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琴
摘? 要:德育在幼兒發(fā)展中占有關鍵位置,它深刻影響著幼兒性格品行和思想觀念的建構,所以幼兒園需要特別重視德育工作。但以往德育更多停留在語言的指導和標準規(guī)范的講解方面,忽視幼兒的理解和應用,德育效果收效甚微,而將德育生活化,則彌補了原有教學的不足。本文針對幼兒園德育生活化展開分析,在了解實際意義的基礎上提出具體對策,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德育生活化;幼兒;滲透
【中圖分類號】G61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6-0049-02
The Countermeasure Of Moral Education Life In Kindergarten
LIU Qinqin? (Friendship Kindergarten,Anding District,Dingx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It deeply aff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s character and ideology,so kindergartens need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moral education. However,in the past,moral education stayed more in the guidance of language and the explanation of standards and norms,ignor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children,and the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had little effect,but the life of moral education mad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original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fe of mora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and puts forward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veryone.
【Keywords】Kindergarten;Moral life;Young children;Infiltration
幼兒園德育生活化是指以幼兒生活為范疇展開思想品性的引導,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條件,讓幼兒借助真實的生活情境和有規(guī)范道德的生活實例來習得正確價值觀念,并且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德育生活化除了與教師指導有關,還牽涉家長等其他與幼兒成長有關系的人,所以需要幼兒園從院內外展開,創(chuàng)造優(yōu)質的德育生活化環(huán)境,促進幼兒生命體健康發(fā)展。下面我們詳細分析一下幼兒園德育生活化的具體對策。
1.幼兒德育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1)使得家園共育具有一致性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對于品德、性格的塑造影響深遠,現(xiàn)代幼兒教育開始逐步凝聚家庭力量,打造家園共育環(huán)境。但很多家庭缺乏專業(yè)、科學的引導方式,加之在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大多停留在說教層面,對于幼兒在校園的言行舉止和品行缺少關注力度,甚至部分家長在出現(xiàn)幼兒爭吵、沖突行為時,存在嚴重的護短現(xiàn)象,這使得幼兒品德發(fā)展存在較大阻礙。因為幼兒處于自制力、辨識力最為薄弱的階段,借助生活體驗掌握了相關德育認知,也很容易被其他示范行為干預。例如當在幼兒園活動時,聽取教師的引導,幼兒懂得在自己活動的場所不亂扔垃圾,但是在家庭或者其他環(huán)境中,幼兒則會模仿他人行為而亂丟垃圾。可見,幼兒在言行舉止上并不統(tǒng)一,僅僅依靠幼兒園指導幼兒德育品行并不能夠產(chǎn)生顯著效果,還需要拓寬指導環(huán)境的維度,將園內和園外結合展開德育教育。而德育生活化意味著引導邊界的拓展,可以將規(guī)范的品性指導延伸至幼兒生活中的多個環(huán)境。這種德育方式可以達到要求和環(huán)境的一致性,讓家庭和幼兒園形成統(tǒng)一的教育合力,在多方面作用下引導幼兒在行為和觀念上達到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效果。
(2)幫助幼兒提高適應生活的能力
