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美妍
(山東大學附屬威海市立醫(yī)院,山東 威海 264200)
在近年來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下,現代人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有明顯的增加,而現代人群還存在明顯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暴飲暴食和高糖飲食是現代社會上層出不窮的一種現象[1]。糖尿病在臨床上的發(fā)生率較高,這種病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這種疾病屬于一種慢性疾病,雖然整體發(fā)展速度較為緩慢,但依舊對患者可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同時長期的不良飲食和血糖控制質量降低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患者的機體功能受到影響,并且患者既是按照要求進行用藥,患者的整體治療質量并不會在短時間內表現出來,所以大多數患者對于這種疾病的治療依從性較差[1]。在這樣的狀況下,醫(yī)務人員若想。使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提升,則需要針對患者的病情作出相應的護理方案調整使患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轉變自身的不良生活行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采用健康教育和強制性管理的方式,使患者的護理質量得到提升[2]。醫(yī)務人員在近年來的研究中認為需要使患者的生活與醫(yī)療相結合,通過合理的優(yōu)化管理,有助于使患者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并改善患者的機體功能[3]。本次研究,分析在進行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時,將全程健康教育應用于患者護理中,效果分析其臨床可應用價值,現將方法與結果整理如下
本次研究設置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作為研究時段調選住的社區(qū)內的110 名糖尿病患者,將患者基本資料錄入Excel 表格,進行隨機兩組均分,組內設置55 名患者開展本次對照試驗,由計算機將患者分別命名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中患者的男女性別比為23:32,患者的年齡區(qū)間值為55~82 歲,患者年齡均值為(67.4±3.1)歲;實驗組中患者的男女性別比為26:29,患者的年齡區(qū)間值為53~83 歲,患者年齡均值為(66.7±4.0)歲。本次研究由某社區(qū)醫(yī)務人員將患者資料錄入Excel 表格進行記錄,并且對患者基本資料中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檢查,確認患者檢驗結果P>0.05,提示可比性良好。
對照組患者在接受護理時由護理人員選擇常規(guī)護理方案,實驗組患者則選擇健康教育及社區(qū)護理。①構建健康教育中心:由管理部門審批下組成糖尿病教育中心,成員為科室主任、科室護士長以及臨床經驗豐富同時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的護師組成,同時配備足病醫(yī)生、眼科醫(yī)生和營養(yǎng)師以及心理醫(yī)生輔助。②擬定健康教育途徑:依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同時對國內糖尿病健康教育途徑進行參照,并查詢有關信息,并綜和患者的治療計劃和不同時期出現的問題,為其糖尿病患者擬定對應的教育途徑。③健康教育途徑的實行:?將教育時間分為社區(qū)優(yōu)化教育以及門診教育。門診教育包含系統化教育和病變專項教育和日常生活的有關注意事項,社區(qū)教育中包含患者的社區(qū)講座知識普及和電話回訪。?教育內容包含運動、藥品、血糖、血壓、血脂、肝,腎功能測驗等。?教育方式包含了針對性個體化預約指示,定期開設座談會。
首先在開展護理前,護理人員需要充分掌握患者社區(qū)的具體狀況,健康教育及社區(qū)護理的小組成員需要深入社區(qū)了解社區(qū)的具體狀況,還應當著重了解社區(qū)人員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整合,根據不同患者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方案,有針對性的改善患者的病程。①在確認門診患者在接受護理期間的需求后,在進行健康教育時,需要由護理人員進入社區(qū)開展患者的護理工作,在社區(qū)內可以設置講座或答疑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指導,使患者真正了解糖尿病這種疾病的發(fā)展。同時在進行講座的設置時,需要考慮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度,一方面使患者了解這種疾病,另一方面還需要通過多樣化的健康宣教來使患者隨時都能夠獲得來自于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有助于保障患者后續(xù)的治療,依從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不可太過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糖類理應占據總熱能的58%,每天進食份量理應在280g 上下,陪胖者在180g 上下。生活中的熱量主要來自谷類,每100g 的米飯包含碳水化合物80g 左右,蔬菜、豆類、水果其中也有一些少量的碳水化合物。玉米渣、燕麥片、綠豆、蕎麥等食品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目前市場上隨處可見"低糖食品,"以及"無糖食品"等,一些患者進食該類食物后,血糖反倒出現增長。這是因為人們缺乏該類知識,覺得該類食物中不包含糖分,從而不控制膳食的要求,導致很多患者長期進食該類食物,導致血糖上升。其實低糖食品為食物中包含蔗糖含量少,無糖食品為食品中沒有含有蔗糖,但該類食物都是由淀粉構成,患者食用淀粉食物后,會將其轉變成葡萄糖再被人體吸取,因此適當控制該類食物的攝入。
社區(qū)護理工作在開展期間,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和積極溝通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的主要方向,是患者家屬本身護理人員需要做好患者家屬的引導并使患者了解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在家庭內部可以幫助護理人員成立血糖監(jiān)管系統要求患者定期進行自身的血糖監(jiān)測,通過合理的血糖監(jiān)測,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質量,在日常生活中,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微信或者QQ 等在線交流方式與患者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告知患者每日需要保持有效的運動鍛煉,而在進行護理方案的設置是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臨床特點做出相應的護理方向調整。也可以通過微信等方式為患者每日推送各種相關的糖尿病健康小知識使患者每日能夠主動了解這種疾病,而每周也可以通過視頻或者語音的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通過簡單的每日交流,可以詢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習慣和狀況,為患者講解降壓降糖的重要性,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按照要求進行治療和用藥。
社區(qū)內所開展的健康知識講座,應當定期定時,例如設置在每周五的下午或者每周二的下午,通常情況下不建議設置在工作時段,盡量選擇在患者下班時間開展健康教育。在講座中可以建立1 對1 的溝通模式,護理人員積極詢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特點,為患者講解不同降糖藥物在應用時的差異,通過合理的交流與溝通,盡量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了解度,并且通過講座還能夠使更多的患者與其他患者進行交流,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對于社會的適應性。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和患者家屬積極溝通,做好患者的正面引導,并要求患者掌握自身的血糖狀況,使患者充分了解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可以在家庭內部成立患者的血糖監(jiān)管系統,要求家屬作為管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管理,并且對其中的各種問題作出相應的記錄,通過微信的方式匯報給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血糖進行監(jiān)測,以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在日常生活中,護理人員需要通過微信或QQ 等方式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運動鍛煉。
對所有的患者的血糖值進行評價。
在開展本次實驗統計檢查時,選擇計算機軟件spss22.0for windows,對數據進行記錄,根據實驗結果數據特征進行統計學計算,確認P<0.05 則判斷計量數據、計數數據可參考。
兩組患者經過有效的護理干預,患者的血糖值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實驗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相較于對照組來說明顯更優(yōu),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血糖指標對比
實驗組患者行健康教育后對糖尿病有關知識的了解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糖尿病有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對比
在患者出現糖尿病后,患者的血糖值都會出現控制困難的情況,這種病癥的發(fā)生需要由醫(yī)務人員給予患者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支持[4],才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康復,而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大部分患者都需要回到社區(qū)進行自主用藥,而這也就直接導致患者的用藥質量較差,無法與醫(yī)務人員進行有效的配合,所以醫(yī)務人員建議在開展患者的護理時,將現代化的健康教育及社區(qū)護理應用于其中,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質量[5]。
總而言之,在進行糖尿病患者的社區(qū)護理時,將全程健康教育配合應用于患者的治療中,有助于使患者的血糖控制質量得到提升,并且這種護理方案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對于護理人員的要求較低能夠很好的減少患者的護理工作量,值得進行進一步的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