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Ciling 資料提供 / RICHARD MILLE 設計 / Jili
如今在鐘表界談論起RICHARD MILLE(里查德米爾)這個品牌,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賦之以“特立獨行”、“標新立異”等標簽,而究其背后原因,則是品牌敢于突破傳統(tǒng)的桎梏,通過新技術、新材質,甚至是新結構,打破有著幾百年歷史的鐘表格局。在部分保守派看來,RICHARD MILLE這樣的做法有悖傳統(tǒng)制表典而雅的審美,然而事實上,這并不是出于短暫流行的視覺噱頭,而是確實能為鐘表制造帶來更有意義的發(fā)展。尤其是在21世紀的當下,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如何將之與鐘表有效結合惠及更多消費者,盡管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問題,但卻由RICHARD MILLE做出了表率。無論是在創(chuàng)新材質的打造上,還是在機心結構的研發(fā)上,RICHARD MILLE都向世人闡述著他們的制表公式:忠于傳統(tǒng)腕表文化,卻也敢于突破創(chuàng)新。
1. RM 031手動上鏈高性能天文臺表
2. 品牌摯友、網(wǎng)球運動員Rafael Nadal
3. 品牌創(chuàng)始人Richard Mille先生
自2001年RICHARD MILLE誕 生 以來,其就以獨樹一幟的風格在行業(yè)內(nèi)吸引著眾人的目光,這背后不得不提品牌創(chuàng)始人兼靈魂人物Richard Mille先生,他對于鐘表的熱情,發(fā)展的遠見以及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不僅奠定了如今RICHARD MILLE品牌的基調,也為腕表的制作方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拿品牌的創(chuàng)新材質來舉例,Richard Mille先生從高科技航空學和賽車工業(yè)研發(fā)領域中汲取靈感,成功將諸多新復合材質如鈦合金、納米碳纖維、ALUSIC?、鋁鋰合金、Anticorodal 100、Phynox、Carbon TPT?碳纖維、Quartz TPT?石英碳纖維、Graph TPT?石墨烯碳纖維等不同材料引入制表界,一方面給予佩戴者前所未有的輕盈、耐磨、抗震之體驗,另一方面也讓這些被廣泛運用于高科技行業(yè)的材料在腕表中被賦予無限可能。
“思想年輕卻嚴肅認真”,這是Richard Mille先生給予筆者最深刻的印象,他看似時髦健談,但只要和他接觸過,就會知道一旦涉及到關于腕表制作以及設計上的問題,他就會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輕易做任何妥協(xié)。創(chuàng)立品牌20年,Richard Mille先生不僅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更大的前提是他還是一位腕表收藏家,也因此,他常常對于腕表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作為品牌迄今為止最精確的表款,RM 031手動上鏈高性能天文臺表在傳統(tǒng)的外觀下,致力于追求極致的精準,瑞士官方天文臺認證(COSC)所要求的每日誤差介于-4~+6秒,Richard Mille先生卻要求做到每個月的誤差必須少于30秒,背后的困難自是無需贅言。并且,在這枚腕表上還使用了被廣泛運用于航天、汽車及尖端電子工業(yè)領域的ARCAP?材料,無磁性,幾乎不受氣溫巨變或腐蝕的影響,另外它還有一個適用于高級制表的特性,可以承受反復的精加工處理,并呈現(xiàn)與眾不同的效果。這似乎也從側面證明了Richard Mille先生對待工作的嚴謹態(tài)度,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
