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若爾蓋鈾礦田東部104鈾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遠景分析

    2021-07-21 23:09:30董之凱李寶新陳田華張新民馬冰馮國丕
    四川地質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若爾蓋含礦鈾礦床

    董之凱,李寶新,陳田華,張新民,馬冰,馮國丕

    若爾蓋鈾礦田東部104鈾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遠景分析

    董之凱,李寶新,陳田華,張新民,馬冰,馮國丕

    (四川省核工業(yè)地質調查院,成都 610052)

    為了進一步拓展104礦床的找礦空間,依據(jù)塔爾組上段的最新勘查進展和成果,詳細總結了塔爾組上段碳硅泥巖型鈾成礦類型的鈾礦化特征。104鈾礦床位于南秦嶺鈾成礦帶西端,若爾蓋鈾礦田東端。本文在以往勘查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該礦床的成礦地質背景、鈾礦體(化)特征、礦床成因及找礦遠景進行了分析,認為區(qū)內地層、巖性、構造及巖漿熱液活動與鈾成礦關系密切,綜合分析認為該礦床具有極大的鈾礦成礦潛力和找礦遠景。

    若爾蓋鈾礦田東部;104鈾礦床;含礦建造;鈾礦體特征;找礦遠景

    1 成礦地質背景

    104鈾礦床位于若爾蓋鈾成礦帶東緣,白龍江復背斜西段的白依背斜北東翼。西側緊臨若爾蓋鈾礦田內的512鈾礦床;整體位于區(qū)域主斷裂溫泉—益哇大斷裂和瑪曲—略陽大斷裂的上盤,為區(qū)內較有利的成礦構造位置,含礦巖層在礦化范圍內呈單斜產出,多呈斷層接觸,產狀較陡,地表局部地段巖層直立或倒轉。

    1.1 地層

    出露的地層有:奧陶系蘇里木塘組、下志留統(tǒng)羊腸溝組(下段、上段)、下志留統(tǒng)塔爾組(下段、上段)、下志留統(tǒng)拉垅組(下段、上段)、下志留統(tǒng)下地組、中志留統(tǒng)馬爾組、上志留統(tǒng)卓烏闊組、下泥盆統(tǒng)普通溝組、下泥盆統(tǒng)尕拉組和第四系,其中下志留統(tǒng)塔爾組上段為主要賦礦層位(表1)。

    表1 104鈾礦床地層簡表

    1.2 斷裂構造

    104鈾礦床位于白依背斜北翼東段,斷裂發(fā)育,主要為近東西向、北東向二組斷裂。其近東西向走向斷裂最為發(fā)育,為區(qū)內的主干斷裂,北東向斷裂次之,常斜切或錯斷區(qū)內近東西向斷裂,北西向零星出露(圖1、表2)。

    主要的控礦斷裂為近東西向及北東向斷裂組成菱形格狀構造格架,近東西向斷裂控制了礦體的產出,北東向斷裂控制了礦體的定位。破礦構造北西向斷裂主要產出于主要含礦目的層下志留系中。

    1.3 巖漿巖

    1.3.1分布及產出特征

    巖漿活動以侵入巖為主,主要集中分布于當多溝-麻爾一帶,以巖體群的形式出現(xiàn),均為晚加里東期基性輝綠巖脈。礦床內巖體均分布于區(qū)域主要控礦斷裂溫泉-益哇大斷裂北側,大致呈東西向帶狀展布。主要侵位于下志留統(tǒng)羊腸溝組及塔爾組中,主要呈巖床或脈順層侵位。巖體規(guī)模斷續(xù)延伸達9km且沿礦床西部往外進一步延伸,區(qū)內最大巖體出露規(guī)模2.1km2,其它巖體一般0.1~0.6 km2。

