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立新
到了一定年齡,才會漸漸相信,多年以來的閱讀經(jīng)歷,跟走過的路,其實是一脈相通的。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像人和影子,不管拉長或貼近,都不離不棄,如影隨形。
要說明這個話題,可以從我的閱讀經(jīng)歷中,窺探一些端倪。
首先,只有在不斷的閱讀中,才能體會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我的閱讀生活,從讀小學(xué)起,就開始了。記得最初,是伴著《秦瓊賣馬》《桃園結(jié)義》的連環(huán)畫熱鬧,別人將“曹操”議論得熱火朝天,我卻只將這兩個字,理解成了給豬喂食的槽槽,頗多疑惑。但對于書的迷戀,卻在心底埋下了根。少年青春,《少年維特之煩惱》躡手躡腳走近了我。課堂上,書桌下,藏起來讀,被王慧珍老師發(fā)現(xiàn)了,她沒有責(zé)怪,更沒有處罰,只是笑了笑,說:“收起來,課后再讀吧?!边b想當(dāng)年,讀書就像通往外界的一條小徑,有花有草有荊棘,我摸索著前進(jìn),沖動而好奇。假使王老師當(dāng)時斥責(zé)幾句,我也許會選擇放棄這條剛邁出幾步的路。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記得王老師的相貌、語氣,和講課時的樣子,并與同學(xué)相約,想探訪一下已逾八旬的王老師。
近乎瘋狂地喜歡上了朦朧詩。對于詩歌的熱愛,在這一年齡段,似乎與呼吸同在。手抄和剪貼了多本筆記,都是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們。“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這樣的句子,我隨口誦來。班主任的一本《世界抒情詩選》被我們借來,欲據(jù)為己有而不得。騎自行車數(shù)十公里,赴鄰縣購詩集。普希金、拜倫、裴多菲、雪萊、狄金森們,被我逐一請回家,擺書桌上啃讀。此時遇到了樊漢豪老師,筆名凡夫,激勵我的文字,批閱作文時稱呼我為“親愛的”,對我寄予厚望,讓我受寵若驚。陽光是金色的,草葉閃爍著明媚的光芒。關(guān)于愛,關(guān)于未來的憧憬,稚嫩、絢爛而迷惘,是少年時代的濃重色彩。
讀《牛虻》《呼嘯山莊》《罪與罰》《巴黎圣母院》和魯迅、錢鍾書、張賢亮的時候,正是不惑之年,滿腔熱血。此刻,我的心中已經(jīng)少了迷惘,而多了向往,遠(yuǎn)方成了迫切的渴望。閑暇時光,我向往著遠(yuǎn)方,想象著大山之外,小城之外的繁華,而閱讀,正好填補(bǔ)了我對于遠(yuǎn)方的憧憬。我讀《包法利夫人》,讀《習(xí)慣死亡》,捧讀《魯迅選集》《海狼》,在書上圈圈點點,并充滿好奇地感受著外面的世界。在閱讀的同時,自己也嘗試著寫一些小文,其中像《王臣》《為你喝彩》發(fā)表的時候,周圍有長輩專門找我,贊許說“有出息,好樣的”。在我眼里,小說的厚重,像遠(yuǎn)方一樣值得仰望,即使虛構(gòu),也帶著時空的清晰脈搏。我渴望著生命的厚度和意義,而閱讀的過程,就是行走遠(yuǎn)方、探訪未知的過程。年少時,尋想讀之書,書欲寫之事。青年時,慢慢付諸行動,雖心有壯志,卻發(fā)現(xiàn)凡事談何容易。通過實踐,通過閱讀,才讓自己慢慢成熟。
其次,通過你的閱讀,會沉淀時光,也會加深你對于自然變遷、對于世態(tài)人生的理解,會更加熱愛和珍惜身邊的人和事。
最近這些年,我堅定地喜歡上了散文,感覺非虛構(gòu)的敘事,才是閱讀的魅力所在,才是最踏實、最溫馨、最持久的體裁,此刻的我,已然躋身中年之列。喜歡秀美山川、百姓家常、花草蟲魚,劉亮程、陳冠學(xué)、李娟是我喜歡的,《田園之秋》《訪草》《在新疆》《冬牧場》是我喜歡的。自然簡潔,風(fēng)輕云淡,卻又多愁善感,就是這些年的心境?!爸蒙碓谶@綠意盎然的土地上,屈指算來已有足足的兩年了。這兩年的時光已充分將我生命的激蕩歸于完全的平靜,可謂得到了十分的沉淀和澄清?!薄短飯@之秋》開始的這段話,恰如我的此時。說的特別對,沉淀和澄清,應(yīng)該是生命中最穩(wěn)重也最有價值的態(tài)勢。
當(dāng)然,平靜不等于漠視,沉淀不同于自閉,在享受秀美景致、人倫溫情的同時,更多了一份在場、反思和憂患,這份情懷,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從身邊開始,像蕩開的漣漪,慢慢向著遠(yuǎn)方或過去發(fā)現(xiàn)、體會,那些值得懷念、歌詠或感慨、譴責(zé)的人或事,竟然帶給我太多的悲喜?!秾ふ壹覉@》《牛棚雜憶》《鄉(xiāng)關(guān)何處》以及閻連科、阿來、張潔、林賢治們,帶給我的除了唯美,更多的是震撼和大憂傷。讀《道士塔》時,痛徹于莫高窟的劫難。讀《大地的階梯》時,痛心于樹木砍伐、河流肆虐、生態(tài)遭毀壞的情節(jié)。讀《江上的母親》時,痛楚于母愛的偉大和生命的悲愴。讀張潔《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想起作者回國時辦畫展,曾向各位老友作揖說:“張潔就此與大家道別了?!贝饲榇司?,何等悲戚。通過閱讀,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偉大與厚重,也才更加熱愛和珍惜身邊的親人。在生命的秋季里,我已經(jīng)慢了生活節(jié)奏,卻深了讀書感悟。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一位年輕的藏族作家糌粑卓卓因病離世。在我們共同的文學(xué)群里,正在開展追思活動,她的文章和生前事跡慢慢清晰起來。之前喜歡她的文字,能夠品味在看似冷靜的敘述中,有著濃烈的熱誠、摯愛和不放棄,卻不知道她以一己之力成立阿壩格?;ㄩ_志愿者協(xié)會,為許多需要救助者傾其所有,送去溫暖。如今的我,更容易被這樣真實存在的人感動,更容易被非虛構(gòu)的具有憂患情懷的書感染,也更懂得生命的彌足珍貴。讀書寫字,使我眼界開闊,胸懷悲憫,此時走過的路,應(yīng)該更踏實,更有目標(biāo),也更可回味。
總之,在我多年的閱讀生活中,我悟出的道理,是讀過的書,走過的路,互有影響,隱含因果。閱讀是我畢生的喜歡,因為我喜歡厚實而有意義的行走。就像生命,其實也是一樣,也是一步一步,有溫度,有痕跡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