有趣的靈魂自然能吸引到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Rafael Nadal、Felipe Massa、Jean Todt、Wayde van Niekerk、楊紫瓊等等,每一位品牌摯友與其說是品牌的合作伙伴,對于Richard Mille先生而言卻更像密友、像親人,他們不僅在外形上和品牌相契合,他們本身也是忠實的佩戴者,和Richard Mille先生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和目標,也正是在這個大家庭中,我們得以見到RICHARD MILLE腕表能在各個領域中,成為閃耀的焦點。
盡管說到RICHARD MILLE,它的材質開發(fā)和機心技術都會首先被提及,但除此之外,其符合人體工學的表殼設計,也是使它很快就獲得市場矚目的重要因素。無論是標志性的桶型表款,方型的RM 016纖薄方形自動腕表、RM 017超薄陀飛輪,還是渾圓的RM 025、RM 028、RM 032、RM 033,你 都 會 在RICHARD MILLE的表殼上,看到設計師傾注的表殼之美。RICHARD MILLE的表殼無論是采用鈦合金、金、碳復合材料、Carbon TPT?碳纖維、藍寶石水晶或是其他材料制成,每一款時計的輪廓都能服帖任何腕圍大小,佩戴起來特別符合人體工程學而且相當舒適。然而,這種刻意設計的曲率在制作的每個階段都非常耗時,包括前期制作、生產(chǎn)和加工修飾,對最終品質控管的要求也特別高,單是加工表殼的過程可能就要長達數(shù)個月的時間,以及需要數(shù)百道操作工序。由于結構復雜、制作嚴格,RICHARD MILLE表殼被瑞士表殼制作專家公認是業(yè)內(nèi)最復雜的表殼,其中,藍寶石表殼更是打破了所有的記錄。
在當今的鐘表界,其實藍寶石表殼并不少見,殊不知這一如今司空見慣的材質,是由RICHARD MILLE在2012年時引入表殼制造中,并于當年的SIHH上展示了一塊沒有表殼結構的腕表、也是當時市場上的首枚藍寶石腕表——RM 056 Felipe Massa藍寶石陀飛輪雙秒追針競賽計時碼表,切割成殼的立體結構加上無敵的機心透視,帶來的視覺沖擊力至今都讓筆者記憶猶新。藍寶石的莫氏硬度為9級,在自然界中僅次于鉆石,雖然抗磨、耐操,但用于制作表殼絕非易事,形式單一的鏡片已需鉆石刀片精心切割,更遑論部件結構復雜的表殼,工藝難度可見一斑。
RM056的一大特色在于其整枚表殼包括表圈、表環(huán)和表殼底蓋均采用整塊藍寶石切割、打磨,可謂是真正的視覺盛宴,而要做出一個這樣的表殼光加工就要耗時1000小時以上,其中表殼機件的預成型歷時430小時,拋光歷時350小時,且必須采用帶鉆石頭的特制切割工具。盡管異常艱巨,但精益求精的RICHARD MILLE在藍寶石磨制與切割的時候依舊絕不允許絲毫的誤差,甚至為了取得完美的光學效果,表圈和表殼底蓋還特意經(jīng)過防眩鍍層處理。為了契合藍寶石表殼,RICHARD MILLE當時還特意使用了全新RMCC1手動上鏈機心,不但機心重量減輕了20%,機心中的400多枚零件也進行了重新設計制作,快速旋轉發(fā)條盒、可變慣性平衡擺輪、功能顯示、扭矩顯示、性能經(jīng)過改良的雙秒追針機構等,在計時精確度和可靠性方面均帶來無與倫比的性能表現(xiàn)。可以這么說,RM 056的誕生為后續(xù)鐘表界藍寶石表殼的大量運用奠定了基礎,這之于整個制表業(yè)都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然而,藍寶石并非是曇花一現(xiàn)的個例,眾所周知,黃金和黃銅是瑞士機械鐘表制造業(yè)誕生之日起便一直在使用的材質,近年來鉑金、鈦金屬等也逐漸成為腕表制作的常見材料,而RICHARD MILLE卻打破屏障,攜手世界超輕預浸材料巨頭NTPT?通過復合材料(鈦、陶瓷和碳纖維材質等)創(chuàng)立新標準,更將挑戰(zhàn)不同領域的材質作為是一種藝術、一門科學。ARCAP合金、鋁-鋰合金、CARBON NANOFIBER(碳納米纖維)、一體式Carbon TPT?薄層復合技術碳纖維、Quartz TPT?石英碳纖維、GraphTPT?石墨烯碳纖維等,這一個個陌生的材質名稱均經(jīng)由RICHARD MILLE被引入了鐘表制造領域。
