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杜 娜 王玉瑩 劉 岳 張 晶
牡丹江醫(yī)學院附屬紅旗醫(yī)院內分泌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根本病因為患者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逐步引起患者發(fā)生代謝紊亂和循環(huán)障礙,進而導致感覺和自主神經出現(xiàn)異常[1-3]。多數(shù)患者起病隱匿,僅能通過神經電生理檢查等方法確診。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治療上,常規(guī)的療法包括控制血糖和調節(jié)血脂等,但由于種種原因,部分患者難以達到非常滿意的效果,從而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明顯影響。在此背景下,我院采取α-硫辛酸注射液結合中藥濕敷護理的方法加以干預,有效改善患者肢體麻木等癥狀,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在牡丹江醫(yī)學院附屬紅旗醫(yī)院治療的84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為護理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療規(guī)范》[4]和《中醫(yī)內科學》[5]中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斷標準;②年齡18~65周歲;排除標準:①頸腰椎疾病引起的神經病變患者;②對本次藥物過敏患者;③下肢皮膚破損或潰瘍患者等。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后,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男21例,女21例,年齡18~63歲,平 均(52.73±7.46)歲。 病 程6~ 13年,平 均(9.85±2.86)年;觀察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24~65歲,平均(53.36±7.79)歲。病程7~14年,平均(10.16±2.7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遵醫(yī)囑給予降低血糖、穩(wěn)定血脂和血壓等方面治療,指導患者適量運動和合理膳食等。護理方面,主要給予患者西醫(yī)藥物護理,如將α-硫辛酸注射液(德國史達德大藥廠,國藥準字H20110104,生產批號20200317)2支(600 mg)融入250 ml生理鹽水(辰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336)中,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和護理基礎上,增加中藥濕敷的護理環(huán)節(jié)。中藥組成包括忍冬藤和生黃芪各30 g、雞血藤、紅花和絲瓜絡各20 g,細辛和當歸各10 g等,水煎至200 ml備用。在護理時,取適量藥液加熱至50~60℃,根據患者患肢面積取適宜敷布完全浸入藥液。用鑷子取出敷布待停止滴水后,貼敷于患者病變患肢。然后用保鮮膜包裹,棉被保溫。20 min后取下保鮮膜和敷布,用溫水清洗局部皮膚?;颊呙咳罩兴帩穹笞o理1次。兩組患者均連續(xù)護理14 d。
①患者肢體麻木情況比較。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中糖尿病肢體麻木分級量化評分為標準,其中肢體輕度麻木為3分、中度麻木為6分,重度麻木為9分;②患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以多倫多臨床評分量表為標準[7],對患者的癥狀進行評分。評分結果為0~19分,患者評分越低,表示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越顯著;③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比較。整體調查結果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部分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率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麻木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麻木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麻木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肢體麻木情況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肢體麻木情況比較(,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對照組 42 6.41±1.33 4.17±1.82 6.445 0.000觀察組 42 6.10±1.79 3.06±1.23 9.085 0.000 t值 0.911 3.284 P值 0.365 0.002
干預前兩組癥狀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癥狀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對照組 42 10.16±1.93 6.09±1.90 9.744 0.000觀察組 42 10.32±2.28 5.34±1.31 12.259 0.000 t值 0.349 2.094 P值 0.728 0.039
護理工作完成后,觀察組總滿意為97.62%,對照組總滿意率為83.33%,觀察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n(%)]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發(fā)病后,典型的癥狀表現(xiàn)為雙下肢和(或)雙上肢呈現(xiàn)明顯麻木感、疼痛感和寒冷感等,且下肢異常感尤為明顯[7-8]。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致病原因主要與患者血糖偏高密切相關,因為長期血糖異常,可逐步導致患者微血管發(fā)生病變,神經炎癥和氧化應激損傷等。
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治療上,主要以西醫(yī)療法為主。如以α-硫辛酸注射液為例,α-硫辛酸是活性最強的抗氧化劑。其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原理為:首先α-硫辛酸具有脂溶性和水溶性的特點,且作用力持久,可幫助患者更好的控制和平衡血糖,提高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減少患者對降糖藥物的依賴。另外經現(xiàn)代醫(yī)學證實,α-硫辛酸可以有效保護患者的神經組織,刺激和幫助神經纖維再生和恢復等[9]。因此在國外發(fā)達國家,α-硫辛酸已經具有數(shù)十年的治療歷史。在我國治療方面,如孫雯雯[10]采取α-硫辛酸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進行治療,患者的治療的總有效率高達93.18%,同時患者的血糖也明顯降低,以上結果均優(yōu)于采取常規(guī)的對照組;楊祖蓉等[11]在臨床治療中發(fā)現(xiàn),α-硫辛酸可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患者血糖、血清一氧化氮和內皮素等檢測數(shù)值也明顯改善。
在中醫(yī)角度,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雖然沒有準確的中醫(yī)病名,但可將其歸屬于“麻木”和“不仁”的范疇。如《證治要訣類方》有云“消渴日久……四肢麻木疼痛”[12];《簡易普濟良方》記載“消腎口干……手足煩痛”等[13]。中醫(yī)認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由消渴癥發(fā)展演變而來,消渴癥患者多氣陰兩虛,氣虛推動無力,導致氣血不通,脈絡瘀阻,影響上肢和下肢的血脈的運行,導致四肢麻木和疼痛等。
中醫(yī)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方面,濕敷法屬于一種中藥外治的治療方法,首見于《肘后備急方》“又丹癰疽始發(fā)浸淫進長并少小丹擒方”[14]?!秳缸庸磉z方》中又將濕敷法稱為“擒湯方”[15]。其治療原理通過對局部皮膚的溫熱刺激,結合中藥本身的藥物作用,達到開泄腠理、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的作用[16]。根據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病因病機分析,在患者采用濕敷法護理過程中,中藥組成包括忍冬藤和生黃芪等。其中忍冬藤可清熱解毒,疏風通絡等;生黃芪主治氣血虛弱,兼有升陽和固表的作用;另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分析,忍冬藤可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指數(shù),增加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生黃芪可促進蛋白質和DNA的合成,加速神經細胞的修復和生長等。
結合以上觀點,本研究采取α-硫辛酸和中藥濕敷護理結合的方法,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進行干預。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肢體麻木評分(3.06±1.23)分,低于對照組的(4.17±1.82)分。觀察組患者癥狀評分(5.34±1.31)分,低于對照組的(6.09±1.90)分。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62%,高于對照組的83.33%。以上結果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α-硫辛酸和中藥濕敷護理結合的方法,護理效果更佳,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康復效果。
綜上所述,采取α-硫辛酸和中藥濕敷護理的護理方法,可以將傳統(tǒng)西醫(yī)療法與祖國醫(yī)學有效結合,從而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康復,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