處于信息化時代,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信息繁雜多樣,幼兒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在家庭、社會環(huán)境以及網(wǎng)絡信息的影響下,幼兒在個人行為和思想上出現(xiàn)了個性化一面。因為幼兒缺乏良好的自律意識和自理能力,加之很多家長忽視幼兒教育指導,存在溺愛或者是放任的心理,導致部分幼兒常常沉迷于電腦、手機,不僅影響了幼兒的社會行為,更不利于幼兒優(yōu)良品德、行為規(guī)范的發(fā)展。幼兒園德育生活化的實施,則通過正確指引,幫助幼兒更全面地認識社會生活,了解不同生活場景對自身的要求,同時因為德育生活實踐注重構建幼兒個人的生活世界,培育幼兒形成與這一階段相符合的思想和行為,提升幼兒的社會生活能力,讓他們以更好地姿態(tài)去適應豐富的生活。除此之外,幼兒園德育生活化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引導效果,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識。因為與幼兒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感性經(jīng)驗的幫助下,幼兒可以更深入地去了解與自己生活相關的知識,并主動地參與德育實踐活動,在不同的場景中進行應用,這無疑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引導效果。
2.當前幼兒園德育迷失方向的原因
(1)教育活動具有功利性
不論是小學教育、中學教育甚至是大學教育,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都具有很強的功利性,而幼兒教師在實施德育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了其共性。孩子表現(xiàn)良好,就會受到老師或家長的表揚,在親戚朋友面前則會更有面子。反之如果孩子表現(xiàn)的不好,家長就會對孩子批評甚至責罵,因此很多孩子在老師和家長面前表現(xiàn)得尤為乖巧,而這種乖巧表現(xiàn)并非真正的源于他們內心,這僅僅是一種希望得到大人認可的表現(xiàn)行為。需要注意的是,現(xiàn)階段在國內范圍內,關于對幼兒實施德育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兩種基本認識:一種觀點認為幼兒德育教育的實施主要體現(xiàn)在道德層面的教育,需要符合現(xiàn)階段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幼兒德育教育的實施是向幼兒階段的孩子灌輸品德教育,以此來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品德素質,使其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順應社會道德的總體取向。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兩種觀點都是以社會總體的道德取向和當前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作為界定的基礎,而并非以幼兒自身成長所需的道德需求和學習動力作為奠定的基礎。這兩種觀點都強調德育功利化所具有的價值取向,過重的強調了幼兒德育教育的實施一定要為社會發(fā)展提供服務,以促進社會主義發(fā)展而進行服務,忽視了對幼兒實施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2)德育的灌輸性和單向性
實施德育的過程其實質便是幼兒主動向成年人進行學習的一個過程,但是現(xiàn)階段大多幼兒老師在實施德育時著重強調已灌輸?shù)掠R為主要形式,單方面的向幼兒灌輸老師自認為正確的社會價值取向,以致使部分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的價值取向。比如,部分幼師在對“孔融讓梨”這一具有典型代表的案例進行分析時,就分析結果而言得出以下結論:“即使自己不吃的東西,也要將好吃的東西先讓于他人,而不是與他人進行分享。”這種錯誤的教育觀念非常容易導致幼兒在關鍵的成長期產(chǎn)生過于偏激的心理。
(3)德育方法的失誤
部分幼師在實施德育的過程中運用的獎懲機制不合理,這也是導致幼兒德育活動實施失敗的關鍵原因。對于幼兒階段的孩子而言,任何一種物質獎勵或者精神獎勵都會給予孩子們帶來一定的影響。如果老師在實施德育的過程中獎勵的時機不合理,處于幼兒階段孩子的心智模式不夠成熟,由此便會產(chǎn)生與之相反的作用和效果,因此老師在實施德育的過程中所運用的獎勵形式要符合幼兒階段孩子成長的需求特征。
3.幼兒園德育生活化的對策
(1)精選具有生活化特征的內容
要保證德育生活化在幼兒園有效落實,在明確目標的基礎上必須精選適宜、科學的內容,從而在幼兒日常教學和生活中進行規(guī)范化地指導。這需要結合幼兒的認知規(guī)律和發(fā)展需求來考慮,也需要明確影響幼兒性格品性的要素。通常來說,幼兒德育基本通過課堂教材和教師口頭的講解來完成,但因為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并不能夠讓幼兒徹底領取,內化為自我能量在生活中體現(xiàn)。所以,在精選內容要與幼兒生活掛鉤,并且進行具體場景的劃分,使得德育內容形象化,幼兒能夠正確理解,并對應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中進行應用。比如在校園生活中要懂得尊重老師,與同學友善、和諧相處、懂得分享,而在平時處于社會環(huán)境中則要愛護環(huán)境、主動熱心地幫助他人等??偠灾變簣@德育生活化指導內容要從幼兒的發(fā)展精選內容,從方方面面細化,以很好地幫助幼兒自小塑造良好的行為習慣。
