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雅
(江蘇省漣水縣人民醫(yī)院,江蘇 漣水 223400)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中的常見急腹癥,由于多種誘因誘發(fā)的胰酶激活,主要特征為胰腺局部炎癥,部分患者合并其他器官功能改變,滿足幾個標準,即可診斷為急性胰腺炎:①有與急性胰腺炎相關的腹痛癥狀;②脂肪酶或者血清淀粉酶高于標志值3倍以上;③增強CT、MRI、腹部超聲顯示有急性胰腺炎影像學改變。在臨床中,多數急性胰腺炎病程為自限性,但是依然有部分患者會發(fā)展為重癥急性胰腺炎,重癥急性胰腺炎預后差,病死率高達36%~50%[1]。從病因來看,急性胰腺炎包括酒精性、膽源性、特發(fā)性、其他性,在我國,膽源性發(fā)生率最高。對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除了要采用對癥治療外,還要應用科學的臨床護理干預方式。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江蘇省漣水縣人民醫(yī)院治療的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干預方式的不同,將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為臨床護理路徑組與對照組,均為29例。臨床護理路徑組,男19例,女10例,年齡21~54歲,平均年齡(36.84±6.31)歲;對照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19~58歲,平均年齡(38.40±8.24)歲。在病因方面,27例膽源性、24例酒精性、7例暴飲暴食。兩組患者的胰腺炎誘因、年齡、性別、文化程度上,無明顯差別(P>0.05)。納入標準:①明確診斷為急性胰腺炎,住院天數在7 d以上;②神志清楚能夠主動配合;③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慢性急性胰腺炎;②合并甲亢、糖尿病等代謝性疾??;③合并其他嚴重臟器障礙。
1.2 護理方案。對于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式,具體內容為:①休息與體位:叮囑患者保持絕對臥床休息,緩解胰腺負擔;②心電監(jiān)護: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按需給氧;③腹痛:叮囑患者選擇屈膝側臥、前傾坐位等,以緩解腹痛,遵醫(yī)囑為患者應用止痛藥物;④胃腸減壓:根據患者臨床表現(xiàn)應用胃腸外營養(yǎng)支持法,禁食、禁水,控制好營養(yǎng)液的速度、溫度與類型。對于臨床護理路徑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法,根據疾病特點,與臨床醫(yī)療路徑結合,制定好臨床護理路徑表,在表格中填寫患者各項資料,護理方式包括:①入院當天護理:入院當天,為患者介紹醫(yī)院的環(huán)境與制度,使之明確責任護士、科室主任、作息制度、聯(lián)系方式,密切觀察患者體征、腹脹、腹痛、心理狀態(tài)變化,介紹B超、CT、血生化檢查目的,將胃腸減壓落實到實處;②住院2~4 d護理:根據患者B超、CT、電解質、肝功能、尿淀粉酶檢查結果,叮囑其禁食禁飲,保持絕對臥床休息,將各項基礎護理干預方式落實到實處,觀察患者有無發(fā)展為重癥胰腺炎,指導其通過看電視、玩手機來緩解壓力;③住院5~6 d護理:根據患者心理狀態(tài)、生命體征以及各項檢查指標,對于能自主進食者,為患者喂食少量溫開水,若無不適,可改為米湯等流食[2];④住院7~8 d護理:幫助患者進行力所能及的床邊活動,在飲食上,可逐步過度為半流食,如瘦肉粥、雞蛋面,再逐步過渡至軟食,飲食遵循少量多餐原則,根據患者情緒、病情、睡眠狀態(tài)制定科學的出院計劃;⑤出院日護理:叮囑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注意飲食,控制好個人生活,嚴格遵醫(yī)囑用藥,出院1周后入院復診。
1.3 對比指標。對比兩組禁食天數、住院時間、下床時間。并應用我院自擬問卷對比兩組對院內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本次實驗數據采用專業(yè)化的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SPSS 21.0),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來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禁食天數、住院時間、下床時間對比。根據兩組的禁食天數、住院時間、下床時間進行對比,臨床護理路徑組各項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上述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禁食天數、住院時間、下床時間對比(±s)
表1 兩組禁食天數、住院時間、下床時間對比(±s)
組別 例數 禁食天數(d) 住院時間(d) 下床時間(d)對照組 29 5.16±0.44 13.29±2.10 6.55±1.24臨床護理路徑組 29 3.24±0.43 9.34±1.45 4.19±0.98 t - 12.32 7.23 8.12 P - <0.01 <0.01 <0.01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在兩組滿意度上,臨床護理路徑組在96.55%,高于對照組的82.76%,上述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與臨床護理路徑組滿意度對比示意表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中的常見疾病,多數患者病情較輕,但是依然有超過1/5的患者會發(fā)展為重癥胰腺炎,其病情急、病程長、死亡率高,急性胰腺炎患者處于代謝功能紊亂、高分解代謝狀態(tài),會快速消耗糖利用障礙,增加脂肪動員,會出現(xiàn)嚴重的負氮平衡狀態(tài)、低蛋白血癥、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若未得到及時糾正,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4]。另外,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心理上,也有明顯不適,會出現(xiàn)嚴重的焦慮、恐懼、抑郁等心理,影響患者治療信心,因此,在臨床中,需要為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科學的護理干預方式。盡管常規(guī)護理可以滿足患者基本需求,但是護理內容單一、方法老舊、成效有限。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護理理論在不斷優(yōu)化,各類新型護理模式涌現(xiàn),臨床護理路徑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護理方式,強調為某種疾病提供全過程標準化護理,以幫助患者順利完成醫(yī)療行為,促進患者康復[5-7]。
本研究對于臨床護理路徑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干預方式。結果顯示,兩組的禁食天數、住院時間、下床時間來對比,臨床護理路徑組各項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上述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在兩組滿意度上,臨床護理路徑組在96.55%,高于對照組的82.76%,上述數據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模式的提出充分契合了現(xiàn)代護理學理論的要求,將其應用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具有良好成效,可以讓護理工作得到良性循環(huán),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群體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