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鳳英
(湖北省來鳳縣人民醫(yī)院 感染科,湖北 來鳳 445700)
近些年來,社會已經放寬了生育政策,使新生兒的出生率有所提高。產科中普遍存在的剖宮產手術是一種切開產婦的腹腔和子宮取出胎兒的手術方式,這種手術方式和自然分娩相比較,時間更短,產婦的痛苦更小,同時應用的范圍相對來說會更加廣泛,包括難產和病人呈并發(fā)癥的產婦都是適用的情況[1]。剖宮產手術有利于提高胎兒的生存率,但是相關方面的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剖宮產生產之后產婦經常會產生傷口感染以及產后出血和盆腔粘連的并發(fā)癥問題,導致產婦的術后恢復和日常生活都受到了相對應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喪失生育能力。根據相關方面的統(tǒng)計分析已經發(fā)現(xiàn),首次剖宮產產婦產生胎盤植入的風險將近1/4,三次剖宮產后產婦的胎盤植入風險則將近2/3,因此需要關注剖宮產產婦的護理干預情況。人性化護理干預本身是基于患者進行全身心的護理的一種模式,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充分體現(xiàn)出護士的價值,采取綜合性的方式,充分關注產婦的癥狀和特點,盡最大的努力來解除患者的病痛,并且使患者的一些精神需求得到滿足,更好地了解患者,幫助患者樹立正確、樂觀的態(tài)度來減輕傷痛,減少抑郁和焦慮等不良情緒的發(fā)生概率[2]。在產婦生產一個月之內可能會產生抑郁以及焦慮情緒和癥狀,引發(fā)產后焦慮和抑郁癥,甚至有嚴重的產婦會出現(xiàn)自殺行為,這種異常的心理癥狀表現(xiàn)值得引起重視。本文對此進行分析,探討人性化護理對于降低剖宮產產婦不良情緒和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具體影響。
1.1 一般資料。抽選的研究對象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來鳳縣人民醫(yī)院收采取剖宮產的孕婦90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組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年齡24~34歲,平均(30.41±1.41)歲。觀察組年齡23~35歲,平均(30.26±1.52)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在產婦入院之后對其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主要是對產婦進行體格的檢查,定期的產檢,并且為產婦提供適當的健康咨詢,完成運動和飲食的指導。在手術之前讓產婦了解手術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并且在手術完成之后協(xié)助產婦完成康復訓練,指導產婦進行母乳喂養(yǎng)[3]。
1.2.2 觀察組:基于對照組的產婦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取人性化護理的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心理護理。產婦可能會缺乏分娩的經驗而產生疼痛問題,同時擔心產后恢復存在極大的精神壓力,對此,護理人員需要積極和產婦進行交流,了解產婦內心的真實想法,并且對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綜合性的評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對其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方案,尋求家人的支持[4]。
(2)家庭支持。產婦分娩之后,需要家屬提高對產婦的關注度,盡量由丈夫來多多陪伴產婦,并鼓勵產婦,降低產婦的緊張情緒。
(3)體位護理。在剖宮產之后,產婦容易產生深靜脈血栓的問題,在手術之后采取適當的體位護理來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預防,術后平臥,頭偏向一側,在手術一天內產婦清醒的狀態(tài)下協(xié)助其進行下肢的活動,并鼓勵患者多多深呼吸和咳嗽,也可以囑咐家屬對產婦的下肢進行適當的按摩,使產婦盡早下床活動,減少血栓的發(fā)生概率[5]。
(4)疼痛護理。在手術麻藥失效之后,很多產婦可能會產生切口疼痛難忍的問題,對此,護理人員需要積極地去應對疼痛的問題,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正確地去使用藥物。
(5)尿滯留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在產婦生產之后的一段時間內定期督促產婦排尿,使其體現(xiàn)出規(guī)律性,如果產婦排尿困難,盡量使用溫水袋按壓產婦的外陰,安慰產婦,緩解產婦的一些不良情緒。
1.3 觀察指標
1.3.1 評估患者的抑郁情況:分別于入院時、手術前及手術后使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D)對兩組產婦進行抑郁情況評估。HAMD滿分為56分,得分≥29分代表有嚴重的焦慮癥,≥21分代表明顯焦慮,≥14分為有焦慮,>7分為可能有焦慮,<7分為正常。
1.3.2 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差異:統(tǒng)計產婦術后并發(fā)癥,產后出血、尿滯留、便秘腹脹等。
1.3.3 滿意度評估:對兩組產婦住院時間、術后出血發(fā)生率及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行評估。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20.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使用T檢驗、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分析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情況。兩組患者手術前、手術后的HAMD 分數均顯著低于入院時(P<0.05),觀察組手術前、手術后的HAMD分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分析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情況()
表1 分析兩組患者的HAMD評分情況()
2.2 對比兩組手術后的不良反應差異。觀察組術后的不良反應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手術后的不良反應差異(n,%)
2.3 分析兩組的住院時間、術后出血量以及護理滿意分數差異。觀察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術后出血量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分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分析兩組的住院時間、術后出血量以及護理滿意分數差異()
表3 分析兩組的住院時間、術后出血量以及護理滿意分數差異()
在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醫(yī)患沖突以及醫(yī)療糾紛問題的發(fā)生概率逐漸提高,主要是由于醫(yī)療資源和醫(yī)療需求之間無法匹配,醫(yī)療手段和醫(yī)療預期無法匹配,以及人們對于醫(yī)療服務期望太高而導致的現(xiàn)象。實際中,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相對來說會更加關注醫(yī)療救治,而忽視了患者本身的感受。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應用的過程中,會更加關注患者的需求,體現(xiàn)出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對患者進行醫(yī)療救治的過程中,滿足患者的各種需求,這種護理方式已經表現(xiàn)出更加良好的治療效果,并且也得到了患者的認可[6]。
通過本文的研究分析已經發(fā)現(xiàn),人性化護理方式之后觀察組的產婦術后焦慮情況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都要比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更低,同時觀察組的患者在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方面也要高于對照組,這主要是由于人性化護理能夠將患者作為中心,采取多樣化的模式來對產婦進行適當的干預,使產婦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提高產婦分娩的信心和滿意度。與此同時,本文的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能夠減少產婦在術后產生并發(fā)癥的概率和問題。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方式能夠有效減少剖宮產產婦的不良情緒和產生的一些術后不良反應,保障護理的效果,應用價值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