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娟,江 濤,趙加全,劉青焱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手術室,瀘州 四川 646000)
手術室是患者接受治療的重要陣地,病情相對危急,而手術室護理管理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患者量激增、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大等,導致手術室易發(fā)生護理風險事件,引起醫(yī)療糾紛[1-2]。分層護理管理是近年來應用較為廣泛的護理管理模式,根據(jù)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年限以及職務等劃分不同層次,將人力資源進行合理分配,能夠確保護理服務的針對性,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效果,還能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3]。楊瑞[4]等人的研究結果表示,予以患者分層護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并提升護理人員的自我效能感,降低護理人員職業(yè)倦怠感,利于提高護理滿意度。本次研究分析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分層次管理,對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影響,具體內容呈現(xiàn)在下方。
選取我院2017年1~12月(實施護理分層管理前)接收的100例重患者為對照組,男女分配占比為67.00%(67/100)和33.00%(33/100),患者年齡27~59 歲,平均年齡(40.22±3.27)歲;手術類型:疝修補術、膽囊切除術、闌尾手術各有患者43例、39例和18例。選取我院2018年1~12月(實施護理分層管理后)接收的100例患者為觀察組,男女分配占比為70.00%(70/100)和30.00%(30/100),患者年齡28~60 歲,平均年齡為(40.24±3.31)歲;手術類型:疝修補術、膽囊切除術、闌尾手術各有患者41例、39例和20例。手術室護理人員共16 名,男性2 名,女性14 名,年齡24~48 歲,平均年齡(36.28±2.54)歲;學歷:大專10 名,本科6 名。實施前后護理人員未發(fā)生變動,且患者的臨床資料相比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此次研究所納入的研究對象均經(jīng)過相關檢查有明顯手術指征者;②病史資料完整者;③有良好的認知、語言表達能力者;④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在相關文件上簽字。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臟器功能衰竭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④不能配合護理者;⑤合并嚴重精神障礙或視聽障礙者。
我院自2018年開始實施分層管理,具體干預內容如下:
1.2.1 成立護理管理小組
小組成員包括手術室護士長、手術室護士,護士長為組長,組織相關培訓,幫助每位護理人員了解分層管理的相關理念和實施內容,利于開展工作,培訓過程中針對護理人員疑問集中進行解答,注重培養(yǎng)團隊意識,完成護理工作。
1.2.2 分層管理
根據(jù)護理人員的工作年限、能力、考試、時間操作等設置晉升機制,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將每個層次護理人員的職責和內容劃分清楚,并設置獎懲和監(jiān)督制度,觀察護理人員的執(zhí)行能力,不斷提高其責任意識。初級人員主要負責患者一般資料的審核、介紹醫(yī)療環(huán)境、手術室環(huán)境等;中級護理人員需要做好手術室內部環(huán)境的管理、清潔工作,核對、落實日常護理人員的工作,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高級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術前、術后護理內容進行銜接,做到無縫隙管理,為更好的保障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完成,下一級護理人員需要協(xié)助上一級護理人員工作。另外定期要進行考核,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員工予以獎勵,護理過程中要及時糾正錯誤問題,避免再次發(fā)生。
1.2.3 疾病分層管理
根據(jù)患者的嚴重程度進行分層管理,確保危重癥患者能夠得到有效、及時治療,輕癥、擇期手術治療患者能夠獲得較為滿意的手術治療效果。
觀察實施分層管理前后管理效果差異變化,包括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其中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均選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和護理質量評價表進行評分,總分為100 分,分值高低與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呈正比關系。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采用SPSS23.0 展開整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2,表示為(%),計量資料采用t,表示為(±s),檢驗結果顯示P<0.05,提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施前后護理管理效果比較:實施前,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12.00%,實施分層護理管理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低2.00%,且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評分也得到顯著提高(P<0.05),詳見表1。
表1 實施前后護理管理效果比較[(±s)/[n(%)]]
表1 實施前后護理管理效果比較[(±s)/[n(%)]]
組別實施前實施后t/χ2 P例數(shù)100 100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12(12.00)2(2.00)7.681 0.006護理滿意度89.36±4.28 97.36±2.18 16.656 0.000護理質量86.39±2.14 97.31±2.09 36.506 0.000
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優(yōu)劣與醫(yī)院管理水平有著直接聯(lián)系,其同樣也體現(xiàn)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態(tài)度等,在臨床有監(jiān)控和反饋的作用[5]。但由于手術室是高風險陣地,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大,壓力劇增,易影響其工作積極性,進而也易讓手術室成為醫(yī)療糾紛的主要投訴場所[6]。需要尋求一種科學有效的護理管理方法。傳統(tǒng)護理管理方法,不同是高年資護士還是低年資護士均承擔同樣的工作量,易造成護理資源浪費,影響護士人員工作積極性,最終導致護理質量下降。
分層管理,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根據(jù)護士的職稱、學歷、年資進行分級,按照護理人員能力分配工作,有助于挖掘各層次護理人員的自身價值和潛力,各層次護理管理內容明確,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還能促使工作團隊更加靈活、高效,護理質量有明顯提高;在護士長的指導下安排專業(yè)知識講座和技能操作培訓,以老帶新,有助于新老護理人員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護理質量,更好的履行職責;另外該管理模式的應用,能夠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能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整個工作進行總覽,然后進行工作的管理和分配,有助于臨床工作的順利開展,能夠發(fā)揮個人潛力,提升工作效率,保障了臨床護理的有效性、及時性、個性化,讓患者得到無縫隙的護理管理,有助于護理質量的改善,進而提升醫(yī)院的社會影響力和關注度,利于醫(yī)院的長遠發(fā)展[7-8]。研究結果表示,同實施前相比,實施該管理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從12.00%下降到2.00%,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也有明顯提升(P<0.05),提示該管理方式有助于護理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護理技術得到有效提高,能夠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提高救護質量。此護理管理模式對手術室護士長有著較高要求,需具備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以及高超的管理能力,能夠協(xié)調各方面的關系,保證工作分配合理和順利開展,利于提高護理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實施分層管理,有助于降低手術室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利于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的提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