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飛
摘 要:精彩的開始才是引人入勝的關(guān)鍵,課堂導入作為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因素之一,需要通過研究來做出精心的課堂導入。時代的發(fā)展帶動了教育的不斷改革,我們應當結(jié)合最新語文課程標準,去探究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教法。
關(guān)鍵詞:高中 語文課堂 古詩文學習 導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052
良好的開端即為成功的一半,許多教師喜歡“開門見山”的進入課堂,雖然這樣可以快速的開始課堂內(nèi)容,但是卻缺少了引導學生從課間休息到學習狀態(tài)的過渡,而課堂導入亦是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課堂導入就像一個精彩的開場,它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能提高學生對于課堂主動參與的興趣。精心設(shè)計的課堂導入,就好比是一粒能夠激起漣漪的小石頭,激蕩起學生的心湖,雖然微小,但就是這樣一顆顆有重量的小石頭,激起的層層漣漪,才會出現(xiàn)“一波才動萬波隨”的局面。
一、課堂導入的概念和重要性
導入,也叫“引入”,課堂導入就是課堂教學在最開始的三到五分鐘內(nèi)教師和全班學生所有教學活動的總稱。導入是一堂課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它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提高他們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激勵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所運用的語言,提高學習效率。
高中古詩文的篇目增多,這多了對于教師備課的考驗,也增加了學生理解課文的難度,所以在古詩文課堂上,設(shè)計有效的課堂導入尤為重要。教師需要利用學生對于未知的好奇來設(shè)計課堂導入,從而引導學生學習基礎(chǔ)知識的同時,賞析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深層內(nèi)涵。
二、課堂導入的作用和原則
課堂導入是整個課堂的開端,也是教學過程中至關(guān)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可見簡短的課堂導入如果設(shè)計的好,會給一堂課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課堂會形成融洽的教學氛圍及學習氛圍。
1.引人入勝,進入情境
學生在課間休息時,放松了情緒,班級上課時緊張而專注的學習氛圍也變成了輕松愉悅的娛樂氛圍,所以預備鈴響后,學生還無法完全集中精力,這就需要教師進行一個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來調(diào)整學生們的狀態(tài)。教師可以使用新穎的話題、精彩的語言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到課堂上,使學生玩耍的心情快速的冷靜下來。設(shè)計精彩的課堂導入,可以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興奮點集中到課堂后,學生也會更快地進入學習的情境之中。
2.撥云睹日,激發(fā)興趣
學生的學習受到許多方面的影響,其中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習的一種內(nèi)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教學的起點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導入可以讓學生帶著興趣主動的學習,讓他們通過教師的導入產(chǎn)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原本被動接受學習就可以變成主動地探求知識的過程,學生也可以在輕松愉快中獲得知識,課堂效果也會更好。
3.承上啟下,溫故知新
溫故而知新的課堂導入,是對于舊知識的鞏固,也是對于學習新知識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chǔ)。傳統(tǒng)的課堂導入,有時候會因為新知識的晦澀難懂讓學生對于即將學習的新知識失去興趣,但是結(jié)合舊知識的新課導入,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加容易進入新知識的學習。課堂導入充當著新舊知識的橋梁,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所知來引導他們探索更多的未知。
三、課堂導入的方式與案例
高效的課堂導入,不但可以鏈接新舊知識,貫通課堂內(nèi)外,點名課文的主旨,突出重難點,還可以讓學生迅速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chǎn)生智慧的火花。針對古代詩文教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設(shè)計有效的課堂導入,使整個語文課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置身情境,緣情明文
