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英
摘要:情感是人們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的體驗。我們在新的時期要加強小學生愛國情感的教育,要求小學生們從身邊做起,從淺入深,從而不斷增加熱愛偉大祖國的深厚情感,提高愛國情感教育效益。本文探討開展愛國情感教育必須遵循愛由親始的規(guī)律;開展愛國情感教育必須遵循由淺入深的規(guī)律;開展愛國情感教育必須遵循從口號到行動的規(guī)律。
關鍵詞:情感教育;愛國情感;小學生
由于情感是隨著人的認識、信念、世界觀的形成和發(fā)展而產生和豐富起來的,我們在新的時期要加強小學生愛國情感教育,就根據小學生認知的特點,遵循情感形成的客觀規(guī)律,著重教育少年兒童從愛父母和關心他人開始,再把對親人產生由衷而發(fā)的摯愛之情遷移到集體、民族、祖國之上,這樣從身邊做起,從淺入深,從而不斷增加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深厚情感,提高愛國情感教育效益。
一、開展愛國情感教育必須遵循愛由親始的規(guī)律
小學生年齡小,知識淺,他們的愛國情感體驗一般都是抽象的、模糊的,愛和恨常常要與具體的人和事相聯系。要在具體的道德形象影響下,愛國情感才不斷豐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具有天生的“養(yǎng)育之恩”。子女愛父母,很大程度上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而絕大多數為人父母者思想素質好,對祖國有一定的情感。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對子女的思想、學習、生活無微不至地關懷、愛護。這種情感直接熏陶著孩子們,使孩子們的愛國情感有肥沃的土壤。班主任德育就在這種土壤基礎上,引導學生體驗親者對自己的愛,感受童年的幸福。
例如,班主任可以開展一些“孝敬父母,做媽媽的小幫手”、“贊媽媽,學媽媽,愛國家”等活動,讓學生深刻領會這種家庭與父母的親密無間的愛,人人都是祖國的兒女,受國家的養(yǎng)育和保護。激發(fā)孩子們產生對祖國的愛。學會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國家大事。漸漸地,把從親人、從家庭的親情情感逐步遷移,擴展到對同學的愛,對學校的愛,對家鄉(xiāng)的愛,對祖國的愛。
另外要孩子對祖國產生至高無上的愛,還必須通過少先隊工作的開展,課堂教學的滲透,課外活動的實踐,寓教育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使他們深感祖國的偉大可親。在“可親”的感受中形成“可愛”的情感,即高尚無瑕的親情。若不感到祖國親,何來對祖國之愛呢?更談不上“熱愛”。如果不讓學生認識到、感受到祖國是可親的,那么所謂“愛祖國”便沒有感情基礎的,那是不能持久的,所以在愛國情感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要緊緊抓住“愛由親始”這個規(guī)律是極其重要的。
二、開展愛國情感教育必須遵循由淺入深的規(guī)律
少年兒童對偉大祖國的愛不是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會無限熱愛,它是有一個長期的、細致的教育過程、情感形成過程。這個過程有一定的序,必須從淺入深。在紅旗下長大的孩子們,他們在家庭的熏陶和師長的啟迪下,人人都會有一顆愛國之心。但這種愛不是無緣無故的愛,小孩子和成人一樣,這種愛國心也有深厚和淺薄之分。這是因為他們對祖國的認識是不會全面、正確的,必須由表及里,從淺入深,循序漸進。在當代開放、變革的時期,對小學生進行愛國情感教育,既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性,又要考慮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現實性,遵循從淺入深的教育規(guī)律并始終貫穿于形成愛國情感的全過程。
例如,對“祖國”的認識上,由于低年級學生知識淺,善于模仿,自我控制能力差。因而,我重點要求他們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知道國名、國歌、首都、重大節(jié)日;知道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和老一輩杰出的革命家,認識國旗、國徽、版圖、黨旗、軍旗、隊旗。
中年級的學生模仿性強,是非觀念淡薄,良好品德開始形成,但不穩(wěn)定,逐步懂得把學習與偉大的目標聯系起來。
高年級學生經過幾年的學校生活,接受了多方面的教育,有了較明確的學習動機,興趣由不穩(wěn)定到較穩(wěn)定了。責任感、義務感、愛國情感情感等有了新的發(fā)展。在進行愛國情感教育時,我就進一步要求:知道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走社會主義特色的道路,以發(fā)展經濟為中心,不斷走向繁榮富強;初步知道我國現階段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懂得社會主義制度是建設現代化中國的根本保證;知道臺灣是祖國的領土,我們要實現祖國的統(tǒng)一等等。
三、開展愛國情感教育必須遵循從口號到行動的規(guī)律
作為小學生,他們涉世未深,他們雖然對中國的強大很熟悉,此時我們國家也發(fā)展到了每個人無法想象的程度。但是小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做才表示真正的愛國。情感上的愛國很容易做到,要求小學生們拉個條幅,喊個口號,參觀紀念館、發(fā)表征文等,但是這些僅僅是表面文章,開展愛國情感教育還的要從口號到行動,行動最重要。愛國不光喊口號,還需要小學生內化到行動上。
1、練好中國字。世界上最難學的是中國話,但這個對小學生來說已經不算什么了。中國字是有5000年歷史的,我們的漢字博大精深,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隸書、楷書等。每一種字體的學習都是一種對心性的磨練,都是對中國文化修養(yǎng)的體現。作為中國人,連漢字都寫不好,最起碼能說明一點,修養(yǎng)不夠,所以,開展愛國教育要求小學生從練字開始,寫一手好字,一方面煉心,一方面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
2、讀好中國書。作為中國人,連《三字經》、《論語》、《易經》、《唐詩三百首》、《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四大名著都沒有讀過的話,就不算是個中國人,更不用說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解了。但是當今小學生們平時讀的書籍大多數都是一些漫畫書、笑林等。所以,愛國情感教育還得從讀好中國書開始,讓其觀古知今,通過對中華歷史的學習、對中國歷史人物的研究,讓他們能夠更深刻的體會作為中國人的那份獨特的思維方式、那種堅韌的意志力。
3、過好中國節(jié)。中國的節(jié)日是我們祖先傳下來的,現在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小學生們對它的了解越來越少了。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臘八節(jié)、中秋節(jié)、冬至、春節(jié)等等,在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里,小學生應該干什么?每當相應的節(jié)日來臨時,我都對他們進行節(jié)日常識教育。所以,過好中國節(jié),傳承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就是愛國。
總之,開展愛國情感教育,班主任要根據小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由表及里,從淺到深,使情感形成過程帶有明顯的循序漸進的特點,切忌成人化、表面化、形式化。在當今世界風云變幻莫測的時代,作為教育者,更應重視學生的愛國情感教育,使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愛國。
(徐聞縣南山鎮(zhèn)三塘小學 廣東 湛江 5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