在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Carbon TPT?碳纖維,它同樣是RICHARD MILLE在2012年時推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復合材料之一。這種材料是由通過分離碳絲所獲得的600多層平行碳纖維所組成,這些厚度不超過30微米的碳纖維層,先在模具中浸泡后,再經(jīng)由特殊機器處理,使得層與層之間的纖維絲以45度角交錯。接下來再在6巴的壓力下將Carbon TPT?碳纖維加熱至120度,最后加熱凝固這種復合材質。尤為值得關注的是,Carbon TPT?碳纖維還能結合其他材質,在此基礎上延展出無限的可能性,譬如Quartz TPT?石英碳纖維,就是將繽紛色彩加入其中。制作時,將僅45微米厚的二氧化硅薄層浸入彩色樹脂,并將細絲交錯織成薄層,之后加熱至120℃,以此呈現(xiàn)絢麗奪目的色彩,再加上隨機形成的紋理,令每一個表殼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這種新型復合材質曾在RM 011紅色Quartz TPT?石英碳纖維腕表中被應用,激發(fā)出更強烈的色澤感,這種色素因其穩(wěn)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而得以選中,且符合所有REACH標準,再與黑色TPT?碳纖維結合,水乳交融隨機形成特殊紋理。還有RM 27-03的紅黃色調Quartz TPT?石英碳纖維表殼,亦是基于同樣的理論,無論是色彩穩(wěn)定性,還是生物兼容性和耐久性,都展現(xiàn)了RICHARD MILLLE超絕的表殼制造技藝。
還有在RM 50-03 McLaren F1超輕雙秒追針陀飛輪計時碼表上,RICHARD MILLE實現(xiàn)了重量輕、強度硬的石墨烯材質與TPT?碳纖維的結合,打造出Graph TPT?石墨烯碳纖維,相比傳統(tǒng)的碳纖維材質,這種革新的納米材料由于注入石墨烯,顯著地提高了物理性能,重量比鋼輕6倍,但強度卻是鋼的200倍,因而顯示出高強度、輕盈、牢固堅韌等優(yōu)異特性,具有卓越的防裂和抗微裂性能,而這也是為何能佩戴上RICHARD MILLE的腕表去參加高速且強烈的運動項目,如高爾夫、網(wǎng)球、賽車等,并且腕表不懼損壞,走時依然精準。
在享譽全球并取得高度關注后,RICHARD MILLE除了在材質上不斷挑戰(zhàn)、創(chuàng)新之外,還以無與倫比的新鮮創(chuàng)意,帶給大家諸多令人意外的驚喜。猶記得在2014年時,RICHARD MILLE推出RM 19-02 Tourbillon Fleur飛行陀飛輪腕表,單從外觀上來看它似乎“平平無奇”,只是一枚鑲嵌玉蘭花裝飾的陀飛輪腕表,實則暗藏乾坤。玉蘭花設計于7點位,5片手工雕琢與繪制的花瓣,將一顆飛行陀飛輪擁在花蕊之中。按下9點鐘位置的按鈕,玉蘭會定時或按照要求徐徐綻放,再輕輕闔起,一開一闔之間,彷佛典雅的芭蕾舞劇那樣輕舞飛揚,別有一番情調。還有于2015年推出的RM 69情色陀飛輪腕表,顛覆了以往大家固有觀念里對春宮表的認知,這款腕表反其道而行以文字的形式來展現(xiàn)情色主題,增添了更多的趣味。大家可以看到表盤上半部分的三條鈦合金滾輪的字句條,也是這款腕表最引人矚目的所在——“oracle”神諭機制,該機械結構以5級鈦合金制的3根雕刻滾柱組成,通過旋轉的方式可呈現(xiàn)字句組合,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
