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
教學目標
1.理清游蹤,發(fā)現(xiàn)麗江之美。
2.品析語言,體會表達之妙。
3.揣摩情感,感受用情之深。
設計難點
1.實踐并印證在教讀課《壺口瀑布》所學“所至、所見、所感”的分析方法。
2.充分利用教材的助讀系統(tǒng)進行教學設計,且能夠體現(xiàn)自讀課的特點和要求。
教學創(chuàng)意
1.以關(guān)鍵詞“水的方式”切入,用遞進的三個主問題串聯(lián)各教學環(huán)節(jié),達到“一語立骨”的效果。
2.以任務驅(qū)動自主閱讀,活動形式靈活多樣。閱讀層次由篇到段再到句,逐層聚焦。環(huán)節(jié)設計由易到難,從較淺的信息提取梳理,到較深的思辨能力訓練。
3.順勢引入相關(guān)的游記散文(片段)進行比較,引導學生進行“1+X”的群文(拓展)閱讀。
教學過程
導入:
問:這是一篇自讀課文,你們認為文中最有總結(jié)性(或概括性)的一句話是什么?
明確:“作為一滴水,我終于以水的方式走過了麗江?!?/p>
問:什么叫做“以水的方式”呢?
(提示學生關(guān)注自讀課文“閱讀提示”的作用)
提出主問題:水的蹤跡是怎樣的呢?這滴水究竟去了哪些地方?
學習活動一:所至——這滴“水”到了哪里?
自讀任務:通讀課文,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簡要繪制思維導圖——理清游蹤及地點名稱等。
展示、小組互評,修改完善。
要求:把難度提高一點,在思維導圖上加上時間。
提示:這里的時間既可以是表示年代的時間,比如前多少年、什么朝代等,也可以是一天當中的某個時段,比如早晨、晚上等。
展示、交流。
小結(jié)(屏顯):原來,這一滴水不僅穿越了空間,領(lǐng)略了麗江美麗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也穿越了時間,展示了麗江的歷史沿革、滄桑巨變。
要求:在書上把這些標紅的詞標記出來。
問:你們知道這些詞在哪里嗎?
明確:閱讀提示。
提醒: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是解讀文章的鑰匙,不能把它忽略。
問:這一滴水經(jīng)過的場景真不少,而且似乎每一處場景都是浮光掠影,點到為止,這不就是一篇“流水賬”嗎?你怎樣替作者辯護?
課堂辯論,小結(jié)。
預設:(1)這樣寫,扣住了“經(jīng)過”一詞,符合“一滴水”流動性、短暫停留等特點;(2)流經(jīng)的水路頗具匠心,這既是一條真實的水路,且途經(jīng)的一些細微景致,如“雪山”“放牧”“馬幫”“驛道”“銀器”“古樂”等,恰恰是麗江最具代表性的風物。
板書:流水的游蹤
學習活動二:所見——這滴“水”看到了什么?
自讀任務:比較閱讀、方法延伸
問:既然是游記散文,必定少不了寫景的段落??墒?,我覺得這篇課文的景物描寫不好,阿來語言水平很一般,比不上其他作家。例如第2段有句話:
“我望見了山下綠色的盆地——麗江壩,望見了森林、田野和村莊?!?/p>
文段比較:“拍得累了,坐在山坡上干燥處休息,頭頂?shù)年幵普桓呖诊L急急驅(qū)散。我發(fā)現(xiàn)整個麗江壩子展現(xiàn)在眼前。大地從此鋪陳而下,隔著大片牧場,是村莊簇集的田野,田野的盡頭是麗江城,城的盡頭,又是一派青翠的隱約遠山?!?/p>
憑你的直觀印象,你認為哪個好?
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問:你們知道這位作家是誰嗎?(教師揭示謎底,原來后段文字出自《麗江記》,作者也是阿來。)
問:同樣的景,阿來在另一篇文章里寫出了更精彩的句子,為什么課文中不這么寫呢?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
預設:以“水”的口吻、“水”的視角、“水”的思維。(老師給它命名為“水性的語言”。)
追問:那么,是不是水性的語言就要求表達簡單一點,把修飾語去掉?老師試著按這個要求,縮寫了一個文段,你們覺得哪個好?
