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瑋
摘 ?要:生成課程是生成性思維視角下的一種課程形態(tài),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將生成課程融于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令其激起幼兒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在實施生成課程的過程中,既要把握課程生成的適當時機,又要充分地利用多樣化的情境教學方法,同時要做好充足的課程教學準備,從而有利于提升活動效果。
關鍵詞:幼兒園;生成課程;生成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610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7-0085-02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Kindergarten Generating Course
SUN Xiaowei (Kindergarten Affiliated to Suzhou Shihu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China)
【Abstract】 Generative curriculum is a form of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tive thinking. In kindergarten teaching activities,generative curriculum can be integ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daily life to arouse children's enthusiasm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generative curriculum,it is necessary to grasp the appropriate timing of the curriculum generation,and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diversified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s,and at the same time,to make sufficient preparations for the curriculum teaching,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activity.
【Keywords】Kindergarten;Generative curriculum;Generative thinking
生成課程是生成性思維視角下的一種課程形態(tài),是基于幼兒的主體性、自主性之上的教育模式,在該種課程模式中,幼兒教師需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采用情境教學方法,將幼兒引入多種類型的情境中,令其可以充分地感受課程內容,同時可以增強興趣意識,從而保證活動效果。
1.生成課程的概述
顧名思義,生成課程重在“生成”二字,需要以某種特定的情境,在教師、幼兒、環(huán)境、契機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令幼兒自發(fā)生成的活動,進而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
2.幼兒園生成課程實施的意義
(1)能夠增強幼兒的活動體驗感
在生成課程中,教師往往會為幼兒創(chuàng)建某種特定的預設情境,將其引入課程活動中,在該過程中,幼兒通過充分地體驗各種情境活動,在潛移默化中習得第一課時的經驗與物質準備。這不僅有利于增強幼兒的活動體驗感,并且可以促進幼兒更好地體驗完整性的課程內容。如幼兒在進行秋天的主題活動中,通過語言活動《秋天真美麗》感受秋天景色的絢爛多彩,但是幼兒光從圖片和詩歌中了解到的秋天是不夠全面和立體的,因此幼兒會有許多自己的想法和問題,如“秋天的落葉為什么像蝴蝶?秋天的為什么美的像一幅畫……”教師可以基礎幼兒的想法和問題,引發(fā)幼兒進一步思考與探索,引導幼兒生成他們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進一步討論與探索,幫助幼兒更好的了解秋天,從而增強幼兒在活動中的體驗感。
(2)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
眾所周知,創(chuàng)新意識被激發(fā)的重要因素,在于幼兒具備自主性。如果可以實施生成課程,這會促使幼兒更為自主地參與課程,進而有助于增強幼兒的自主性,并且在教師的有效指引下,更能正向地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如在進行繪畫活動中,常規(guī)的活動中教師會請幼兒利用畫筆或者是折紙、撕貼等形式請幼兒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但是幼兒有他們自己的天馬行空的想法,在觀察同一個事物的同時,幼兒會有許許多多的不同的想法,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幼兒之間的各種新奇的想法,引導幼兒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從而引發(fā)進一步的生成課程。
(3)能夠增強活動效果
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主要分為戶外活動、區(qū)域游戲、集體活動、角色游戲與生活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既緊密聯(lián)系融為一體,同時環(huán)節(jié)間又各自具有其特點,如果能夠將生成課程與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各環(huán)節(jié)相融合,改進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主的說教模式,令幼兒能夠積極地參與各項活動,則能夠進一步增強教育效果。
作為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進餐活動在傳統(tǒng)由教師集中組織、機械式分發(fā)的過程中卻經常會出現(xiàn)有的幼兒吃的快,有的吃的慢,有的喜歡,有的不喜歡,吃的快的幼兒要等待下一環(huán)節(jié),吃的慢的幼兒又很強制地讓自己快快吃完的現(xiàn)象,在這速度快慢不等,喜歡與不喜歡等各種因素摻雜的環(huán)節(jié)里,幼兒低落情緒以及消極等待的現(xiàn)象便不可避免的顯露出來。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教師可以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在相關課程游戲化精神與理念的引領下,為幼兒積極營造尊重、理解、自由、寬松的氛圍,通過多種生成性的課程內容,如“光盤行動”“營養(yǎng)飲食”“誰吃的最快”等,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有效探索與實踐,通過多種形式和策略討論并解決問題,引導幼兒優(yōu)化調整進餐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進餐活動中擁有更多的自主權與能動性,享受在美“食”每刻。
