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平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手術是其最主要的治療手段,包括經典Miles術、姑息性造瘺術等,此外保肛根治術近年來也被廣泛應用于臨床[1]。其中Miles術、姑息性造瘺術后遺留的人工肛門可對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活動產生嚴重影響,而保肛根治術盡管對肛門做了保留,但面臨較大的復發(fā)風險,術后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等心理障礙[2-3]。此外,結直腸癌根治術后輔助化療也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導致免疫功能及生活質量降低,從而影響患者的心理情緒。研究表明,在結直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可顯著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從而有利于術后機體的康復[4-5]。為進一步探討心理干預在結直腸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對本院近年收治的行根治術治療的70例結直腸癌患者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及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強心理干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0月-2020年5月本院擇期行根治術治療的70例結直腸癌患者。納入標準:(1)經腸鏡、CT、病理檢查等確診為結直腸癌;(2)行根治性手術治療;(3)KPS評分>70分,預計生存期>6個月;(4)年齡≤70歲;(5)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上;(6)精神正常,意識清楚,認知及理解能力正常;(7)初次手術;(8)無嚴重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排除標準:(1)合并肝腎功能障礙;(2)合并免疫功能異常;(3)合并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精神疾病,無法配合治療及護理;(4)合并其他嚴重軀體疾??;(5)合并其他原發(fā)惡性腫瘤;(6)合并食管穿孔或出血、急性腸梗阻、腸穿孔;(7)轉移性結直腸癌。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觀察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47~70歲,平均(57.5±5.8)歲;病程1~8個月,平均(3.5±0.6)個月;文化程度:小學8例,初中9例,高中及中專13例,大專及以上5例;Dukes分期:A期12例,B期14例,C期9例。對照組男24例,女11例;年齡43~68歲,平均(56.3±6.2)歲;病程1~9個月,平均(3.1±0.8)個月;文化程度:小學5例,初中10例,高中及中專12例,大專及以上8例;Dukes分期:A期12例,B期16例,C期7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颊呔鶎ρ芯恐?,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術后飲食干預、并發(fā)癥防治、生活指導、功能鍛煉指導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具體如下。(1)心理評估及干預:在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前應先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采取焦慮、抑郁量表了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對于存在情緒異常的患者加強針對性心理指導。同時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還應根據(jù)患者的性格特點、文化程度等選擇合適的交流方式,易于被患者接受和理解。(2)優(yōu)化護患關系:護士應主動加強與患者的交流與溝通,主動給予患者鼓勵與安慰,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并對患者表現(xiàn)出的不良心理情緒給予及時疏導,盡可能消除患者及其家屬的顧慮,使患者感受到安慰與尊重,對醫(y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醫(yī)患及護患關系。(3)認知干預:采取說教、示教等多種方法向患者介紹結直腸癌的病因、治療、預后等相關知識,重點講解積極配合治療的意義及重要性,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正確認知,避免由于過度悲觀影響治療的依從性。(4)加強人文關懷:護士可通過協(xié)助患者洗臉、梳頭、擦浴等方式給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幫助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作息與飲食習慣,告知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海鮮、牛羊肉。保持病房內安靜舒適,及時更換被褥,保持床單元干凈整潔。盡可能滿足患者合理的愿望及心理需求,順從患者意志,提高患者的滿足感。(5)家庭支持:家屬在患者的治療與康復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護士應做好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鼓勵家屬加強對患者的心理支持,促使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避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感受到孤獨、悲觀。
