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萍
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文明瑤族鄉(xiāng)第一片小學時強調,你們今天是小樹苗,將來要長成參天大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在你們身上實現(xiàn)。希望同學們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好好學習知識和本領,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與社區(qū)承擔著青少年立德育心的時代使命。用紅色課堂、紅色活動、紅色文化培育紅色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
小學階段,是為一生的學習活動奠定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的時期,也是心理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讓紅色精神潛移默化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無意注意變成有意注意。激發(fā)他們追尋英烈足跡、了解百年黨史的內在動機。
從課文《狼牙山五壯士》中感受英雄保家衛(wèi)國的意志品格;從《朱德的扁擔》故事里見證朱德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情懷;《為人民服務》讓少年兒童看到張思德在那抗日戰(zhàn)爭艱苦的階段,為了人民的利益而犧牲自我的精神;《軍神》中川中名將劉伯承在重慶治療受傷眼睛時拒絕用麻藥而表現(xiàn)出鋼鐵般的意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13歲時喊出的豪壯口號,至今讓人激情澎湃。這些與黨史相關的課文,讓更多教師了解黨史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平時教學的書本中。
回顧百年歷史,讓少年兒童通過視頻及圖片資料親身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變化;美術課堂中少年兒童一起用稚嫩的筆觸再現(xiàn)心中的英雄,表達對英雄的敬仰之情;體育活動中創(chuàng)設情境,在運動中激發(fā)少年兒童團結協(xié)作、奮勇拼搏的斗志,“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通過創(chuàng)作詩歌童謠、經典革命歌曲傳唱、學雷鋒、瞻仰紀念碑等主題活動及校園讀書節(jié)、藝術節(jié)等形式,將紅色的種子根植于少年兒童的心中。學史明智、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追尋黨的紅色印記,慶祝黨的百年華誕。
多覺聯(lián)動以聽覺感官為基礎,調動視覺、觸覺、知覺、動覺等多種感官形成聯(lián)動,具有動靜結合、化虛為實、喚起聯(lián)想、引發(fā)通覺、轉化意向等審美功能,以及參與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等音樂特征。
音樂有別于一般文字的意境,能讓人所有的感官、情思、素養(yǎng)交融于一起。我們在唱歌的時候,身體會調動很多感官系統(tǒng),多感官共同協(xié)作、相互轉化、相互滲透,在歌唱中如臨其境,如見其人?!拔液臀业淖鎳?,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贊歌……”歌聲中傳遞著對祖國神圣的情感,音樂的美通過耳朵輸入我們的身體各個部位,帶來身心的愉悅。革命歌曲鼓舞人心,既開發(fā)少年兒童的智力,又可以塑造少年兒童的良好品格。
心理學上有一種“角色深化效應”:演員根據劇本演繹出各種性格的人。盡管每個角色都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但是在演繹過程中,那個角色開始滲透進演員的自我,漸漸地本來的自我也開始向那個角色發(fā)生轉變。
指導少年兒童從課本中選擇革命英雄事跡、紅色經典戰(zhàn)役等為主要內容,自編、自導、自演,生動再現(xiàn)共產黨人浴血奮戰(zhàn)的革命情境,重溫共產黨人走過的崢嶸歲月。將黨史知識用故事表演出來,讓少年兒童在表演中不知不覺學習到知識,汲取到力量。
心理學中關于意志的定義:有意識地確立目的,調節(jié)和支配行動,并通過克服困難和挫折,實現(xiàn)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研學尋訪活動,磨煉少年兒童的意志品質,銘記光輝歷史,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點亮校史學黨史、走進村史學黨史、走進老巷學黨史。觀看《“傳家寶”精神之長征精神》視頻,比較分析線下收集的資料,線上了解歷史、分享英雄事跡、同繪長征線路圖等方式,開展“網上重走長征路”研學活動。研學小分隊行前自主設計研學單,通過網上查訪、實地探尋、文物溯源等活動,切實感受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堅定的革命信仰和大無畏的奮斗精神。信仰在心中萌芽,共產黨的精神血脈在少年兒童中傳承和賡續(xù),人的心理活動都有其內部推動力量。通過研學,磨煉意志,學習紅色精神,傳承紅色使命,汲取奮進的力量。
一段負重毅行之路磨煉堅韌品格,從學校出發(fā),以徒步毅行的方式走向“茅山新四軍紀念館”“韋崗戰(zhàn)斗勝利紀念碑”“鎮(zhèn)江烈士陵園”。少年兒童抵達紅色根據地,參觀紅色記憶展覽館,接受思想洗禮,換上小紅軍服裝,學習軍事本領,走向模擬戰(zhàn)場,經歷艱苦的三大戰(zhàn)役,滿臉汗水,滿身泥土,奮勇沖出敵人的封鎖。在行軍灶上自己動手烹制菜肴,品嘗現(xiàn)在難以下咽的憶苦飯、野菜湯。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增強少年兒童的主體體驗,珍惜當下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安居樂業(yè)、國家繁榮富強。
一本紅色課本、一首紅色歌曲、一張英雄畫像、一部革命電影、一段徒步毅行、一句響亮誓言、一次黨史宣講、一次軍事化訓練,磨煉少年兒童堅韌品格,激發(fā)愛國愛黨樸素情懷。他們在黨史學習過程中汲取的“紅色力量”和習得的知識、技能、思想、信仰會遷移到生活學習中去,不斷提高心理彈性,增強應對困難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優(yōu)秀建設者和新時代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