原文:我經(jīng)過叮叮當當敲打著銀器的小店。經(jīng)過掛著水一樣碧綠的翡翠的玉器店。經(jīng)過一座院子,白須垂胸的老者們,在演奏古代的音樂。
修改版:我經(jīng)過賣銀器的小店。經(jīng)過賣翡翠的玉器店。經(jīng)過一座院子,有老人在演奏音樂。
討論,小結(jié),預設:前者更像“一滴水”的語言,因為“銀器”“玉器”“老者”“音樂”等對“我”而言是陌生的,這樣能把這一滴水幻化為一名孩童,寫出孩童般的好奇、天真。
活動:從文中找出水性的語言的例子。
參考示例:“在高山上,我們沉默了那么久,終于可以敞開喉嚨大聲喧嘩?!薄翱匆姾芏嗖煌拥娜?。黑頭發(fā)的人,黃頭發(fā)的人。黑眼睛的人,藍眼睛的人?!薄拔掖_實想停下來,想被摻入硯池中,被蘸到筆尖,被寫成東巴象形文的‘水,掛在店中,這樣,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見我了?!薄疤柍鰜砹?,我怕被迅速蒸發(fā),借一陣微風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澆花壺中?!?/p>
板書:水性的語言
學習活動三:所思——這滴“水”有怎樣的情懷?
自讀任務:給課文一個難句加旁批
過渡:以水的視角、水的口吻、水的性情來寫麗江,確實令人向往。老師沒有去過麗江,很想聽聽去過的人是怎樣評價它的。于是,詢問了班上幾位去過麗江的同學,他們的感受讓我大跌眼鏡——
* 有很多售賣紀念品小販,其實都是從義烏小商品城進的貨。
* 商業(yè)氣氛太濃了,古城到處有廉價的銀玉首飾,酒吧街太吵鬧。
* 本地納西族人不多,都是外地人,人很多很雜。
* 人看起來很熱情,只不過都是為了做生意。
提示:這很奇怪,他們眼中的麗江好像和文中的麗江不一樣。更有意思的是,阿來自己在《麗江記》中的描述與文中的描寫也有很大的反差——
《麗江記》:當你在網(wǎng)上搜索“麗江”,濃重的商業(yè)氣息,鋪天蓋地的酒吧文化,讓這座古老的城有點面目可猙,這是今天游客們的麗江。很多小資的網(wǎng)上文字或紙上文字,都津津樂道他們對麗江的新定義:艷遇之都。
課文:游客聚集的茶樓酒吧中,傳來人們的歡笑與歌唱。這些人來自遠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靜時分,內(nèi)心也很喧嘩;在這里,盡情歡歌處,夜涼如水,他們的心像一滴水一樣晶瑩。
活動:設想自己是教材編者,仿《登勃朗峰》,給此處句子加一個旁批。
教師提供以下問題作為支架:
* “水一樣晶瑩”的心是指什么樣的心境?
* 對麗江懷有怎樣的感情才能有如此的心境?
* 看似矛盾的句子,其實表達了“景”和“情”的什么辯證關(guān)系?
學生批注,交流。教師對幾個問題的思考做出歸納和小結(jié)。
板書:如水的情思
小結(jié):“流水的游蹤”“睡醒的語言”“如水的情思”恰好印證了《壺口瀑布》一課所學的游記三要求:所至、所見、所感。
板書:所至、所見、所感。
課堂收束
生齊讀:一滴水從雪山之巔醒來,它看見了時間之流上的麗江/一滴水從玉龍雪山漂游而來,它看見了空間格局上的麗江/一滴水在麗江壩中旅行,它看見了因水而“秀”的麗江/一滴水在麗江壩中旅行,它看見了因文化而“奇”的麗江
提示:這是一位麗江市的市委書記讀《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后寫的讀后感。
推薦閱讀:阿來《麗江記》、散文集《大地的階梯》。
板書設計
水的方式流水的游蹤? 所至水性的語言? 所見如水的情思? 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