(1)采用漢密爾頓焦慮、抑郁量表(HAMA和HAMD)評價兩組干預前后精神障礙發(fā)生情況,其中HAMD評分>17分表示存在抑郁,HAMA評分>14分表示存在焦慮,評分越高提示抑郁、焦慮越嚴重。(2)采取Jalowies應對方式量表評價兩組干預前后對于疾病的應對情況,該量表包括面對、逃避、樂觀、姑息、宿命、情感宣泄、尋求支持、依靠自我8個條目,單個條目評分0~3分,其中0分表示無,1分表示不常有,2分表示有時,3分表示經常,其中逃避、姑息、宿命與依靠自我評分越高提示應對越消極,面對、樂觀、情感宣泄、尋求支持評分越高提示應對越樂觀。(3)采取心理彈性量表(CD-RISC)評價兩組干預前后心理彈性,該量表共包括堅韌(13個條目,0~52分)、自強(8個條目,0~32分)、樂觀(4個條目,0~16分)三個維度,25個條目,單個條目評分0~4分,由“從不”到“幾乎總是”,得分越高提示心理彈性越好。(4)采取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LQ-C30)評價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軀體、情緒、認知、角色、社會功能5個功能領域,疲倦、疼痛、惡心嘔吐3個癥狀領域及1個整體生活質量量表,總計30個條目,單個條目評分1~4分,由“完全沒有”到“非?!?,每個領域及總分均轉換為標準劃得分,分值范圍0~100分,其中功能領域量表與整體生活質量量表評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好,癥狀領域量表評分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兩組HAMA、HAMD評分與干預前相比均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HAMA、HAMD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HAMA、HAMD評分比較 [分,(±s)]
*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H A M A H A M D觀察組 干預前 2 9.2 4±5.5 8 1 7.6 7±3.2 4(n=3 5) 干預后 1 9.0 4±4.3 8* 1 1.2 8±2.0 5*t值 8.5 0 7 6.7 7 4 P值 0.0 0 0 0.0 0 0對照組 干預前 2 8.9 5±4.1 9 1 7.9 3±2.6 5(n=3 5) 干預后 2 5.5 6±3.5 2 1 4.2 9±1.8 9 t值 3.6 6 5 2.9 8 1 P值 0.0 0 0 0.0 0 4
干預后,兩組CD-RISC量表堅韌、自強、樂觀評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CD-RISC量表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CD-RISC量表評分比較 [分,(±s)]
*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堅韌 樂觀 自強 總分觀察組(n=35) 干預前 25.62±6.36 7.43±1.58 17.53±4.52 51.23±9.48干預后 37.45±5.82* 10.25±1.67* 25.34±5.94* 72.48±16.45*t值 8.118 7.257 6.190 6.62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n=35) 干預前 26.12±5.09 7.50±1.68 15.58±4.92 49.57±8.96干預后 30.45±5.82 8.67±1.55 20.27±5.04 58.63±11.28 t值 3.313 3.028 3.939 3.721 P值 0.001 0.003 0.000 0.000
干預后,兩組逃避、姑息、宿命、依靠自我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面對、樂觀、情感宣泄、尋求支持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觀察組各項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Jalowies應對方式量表評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干預前后Jalowies應對方式量表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時間 逃避 姑息 宿命 依靠自我觀察組(n=35) 干預前 2.43±0.76 2.37±0.71 2.65±0.48 2.52±0.45干預后 0.61±0.18* 0.57±0.19* 0.78±0.31* 0.87±0.33*t值 13.786 14.489 19.361 17.49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n=35) 干預前 2.41±0.62 2.35±0.74 2.61±0.54 2.56±0.48干預后 1.65±0.32 1.58±0.28 1.72±0.25 1.83±0.39 t值 6.444 5.757 8.848 6.98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續(xù))
干預后,觀察組QLQ-C30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干預前,對照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疼痛、惡心嘔吐癥狀評分顯著優(yōu)于干預前(P<0.05),觀察組QLQ-C30量表各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QLQ-C30量表評分比較 [分,(±s)]
表4 兩組干預前后QLQ-C30量表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時間 軀體功能 情緒功能 認知功能 角色功能 社會功能觀察組(n=35) 干預前 57.54±10.34 65.45±12.45 71.24±12.34 61.45±12.35 63.34±12.85干預后 75.12±15.45* 80.32±10.20* 78.56±9.38* 74.12±9.58* 73.45±14.21*t值 5.594 5.466 2.794 4.796 3.122 P值 0.000 0.000 0.007 0.000 0.003對照組(n=35) 干預前 58.12±9.58 64.25±13.59 70.48±10.85 62.38±11.06 62.57±11.58干預后 64.58±10.01 72.43±11.49 71.63±11.23 64.53±14.46 65.34±10.34 t值 2.758 2.719 0.436 0.699 1.056 P值 0.007 0.008 0.664 0.487 0.295
