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琦
(作者系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qū)人民醫(yī)院退休護士)
生活中,有些人出現視物模糊、眼部不適等情況,往往以為是眼睛出了問題,使用眼藥水效果也不佳。去醫(yī)院看眼科,醫(yī)生卻說“病根”可能在頸椎。其實,許多人看來,只有頸部僵硬、肩膀疼痛等癥狀才是頸椎病的問題。殊不知,頸椎病還常常會偽裝成其他看似與其風馬牛不相及的癥狀。除頸肩疼痛、僵硬等常見癥狀外,頸椎病還可能引起頭暈頭痛、手臂麻痹、視力下降、咽部異物感、胸悶心慌等癥狀。因此,千萬別輕易被頸椎病的偽裝所迷惑。
近來,小羅一直被眼睛發(fā)花的問題困擾,有時還眩暈,分別到眼科和骨科檢查后,發(fā)現患有嚴重的椎動脈型頸椎病,這才是她眩暈和視物模糊的元兇。
臨床上這種情況很常見,眼睛模糊或有脹痛感的時候,很少有人會想到病根在頸椎。頸椎間盤突出后,可能會壓迫椎動脈影響神經系統(tǒng),引起視神經水腫變性,這種病癥與年齡關系不大,卻與頸椎的病變程度有較為密切的關系,有時頭部轉個姿勢,癥狀可能就減輕,換另一個姿勢就可能加重。
部分頸椎病患者還可能出現視力下降、怕光、流淚、視野縮小、視力銳減等癥狀。所以,視力出現問題也不能忽視頸椎病的可能性。要提醒的是,長期同一個姿勢對著電腦的青少年若出現老花眼等癥狀,在排除眼部問題后,需進行頸椎的相關檢查。
頸椎病還可能引起血壓增高或降低,以血壓增高為常見,稱為“頸性高血壓”。這與頸椎病所致椎基底動脈供血失常和交感神經受刺激發(fā)生功能紊亂有關。頸椎錯位可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從而發(fā)生腦血管痙攣、血壓升高。若此種刺激持續(xù)存在,會繼發(fā)影響腦血管舒縮功能,導致全身小動脈痙攣,使血壓持續(xù)增高。
小張因咽痛、咽部不適等癥狀就診,被診斷為慢性咽炎。后經醫(yī)生反復問診,發(fā)現他還伴有上肢麻木的癥狀,于是建議他拍頸部X 線片,結果顯示:椎體前緣骨刺形成,這說明他患上了頸椎病。
咽炎是生活中的常見病,殊不知,這喉嚨的問題也可能是頸椎病所引起的。很多人坐姿不正確,弓著背、彎著腰,可能使頸椎椎體前緣形成骨刺,壓迫刺激咽部,容易造成咽部炎癥、水腫,引起吞咽困難、喉嚨疼、聲音嘶啞等不適,并引起急性咽炎,如果反復發(fā)作得不到治療,很可能變成慢性咽炎。
生活中,當出現心絞痛、頭暈等癥狀時,通常會先去心血管或神經內科就診,但有時通過檢查并未發(fā)現問題。如果出現心臟不適的癥狀,心內科排除了心臟問題,通過休息頸部能有效緩解心臟不適,這種情況患者應該考慮是不是得了“頸心綜合征”。頸椎周圍有很多交感神經,頸部的骨質增生可能會刺激壓迫交感神經,累及心血管系統(tǒng),從而產生心前區(qū)疼痛、胸悶、心慌、頭暈等癥狀。如果是心臟病引起的心慌、胸悶、心絞痛,有生命危險,立刻就醫(yī)。但是頸椎病引起的問題一般不嚴重,治好頸椎就可以緩解。
一旦出現眼睛不適,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眼睛出了問題,其實除了頸椎病外,還有許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眼部不適。
腦膠質瘤:占顱腦腫瘤的40%~50%,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腫瘤的占位效應及阻塞室間孔引起顱內壓增高而頭痛,腫瘤壓迫視交叉、視神經可能會引起視力障礙。
腦垂體瘤:是蝶鞍區(qū)最常見的腫瘤,近年來有增多趨勢。垂體瘤向鞍上發(fā)展壓迫視交叉引起視力減退及視野缺損。
鼻咽癌:鼻咽癌侵犯眼眶或與眼球相關的神經,會引起視力下降、眼球突出、斜視、雙眼復視。
保護頸椎從日常習慣開始:
1.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過激運動等。
2.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30 分鐘,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看書、寫作業(yè)45 分鐘左右,要適當休息。
3.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課間或課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韌度增強,從而有利于頸段脊柱的穩(wěn)定性,令頸部不易受傷。
4.用手輕揉頸部肌肉,用大拇指點揉左右風池穴、天柱穴,用拇指按揉頸部痛點。
5.鍛煉頭頸部。緩慢輕柔地做前屈、后仰、左右轉動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