    圖1 104鈾礦床構造綱要簡圖

    1.第四系全新統(tǒng);2.第四系更新統(tǒng);3.下泥盆統(tǒng)尕拉組中、上段;4.下泥盆統(tǒng)尕拉組下段;5.下泥盆統(tǒng)尕拉組普通溝組上段;6.上志留統(tǒng)卓烏闊組;7.中志留統(tǒng)馬爾組;8.下志留統(tǒng)下地組9.下志留統(tǒng)拉垅組上段;10.下志留統(tǒng)拉垅組下段;11.下志留統(tǒng)塔爾組上段;12.下志留統(tǒng)塔爾組下段;13.下志留統(tǒng)羊腸溝組上段;14.下志留統(tǒng)羊腸溝組下段;15.上奧陶統(tǒng)蘇里木塘組;16.輝綠巖脈;17.地質界線;18.角度不整合界線;19.正斷層;20.逆斷層;21.背斜;22.鈾礦床、礦點

    表2 主要斷裂特征一覽表

    構造單元編號名稱及性質產狀及規(guī)模影響地層主要特征及依據(jù)走向斷面產狀長度(km) 近東西向斷裂F21逆斷層300°傾向、傾角不明>30志留系橫貫全區(qū),分布在塔爾—漢東卡以南一帶,水平錯距250~500m F22逆斷層300°傾向、傾角不明>30志留系橫貫全區(qū),分布在普通—漢東卡以北一帶,水平錯距250~500m 北東向斷裂F15逆斷層60°~70°傾向北西,傾角60°~70°<12泥盆系、志留系、奧陶系、寒武系斷層穿切的下志留統(tǒng)塔爾組、拉垅組的硅質巖、灰?guī)r和加里東期輝綠巖帶明顯右行錯位,水平斷距達4km,斷裂向南西繼續(xù)延伸 F19平移斷層、正斷層55°~70°傾向、傾角不明<10志留系、奧陶系、寒武系主體斷層破碎帶寬達200~500m F20逆斷層60°~70°傾向、傾角不明<6志留系北東端微具收斂,南西端方向略偏西,且微具撒開之勢,總體形態(tài)比較規(guī)則。斷層水平斷距中段大(100~200m),向兩端逐漸減小直至消失

    1.3.2巖石礦物特征

    輝綠巖呈灰綠、暗綠色,具中-細粒變余和變余斑狀結構,蝕變強烈者還具鱗片纖維變晶結構,定向構造和片理構造,原生造巖礦物主要有基性斜長石(65%~70%)和普通輝石(3%~35%),少量石英、黑云母,副礦物為榍石、鋯石、磷灰石,金紅石、鈦鐵礦等?;孕遍L石斑晶呈長板狀,斜長石基質呈長條狀,多發(fā)育聚片雙晶,并由條狀晶體搭成格架,格架內充填有他形假像輝石和鈦鐵礦等。斜長石不同程度的鈉黝簾石化和脫鈣化,輝石已全部蝕變,次閃石化、綠泥石化較強,次為碳酸鹽化、陽起石化、絹云母化,其圍巖已蝕變?yōu)榻菐r或斑點板巖。

    1.3.3巖石化學特征

    根據(jù)埡口地段前人所采年齡樣以全巖鉀—氬法測年齡為368±0.13 Ma和390±0.l1 Ma,應屬海西早期巖漿活動, 巖石化學組分特征詳見表3。

    表3 輝綠巖化學成分表

    注:樣品GC01~GC03數(shù)據(jù)來源原川地四零五隊1981年初查報告;樣品C178分析數(shù)據(jù)來源于原核工業(yè)部三所。

    1.3.4巖漿活動鈾成礦的關系

    綜合分析認為104礦床巖漿活動與鈾成礦的關系:一是礦源層的形成與附近的早期的巖漿活動有著一定聯(lián)系;二是礦源層形成之后,提供了改造富集所需的熱源及成礦熱液。

    2 鈾礦化特征

    2.1 鈾礦體特征

    前人在該礦床發(fā)現(xiàn)的礦體均埋深在200m以淺,而近年來隨著勘查工作及投入的增加,首次在距地表200 m以深發(fā)現(xiàn)工業(yè)鈾礦體,延展了該礦床的找礦空間并擴大了找礦潛力。礦床內新發(fā)現(xiàn)工業(yè)鈾礦體1個和多個鈾礦化,在地表新發(fā)現(xiàn)具有較好找礦意義的鈾礦化點1處及多處鈾異常。

