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淑貞
在育兒過程中,給寶寶喂藥最令很多家長尤其是新手父母頭疼,左哄右哄強灌藥都無濟于事,常常是大人兇、小孩哭,親子關系“水深火熱”。
兒科專家指出,每個年齡段的喂藥方法不一樣,只要掌握了方法,喂藥也不見得是件難事。此外,喂藥方法若操作不當,也會造成危險。
目前,兒童藥物多以液體或者顆粒劑為主,此外還有滴劑、混懸劑、咀嚼片、泡騰片劑等。建議盡量不選片劑、膠囊。
現(xiàn)在,給兒童喂藥也多了許多有用的工具。①滴管:一般供需要嚴控用量或用量很小的液體藥物用。②量杯:供需控制用量的液體藥物用。③喂藥器:有針筒式、奶嘴式和滴管式可供選擇,方便喂食、不易滴漏,不易傷害寶寶口腔,用量可控。④喂藥匙:可以在網(wǎng)絡購買。當然,還有家里的小茶匙。
喂藥前要仔細閱讀說明書,核對藥物名稱、藥物劑量、使用說明、有無禁忌、是否在保質(zhì)期內(nèi),確認無誤后再開始喂藥。
0~1歲的嬰兒吞咽功能還不完善,只能服用液態(tài)藥(沖劑藥可用水沖開后喂,片劑要溶解為液體后再喂)??梢赃x擇勺子和滴管喂,喂藥工具注意消毒。
兒科醫(yī)生表示,喂藥時不要讓嬰兒平躺,這樣吞咽比較困難。最好把嬰兒抱在肘窩中,使其頭部微抬高一些,家長可先用手固定寶寶的頭和手,然后把裝有藥液的滴管或勺子放入嬰兒口中,放在舌根部(舌面的后1/3),輕輕擠壓滴管橡皮囊或慢慢抬起勺子柄,使藥物流入寶寶口中。
需要提醒的是,1歲以內(nèi)的寶寶有部分仍有生理性反流,即吃奶后容易吐奶。對于這樣的寶寶,喂奶和喂藥后注意要豎抱,避免寶寶把藥吐出后再嗆入氣管。喂藥后至少要觀察寶寶10分鐘,家長才能離開。
1~2歲的寶寶喂藥最難,不像“小時候”那么乖了,喜歡東跑西跑。許多家長會網(wǎng)購一些喂藥的“利器”,如針筒、喂藥器。使用這些“利器”喂藥是可以的,但要注意藥物的推送一定要慢,特別是年齡越小的孩子,藥物推送要更慢,否則會因為吞咽不及時引起嗆咳。
部分1~2歲寶寶是可以開始服用片劑的。有些家長會把成人藥片掰開喂給寶寶,但成人藥片無味、口感差,寶寶比較難接受。如果不得已只能選擇片劑或咀嚼片,最好把藥用水或果汁溶解為液體后再喂給寶寶喝。
對于沒有特別注明的藥,是可以和果汁或奶混合后再喂給寶寶的,并不會影響藥效,家長不用有特別大的顧慮。但要注意的是,要放涼后再放入藥,以免破壞藥物的有效成分。
對于2歲以上的孩子,已經(jīng)有一定的理解力,是可以通過和他們的溝通來解決這個難題的。當然,家長平時也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提前做些工作。
※家長平時不要拿吃藥來嚇唬孩子,“你再鬧……就給你吃藥!”這樣的話會讓孩子懼怕吃藥。
※有的家長會哄孩子,這藥一點也不苦。孩子吃了一次后,知道上當了,以后可能說什么也不肯吃了。家長要如實告訴孩子:“這個藥有點苦,但你是勇敢的孩子,肯定能喝下去的。”家長也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先嘗一嘗,喝一點,多數(shù)時候孩子會乖乖跟著喝。
※孩子勇敢地喝下藥后,家長可以給予獎勵。這種獎勵可以是物質(zhì)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如果是中草藥湯劑,味道稍苦,可以在藥湯中加些糖或蜂蜜后再給寶寶喝。需要注意,1歲以下的寶寶不可以吃蜂蜜。
※寶寶至少到五六歲才可以服用膠囊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