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可
對早餐最早的記憶是被外公外婆家清晨的戲曲聲喚醒的。我的外公外婆對待生活有十二分的熱情,早餐一定也是變換著花樣準備的。小籠包和蒸餃要選新鮮出爐的,麻團和糍粑都是外公起早去集市帶回來的,外婆做的“光頭粉”原料都來自于老家,就連那最不起眼兒的一鍋稀飯也熬了好幾個鐘頭。晨光熹微,二位老人就起身為當日的早餐忙活。小小的廚房里鍋碗乒乒乓乓,電視的早間欄目開始播放各式各樣的戲曲,待我被唱戲的聲音喚起,熱氣騰騰的早餐就已在餐桌上準備就緒。滋味和聲音是相通的,早餐的香氣和唱戲聲,早上的談話聲和鳥叫蟲鳴,合奏起來就是一整個生機勃勃的早晨。
許多人都有一段和好朋友約著一起上學的好時光。我印象最深的“上學好朋友”是我的小學同學小謝,小謝和我每天都約定在上學中途的十字路口見面。我至今都感到神奇,在當時沒有計時和通訊工具的情況下,我們居然每天都成功會面,并且從未遲到。就這樣,我和小謝兩人總能一起吃早餐。小時候是不在乎吃相這回事兒的,我們倆各自端著一碗熱湯餛飩,一邊走一邊吃,嘴里品著鮮美餛飩的同時還嘻嘻哈哈,一股子小學生才有的的輕松活潑勁兒。當然,小學生也有緊張嚴肅的時刻——遲到的邊緣。我依然清楚記得那個下雨的早上,我和小謝正美滋滋地接過兩碗“雪里蕻湯粉”,心里對“雪里蕻”這陌生名字感到一陣好奇時,老板突然說:“快8 點了!”快8 點了,這意味著瀕臨遲到,在小學生看來遲到可是大大的過錯!可想而知,我和小謝立馬開啟“競走模式”,用脖子夾著傘,雙手把湯粉直往嘴里送,心里慌張,臉色惶惶,腳下生風,真可謂是與時間賽跑,最終順利踩著鈴聲進了教室。我和小謝隔著一個大組狡黠地眨眨眼,看著彼此未擦干凈的嘴角,“撲哧”一笑。
更多時候,我常常會光顧家樓下的早餐店。每個人都有一種“我家樓下”的執(zhí)念,我一個地道的長沙人,當然是覺得我家樓下的粉店最好吃。嗦一碗米粉,無疑是對當日早起的獎勵。米粉鋪子生意一向紅火,若是起晚了甚至會遇上米粉供應不足的情況,就算是尚存些米粉,那豐富新鮮的配料也所剩無幾,不禁令人感到遺憾。這下便只好轉向旁邊的包點門鋪,所幸包子、饅頭味道也不錯,也算是給人一份不期而遇的驚喜了。
美味不是一直持久的,也不是隨時產(chǎn)生的,同理,美味的早餐需要等待,也需要時機。這個道理是我前幾日在吃土家醬香餅時得到的。我第一日去時剛好趕上醬香餅出鍋,看著做餅師傅均勻地在餅上刷醬,撒上白芝麻和香蔥,再蓋上餅鐺略微幾秒后,便迅速出鍋。香氣撲鼻,引來了不少人。身邊已有幾個等候多時的食客,老板娘利落地為他們分割醬香餅,刀聲三兩下,一袋醬香餅就已被裝好。我竟分到了最后一塊,不愧是新鮮出爐的,香脆可口,真是一頓好早餐。與此同時,第二鍋餅也正在加速制作,沒趕上的客人只好原地等待美味的醞釀。若是去買餅的時間點不對,只剩下些殘留余溫的餅,吃起來軟軟塌塌,遠不及之前的驚艷。
說來說去,吃的全是中式早餐,其實我也喜歡西式早餐。面包和牛奶搭配起來香香甜甜,內涵豐富的三明治營養(yǎng)均衡,雖然比起中式早餐少了些人間煙火氣,卻提供了不少便捷和營養(yǎng)。我高三的時候,鐘情于我家附近的肯德基早餐,帕尼尼和豆?jié){的套餐是我的最愛,中西合璧竟也如此不錯。高三生總是缺乏睡眠的,這可難為了我爸,為了讓我一起床便吃到可心的早餐,常常守到肯德基開門做第一位顧客。同時,這類早餐的價格是普通早餐的兩三倍,想必也是我家高三生的專屬福利,我如愿以償吃了不知多少頓這樣的早餐。至今想起來,也為當時自己的奢侈任性感到慚愧,竟不懂得父母的苦心。
每一天的早餐都各不相同,吃早餐的情景更是豐富生動的??梢允窃跓狒[紅火的早點鋪感受漸漸蘇醒的街道,也可以獨自伴著悠揚的音樂聲準備工作,又或者和家人朋友一起享用早餐,甚至能在上課時邊躲著老師邊迅速嘗一口課桌下的美味。一幀一幀都是無比朝氣鮮活的畫面,一口一口都咀嚼著對新一天的期待。
早餐的故事,準時準點地發(fā)生在每一個早晨,給予從黑夜中醒來的人們新一天的動力,燃起努力生活的小火苗。我想,這便是早餐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