(2)建設完善的德育生活化課程
將幼兒園德育生活化落實到位,更好地培育幼兒思想品行,則需要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以此為德育目標做支撐。首先是主題、實踐和環(huán)境三大生活化德育課程體系,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讓幼兒認識德育內容,并在行為上有所體現(xiàn)。其中幼兒園所建設的主題課程需要以幼兒平日的生活情境為基礎,構建能夠傾聽、懂得自理、會與他人合作、流暢表達等內容相關的主題活動,滲透在幼兒學習生活中,同時根據(jù)年齡的不同進行適當調整;在實踐德育生活化課程中,設置情景活動,然后引導幼兒參與,經(jīng)歷規(guī)范道德行為具體應用的過程,并根據(jù)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及時指導,讓幼兒認識何為正確、錯誤的觀念和行為。例如集體協(xié)作競賽活動,讓幼兒樹立合作意識,并在和同伴合作中體會正確交流表達的方式,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形成合作反思,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應用良好的合作精神品質。另外,在環(huán)境課程方面,其屬于隱性德育生活引導模式,針對幼兒具象化思維,需要積極創(chuàng)造多元趣味、動靜結合的滲透課程,比如德行文化長廊、日常行為規(guī)范展示墻等,在潛移默化中浸潤幼兒的心靈,使他們通過深刻的記憶來規(guī)范道德品質。最后,幼兒園德育生活化課程的建設需要深化文化內涵,加強家園融合指導效果,通過與幼兒家庭生活連接,為其提供具體、可行的德育行為課程,使幼兒在家長的陪伴指導下更加積極地塑造優(yōu)良品性。
(3)將德育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
幼兒園一日教學活動重復且瑣碎,幼兒在這一環(huán)境中玩耍、學習并且生活,他們在整個一日活動中,所接收到的信息、與同伴的相處都會在無意識中影響著個人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因此幼兒一日生活中處處需要德育,時時不能缺少德育指導。所以開展德育生活化教學,需要將其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從方方面面著手培育。比如幼兒生活中與人相處的禮貌用語、早晚的問候,得到幫助正確的表達用語等,在日常教學中需要教師及時指導,然后根據(jù)幼兒每日的表現(xiàn)進行反思總結,提高幼兒在生活中應用文明用語的意識和素養(yǎng)。此外,如一日活動中的進餐過程、游戲活動等,都需要滲透具體的德育指導,讓幼兒能夠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中關注個人的表現(xiàn),通過規(guī)范、禮貌、健康的品性和他人相處,懂得關心、照顧、謙讓他人,從而更好地完善自身的行為規(guī)范,提高道德素養(yǎng)。要注意的是,幼兒德育生活化教學并不是統(tǒng)一不變的,且沒有固化的生活標準,教師需要在幼兒一日生活和學習中進行觀察,把握有效的教育指導契機,從小事著手啟發(fā)幼兒思考,運用正確的語言引導幼兒認識個人的行為品質,懂得自主強化和完善,以為今后綜合素養(yǎng)全方位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幼兒德育是系統(tǒng)化、持續(xù)性地教學活動,為了真正幫助幼兒塑造優(yōu)良品德,建立規(guī)范行為,要將德育和幼兒連接,打造德育生活化模式。它不僅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多樣化的生活環(huán)境,同時也與家園共育理念相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德育效果。所以,幼兒園要精選德育生活化內容、設置德育生活化課程,并將其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從點點滴滴、細微之處引導幼兒,讓他們有意識、主動地去規(guī)范個人行為品質,成長為積極向上,具備優(yōu)良品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黃莉莎.滲透于一日生活的幼兒園德育教育策略新探[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20(06):43.
[2]張賀,張瑩.淺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對幼兒道德教育的啟示——以唐山市區(qū)為例[J].職業(yè),2019(07):122-123.
[3]盧素芳,顧紅云.幼兒園生活化德育體系的建構與實施[J].學前教育研究,2018(04):64-66.
[4]劉淑英,馬麗花.論幼兒園德育在一日生活及活動中的滲透[J].林區(qū)教學,2017(0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