人的情感與思維是互相推動的,在古代詩文的學習中,我們要學會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在上課時,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創(chuàng)設(shè)一個情境,可以喚起學生的感情的共鳴。例如教學《登高》時,我在課堂導入設(shè)計了這樣的導語:“一千二百年前,一個秋風蕭瑟的午后,江邊的秋風凜冽,落葉飄零,陰暗的天空只有谷鳥在盤旋,一位老人衣衫襤褸、顫顫巍巍地登上高處,面對親人團聚的重陽節(jié)他卻孤獨飄零,體弱多病的他在這悲涼的秋天,似乎也到了生命的終點,老人百感交集,低聲吟唱了一首生命之曲《登高》”,在講述這段導語時,我使用了低沉緩慢的聲音語速,搭配了悲傷的背景音樂,為詩歌的學習營造了悲傷的氣氛。學生們也被感染,感受到了詩人杜甫在寫作詩歌時的心情和感慨,之后在朗讀詩歌時,學生們把握節(jié)奏和情感都不錯。教師可以利用“樂以教和”的效果增強講課的感染力。
2.吟詠音韻,感受意蘊
古典詩歌教學時可以借助吟詠來進行課堂導入,高中語文中古詩文的教學需要引導學生閱讀古代詩文,感受古代詩文語言的魅力,通過鑒賞和探究,體會古詩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和藝術(shù)魅力,提升自己的審美境界。中國的古代詩歌講究聲律,所以在古代詩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多指導學生通過吟詠誦讀來感受詩文的情感。例如學習《聲聲慢》時,我在課堂導入時便讓學生配樂誦讀初中學過的篇目《武陵春》,并體會這首詩所表達的愁,待學生進入狀態(tài)有所感悟后引入今天要學的,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更容易理解本首詞所要表達的愁。還有柳永的《雨霖鈴》,我也選擇讓學生跟著音樂朗讀幾首送別詩,讓學生感受離別愁緒,然后開始新課的學習,學生能更加容易的掌握情感,解讀起來詩歌也就順暢許多。
3.趣味故事,知人論世
高中生的年齡處在十六七歲左右,他們還保存著孩子的稚氣,教師便可以通過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例如學習《蜀道難》時,我便選用了唐代孟棨《本事詩》中所記載的關(guān)于賀知章讀李白這首詩后,感嘆李白是“謫仙”的故事作為課堂的導入,學生們聽了故事就會產(chǎn)生對《蜀道難》這首詩的好奇心,會想“這首詩的厲害之處”,為什么李白那么多篇目唯獨這首詩歌讓他人拍手稱奇,這個有趣的故事不僅能引發(fā)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好奇心,也能讓學生們主動去探尋李白的寫作手法高超之所在。在講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時,我也利用“東床快婿”“以書換鵝”的故事來引出這個學生不太熟悉的文學家,學生聽完故事立即對這個風格清奇的文學家來了興趣,對于文章的學習也提高了效率。
趣味故事的課堂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且通過故事學生能對課文的作者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通過故事來知人論世,對于理解文章感情和主旨也會有幫助。同時也應當注意,故事也不應脫離課文或時間過長,反之則會使學生太過沉浸故事。
4.創(chuàng)設(shè)問題,感知情懷
課堂導入可以借用一系列和課文相關(guān)的問題來展開,這樣既可以引起學生的對于答案的興趣,也可以將整個教學過程有序的串聯(lián)起來。古代文章雖然具有形象性,但是文言文需要大量翻譯才能理解,所以對于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很重要,教師可以學會利用問題讓學生主動去課文中找答案。例如在必修一第二單元《燭之武退秦師》的課堂上,我利用題目“燭之武退秦師”設(shè)計問題,“燭之武為何退秦師”“燭之武怎樣退秦師”,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課文,這樣所有的學生安安靜靜的看書,就連平時不喜歡讀課文的學生也很想弄懂這些問題,所以看起課文也格外聚精會神,通過學習學生很快就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還有必修二的陶詩《歸園田居》,找到詩眼“歸”,可以利用讓學生自己設(shè)計問題的方法,學生提出“為何歸”“歸去哪”等問題,學生自己設(shè)置問題可以提高他們?nèi)ソ庾x的積極性,對于詩歌的理解也就更加容易了。
投礫引珠,課堂導入作為課堂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導入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其目的都在于為課堂的教學過程服務,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要通過有趣的課堂導入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nèi)ブ鲃犹剿髦R。教師應該遵循科學性、實用性、啟發(fā)性和趣味性等原則,選擇適當?shù)恼n堂導入形式,巧妙、靈活地進行課堂導入。
參考文獻:
[1] 張素萍《高中語文課堂導入教學研究》,《考試周刊》2018年14期。
[2] 李漁著,民輝譯:《閑情偶寄》,岳麓書社2000年。
[3] 林朝劍《高中歷史課導入教學探索》,浙江師范大學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
[4] 于彩梅《高中語文課堂導入設(shè)計研究》,《新課程》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