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墾程 by Fan Kencheng
在上海興業(yè)路上,有一座以石頭作門框、以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中西合璧風格的石庫門民居,100年前的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此秘密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幢石庫門民居以及嘉興南湖紅船,成為我們黨的根脈、夢想起航的地方。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開始了開天辟地、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
石頭如有記憶,決不會忘卻100年來的一個個情景。
1927年10月23日,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在江西茨坪西南面荊竹山下宿營,與王佐派來的代表朱持柳會談,為上井岡山做準備。荊竹山下有塊被雷電擊破滾落下來的花崗巖,該石長約3米,寬約2米,表面有裂紋。為讓部隊上山后與王佐部搞好關系,防止違反群眾紀律的事情發(fā)生,第二天部隊集合出發(fā)前,毛澤東站上“雷打石”向戰(zhàn)士訓話。毛澤東向戰(zhàn)士們宣布了工農革命軍的“三大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籌款要歸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隨后,部隊整裝出發(fā)。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边@三條簡潔而又易懂的紀律,成為中國工農紅軍“三大紀律”的雛形?!袄状蚴币娮C了中國工農紅軍鐵一般的紀律。
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上杭古田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是我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通過的由毛澤東主持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所確立的建黨建軍原則,解決了如何把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是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綱領性文獻?!豆盘飼h決議》猶如不熄的圣火,照耀著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征程。
古田會議會址附近有一處紅軍閱兵場,高高的閱兵臺旁有口飲水井,井旁有一塊表面光滑锃亮的大石頭。當年,毛澤東經常坐在石頭上讀書、看報、批閱文件,有時則與戰(zhàn)友商討問題、與鄉(xiāng)親促膝談心。如今大石頭依然靜臥,綻放出永久的光芒。
始于1934年10月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壯舉。它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zhàn)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題名:【黨徽】 石種:黃河石
題名:【黨徽】 石種:邕江石
長征中,部隊經常遇上缺少糧食的情況。剛開始,戰(zhàn)士們還能吃上自帶的干糧,后來只能啃樹皮,吃草根、野菜、野果,或者向途經地方的百姓借糧。當時,戰(zhàn)士們經常將一種易溶于水的石頭和食物一起煮,這就是巖鹽。鹽,是維持人體生命的必要物質,也是重要的醫(yī)用物資,缺少鹽,將嚴重影響紅軍的作戰(zhàn)能力。巖鹽成了紅軍的救命石,為中國革命立下了豐功。
金沙江岸有一塊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將軍石”的大石頭。1935年5月3日,紅軍為奪取皎平渡,時任軍委總參謀長的劉伯承,作為渡江指揮部負責人,就站在這塊高聳的大石頭上,靠著僅找到的7條小木船和當地36名各族船工,沉著、有序地指揮紅軍幾萬人馬渡江。他一站就是7天,直到最后一個紅軍戰(zhàn)士順利過江,擺脫了數十萬敵軍圍追堵截的包圍圈?!皩④娛闭凵涑霾恍嗟拈L征精神,也映照出老百姓與紅軍的偉大情誼。
廣東普寧市境內大南山,是東江特委、軍委、東江蘇維埃政府,和中共潮普惠縣委、潮普惠縣蘇維埃政府的駐地。1927年秋至1935年夏,在長達8年的時間里,大南山既是潮普惠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領導中心,又是東江各革命根據地的指揮中心。如今,山上的一些重要隘口,仍然留存著不少醒目的石刻革命標語,如“擁護中國共產黨”“鞏固蘇維埃政權”“反對世界大戰(zhàn),建立赤色工會”“工農兵團結起來”“白軍士兵拖槍投紅軍”“參加土地革命分土地”等。在血與火的革命年代,那一刀一鑿、力透石背的紅色標語,氣勢磅礴,昂然于天地之間,永不磨滅,它們是黨和人民群眾同心協(xié)契、勇打天下的歷史的有力見證。
