,相對簡單許多,實際就是“三指控筆”。關鍵在于拇指、食指、中指以及手腕的協(xié)調配合。
三、強化練習,關注質量
孫國庭說過:“初學分布,但求平正?!痹谛W語文寫字教學中,教師要秉承循序漸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引領學生在“分布”學習的基礎上努力通過練習達到“平正”的目標,在練習的過程中充分關注學生寫字質量的提升。《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低學段的學生在寫字練習中要注意間架結構,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而且要力求漢字書寫的規(guī)范、端正和整潔。這個過程及時強化學生寫字練習的過程,也是逐步提升學生寫字質量的過程。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從按筆順規(guī)則進行硬筆寫字練習開始,寫字姿勢要正確,寫字態(tài)度要嚴謹、認真,通過反復練習強化,學生寫字質量得到穩(wěn)步提升。
例如:《青蛙寫詩》中“雨”字的書寫指導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對書寫需要注意的地方進行針對性講解,讓學生在定位幾個關鍵點中強化對于漢字書寫的認知。一是其中的兩個橫要平行,而且上面的橫要短一些;二是下面的框中兩個豎要對稱,右邊的豎在寫的時候要注意左邊豎的傾斜角度,只有對稱了,字的書寫才美觀,字才比較穩(wěn);三是中間的一豎不可過長,要在框里,過長字就不穩(wěn),而且也不美觀;四是框中四個點,左右的兩個點要分別平行,注意點的書寫走向和長度。然后,在完成針對性的指導后,教師范寫,強化寫字質量。最后,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進行及時的指導,幫助學生發(fā)現問題并有效改正,在反復書寫練習中提升寫字質量。由此可見,漢字作為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瑰寶,特別講究形體美和書寫藝術。正如《語文課程標準》對寫字教學要求的重新定位———簡化為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重視的是寫字的學習過程,要求“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間架結構只須“注意”。因此,寫字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課標對寫字教學的要求,既不能降低要求,又不能拔高。
四、及時評析,查漏補缺
項穆提出,書寫要“三戒”,即戒不均、戒不活、戒狂怪與俗。為此,在小學語文寫字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及時評析學生的書寫情況,明確學生學習需要“戒除”的這三個地方,及時指導學生對當下寫得字進行查漏補缺;引領學生充分認識到寫字要嚴謹認真,要精益求精,要讓每個字的書寫都工整、規(guī)范,而且字的書寫還要強化精氣神的融入,要讓字有神、有心,不可死氣沉沉。此外,還要注意字的書寫不可過于張揚,從學生的“容嬤嬤”式的針扎字體、柳葉字體、柵欄字體的錯誤“創(chuàng)新”書寫中,及時指導學生漢字的書寫要以楷體為主,要強化規(guī)范的漢字書寫,不可另辟蹊徑,更不可為博眼球而自成一體。
例如:在《明天要遠足》中的生字練習“才、明、同、學”這幾個字的書寫過程中,教育學生每一筆要寫到位,其中的豎勾一筆要寫準確,不可過于張揚,把“勾”筆放大,也不可為了“省事兒”不寫這筆。在及時評析學生的寫字情況中,對于筆畫書寫越位、錯位、失位等問題也要讓學生及時改正。其中,有的學生最后一筆沒有寫到位,勾筆沒有凸顯出來,通過引領學生對比觀察,發(fā)現這樣的字整體看起來沒有力度,沒有精氣神;有的同學勾筆沒有控制好,寫得過長了,讓學生在對比觀察下會發(fā)現影響了字的工整和美觀;還有的同學整個字的筆畫沒有注意要求,橫平豎直沒有把握好,這樣整個字看起來就沒有力度。因此,在及時評析中,讓學生通過對比文本中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發(fā)現自己寫字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正,在查漏補缺和反復練習中,讓學生從自己的多個字的書寫練習中發(fā)現每一個字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并在下一次書寫中及時改正,逐步讓字的書寫更加規(guī)范工整?;诖?,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對學生寫字作業(yè)進行講評,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增強自信心。諸如寫字指導課上幫學生分析他們的寫字作業(yè)的長處與不足;或者對個性化的寫字作業(yè)進行點評,讓同學們明白哪些字寫得好,為什么好,哪些地方有不足,怎樣解決等。同時,指導學生互評寫字作業(yè),取長補短,相互勉勵。
總之,在寫字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觀察中學習、在學習中發(fā)現、在發(fā)現中改進、在改進中完善,將寫字教學與實踐練習緊密結合,在興趣激發(fā)下讓學生感受漢字書寫的奇妙,讓學生在寫字練習中體會漢字書寫的嚴謹性和規(guī)范性。教師要積極建構寓教于樂的寫字教學的氛圍,讓學生在書寫中找到樂趣,在教師的及時評價和鼓勵下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將課堂寫字教學變化為游戲的舞臺,讓學生在講臺上展示自己的寫字風采,教師及時放大學生寫字過程中的成功點,讓學生在寫中行、玩中學,從而愛上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