    礦體賦存于下志留統(tǒng)塔爾組上段下部含碳硅質灰?guī)r中。礦體呈透鏡狀、似層狀產出(圖2)。礦體主要受巖性和構造控制,賦礦標高2764 m,礦體走向總體與地層走向一致,傾角69°。礦體真厚度1.63 m,化學分析品位一般0.056%~0.447%,最高品位達0.685%;礦體頂?shù)装鍑鷰r均為灰黑色含碳硅質板巖,礦化不均勻,富礦地段見明顯的鈣質淋濾、脫碳及砂化現(xiàn)象。

    圖2 104鈾礦床4號勘探線剖面示意圖

    1.下志留統(tǒng)拉攏組下段;2.下志留統(tǒng)塔爾組上段;3.下志留統(tǒng)塔爾組下段;4.細砂巖;5.含炭硅質巖;6.含炭板巖;7.絹云母板巖;8.含炭硅質板巖;9.粉砂質板巖;10.構造破碎帶;11.產狀;12.斷層;13.氡濃度曲線;14.鈾含量曲線;15.釷含量曲線;16.鉀含量曲線;17.總量曲線

    2.2 鈾礦化特征

    新發(fā)現(xiàn)的鈾異常帶多具放射性強度高、規(guī)模較大,異常峰值穩(wěn)合性好的特征。伽瑪總量測量一般200×10-6~2579×10-6,礦化部位寬約20 m,地表走向延伸大于50 m。礦化段能譜視鈾含量一般為50×10-6~315.3×10-6,最高達549.5×10-6;氡氣濃度值一般為296.9~1492.2 Bq/L,最高氡濃度值達4566.7 Bq/L,其超出區(qū)氡濃度異常下限值達15倍多,結合鄰區(qū)510、512礦床,深部礦體與氡氣濃度有良好對應關系的特點,該區(qū)能譜測量峰值與氡氣濃度峰值對應較好,且異常峰值吻合性較好(圖3),更說明其找礦潛力極大。

    2.3 圍巖蝕變

    104鈾礦床內的圍巖蝕變有碳酸鹽化、綠泥石化、硅化、黃鐵礦化、黃銅礦化、粘土化、絹云母化和退色現(xiàn)象;總體上鈾礦圍巖蝕變宏觀標志特征不是十分明顯,除硅化、碳酸鹽化和黃鐵礦化,其它圍巖蝕變現(xiàn)象不明顯。硅化及碳酸鹽化是區(qū)內與鈾成礦密切相關的熱液產物。

    硅化主要沿斷裂構造發(fā)育,硅化產生的微晶石英既有充填方式形成的,也有交代方式形成的。硅化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微晶石英沿碎裂灰?guī)r碎裂面及構造巖中巖屑邊緣對灰?guī)r進行溶蝕交代。硅化作用反映了含礦構造的分布,但并非所有含礦構造都伴隨有硅化。系統(tǒng)剖面的薄片觀察表明,發(fā)育有硅化的構造破碎帶及碎裂巖帶與鈾礦體或斷裂構造的部位基本一致。因此,硅化和方解石化是礦床內典型的與成礦同時形成的熱液活動產物。

    圖3 104鈾礦床當多南礦化點伽瑪能譜—氡氣綜合剖面示意圖

    1.下志留統(tǒng)拉攏組下段;2.下志留統(tǒng)塔爾組上段;3.下志留統(tǒng)塔爾組下段;4.下志留統(tǒng)羊腸溝組上段;5.下志留統(tǒng)羊腸溝組下段;6.產狀;7.硅質巖;8.灰?guī)r;9.硅質灰?guī)r;10.含炭硅質灰?guī)r;11.中砂巖;12.粉砂質板巖;13.細砂巖;14.板巖;15.硅質板巖;16.測井品位%/真厚度m;17.鈾礦體;18.鈾礦化體;19.鈾異常體

    圖4 巖礦石中黃鐵礦的δS34值分布圖

    3 礦床成因及遠景分析

    3.1 礦床成因分析

    3.1.1礦巖時差性

    礦床內含礦建造為下志留統(tǒng)含碳硅灰?guī)r組合體,其年齡為430~410 Ma;根據(jù)瀝青鈾礦鈾鉛年齡測定,最早為48.5 Ma,最新為13 Ma。而礦石鉛同位素等時年齡,主要賦礦為62 Ma左右開始,最新為7Ma,屬始新-全新世時期成礦,成礦的時代很新??偟牡V巖時差370~420 Ma,屬典型的后生鈾礦床。

