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英自小在大山下的爺爺家長大。
紅英的成長,就像爺爺經(jīng)常召集黨員群眾來議事,奶奶不斷守在炕沿邊兒,扒拉泥火盆里那一盆壓得瓷瓷實實的旺火般,溫溫暖暖,紅紅火火;又像山背面白樺林間,那一棵棵樺樹身上的樹眼,刻下一圈又一圈風雪剝蝕后的年輪。紅英三歲會燒火,五歲學圈羊,七歲已上學。小學是在山腳下一間舊廟改造的學堂里念,書桌是一塊塊白樺樹板子拼接的,板凳也是用白樺樹鋸成的一個個木墩墩。于是,無論風天雨天雪天,學堂里都會溢出那股白樺林的味道。紅英除了聞慣爺爺?shù)暮禑熚秲?,奶奶的火盆味兒,就最愛聞那木頭書桌的清香味兒了。
也似乎正是因為書桌上那股清香,紅英才一天學也不肯耽擱。
端午時節(jié),娘拆下一炕棉衣棉被,要抱到山下溪流去漿洗,懇求紅英請?zhí)旒伲瑤湍锸岸?,紅英好歹不應;娘的燒火棍都當當戳到腳面呀,紅英還是死活不肯。有年數(shù)九天,風雪正緊,滿山坳刮著白毛風。爹要儲備一年的莜面,而炒莜麥又是這程序里最累人最煎熬的活兒。煎熬的原因不僅是苦力,而是那莜麥毛子就像無數(shù)針刺,時刻都會往你淌汗的脖子里鉆……下邊灶膛,上邊炒鍋,又由不得你不出汗。娘打推把,爹忙篩、顛、簸,就缺一個燒火的。爹讓紅英燒火時,紅英噘嘴;爹再央求,紅英早奔出家門了。爹便黑著臉罵:哼,念吧念吧,你個賊女子,都是你爺爺慣的!看升了初中高中,你咋翻那山嶺!
紅英背上書包只顧走,仰臉間大雪已落滿村街。
雪太大了,聽不到磨坊的轟鳴。忽然一聲嘯叫,驚得紅英尋聲凝視,只見一只花雕逃難似的,又從大山里飛來,哆哆嗦嗦落在磨坊房脊上,不時轉(zhuǎn)動脖頸,努力窺探覓食,身下竟然還有一只小雕在撲展翅膀……紅英頓時明白,花雕下山,山嶺上不知又落下多大的雪了。
剛剛散會的爺爺,剛好也瞭見了那對饑餓的花雕,便踏著厚厚的雪,徑直走進磨坊,捧出大大一捧莜麥來,用力向房脊上的花雕揚去……聽著花雕娘倆兒急切的啄食聲,爺爺才一邊吸溜著旱煙袋,一邊笑呵呵地望著上學路上的孫女。
小學就在村里,可到了初中、高中,就必得翻過山嶺。
春天翻山,溝壑回黃轉(zhuǎn)綠,灌木抽條,山林疊翠。先是嶺上開了杏花兒,一朵朵粉紅可人;崖下冒出黃芩,嬌綠的鈴鐺兒,搖來晃去……夏秋山路更是誘人,這邊脂玉樣的雪絨花,那邊黃燦燦的金蓮花;前邊是粉白透紫的狼毒花,后邊是野玫瑰花、翠蘭菊花。山林墨染,花香四溢。紅英開始爬山越溝,倔強的腳步竟然輕輕的,碎碎的,時而還彈彈的,跳跳的,總是那樣充滿求學的樂趣和自信。
剛上了初中,飄然間就到了寒冬。
初雪之際,同學們還勉強攙扶著爬向山頂,可大雪封山后就沒那么容易了。瘦弱的紅英常常裹在呼嘯的白毛風里,不是崎嶇山路上跌一跤,就是溝壑間滑得仰面八叉;山風一吹一趔,大雪一涌一懷。紅英和同學們雖然頑強——山里孩子吃得苦,咬得牙——可山路總是山路,風雪無不凜冽。就在同學們幾乎畏懼退縮的當口,紅英抹著頭上的雪水,喘息凝眉間,她忽然望見一對花雕,大的在前,小的隨后,正迎面逆風飛來;飛到半空頭頂了,又嘯叫一聲,轉(zhuǎn)而向山坳間滑翔……
那滑翔的樣子好輕松,好飄逸。讓紅英好羨慕?。?/p>
那飄逸的滑翔就像……就像……紅英忽然想起電影《智取威虎山》的場景,記起203首長,記起小白茹在雪山披著斗篷,踏雪滑翔的英姿,那英姿不就和剛飛翔的花雕一樣么?哎呀,紅英突然想:我們何不學學英雄的滑翔?學學花雕的滑翔呢?
突然有一天,帶著自制雪板、雪橇、冰車的孩子們,終于歪歪扭扭地滑出了大人們感嘆的視線,趔趔趄趄地滑向了深邃的大山……而這些別出心裁的物件,竟然又是老書記的爺爺,被孫女死活纏磨不過,才組織村里匠人們自己開發(fā)出來的。
大山有這樣的后代,山村父老們,真格地,誰都難以抑制那感動。
感動之余,這回紅英爹、紅英娘,才真正從內(nèi)心聽進了紅英爺爺?shù)脑?,也下了決心要供養(yǎng)紅英娃好好上學。從此,大山腳下這小小山村的父老們,那一雙雙熱盼的眼神,除了春夏瞭望耕耘的山坡,秋日瞭望掛滿果實的山野,就是冬天瞭望風雪中那條屬于孩子們的山路。瞭得山坡谷子黍子金黃了,瞭得山野萬樹葉紅了,瞭得云灰了,天陰了,刮風了,下雪了……
有天,紅英他們真的就在那風雪夜里迷路了。
雪霧朦朧,雪山無聲。
哎呀!孩子們會迷在哪里?孩子們不會跌到溝里吧?!