另一個突破性的技術高峰則體現(xiàn)在RM 27-04 Rafael Nadal陀飛輪腕表中,盡管這款腕表比驚艷群芳、僅重19克的RM 27-01要重一些,但經(jīng)由RICHARD MILLE改進之后,懸浮在表殼中的陀飛輪機心卻可以承受超過12,000g的加速度,創(chuàng)下RICHARD MILLE品牌記錄,尤其是機心創(chuàng)新性地完全由一個表面積僅為855平方毫米的微噴砂網(wǎng)格支撐:它是由一根直徑0.27毫米的單根編織鋼纜所組成,并由兩枚經(jīng)PVD處理的5N黃金張拉器固定,這種構造在制表業(yè)中前所未見。這一設計源自網(wǎng)球拍穿線原理的啟發(fā),制表師將鋼纜固定在5點鐘位置的張拉器上,然后開始制作網(wǎng)格;并在添加交叉線之前,先將每條主線給綁好。鋼纜在主線的上、下方交織,穿過五級鈦合金中空表圈38次,然后在10點鐘位置的張拉器上完成穿線過程。手動上鏈機心位于對角線位置,通過五枚拋光五級鈦合金掛鉤與網(wǎng)格連接;掛鉤帶有5N黃金PVD涂層,并從底板背部延伸出來。然而,RM 27-04的奇妙之處并不是只有網(wǎng)格結構而已,表殼表面經(jīng)過噴砂和拋光處理,并使用了專有材料TitaCarb?,這種高性能聚酰胺因具備38.5%的碳纖維含量而更加強韌,使得TitaCarb?具有上乘的抗拉強度(370兆帕,即3,700公斤/平方厘米),使其成為世界上最耐用的聚合物之一,也難怪納達爾在佩戴著RM 27-04征戰(zhàn)球場時,腕表依然運行自如。
歷經(jīng)20年的發(fā)展,如今的RICHARD MILLE已經(jīng)達到了可以使用自制機心的階段,隨著去年RM 72-01 Lifestyle自主機心計時碼表的推出,標志著品牌首枚完全由自主開發(fā)的飛返計時碼表的誕生。這款全新飛返計時碼表內(nèi)部搭載CRMC1自動上鏈機心,配備RICHARD MILLE專利的擺動小齒輪式雙重嚙合機制,將分鐘輪和小時輪的連接運作與秒輪脫離,品牌更為此申請了專利。這個可嚙合或脫離輪齒的小齒輪采用成雙設計,一個針對分鐘輪,另一個用在秒輪,與難以置入機心中心的垂直嚙合設計相比,這種更纖薄的機制占據(jù)空間更小,也因此盡管CRMC1機心由425個零件組成,但其厚度仍舊相對保持纖薄,僅為6.05毫米。頗為吸睛的是,RM 72-01計時碼表上分布于3、8和11點之間的分、秒、時計時盤,不僅顯示出計時刻度,同時也代表三拍一小節(jié)的韻律節(jié)奏。不同指針(藍色秒針、橘色分針、綠色時針)由6齒導柱輪協(xié)調,在洋溢裝飾風格的三個時間梯度內(nèi)舞出韻律有致的節(jié)奏,卓越的精準度可在RICHARD MILLE標志特色之一的鏤空表背中探其究竟。
除了自制機心之外,RICHARD MILLE還著力于在復雜功能上進行研究探索。比如歷時五年研發(fā)而成的RM 65-01自動上鏈雙秒追針計時碼表,其內(nèi)部搭載的RMAC4一體化機心搭載六柱輪結構和垂直耦合裝置,以確保其始終如一的穩(wěn)定性能。機心可從快速旋轉的發(fā)條盒中汲取動力,并可在約60小時的動力儲存期間全程保持理想的扭矩,將動力傳輸至各項功能,以確保精準運作。發(fā)條盒的自動上鏈裝置也確保腕表在佩戴時能維持最佳的扭矩,加上機心的可變幾何結構擺陀,則進一步強化了扭矩狀態(tài),使其能根據(jù)佩戴者的活動情況改變擺陀慣性,從而提升上鏈效率。由于對扭矩傳遞水平要求十分高,腕表還接受了一系列嚴苛測試,以確保在任何條件下的正常運作,其中包括從模擬沖擊和墜落測試、到針對所有功能的10年加速老化測試,如防水和抗磁場等各種測試。另外,腕表還搭載了RICHARD MILLE開發(fā)的首款自主專利的快速上鏈裝置,只需在8點鐘位置的按鈕上按壓125次,發(fā)條盒即可實現(xiàn)完全上鏈。全新齒輪箱的設計則可通過使用位于表冠中部的按鈕來選擇所需功能,可在“傳統(tǒng)”手動上鏈(W)、半瞬跳日期調整(D)或設定時間(H)之間自如切換。
RICHARD MILLE腕表與眾不同的本質,不僅在于其精密復雜的機械結構、服貼手腕的人體工學造型,同時還在于腕表所呈現(xiàn)的美學設計,具體表現(xiàn)在手工精工修飾針對腕表的細節(jié)進行單獨的個性化處理,低調隱藏于腕表的核心和表殼之中。包括在品牌與高級跑車的一些合作款中,也都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不同手法的巧妙搭配,如某些像是Carbon TPT?碳纖維組件或納米碳纖維底板等零件,在經(jīng)過機械加工之后,就具備與眾不同的造型和無瑕的表面修飾,其完成度遠超過技藝精湛的工匠。