    3.1.2 礦物共生組合特征

    鈾礦物與低溫金屬硫化物共生,成因關系密切。原生礦物組合主要有瀝青鈾礦和鈾黑-黃鐵礦和白鐵礦-閃鋅礦-硫鉬礦-硫鐵鎳礦-硫釩銅礦-辰砂。表生礦物組合有銅鈾云母、釩鈣鈾礦、鈾黑-鉬華、褐鐵礦、紫硫鎳鐵礦、孔雀石-水鋁英石、石膏等。脈石礦物以方解石、石英為主,次為絹云母、白云石。

    上列原生礦物中,未見高、中溫熱液礦床形成的鎳黃鐵礦、磁黃鐵礦、輝鉬礦等,所見低溫礦物組合中:硫鉬礦、硫鐵鎳礦、硫釩銅礦系本地段具有礦床成因意義的標型特征礦物組合。

    3.1.3同位素特征

    1)鉛位素特征

    根據(jù)對礦石鈾-鉛位素分析,礦床內主要含礦建造中的206Pb值33.66%~86.78%,顯示出異常鉛的特征。含礦巖層頂?shù)装鍖游坏纳百|板巖中的鉛含量較高,變化幅度大,但鉛同位素組成的變化很小,206Pb值為27.0~28.7%,屬一般的正常鉛含量。礦石中206Pb/204Pb為27.27~511.53,平均179.24,變化較大,其變化系數(shù)為88%,這一明顯變異反映出鉛的形成具多階段性。207Pb/204Pb為16.29~64.69,一般為20左右;208Pb/204Pb為34.46~38.32,一般37,變化均不大。

    2)硫同位素特征

    根據(jù)對礦床內巖礦石硫同位素分析,硫同位素δS34由8.4‰~-41.5‰,變化范圍大,總的以輕硫同位素為主。除板巖型礦石δS34=0.5‰~8.40‰,平均5.32‰,顯重硫同位素特征外,硅質巖型和灰?guī)r型礦石,多顯輕硫同位素特征,且變化較大,具礦石越富δS34負值越大,平均δS34由-23.27‰~-38.6‰(圖4)。

    由于石英和方解石是若爾蓋鈾礦田內與熱液成礦作用密切相關的脈石礦物,因此與石英和方解石脈共生產出的黃鐵礦亦是熱液作用的產物。從圖4中可以看出,硫同位素組成值域盡管跨度大,但較為集中地分布在兩個值域。即0.5‰~8.40‰和23.27‰~-38.6‰,前一值域主要反映了深部成礦流體的活動,后一值域則反映了地層形成時細菌還原硫同位素組成的特征。

    根據(jù)與若爾蓋鈾礦田內相鄰礦床主要含礦巖石及方解石脈的碳氧同位素對比分析(表4,圖5),該礦床內地層中的灰?guī)r、硅質巖及方解石脈與含礦方解石脈具有明顯不同的碳氧同位素組成成分,反映兩者的碳氧同位素來自不同的體系,也說明礦化劑的來源不是地層。

    3)碳氧同位素特征

    依據(jù)對若爾蓋鈾礦田內的碳氧同位素組成分析,與成礦作用關系最為密切的含礦方解石脈的碳同位素組成(δ13C值為-2.78‰~-4.81‰)與地幔來源的δ13C值(-5±2‰)十分相似,成礦流體表現(xiàn)為地幔來源的特點。δ18O值為-13.14‰~-15.05‰,平均-13.87‰,其與我國熱液型鈾礦床比較,遠高于熱水循環(huán)富集型鈾礦(δ18O值為<-68.2‰),稍高于巖漿期后熱液型(δ18O值為-25.1‰~-20.2‰)和地幔流體富集型鈾礦(δ18O值為-24.1‰~-22.2‰)。而104鈾礦床礦體中含礦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其δ13CV-PDB值為-3.3‰,δ18OV-PDB為-14.6‰,表明礦床內碳氧同位素組成與若爾蓋鈾礦田內其它礦床含礦方解石脈中的碳氧同位素組成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結合流體包裹體成分分析,說明成礦流體應當為巖漿期后熱液或者地幔流體,但在中晚階段有大氣降水的混入。綜合碳氧同位素組成特征,表明礦田內的成礦流體主要來源于地幔。

