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斌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shè)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主要工程量:根據(jù)電站左岸壩頂結(jié)構(gòu)布置圖,二期基坑內(nèi)壩頂共2跨預制梁,單跨設(shè)計布置有11榀預制梁,共需吊裝22榀預制梁,其中最大重量梁編號G-1和G-2,單片梁重74.8t,結(jié)構(gòu)型式為矩型。其他T-1 T-2-1 T-2-2 T-3單片梁重分別是72.39t56.144t55.682t55.79t,結(jié)構(gòu)型式為T型;L-1 L-2單片梁重分別是40.239t36.753t,結(jié)構(gòu)型式為矩型。
通過方案比選,最終確定了壩頂預制梁采用鋼扒桿雙釣魚法,使用人字扒桿提梁,扒桿經(jīng)過結(jié)構(gòu)計算符合荷載要求。
T型梁預留吊孔設(shè)置在翼緣板上,預留吊孔后,原設(shè)計的吊環(huán)取消。
根據(jù)扒桿吊的特點,梁的運輸采用運梁小車,如按照設(shè)計圖紙預埋了排架柱的鋼筋,對T-3梁和L-2梁的吊裝和運輸影響極大,運梁小車無法直接通行,只能采取滾筒從已架設(shè)好的T-3梁平移梁,安全風險較大,為此,排架柱預埋鋼筋部分采用澆筑二期混凝土的方案解決。
扒桿吊裝流程如下:先用千斤頂起梁→運梁小車運梁至人字扒桿A位置→扒桿A、B的滑車組一起起吊預制梁→后小車行走至扒桿A下方位置→扒桿A滑車組收回后,開始起吊預制梁另一端→兩扒桿起吊預制梁,取出后小車→吊運的預制梁片放置在兩閘墩上→移動扒桿就位→兩扒桿同時起吊梁→人工操作葫蘆平移預制梁片→使預制梁就位于支座上方位置,兩滑車組同時落梁至梁支座→就位后固定好預制梁,移動扒桿進行位置調(diào)整,重復上述操作完成一跨梁的吊裝作業(yè)。
(1)起梁施工措施。在預制場使用兩個50t液壓千斤頂同時頂預制梁的一端,在頂起來之前,首先將梁的另一端用木方支撐梁翼緣板位置,在橫梁底部墊好備用木方,液壓千斤頂頂升預制梁過程中,在梁的臺座上不斷的加墊木方增高。
(2)預制梁的運輸。預制梁的運輸采用高0.75m,容許承載100t的特制運梁小車,,使用兩臺運梁小車,分別放在梁的兩端,位置離兩端1m處,運梁小車使用卷揚機牽引至扒桿位置,再用人字扒桿開始吊裝預制梁。
由于本次運輸預制梁最大牽引力是3.74t,使用裝載機和5t卷揚機來配合牽引,能夠滿足運輸要求,卷揚機采用Φ17.5mm的鋼絲繩,安全系數(shù)計算大于5。在閘墩上固定的卷揚機在牽引時來回拉動運梁小車后退和向前。
每跨以上游檢修門槽和工作門槽為界,分成三部分吊裝。第一部分為4榀T-1、1榀G-1梁共5榀,第二部分為L-2、T-2-1、G-2、T-2-2共4榀梁,第三部分為T-3和L-2共2榀梁。
首先進行第一部分4榀T-1及1榀G-1的吊裝,形成施工通道。再依次進行第二部4榀梁和第三部分2榀梁的吊裝,完成一跨梁的吊裝。
其中第三部分為T-3梁和L-2梁,首先進行T-3梁的吊裝,再進行L-2梁的吊裝,吊裝方式同上。第三部分T-3梁和L-2梁的運輸是壩頂預制梁吊裝的一個難點,因T-3梁和L-2梁及檢修門槽蓋板總寬度為3.715m,運梁小車寬度為3.3m,且L-2梁上有預埋欄桿鋼筋,路面鋪裝未澆筑前,預埋鋼筋伸出閘墩混凝土15cm,采取以下方式解決:
(1)在T-3梁和L-2梁上鋪設(shè)15cm*15cm的木方,與檢修門槽蓋板平齊,作為T-3梁與L-2梁的運輸通道。
(2)鋪設(shè)木方比較繁瑣,在每跨吊裝完成后,先進行T-3梁與L-2梁部位的路面鋪裝,便于下一跨預制梁的運輸。因為一跨T-3梁與L-2梁吊裝完成后,第二跨的T-3梁與L-2梁吊裝時間間隔至少在10天以上,有待強時間,基本能夠滿足要求。
扒桿分為A和B,首先用25t吊車先架立中隔墻上的人字形鋼扒桿A,扒桿A架立完成后,及時把扒桿A的前后纜風繩固定好,經(jīng)專業(yè)人員進行檢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主要檢查扒桿的焊縫是否滿足規(guī)范要求、鋼繩是否滿足設(shè)計要求。
根據(jù)預制梁的重量統(tǒng)計結(jié)果,G-1和G-2為每跨預制梁最重的梁,受力計算按G-1、G-2來計算,滿足要求時,其他梁的吊裝也滿足要求。G-1、G-2梁最重,重量為74.8t,預制梁重量按75t計算。吊裝過程中,實際起吊預制梁的一端,即G′=G/2=75/2=37.5T
3.3.1 牽引繩張拉力計算
扒桿“釣魚”架設(shè)
圖1 牽引繩架設(shè)圖
改換吊繩
圖2 改換吊繩后示意圖
預制梁吊裝受力計算圖
圖3 預制梁吊裝受力計算圖
運梁車高0.75m,G-1梁高2.2m,扒桿高度11.832m,預制梁吊運過程中前端與后端按高差0.6m考慮,a=11.832-0.75-2.2=8.882m,b=11.832-0.15-2.2=9.482m,l=17 m,l’=0.8m,h1=h2=11.832m,
P —預制梁重力的1/2+吊具重力。
當預制梁前端接近7#閘墩時,T1牽吊繩解下改系到梁的后端,T2牽吊繩全部承受梁的荷載時:
H—改換吊繩時,拉住梁尾端的卷揚機牽引力。
3.3.2 風纜的拉力計算
這里的風纜拉力不是真正的風纜拉力,S1、S2是兩根風纜拉力的合力,吊裝過程中拉力分別為:
因為a≠b,則S1在時最大,此時x=8.361m
S2在時最大,此時x=8.64m
計算受力圖如下:
圖4 風纜吊裝圖
代入(5)、(6)式得 :
3.3.3 扒桿所受的豎直軸向力
吊裝荷載產(chǎn)生的豎向力
3.3.4 起重滑車繞出繩對扒桿的壓力:
起重滑車繞出繩對扒桿壓力:
f—單個滑車組的轉(zhuǎn)動系數(shù)。n—滑車組的工作繩數(shù)(繞過動滑車的繩索根數(shù),即分支數(shù))。k—導向滑車個數(shù)。
3.3.5 卷揚機的拉力及起重滑車繞出繩的拉力,即卷揚機的拉力
3.3.6 纜風繩初拉力對扒桿的豎直壓力
纜風繩由于自重會對扒桿產(chǎn)生一個初壓力,計算式為:
w1纜風繩的自重撓度,m,一般取l1的3%~5%。
l1纜風繩全長,m。α為纜風繩與地面的交角。
第一跨預制梁是吊裝的關(guān)鍵,已經(jīng)完成的上游交通橋作為整個運輸通道,特制的運梁小車通過交通橋?qū)㈩A制梁直接運至中隔墩扒桿架立的位置,然后采用架設(shè)好的鋼扒桿進行吊裝,預制梁吊裝順序按照已經(jīng)批準的吊裝方案有條不紊的進行。
一跨預制梁吊裝完成后,首先進行橫隔板的鋼筋連接,采用人工焊接,使一跨預制梁連接成一個整體。然后將A和B扒桿分別架立在一跨相對的閘墩上,按照以上操作完成一跨預制梁的吊裝?,F(xiàn)場嚴格實施吊裝設(shè)計方案,同時做好安全防護措施,最終順利完成大壩壩頂預制梁吊裝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