作為至今與邁凱倫最匹配的腕表作品,RICHARD MILLE最新發(fā)布的RM 40-01邁凱倫Speedtail自動上鏈陀飛輪腕表呼應了邁凱倫有史以來最快的公路車及其獨特的頂級超跑設計。放棄了品牌經(jīng)典的酒桶型表殼,為RM 40-01度身定制的水滴型表殼正是以Speedtail跑車為藍本,表圈上的凹槽呼應了引擎蓋的開孔,操作按鈕則讓人聯(lián)想到前輪后方的出風口。為了保護機心,RICHARD MILLE還開發(fā)出具有“三重曲型”的獨特藍寶石水晶表蓋,最具難度的是位于12點位置的表殼比6點位置更寬,并且鈦合金表圈和底蓋之間的距離也同時收窄,并以Carbon TPT?碳纖維材質的中層表殼及不同長度的鈦合金表柱隔開。
與此同時,這款腕表還在倒角和拋光上做了很多突破,不同區(qū)域分別采用鏡面拋光、平紋和緞面打磨處理工藝,而且同時運用鈦合金和Carbon TPT?碳纖維,光是表殼就由69個獨立部件所組成。RICHARD MILLE大多數(shù)的零部件,例如螺絲、橋板、陀飛輪框架、發(fā)條盒蓋、發(fā)條、指針,以及包括表殼在內(nèi)的許多其他零件,都是以手工打磨和裝飾而成。正是這樣的精工修飾,決定了高端制表與一般制表截然不同的基本特質,專業(yè)人士只須簡單一眼便能立刻辨別其細節(jié)做工,并識別出其中所運用的所有工藝技法。
在很多人眼中,一直以來RICHARD MILLE腕表都是以剛勁的線條、充滿力量感的形象示人,但事實上,品牌也有非常優(yōu)雅、柔美的一面,體現(xiàn)在為女性打造的時計上,一方面將女性喜愛的元素淋漓盡現(xiàn),另一方面則將之與現(xiàn)代機械和諧相融,往往呈現(xiàn)的表款令男性都愛不釋手。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在2019 SIHH上,RICHARD MILLE所推出的BonBon系列,以童年時代的糖果盒激起無限樂趣。大膽顛覆常規(guī)的創(chuàng)意與設計通過精湛的材質、色彩和造型專業(yè)技藝,將一個個“可口甜品”打造為十款“糖果”腕表,著以繽紛色彩的蜜糖與鮮果,實在令人一飽眼福。
還有去年推出的RM 71-02 Talisman自動上鏈陀飛輪腕表,則融入了更多的前衛(wèi)時髦元素,可以說是專為當代時尚女性所呈現(xiàn)。詮釋迪斯科時代鮮明熱烈的色彩主義,RM 71- 02 Talisman自動上鏈陀飛輪腕表迎來了色彩的巔峰,沙弗萊石、明艷的錳鋁榴石、紫水晶、鉆石、尖晶石、紅寶石和藍寶石齊聚腕間,如同施展了一場充滿魅力的煉金術,在整個表殼和表盤上勾勒出曼妙幾何圖案。因寶石的排列、鑲嵌圖案、雕琢造型以及厚度僅為0.90毫米的中央裝飾表盤各有不同,十款腕表特色鮮明,迥然各異,即使是色澤非常相近的寶石最終可能呈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視覺效果。而每一款腕表的表鏈亦呈現(xiàn)迷人雙色調,12點鐘位置壓印有低調的植物主題花紋,6點鐘位置壓印有簡約的幾何花紋,漆皮上的金屬皮革處理工藝令絢爛寶石更具視覺沖擊力,充分詮釋了RICHARD MILLE高超藝術的美學品位和精湛的制表工藝。
為什么RICHARD MILLE品牌會如此成功?這是大部分人在不了解RICHARD MILLE時所發(fā)出的疑問,但在知曉了品牌的制表密碼后,相信每個人都會有所頓悟。因為對于RICHARD MILLE來說,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只有集合了勇于嘗試的精神、刻苦鉆研的求知、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再加上精準掌握潮流的走勢,方能踏上成功之路,而至于如何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從不令人失望的RICHARD MILLE顯然已胸有成竹,我們也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