    表4 若爾蓋鈾礦田灰?guī)r、硅灰?guī)r及方解石脈的碳氧同位素組成特征表

    3.1.4 礦床成因

    綜上,104礦床的成礦物質來源于地殼或下古生代(志留系)地層;成礦熱液來自于深部流體及與大氣降水的混合、混染;在流體遷移過程中活化、萃取圍巖中的鈾,在適宜的次級構造破碎帶和有利的灰?guī)r、硅(炭)灰?guī)r中沉淀、富集,并經過后期近地表改造作用,進一步富集成礦。綜合認為礦床為多源多期多階段復合疊加成因礦床。

    3.1.5 遠景分析

    1)104鈾礦床位于若爾蓋鈾礦田東部,具有與鈾礦田內大、中型鈾礦床相似的成礦地質背景及條件,主要成礦地質體在104礦床內出露規(guī)模較大,具備良好的找礦潛力。

    2)104鈾礦床新發(fā)現(xiàn)的礦化點及異常點、帶,反映區(qū)內具有良好的鈾礦化信息。特別是礦床東部當多南發(fā)現(xiàn)的鈾礦化點最具代表性,伽瑪能譜異常峰值與氡濃度異常峰值對應關系較好,亦反應了深部賦礦的可以性極大,極具找礦意義。

    3)結合近幾年的勘查成果,首次在距地表200 m以深發(fā)現(xiàn)工業(yè)鈾礦體,且深部所發(fā)現(xiàn)的礦體主要為單工程控制,顯示其具有良好的鈾礦成礦潛力和找礦前景。

    4 結語

    1)104礦床礦體賦存于下志留統(tǒng)塔爾組上段下部含碳硅質灰?guī)r中,礦體呈透鏡狀及似層狀產出,礦體主要受巖性和構造控制。

    圖5 若爾蓋鈾礦田碳氧同位素組成分布圖

    2)根據(jù)與若爾蓋鈾礦田內相鄰礦床主要含礦巖石及方解石脈的碳氧同位素對比分析,認為104礦床的成礦物質來源于地殼或下古生代(志留系)地層;成礦熱液來自于深部流體,礦床應為多源多期多階段復合疊加成因礦床。

    3)本文通過對成礦地質背景、礦體特征和礦床成因等的研究并結合近幾年的勘查成果,綜合分析認為104鈾礦床具有良好的鈾礦成礦潛力和找礦前景。

    陳田華,董之凱,王永飛,張新民,張哲銘,毛偉,李鐵柱,袁小龍,唐余鑫,馬冰.2017.四川省若爾蓋鈾礦田東部鈾礦預查成果報告[R].成都:四川省核工業(yè)地質調查院.

    徐爭啟,張成江,倪師軍,陳友良,宋昊,孫澤軒,程發(fā)貴,姚建,唐純勇,王勇.2014.西南地區(qū)重大地質事件與鈾成礦作用[M].北京:地質出版社.

    陳田華,王永飛,李寶新,朱西養(yǎng),董之凱,張哲銘,張新民,李鐵柱,李宏濤,馬冰.2017.四川省若爾蓋縣拉爾瑪鈾礦普查地質報告[R].成都:四川省核工業(yè)地質調查院.

    李宏濤,王永飛,李寶新,耿亭,張哲銘,曹云,陳剛,劉晨陽,董之凱,計立柱.2014.四川省若爾蓋地區(qū)鈾礦遠景調查成果報告[R].成都:四川省核工業(yè)地質調查院.

    陳友良,候明才,朱西養(yǎng),趙劍波.2007.若爾蓋鈾礦田含礦巖系的巖石特征及成因探討[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34(5),553-558.

    朱西養(yǎng),陳友良,張成江,侯明才,趙兵,劉建,趙建波,莫邦紅.2008.若爾蓋鈾礦田富大礦體定位條件和擴大方向研究成果報告[R].德陽:核工業(yè)280研究所.