表4 (續(xù))
由于癌癥的特殊性及結直腸癌術后人工肛門、疼痛、復發(fā)等因素的影響,多數(shù)患者術后存在明顯的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情緒。研究顯示,劇烈的情緒波動引起的應激刺激可造成神經免疫內分泌網絡發(fā)生紊亂,進而導致免疫功能低下,誘發(fā)腫瘤或使腫瘤惡化[6]。不良心理情緒不僅會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還可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導致后續(xù)治療效果受到影響。臨床研究表明,加強對惡性腫瘤患者的情緒管理,幫助其緩解精神壓力,有助于提高NK細胞活性,增強IL-4、IL-10的表達,促進淋巴細胞增殖,進一步促進精神壓力的緩解,同時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7]。此外,精神狀態(tài)的穩(wěn)定還可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防止治療中斷。研究顯示,心理狀態(tài)相對穩(wěn)定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希望水平,患者能更好地樹立正確認知,糾正錯誤認知,更善于管理情緒[8]。由此可見,對于結直腸癌患者而言,于根治術后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在對結直腸癌根治術后患者實施心理干預時主要從心理評估及干預、優(yōu)化護患關系、認知干預、加強人文關懷、家庭支持5個方面展開。在進行心理干預前加強心理評估可有效掌握患者的具體心理狀況,從而有針對地進行心理指導,提高心理干預效果。謝玉娜等[9]通過對結直腸癌患者實施分級心理護理后,即根據(jù)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對患者分組,針對不同心理狀態(tài)的患者實施不同的心理干預措施,干預后患者SCL-90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希望量表(HHI)、QLQ-C30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改善,且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優(yōu)化護患關系通過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彼此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可增強患者對于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積極配合治療[10]。認知干預可提高患者對于疾病及治療的認知程度,減少對于疾病的恐懼,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與依從性[11]。加強人文關懷可使患者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心,護理人員通過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給予患者各項生活指導等,可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適度與滿足感,促進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12]。家庭支持對于癌癥患者而言十分重要,有效的家庭支持可提高患者應對癌癥的信心,從而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孫春燕等[13]研究顯示,家庭關懷好的結直腸癌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相對于家庭關懷差的患者,術后3、6個月的總體生活質量評分更高,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干預后HAMA、HAMD評分與干預前相比均顯著降低,且均以觀察組降低更明顯(P<0.05)。提示,在結直腸癌根治術后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焦慮與抑郁情緒,這對于促進術后恢復具有重要價值。此外,本研究中,兩組干預后CD-RISC量表評分與Jalowies應對方式量表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明顯改善,但觀察組這兩項量表各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CD-RISC量表評分與Jalowies應對方式量表均可反映患者的心理狀況及對于疾病的應對態(tài)度。大量研究表明,多數(shù)癌癥患者在發(fā)病后及治療過程中缺乏戰(zhàn)勝癌癥的信心,心理彈性低下,面對癌癥時處于明顯的消極應對狀態(tài)[14]。本研究兩組干預前CD-RISC量表評分與Jalowies應對方式量表評分均較差,其原因主要是患者對于結直腸癌根治術療效存在不確定性,擔心術后出現(xiàn)復發(fā),對于自身病情缺乏合理的認知,對于治療費用的擔憂,術后遺留的人工肛門也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5]。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加強心理干預時,通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指導、加強認知干預及家庭支持等,可有效應對上述壓力源,從而保持積極的應對狀態(tài),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于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有利于促進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情緒的緩解,改善心理彈性及應對疾病的態(tài)度,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