(4)能夠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
在幼兒園生成課程實施的前提下,也會促使教師不斷地主動汲取更多的專業(yè)知識。貫徹生成課程中的教育理念,使得教師在不斷地探索與應用的過程中,提高組織一日生活的能力,從而更有效地開展各項活動。生成課程雖然帶有一定的預設性,但是其主要核心仍舊是幼兒自主創(chuàng)設的活動,在生成活動中,教師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因此對于教師有著很大的挑戰(zhàn)性。
3.幼兒園生成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觀念轉變不及時,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占據(jù)主導
目前,在多數(shù)的幼兒園中,有些教師始終在活動中堅持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雖然可以達到灌輸教材內容的目的,但是幼兒的自主性不能得到有效釋放,這會對實施生成課程具有消極作用。
(2)幼兒接受程度存在個體差異
在生成課程的活動中,由于班級幼兒的各方面能力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部分能力較弱的幼兒容易在活動中被能力較強的幼兒同化,導致部分幼兒失去了自主選擇的機會,這也是生成課程中比較容易遇到的問題。
(3)過于追求形式
在有些情況下,有些教師沒有深刻理解生成課程的實質,僅從表面上著手教育幼兒,并且在預設課程教學活動時,沒有充分地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這會令其始終處于表層,過于追求形式,脫離生成課程的內在要求。
(4)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低
按理來講,生成課程是有效增強興趣意識的教學方式,但是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有些教師引領的生成課程,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令幼兒的課程參與積極性越來越低,究其原因,在于缺乏趣味性,沒有有效地釋放幼兒的興趣意識。
4.幼兒園生成課程實施的策略分析
(1)做好充足的課程教學準備
在實施生成課程的過程中,不僅要用有效的情境活動帶動幼兒,而且要預先為其做好充足的課程準備,這就需要每名教師做好“充電”準備。一方面,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有些教師依然尊崇傳統(tǒng)教學觀念,這會與生成課程的教育理念相違背,進而不利于開展生成課程。因此,需要及時地進行轉變,既要充分汲取《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的先進教育理念,又要充分汲取生成課程自身的教育理念,進而為開展生成課程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
另一方面,需要增強活動引導能力。在生成課程中,由于大多數(shù)幼兒需要借助教師的引導作用,逐漸增強其自主性。因此,需要教師從自身做起,不斷地增強自身的課堂引導能力,比如,當在開展某種類型的生成課程時,需要多用開放性提問的方式喚醒幼兒的質疑意識,令其對問題產生興趣,同時需要利用情境對話的方式,逐步地引領幼兒解決提出的問題,這會令其充分地理解、吸收問題中的知識,同時可以強化教師的課堂引導能力。
(2)利用多樣化的情境教學方法,促進生成課程的實施
實施生成課程的關鍵要素,在于教師能夠合理地創(chuàng)設適當?shù)慕虒W情境,通過情景,引導幼兒自發(fā)地生成課程。這就需要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敏銳地抓住活動中的有效契機,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結合教學內容,共同促使幼兒積極地參與其中。通過感受活動中源源不斷的力量,進而指引幼兒較好地汲取教學內容,從而能夠增強教學效果。
當教師帶幼兒開展戶外活動時,有非常多的契機可以令幼兒自主參與戶外課程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令其自發(fā)性地與活動材料、同伴等進行互動,在樂趣中增強體質,進而形成趣味化的活動。
如當教師帶領幼兒進行“玩輪胎”的戶外活動時,教師在預設課程中,可以先幫幼兒把好安全關,在引導幼兒了解輪胎的特性后,進而令幼兒自發(fā)的去進一步探究輪胎。在探究的過程中,幼兒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關注點提出了許多問題與想法,有的小朋友想用輪胎建構一個未來世界、有的小朋友想通輪胎進行一場激烈的輪胎賽、有的小朋友受到涂鴉區(qū)的啟示,想用輪胎來作畫、還有的小朋友想用輪胎設置一個障礙山……孩子們有了前期的經驗,自發(fā)地開始投起了票。在投票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幼兒可以通過解說自己的創(chuàng)意從而進行拉票。在解說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可通過多方面,如:材料的準備、活動的可參與人數(shù)、安全性等進行進一步的解說。孩子們通過解說、拉票等環(huán)節(jié),最后將“輪胎賽”和“輪胎障礙山”相結合,創(chuàng)搭了一個系列的障礙小路。戶外體育活動中,幼兒經過自己討論、到自己創(chuàng)設搭建等過程,會令其自發(fā)性地參與體育活動中,既可以享受活動樂趣,又可以在運動中增強體質。
(3)抓住活動中的契機,促進幼兒自發(fā)地生成課程
比如,當開展美術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多種感官去感受發(fā)現(xiàn)事物的特征,從而根據(jù)幼兒的需要,自主的選擇創(chuàng)作素材,同時為其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令幼兒進一步深入的感受與創(chuàng)作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
在進行了第一個生成活動《尋找自然素材之旅》,教師鼓勵幼兒自主的去園內收集這些材料,于是第二個生成活動就此展開。孩子們自發(fā)的討論并分好小組,每個小組自發(fā)的尋找所需要的工具,不一會兒孩子們就像小鳥一樣的投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中。當孩子們用自己收集來的自然材料進行再創(chuàng)作時,孩子們的想法更加豐富了,作品也更加生動了。由一節(jié)美術活動中的小插曲,引導幼兒生成了談話活動、生活活動以及科學活動。從該課程的教學內容來看,幼兒教師的引導下,產生自發(fā)性的行為,如自主地思考、自主地創(chuàng)作,這不僅增強幼兒的自主性,同時促進幼兒能夠從中感受到制作自然畫的樂趣,更進一步增強了學習體驗感。
綜上所述,生成課程既能夠促進幼兒增強學習體驗感,煥發(fā)參與課程的活力,又能夠增強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可以促進教師提升專業(yè)教學能力,從而有利于增強幼兒教學工作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范雙娣.幼兒園生成性課程實施策略研究[J].家長,2020(23):87+89.
[2]殷海林.以生成課程為載體,關注幼兒經驗建構[J].中國校外教育,2020(18):118-119.
[3]范永梅.立足微視角,生成大智慧——淺談幼兒園游戲引發(fā)的生成活動“促生”策略[J].智力,2020(18):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