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剛過,我來到昭蘇縣。因昭蘇是聞名全國乃至世界的伊犁馬發(fā)源地,曾在2003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天馬之鄉(xiāng)”。早在公元前105年,漢武帝得烏孫馬,命名為“天馬”,并譜下《西極天馬之歌》,曰:“天馬來兮從西極,經(jīng)萬里兮歸有德,承靈威兮降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昭蘇天馬從此聞名于世。
昭蘇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畜牧業(yè)大縣,創(chuàng)新發(fā)展“馬產(chǎn)業(yè)+”新業(yè)態(tài)集聚區(qū),牲畜存欄73萬頭(只),僅馬匹存欄已超過10萬頭,有精良的汗血寶馬和歷經(jīng)千年的天馬文化。海內(nèi)外游人為尋找一望無垠的人間天堂大草原來到這里,為探秘原始的翠色襟抱著云霧升騰的古道來到這里,為謁訪漢桑染綠的絲綢之路北道和細君公主的氣息來到這里,而我卻要探究歷史中天馬故鄉(xiāng)的神奇,領略駿騎飛蹄的不羈,觸摸敏感矜持的溫馴,釋解縈繞多年的汗血情懷。
在廣袤的伊犁昭蘇大草原上,隨處可見騎馬的哈薩克牧民瀟灑著從眼前掠過,有匹威武高大的駿馬,毛色光澤漂亮,長相俊美秀麗,眼大有神,額前有白章,悍威至極。仿佛在向世人訴說走過的漫長歲月。伊犁馬以哈薩克馬為基礎,混入俄國奧爾洛夫、頓河、布瓊尼以及土庫曼斯坦的阿哈捷金的血液而得來現(xiàn)在的昭蘇天馬。今天,烏孫馬的后代天馬,又展現(xiàn)出了新的風姿。四肢強健有力,頭頸高昂,渾身披著閃著光的棗紅色毛。新疆有首民歌唱道:“騎馬要騎伊犁馬?!比蓑T在高頭大馬上,神清氣爽,霸氣十足。
仰望蒼茫雪山,銀光閃閃,打馬飛馳草原。一匹棗紅色的駿馬吸引眼球,毛泛淡金,器宇軒昂,鐵蹄勁踏,呼嘯而馳,停在跟前,平生第一次與有著淵源的汗血寶馬近距離接觸,按捺住激動的心情聽馬的主人細訴。汗血寶馬本名叫阿哈捷金,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馬種,具有無窮的持久力和耐力,能長距離地騎乘,狂奔時身上會流出汗血。到昭蘇才知道關于汗血寶馬為何流“汗血”,奔跑勞累流出的汗液與毛色混雜一起,便呈現(xiàn)出鮮紅如血的顏色。也有專家認為,“汗血”是受寄生蟲的影響,在馬奔跑時,寄生蟲將馬頸上的血管撐破,而流出鮮血。
昭蘇天馬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天生麗質(zhì),鬃毛一甩,帥氣逼人。一匹匹駿馬叫囂著,奔馳著,歡騰著,鏗鏘的勁蹄踏過巍峨的天山,涉過無邊的草原,良馬千匹被獻,烏孫王只為求得漢家公主。千匹飛奔的伊犁馬,狂飆怒卷,電閃雷鳴,驚心動魄,撼天震地。歷史的一幕仿佛又駕著馬奔騰起的云煙而現(xiàn),遠處,像一朵烏云壓陣而來,又似大海波濤洶涌翻卷,盛景排山倒海,氣勢蕩氣回腸。
在昭蘇縣,無際的大草原帶給人們的是巍峨連綿天山,錯落有致的素樸民居,悅耳聲環(huán)的松韻流泉,奔涌激濺的伊犁河浪花,人歡馬嘶的世外天堂,在縱情于遼闊草原的瞬間,切忌錯過與爾擦肩馳過的駿馬,因其身上有著汗血寶馬的血脈。
以昭蘇天馬為代表的畜種,不僅與中亞、西亞及歐洲其他國家馬種有著深厚的血統(tǒng)淵源,并且由此衍生出許多不同地域同根的草原文化和民族習俗,賽馬、叼羊、姑娘追、慶生、阿肯彈唱、麥西來甫等傳統(tǒng)風俗仍盛行不衰。
天馬奔馳在昭蘇草原,仿佛穿越漢朝千年風雨。西域烏孫國王派出善騎天馬的迎親隊伍,帶著聘禮從都城夏都浩浩蕩蕩出發(fā),經(jīng)1個多月日夜兼程來到長安,接嫁漢朝劉細君公主入塞,從此這位漢家公主為鞏固漢室江山,直至香魂玉殞于烏孫國,再也沒有回到漢朝故里,后被烏孫國民尊稱為“馬奶公主”。
昭蘇夏塔谷口,長眠著一代巾幗女杰細君公主。夏塔河靜靜地從公主墓園前流過,依偎汗騰格里峰翠松環(huán)繞,襟抱遼闊的夏塔草原,有天馬日夜守護陪伴,天馬與公主的前世今生傳奇,承載著中國“一帶一路”上人馬世代相依共生的恢宏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