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紫月
紅色故事講起來、紅色誦讀聽起來、紅色歌曲唱起來、紅色文化活起來、紅色資源用起來……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西寧市城西區(qū)創(chuàng)新黨史學習教育方式方法,打造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化黨史學習教育“四個陣地”,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讓黨史學習教育深入人心。
組建黨史學習教育“紅色矩陣”,打造“前沿陣地”。各級黨組織依托1個區(qū)級文明實踐中心、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4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主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全域陣地布局,組建黨史學習教育“紅色矩陣”,讓黨史學習教育貼近群眾、落地生根、富有成效。各級黨組織以“居民書屋”“綠色驛站”“市民文化活動中心”等文化活動場所為載體,廣泛設立“黨史學習驛站”,以5+X學習模式,推動促進黨史學習教育持續(xù)增溫;依托各街(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宣講平臺,發(fā)揮“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自身優(yōu)勢,建立“黨史大講堂”“青少年黨史講堂”等學習場所,引領黨員群眾、青少年群體明史鑒今、強化使命擔當;打造推廣“紅色社區(qū)5+5”黨建服務品牌,主抓紅色根基、深耕紅色土地、打通紅色脈絡,實現(xiàn)學習宣講聚人氣、為民服務暖人心;依托環(huán)唐道商圈黨建綜合服務中心,以“樓宇商圈+‘兩新黨組織”的模式組織社會各行業(yè)各領域黨員共學、共思、共踐,為黨史學習教育注入新活力,激活黨史學習教育“紅色細胞”。
發(fā)揮黨史學習教育宣講本土力量,深耕“學習陣地”。各級黨組織注重用身邊人講身邊事,充分挖掘、利用紅色文化資源,以“線上+線下”結合學、“專家+群眾”輔導學、“交流+討論”研討學等學習方式,動員黨校教師、老干部老黨員、老革命家等重要宣講力量,深入機關、社區(qū)(村)、企事業(yè)單位等開展紅色黨史宣講活動。在挖掘本土特色上出實招,引入“花兒”黨史,以邊講邊唱的形式,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在尋找身邊典型上下實功,組建“銀齡宣講團”,發(fā)揮老黨員、老干部、老戰(zhàn)士、老教師余熱,讓黨史學習更具真實性、生動性和親歷感;在集結宣講力量上求實效,動員本地專家學者、“兩新”黨組織書記、退伍軍人等師資力量組建“紅色講師團”,采取“點單式授課”,確保黨史學習教育有實效、接地氣。
挖掘黨史學習教育本地紅色資源,營建“黨課陣地”。各級黨組織深入挖掘本地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創(chuàng)新打造“老兵事跡課堂”“老兵理論課堂”“老兵實事課堂”,使黨史學習教育更有厚度、更有深度、更有溫度;教育系統(tǒng)深耕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陣地,依托教育系統(tǒng)開設“校園課堂”,培養(yǎng)“小小紅色宣講員”,根植“紅色基因”,搭建“實景課堂”,打卡紅色地標,追尋“紅色記憶”,建立“移動課堂”,征集紅色題材音視頻,在青少年群體中廣泛撒播紅色種子,厚植愛黨愛國情懷;引入黨史學習主題“沙盤演練”,開設沉浸式課堂,進一步增強全體黨員對黨史、新中國史的理解與感悟;充分利用紅色教育基地、轄區(qū)“綠道”黨建等平臺優(yōu)勢,邀請各黨支部黨員,環(huán)綠道重走長征路,在紅色故事中理解感受中國共產(chǎn)黨的初心與使命,接受黨性洗禮。
突出黨史教育為民服務實踐轉化,拓展“服務陣地”。各級黨組織在做好結合文章中深抓實踐,推行“群眾點單、黨員接單”模式,共計完成承諾踐諾辦實事317件,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233次,切實把群眾的需要轉化為工作的動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見言見行;縣級領導嚴格承諾踐諾抓民生,建立包保重點企業(yè)、重點項目責任制,圍繞作風建設4個方面的12項措施,帶頭落實重點項目、重點企業(yè)、信訪積案包保責任,推動建設項目、民生實事落地落實;各級職能部門圍繞群眾關切抓服務,積極開展“送法進企業(yè)”“流動服務進商圈”等活動,為企業(yè)商戶和群眾提供服務63件次,發(fā)放惠企政策宣傳資料500余份,切實提高政務服務滿意度。各鎮(zhèn)(街道)黨工委依托15分鐘黨群服務圈,協(xié)調區(qū)域化“五級聯(lián)動”黨建聯(lián)盟、城市基層黨建“微綜合體”和社會資源,引導“紅色聯(lián)盟”實現(xiàn)匯民意、集民智、聚民力、促民生,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道門檻”。
(作者單位:城西區(qū)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責任編輯:韓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