石頭也是革命戰(zhàn)士對敵斗爭的銳利武器??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國家存亡危在旦夕,正在長沙女中念書的劉守玟義無反顧投入了抗戰(zhàn)。作為一名衛(wèi)生兵,她穿行在槍林彈雨之中,搶救了一個又一個傷員。1938年春,中日雙方激戰(zhàn)于山東南部臺兒莊地區(qū),幾天內交火了無數次,且一次比一次慘烈。那一天,劉守玟所在連隊突遭日軍襲擊,戰(zhàn)斗異常激烈,連長不幸受傷。還沒來得及被搶救,連長就被沖上來的一個日軍軍官揮刀砍死。一旁的劉守玟義憤填膺,搬起一塊尖銳的石頭,狠狠砸向日軍軍官腦袋,日軍軍官當即腦漿崩裂,倒地斃命。劉守玟還沒站穩(wěn),突然被一顆子彈擊中左胸,昏死過去。當劉守玟醒來時,她已經被營救至柳新鎮(zhèn)陳塘村傷兵所,但最終因流血過多英勇犧牲,年僅18歲。
題名:【天安門】 石種:北票戰(zhàn)國紅
題名:【軍魂】 石種:彩陶石
題名:【祖國萬歲】 石種:彩玉石
題名:【延安寶塔】 石種:祁連彩玉
全國解放后,抗日女英魂劉守玫的遺骨從徐州遷回湖南家鄉(xiāng),遷出地老百姓舉行了隆重的送別儀式,湖南長沙革命烈士陵園為女英雄立碑,來自社會各界的千余名群眾參加了抗日女英雄的遺骸安葬儀式。
類似的事例很多。1941年9月,日偽軍3500余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qū),企圖殲滅八路軍晉察冀軍區(qū)第1軍分區(qū)第1團。為了不讓日偽軍發(fā)現連隊轉移方向,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共產黨員馬寶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戰(zhàn)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奉命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日偽軍誤認為他們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向該峰發(fā)起猛攻。五位戰(zhàn)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邊打邊往峰頂退,憑據險要地形,擊潰了敵人多次進攻。當子彈、手榴彈用光后,他們就搬起腳下的大石頭砸向敵人,砸完所有能搬動的石頭后,五戰(zhàn)士砸斷槍支,走向懸崖,縱身跳下懸崖。
五位戰(zhàn)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1942年11月在著名的馬鞍山戰(zhàn)斗中,中國共產黨黨員、村抗日婦女救國會會長馮文秀,奮不顧身為戰(zhàn)士包扎傷口、為部隊搬運彈藥。當敵人沖上山時,馮文秀不幸中彈,但她強忍劇痛,與戰(zhàn)友們一起將一塊塊石塊擲向敵人。在敵眾我寡、槍彈殆盡的情況下,27歲的馮文秀寧死不當俘虜,縱身跳下深谷,壯烈犧牲,以身殉國。
題名:【少年強則中國強】 石種:冰彩瑪瑙
題名:【勝利】 石種:黃河石
冀中地區(qū)的地道戰(zhàn)聞名于世,地道戰(zhàn)中軍民廣泛使用的石雷,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和頑強斗志。邊區(qū)條件有限,難以制造正規(guī)地雷,便就地取材,將石頭掏空塞入火藥或者炸藥,制成石頭地雷,軍民們稱它是“天女散花雷”。有的石雷用頭發(fā)絲控制,不見鬼子不掛弦。石頭質地比較脆,爆炸產生的碎片穿透力,威力遠不如金屬地雷,但因為石雷不含金屬,日軍根本無法用儀器探測,所以成為對付日寇的致命武器,日軍驚恐萬狀,聞風喪膽。
題名:【火箭之王鎮(zhèn)天疆】 石種:長江石
大家一定還記得電影《地雷戰(zhàn)》結尾處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日軍最高長官中野在慌亂中把一塊石頭,看成了越來越大的地雷,他揮刀砍向石頭旁一塊“侵略者必死”的牌子,瞬間被石雷炸得粉碎。此石位于海陽市朱吳鎮(zhèn),重約300噸,系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據說,石頭上“鎮(zhèn)妖石”三個紅色大字是抗日英雄鮮血染紅的。
題名:【中國】 石種:祁連彩玉
題名:【血染的風采】 石種:黃河石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奮起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最早宣傳者、動員者和最堅決的抗擊者。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弘揚和鑄就了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
重慶嘉陵江邊由侏羅紀紅色頁巖形成的紅巖、曾家?guī)r、虎頭巖,被合稱為“紅色三巖”。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在重慶城區(qū)成立,因為日機經常轟炸,不安全,住房也不夠, 于是就搬到了紅巖。虎頭巖是《新華日報》總館所在地,該報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唯一公開出版的機關報,有著“新華方面軍”的美稱。曾家?guī)r50號,則是鄧穎超以周恩來名義轉租的,對外稱“周公館”,是南方局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的主要辦公地點。 紅色巖石,象征著無數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的堅毅、勇敢,象征著無數革命志士英雄烈士們的無畏、不屈。
