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騰偉,趙永菊,任何琴,羅忠友,陳 慶
(1.貴州大學 林學院,貴州 貴陽550025;2.貴州新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貴州 赤水564700)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木材資源已極度匱乏,竹材作為一種生長快、產(chǎn)量高、成材早、力學性能佳的木材材料,可作為木材的主要替代品,開發(fā)利用竹材是緩解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全世界的竹類約有1 500種,而我國就有竹類40多屬,752種,竹林面積為641萬hm2,是竹資源最豐富的國家,被譽為第二森林資源,其中經(jīng)濟利用價值較高的毛竹面積占72%以上,竹材產(chǎn)量雄踞世界首位,被廣泛地用于建筑、交通、家具、造紙、工藝品編織等諸多領(lǐng)域[1-5]。貴州省赤水市是國家林業(yè)部首批命名的全國十大竹鄉(xiāng)之一,截至2017年,全市現(xiàn)有竹子25屬300余種,竹林面積8.85萬hm2,其中毛竹3.43萬hm2,蓄積量約1億株,年采伐量可達1 200萬株;雜竹5.42萬hm2,蓄積量300萬t,年采伐量達75萬株以上,竹林總面積、人均占有竹林面積均位居全國縣級行政區(qū)域前列[6]。竹材和木材主要化學成分相同,但由于竹材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和水分,使其在加工、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很容易發(fā)生腐朽、霉變和蟲蛀,長期使用其硬度、強度嚴重損失,很大程度上縮短了竹材的使用壽命和限制了竹材的應(yīng)用范圍[7]。對7種赤水生長的常用、常見竹材進行天然耐腐防霉性進行了研究,旨在了解赤水竹材天然耐腐防霉性能,為后期竹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提供理論依據(jù),更好推動貴州省竹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1.1.1 竹材
此次試驗選擇7種竹材,均取自貴州省赤水市丙安鄉(xiāng),是當?shù)爻R姷闹癫?,生長年齡都在3年左右。此次試驗所選用的竹材均來自相同的地方,去除了地域差異導致的竹材防腐、防霉性能不同的問題;也選用了年份大體相同的竹材,避免幼竹防腐、防霉能力差的問題。
竹材的詳細信息見表1。
表1 竹材的詳細信息
進行耐腐性測試的竹塊尺寸為20 mm(順紋方向)×20 mm×10 mm,進行防霉性測試的竹塊尺寸為50 mm(順紋方向)×20 mm×5 mm,每組18塊。所有竹塊均要去青、去黃,并且無蟲蛀、變色和腐朽,對于厚度達不到10 mm的竹材,以去青去黃后的實際厚度進行試驗。
1.1.2 菌種
腐朽菌采用綿腐臥孔菌(Poria plaoenta(Fr).Cooke)和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Pets.ex Fr).Mu)r;霉菌采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Tiegh)和綠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以上菌種均來自貴州大學林學院實驗室。
1.2.1 耐腐試驗
參照GB/T 13942.1—2009[8]木材耐久性能第1部分:天然耐腐性實驗室試驗方法,所有竹塊在溫度為40℃的鼓風干燥烘箱中,干燥至恒質(zhì)量,稱質(zhì)量記為W1。試樣接菌培養(yǎng)12周后,將竹塊表面的菌落用刷子輕輕地從表面清除干凈,然后放入烘箱中烘干(40℃烘至恒質(zhì)量),稱質(zhì)量得W2,并根據(jù)下式計算出竹塊的質(zhì)量損失率。
式中:W1——腐朽前竹塊質(zhì)量,g;
W2——腐朽后竹塊質(zhì)量,g。
耐腐性能按質(zhì)量損失率分為4個等級,等級越高,說明耐腐性能越差。
耐腐性等級見表2。
表2 耐腐性等級
1.2.2 防霉試驗