    黃昌華,張成江.2015.四川若爾蓋鈾礦田成礦地質條件[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42(3):303-311.

    王永飛.2015.若爾蓋碳硅泥巖型鈾礦成礦規(guī)律及控礦因素分析[J].中國地質調查,2(8),17-24.

    陳友良,張成江,朱西養(yǎng),侯明才,梁金龍,孫澤軒.2019.若爾蓋地區(qū)碳硅泥巖型鈾礦成礦地質環(huán)境與成礦作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

    何明友,金景福.1997.若爾蓋鈾礦床含礦熱液性質的熱力學研究[J].礦物學報,17(1):30-37.

    金有忠,田文浩.2011.若爾蓋鈾礦田成礦地質條件及資源潛力分析[J].中國地質,38(3):681-691.

    張成江,陳友良.2010.510-1鈾礦床垂直分帶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及其成因意義[J].地質與勘探,46(3):434-441.

    葉永欽,陳友良,倪師軍.2015.若爾蓋地區(qū)510-1鈾礦床脈石礦物微量元素垂直分帶特征[J].鈾礦地質,31(5):510-516.

    王永飛,李寶新,陳田華,張新民,董之凱.2018.若爾蓋鈾礦床中硅質灰?guī)r巖石學及地球化學[J].四川地質學報,38(2):225-244.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the 104th Uranium Deposit in the Roigê Uranium Orefield

    DONG Zhi-kai LI Bao-xin CHEN Tian-hua ZHANG Xin-min MA Bing FENG GUO-pi

    (Sichuan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ical Survey, Chengdu 610061)

    The 104th uranium deposit lies in the western end of the South Qinling Uranium Metallogenic Belt and the eastern end of the Roigê Uranium Orefield. It is a carbonaceous-siliceous-pelitic rock type uranium deposit.The present paper has a discussion on geological background, uranium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re genesi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the 104th uranium deposit. Stratigraphy, lithology, structure and magmatism are related to th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The studied area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carbonaceous- siliceous-pelitic rock typ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and prospecting.

    Roigê uranium orefield; the 104th uranium deposit; ore formation; uranium orebody feature; prospecting potential

    2020-10-25

    董之凱(1988-),男,內蒙古赤峰市人,工程師,從事鈾礦地質礦產勘查

    李寶新(1973-),男,遼寧錦州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

    P619.14

    A

    1006-0995(2021)02-0235-06

    10.3969/j.issn.1006-0995.2021.02.010

    猜你喜歡
    若爾蓋含礦鈾礦床
    鄒家山鈾礦床伴生鉬的地球化學特征
    云南化工(2021年5期)2021-12-21 07:41:48
    近30年來若爾蓋高寒濕地變化及其對區(qū)域氣候變化的響應
    大興安嶺南段紅山子鈾礦床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礦預測
    礦產勘查(2020年11期)2020-12-25 02:55:58
    寶龍山鈾礦床研究現(xiàn)狀
    甘肅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06
    斑巖型礦床含礦斑巖與非含礦斑巖鑒定特征綜述
    巖型礦床含礦斑巖與非含礦斑巖鑒定特征綜述
    綠龜
    在若爾蓋草原(外一首〕
    中國詩歌(2016年7期)2016-12-05 20:43:22
    新疆卡特巴阿蘇金礦床含礦巖石及圍巖地球化學特征與構造環(huán)境簡析
    新疆地質(2016年4期)2016-02-28 19:18:39
    基于SPI指數(shù)的若爾蓋及其臨近地區(qū)降水變化特征分析
    家居| 瓦房店市| 林甸县| 黔西| 本溪市| 那曲县| 仁化县| 阿拉尔市| 原阳县| 手机| 无为县| 阳山县| 阿荣旗| 五华县| 黄大仙区| 河津市| 长沙县| 华阴市| 临武县| 扎赉特旗| 桐柏县| 永兴县| 茌平县| 广宁县| 焉耆| 长武县| 淮阳县| 东莞市| 兰考县| 修武县| 新巴尔虎左旗| 阿拉善盟| 栾城县| 静乐县| 乌拉特后旗| 鄯善县| 台湾省| 西华县| 基隆市| 牟定县|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