紅——英——
小——果——
二——狗——
雪山下的小村,整個亂營了。紅英爹娘,吼喊著的鄉(xiāng)親們,紛紛從隊房子里,找出社火隊的鑼鼓,要沿著山路敲打呼喚。大家一時間急得就跟狼進家,火上房似的,嘴里直吼,兩腳干跺,慌亂得哪有個主張。大家沒主張時,自然又都眼巴巴瞅紅英爺爺,瞅他們的主心骨、老書記。老書記把旱煙鍋里的煙火,磕到石墻上,指揮村人趕緊弄“鋸木面子”拌柴油——這可是正月十五撒“路燈”的做法——人們按照書記的主張,紛紛提著馬燈,沿著風雪彌漫的山路,將那拌好柴油的“鋸木面子”,一堆堆,一盞盞地點著了,紅紅的火焰立刻順著山道,蜿蜒而上,將雪山之路照得那么明亮,那么溫情,那么讓人感懷涕零……
當孩子們終于撲到大人懷抱的時候,紅英的眸子里卻不僅是眼淚,不僅是溫情。那一刻,紅英似乎聽到凹凸蜿蜒的雪線之下,寬厚博大的雪山之間,又傳來那熟悉的嘯叫,又望見那飛翔的花雕……
隱隱聽見那嘯叫,望見那花雕的時候,紅英心里就默默立下誓言,牢牢鎖定期盼。發(fā)誓一定要將求學之路走下去,走出大山,再走回大山。期盼走回大山的那一天,她會像那雙花雕一樣飛翔;期盼走回大山的那一天,她這無限熱戀的崇山峻嶺、千溝萬壑,都會長滿翅膀似的歡騰飛翔……
這一天終于來到了!
當北京冬季奧運會申辦成功,世界的目光開始關注張家口,聚焦崇禮,紅英剛好從土木工程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紅英步入工作崗位,先在集團歷練了兩年,便肩負起了項目部工程師的重任,隨集團第三批奧運建設大軍,進駐了生她養(yǎng)她的崇山峻嶺。
紅英回來,山變了,村變了,爺爺卻老了。
崎嶇的山道,早已變成平展的柏油路。那油路隨著大山里拔起的奧運工程,還有多家公司投資的賓館、小鎮(zhèn)……就像飛舞的蟒蛇,黑黝黝地在山灣里到處盤旋。正是霜凍頻頻光顧的深秋,滿目紅葉隨著不斷侵擾的山風,那么濃重地在林間涌來蕩去,時不時地在車窗外幻化出多彩的風景。雖然家鄉(xiāng)近年發(fā)生的變化巨大,紅英求學每次假期回鄉(xiāng)時,早有深刻的領略和感受,可如今能作為一名真正的建設者,再重返大山,重返山村,心境便格外的不一樣。
車子在山坳間快速行進。到處林立的塔吊,往來的汽車、工程車……早已讓這方原本幽深寂靜的偏僻之地,變成了一片沸騰的群山。
而紅英的心里,該是比誰都要沸騰。
那個從大山里飛出的金鳳凰,就要飛回來啦!已經(jīng)退休的老書記,早已在亮堂堂的新居里,為他孫女做好了最愛吃的莜面窩窩、蘑菇羊肉湯,前來迎候的鄉(xiāng)書記、村書記,也早早來到老書記家,恭敬地把老書記安撫到桌子正面嘮嗑。這個讓鄉(xiāng)村各屆領導和群眾都十分敬佩的老人,不僅有40多年的黨齡,當了20多年村書記,帶領山村早早脫貧致富,更讓大家敬佩的是,他還培養(yǎng)出了一個優(yōu)秀的孫女,一個令整個大山都驕傲的紅苗!
而紅英的心緒卻遠遠不在這里。
當車子停在村街,紅英的視線便忽閃地,驀然落到一處地方不動了。紅英凝視的地方,原來正是當年大雪封山,爺爺捧出一捧莜麥,抬手揚到屋脊的山村磨坊。如今磨坊早已拆除,改建成了美麗鄉(xiāng)村的健身休閑場。
她是在回憶老舊的磨坊,還是尋覓那對夢里的花雕?
紅英的心思,只有問紅英了。
臨近第二年國慶,紅英他們集團負責建設的奧運項目,也已經(jīng)挺拔地矗立起來,幾近竣工的頂峰俱樂部、看臺、競賽區(qū)以及綜合區(qū),讓多少慕名而來的游客,遠遠矚目,激動萬分。
有一天,紅英竟然也把爺爺接到了頂峰。
時令尚早,這里的氣溫卻已顯寒冷。呼呼的北風,不時攜裹著零星的雪花,在大山里飛舞。紅英穿著一件紅色羽絨服,爺爺還穿著他那件羊皮襖。當爺爺被孫女攙扶著,站到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工程前,順著那長長的寬展而陡立的滑道,舉目往下俯瞰之時,眼簾里不禁千般迷幻,萬般憧憬,似乎那滑道那山坳,早已白雪皚皚,彩旗飄揚;一個個奧運健兒,正躬身踏板,極速飛翔。而紅英和爺爺此時正迎風前傾的姿態(tài),還有那呼呼飄動的衣擺,一若當年那對從雪山飛下的花雕……
(南諫君,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張家口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于《中國作家》《長城》《草原》《鹿鳴》《佛山文藝》等發(fā)表小說、散文百余萬字,出版有《后草地之夜》《大淖》。)
編輯: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