參照GB/T 18261—2013[9]防霉劑對木材霉菌及變色菌防治效力的試驗方法。試樣接菌培養(yǎng)4周后,檢查試樣表面霉變程度,測量試樣被霉菌感染的面積。被害值越大,說明竹材的防霉性越差。對每塊試樣的被害值進行記錄。
試樣被害值見表3。
表3 試樣被害值
由于竹種不同,其化學結(jié)構(gòu)和化學成分有所差異,因此不同竹種的天然耐腐性差異也較大。
經(jīng)木腐菌腐朽后竹材的質(zhì)量損失率比較和耐腐等級見表4。
表4 經(jīng)木腐菌腐朽后竹材的質(zhì)量損失率比較和耐腐等級
密粘褶菌對不同竹材進行侵蝕后,竹材表面呈黑褐色,各種竹材的質(zhì)量損失率比較分析結(jié)果表明,綿慈竹和菜竹與其他5種竹材有顯著差異(p<0.05);其中,苦竹和毛竹的質(zhì)量損失率較低,為10%以下,竹塊基本保持原來的基本外形;綿慈竹的耐腐性能最差,質(zhì)量損失率達到了43.54%,稍微用力捏便會捏碎,各種竹材對密粘褶菌的耐腐性強弱排列順序為苦竹>毛竹>斑竹>撐綠竹>硬頭黃竹>菜竹>綿慈竹,其中毛竹、苦竹對密粘褶菌的天然耐腐等級為Ⅰ級,撐綠竹、硬頭黃竹和斑竹對密粘褶菌的天然耐腐等級為Ⅱ級,菜竹和綿慈竹對密粘褶菌的天然耐腐等級為Ⅲ級。
經(jīng)綿腐臥孔菌侵蝕后,綿慈竹與其他6種竹材的質(zhì)量損失率有顯著差異,且質(zhì)量損失率最高,為19.62%。各種竹材對綿腐臥孔菌的耐腐性強弱排列順序為毛竹>菜竹>斑竹>撐綠竹>硬頭黃竹>苦竹>綿慈竹,其中毛竹、菜竹、斑竹的質(zhì)量損失率略小于10%,對綿腐臥孔菌的天然耐腐等級為Ⅰ級,撐綠竹、硬頭黃竹、苦竹及綿慈竹對綿腐臥孔菌的天然耐腐等級為Ⅱ級。
不同腐朽菌對同種竹材的侵蝕所造成的質(zhì)量損失率也是不同的。從表4可知,除了苦竹以外,其他6種竹子被密粘褶菌腐朽后的質(zhì)量損失率比被綿腐臥孔菌腐朽后的質(zhì)量損失率高,尤其是菜竹和綿慈竹的質(zhì)量損失率相差較大,說明這6種竹子對綿腐臥孔菌的抗性比對密粘褶菌強。
經(jīng)過4周木霉菌的侵染后,所有的木塊上都長滿了2種霉菌。
竹塊在綠色木霉中的感染面積見表5,被2種木霉感染后竹塊的狀態(tài)見圖1。
表5 竹塊在綠色木霉中的感染面積
圖1 被2種木霉感染后竹塊的狀態(tài)
根據(jù)圖1和表5可以看出,綠色木霉和黑曲霉對這幾種天然竹材感染面積都達75%以上,被害值都是4,所以可以推斷這幾種竹材的天然防霉性能都很差。相對來說,毛竹對綠色木霉的抗霉效果要稍好一點,侵染面積為80%,毛竹具有一定抗霉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竹材基質(zhì)對竹材霉變的影響[10]。硬頭黃竹和菜竹被綠色木霉侵染面積為90%,其他竹材被綠色木霉侵染面積都達到了100%。雖然,毛竹、硬頭黃竹和菜竹雖然經(jīng)過綠色木霉4周的侵染并沒有完全被侵染,但估計再過1~2周侵染面積就將達到100%。黑曲霉相對于綠色木霉來說感染力更強,生長更迅速,繁衍更快。在黑曲霉侵蝕試驗中,每種竹材被侵染的面積都是100%。所有竹材的天然防霉性均不佳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竹材中糖類、蛋白質(zhì)、淀粉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較多[11-13],這些物質(zhì)本身就容易滋生霉菌。研究發(fā)現(xiàn),霉菌生長的最佳濕度是80%以上,因此竹材在日常生活及加工利用和貯藏中要做好防潮的工作,保證竹材所在環(huán)境干燥透氣,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竹材的發(fā)霉。
通過對7種竹材的天然耐腐、防霉試驗可知,不同竹材對不同菌種的耐腐、防霉性能是不同的,且差異較為顯著。耐腐試驗中,在密粘褶菌的侵蝕下,竹材的耐腐性能排列順序為苦竹>毛竹>斑竹>撐綠竹>硬頭黃竹>菜竹>綿慈竹;在綿腐臥孔菌侵蝕下,竹材的耐腐性能排列順序為毛竹>菜竹>斑竹>撐綠竹>硬頭黃竹>苦竹>綿慈竹。在防霉試驗中,綠色木霉和黑曲霉所感染的竹塊,感染面積均超過3/4,多為100%,其中毛竹在綠色木霉中感染面積相對較低,為80%。相較而言,在7種竹材中,毛竹的天然耐腐及防霉性能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