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玲
◆摘? 要:數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有利于解決數學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在活動和游戲的情境中,誘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起學生更多的聯(lián)想,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解決問題的相關策略,才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對所學知識的及時感知、領悟與內化。
◆關鍵詞:數學情境;自主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蹦敲次覀儚哪男┓矫鎭砜紤]創(chuàng)設有效的數學情境,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上讓所學的知識升華,使情境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呢?通過平時的教學實踐,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數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趣味性
數學情境的趣味性是目前許多教師都能夠考慮到的。因為數學知識雖然單調枯燥,但是蘊含豐富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征,認識水平等因素,向他們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情、實物入手,采用猜謎、故事、辯論、游戲、講述名人軼事等活動形式,創(chuàng)設興趣情境,使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激發(fā)探索的欲望,從而達到樂于自主學習的目的。
我在教學《年月日》中平、閏年知識的時候,學生每個人拿著各年2月份的天數日歷表,來做一個“小考官”的游戲,不過這次讓學生來當考官,被考的人就是我――老師,孩子任意說自己手中的年份數,我來猜那一年的2月有多少天。孩子們一看自己也能考老師,立即活躍起來,紛紛舉手想考考老師。這個游戲情境的引入,抓住小學生好奇、愛動、對猜想感興趣的特點,激發(fā)了學生求知的興趣,促進了學生想進一步自主探索平、閏年知識的愿望。
二、注重數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目標性
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在為一個中心在服務,那就是教學目標,數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不例外,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心中要明確學生現有的學生的認知基礎與差異,要明白情境是為學生的學習而創(chuàng)設的。
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用一個鳥媽媽生蛋的故事情境來引入的,第一天是百靈鳥媽媽生了2個蛋,第二天喜鵲媽媽也生了2個蛋,一共有幾個蛋?第三天鸚鵡媽媽也生了2個蛋,現在一共有幾個蛋?我先讓學生列出算式。因為學生之前一直學習的百以內的加法,而且也學習了連加,所以基本上沒有什么困難。但后來當我出示麻雀媽媽、天鵝媽媽、海鷗媽媽等等100個鳥媽媽也都各生了2個蛋,讓學生算算一共有多少個蛋時,學生感覺到自己以前所學知識已經不夠用了,很自然,他們會想到有沒有什么簡便一點的辦法來計算。這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抓住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以認識乘法的意義為知識目標,利用知識的遷移,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加法與乘法之間的關系,從而進一步學習乘法的意義。以上說明,只有關注了學生學習的目標,才不會讓數學情境虛設。
三、注重數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探索性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而自主學習也重在自主探索,要讓解決數學問題成為一個思考探索的過程,就要求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上具有探索性。在一年級的一節(jié)“找規(guī)律”一課中,我是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的:讓學生觀察漂亮的教室里掛了些什么?有彩旗、燈籠、花朵等等,接著再讓學生觀察出這些物品是按一定的順序擺放的,最后讓學生觀察是按什么樣的規(guī)律擺放的。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是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物品的顏色的有序排列到周期規(guī)律的抽象過程,伴著觀察、比較、綜合、抽象等豐富的思維活動,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也促進了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養(yǎng)。
四、注重數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現實性
新課程提倡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因此數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應該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在教學一年級的《分類》這一課中,教師先學生看一個小朋友搬新家的視頻,小朋友房間里的東西雜亂地擺放著,想找什么東西都不好找,這時讓學生幫他想想辦法,這時學生很自然地會想到把同類物品擺放在一起的方法,教師也就因勢利導地引入到“分類”的概念了。這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把“分類”這一概念直觀地表現出來,讓學生理解了其中的數學問題,并很快投入到探索如何把物品分類的活動中,從而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課堂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很多,而數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其中也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它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也正是在有效、生動的情境中認識數學、理解數學,從而能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教學過程中,或許我們會取得成功,或許我們會有失敗,但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熱愛學生,努力尋求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各種手段,教學的趣味性自然會生發(fā)出來,就能達到教學的最佳境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史寧中,孔凡哲.方法思想及其課程教學設計—數學教育熱點問題系列訪談錄之一[J].課程·教材·教法,2004(09).
[3]G.波利亞.怎樣解題[M].閻育蘇,譯.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