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運金
曾經(jīng)有人向杰西-利弗莫爾請教他的投資策略是什么,他答道“ 低買高賣”。道理看似簡單,但人們的做法往往相反,總是高買低賣,對股票和基金都是如此。對于股票,在股票大幅上漲后,市場的關注度高,寫研究報告推薦的分析師也多,筆者很少見到在股票絕對底部的時候有分析師去推薦,有的股票甚至一兩年都沒有一篇研究報告去覆蓋,但一旦這個股票短期翻倍,推薦的報告如雪花般涌現(xiàn)。多數(shù)投資者對股票的真實價值沒有判斷,很容易被市場的漲跌所引導,越漲越看好,最后甚至上升到了信仰,死了都不賣。
比如今年越來越瘋狂的新能源產(chǎn)業(yè)鏈泡沫,如果投資者在這個領域配置的比例低,很可能會跑輸指數(shù),而被其他人指責,而這種指責似乎又很有道理,日本有個古話叫“跳舞者傻,旁觀者更傻”,德國的尼采也說過“以為別人跳舞傻的人只是自己聽不見音樂”,短期來看,這些話確實挺有道理,新能源板塊越漲越高,沒有參與這個“舞蹈”的,確實不如在泡沫上“舞蹈”的人賺得多。但一旦靜下心來回顧下歷史,就會平和很多,就以A股為例,2015年創(chuàng)業(yè)板一樣瘋狂,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shù)一度突破4000點,泡沫破裂的結(jié)果是最后下跌到1200點以下,跌幅超過70%,2007年上證指數(shù)突破6100點,一年后最低跌到1664點,跌幅超過70%,至今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shù)和上證指數(shù)都沒有突破歷史高點。
對基金行業(yè)也是如此,《對沖基金風云錄》里面曾經(jīng)提到,在泡沫破滅前,存在自身商業(yè)利益的投資管理公司面臨兩難的選擇:某些手段能為公司帶來巨大的短期利益,卻有悖于投資原則,因此勢必傷及長遠利益。書中舉了2000年科網(wǎng)股泡沫即將破滅之前,因為市場仍有需求,摩根投資管理公司仍向投資者大力推銷投資技術(shù)股和進攻型股票的基金。雖然不能說它不道德,在商言商,摩根投資管理公司的做法無可厚非,大批的資金很快募集,也在網(wǎng)絡泡沫中迅速蒸發(fā)。摩根投資管理公司收獲了短期的銷售收入,代價是投資者的損失和公司長遠的聲譽與利益?;乜磭鴥?nèi)的投資基金,做法與摩根投資管理公司如出一轍,2015年時投資創(chuàng)業(yè)板方向的基金天量發(fā)行,近兩年則是消費主題和半導體、新能源基金天量發(fā)行,基金公司也許并非故意,大家都因股價的上漲而激動萬分,也許他們也認為“這次大概與以往真的不同”,只不過遺憾的是,行情從來沒有例外地“不同”過。
作為投資者,免不了在決策中摻雜個人的情緒色彩,但股票和基金只是一個紙面符號,決策過程需要科學和理性,畢竟“ 股票和基金并不知道你擁有它”。市場都是有周期的,在市場瘋狂的時候多一分理性,在市場低迷的時候多一份信心和堅守,從長期來看各種投資策略長期的回報差異不大,無論是追隨趨勢的投資,還是低估值的投資,或者尋找白馬股的長線投資,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向來堅守,風格總會切換,不要丟了低的籌碼而去追高的籌碼,那樣大概率兩邊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