革命題材小說《紅巖》塑造了重慶解放前夕眾多可歌可泣的共產黨人、革命英雄的形象: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云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從不畏懼;渣滓洞難友們,相互幫助,智斗敵人,迎來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個黎明……作者用紅色堅硬的巖石比喻革命者,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輝。
青山處處埋忠骨。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為了新中國的建立,多少革命英烈、民族英雄、志士仁人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如今,他們長眠在遍布祖國各地的紀念塔、紀念堂、紀念亭、紀念碑、烈士陵園、烈士公墓,他們的英名永遠鐫刻在石碑上,他們的偉跡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只要有花可開,就不允許生命與暗淡為伍。他們的生命如同鮮花一樣燦爛,人們將永遠緬懷、紀念他們。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
人民英雄紀念碑通高37.94米,碑座分兩層,環(huán)繞漢白玉欄桿,紀念碑四周鑲嵌著8塊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分別以虎門禁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zhàn)、勝利渡長江為主題,雕刻著170多個人物,概括而生動地表現出我國近百年來人民革命的偉大史實。毛澤東為紀念碑題寫了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石碑源遠流長,它“以文勒石”,以文“述德”“銘功”“記事”,流傳久遠。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薄吧虾J瘞扉T、南湖紅船,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十四年抗戰(zhàn)、歷史性決戰(zhàn),才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無數的先烈鮮血染紅了我們的旗幟,我們不建設好他們所期盼向往、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共和國,是絕對不行的?!绷暯娇倳浀倪@番話,含義深刻,振聾發(fā)聵。
石頭不會忘記,“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是一則極富現場感、畫面感、鏡頭感、空間感、幽默感的民諺。毛澤東在革命和建設時期多次引用過這個諺語。如1944年10月,他警告蔣介石“將搬起石頭打他自己的腳”。最出名的是1957年11月6日,在蘇聯莫斯科,毛澤東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慶祝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四十周年會議上的講話中說:“‘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是中國人民形容某些蠢人的行為的一句俗話。各國反動派也就是這樣的一批蠢人。他們對于革命人民所作的種種迫害,歸根結底,只能促進人民的更廣泛更劇烈的革命?!薄鞍崞鹗^打自己的腳”,這個形象的語言、深刻的道理,通過毛澤東的聲音而傳播到全世界。
題名:【八一】 石種:綠泥石
題名:【開國大典】 石種:新疆泥石
題名:【東方紅】 石種:黃河石
題名:【棗園沉思】 石種:黃河石
石頭不會忘記,1954年10月,我國根據20世紀40年代所發(fā)現的一些線索,在對廣西富鐘縣花山區(qū)鈾礦進行調查時,探礦人員發(fā)現了附著在蛋白石、方解石表面的鈣鈾云母等次生鈾礦物,不久后,在同一巖體的一個叫“杉木沖”的地方,找到了云英巖化錫石脈中的鈾礦。這為中國發(fā)展核武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毛主席摸著探礦人員采回的中國第一塊鈾礦石標本,高興地說這塊石頭不簡單,并且發(fā)出了原子彈制造的動員令。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所形成的蘑菇云在羅布泊戈壁灘沖天而起。這是中國傾全黨全軍全民之力所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
石頭不會忘記,2014年1月26日,習近平來到祖國邊疆內蒙古阿爾山,冒著零下30多度嚴寒慰問邊防戰(zhàn)士。在邊防某團一連文化學習室,饒有興趣地觀看了戰(zhàn)士們精心采集和收藏的奇石。在戰(zhàn)士們看來,這絕不是一塊塊普通的石頭,它們代表著邊防戰(zhàn)士用生命和熱血保衛(wèi)祖國每一寸領土的決心和意志。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場嶄新的、偉大的改革開放事業(yè)正在進行之中,全國人民既投石問路、摸著石頭過河,又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規(guī)劃,不斷把改革引向深入。
堅如磐石,滴水穿石,點石成金,石破天驚,永遠是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根基和精神動力。
石頭若有知,一定萬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