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暢 張繼曉 丁凡倬
摘要:研究湘西儺面具,探索其裝飾元素在文創(chuàng)產品中的應用。在闡述儺文化與儺面具基本內涵的基礎上,對湘西儺面具整理其裝飾元素特征,綜合運用元素的直接提取、打散變形及重塑創(chuàng)新等當代設計方法,以案例分析與實踐的方式展開文創(chuàng)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為湘西儺面具裝飾元素運用到文創(chuàng)產品中提供新思路,促進湘西傳統(tǒng)文化繼承與發(fā)展。
關鍵詞:儺文化湘西儺面具文創(chuàng)產品裝飾元素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21) 07-0123-03
Abstract: Study the XiangxiNuo mask and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its decorativeelements l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On the basis of expIaining the basicconnotation of Nuo culture andNuo masks. the XiangxiNuo masks are sorted out of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decorative elements, combined with contemporary designtechniques such as direct extraction Of elements, disintegration of deformation, andremode|ing innovation, and carried out by case analysis and practice Innovative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lt provides new ideas for applyingdecorative elements of XiangxiNuo masks to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ndpromot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Xiangxi traditional cultureKeywords:Nuo culture XiangxiNuomask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Decorative elements Design
引言
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的發(fā)展,是湘西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根本途徑,湘西儺面具是民俗的物化產物,其裝飾特征直觀地展示了人對神化的詮釋和崇拜,是民眾日常生產工作生活,文明風情等地域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研究湘西儺面具裝飾元素和現代設計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探究在文創(chuàng)設計中的可行性。為促進湘西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展,探索湘西民族特色的文創(chuàng)產業(yè)發(fā)展新途徑。
一、湘西儺文化與儺面具
“儺”延展為“驅鬼敬神、逐疫去邪”。在我國西南民族地域,儺面具發(fā)展勢頭迅猛,并且保存很完善,成為西南民族地區(qū)民俗文化遺產明珠。儺文化是中國民間文化的一部分,它作為我國的一種原始文化,豐富了文化寶庫。而儺文化需要深入地探究離不開儺面具,在儺文化的體系中,儺面具具有許多奇特的造型、不可枚舉的材料、豐富多彩的色彩和眾多的民間形象,由于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民族文化和審美差異,儺面具充裕的文化內涵值得我們挖掘,造就了儺面具文化異彩紛呈的盛況。湘西儺面具見圖l,千百年來湘西總是呈現出一種神秘的意象,地形多處于高山絕壁,又是少數民族聚集區(qū),信息交通閉塞,周邊環(huán)境千百年不變,濃郁的民族氛圍,形成了少數民族的地域文化,為儺文化的發(fā)展和保護創(chuàng)造了天然溫室。湘西自然地理環(huán)境形成了獨特的少數民族生活方式,促使了原始信仰以及宗教理念在這片土地生根發(fā)芽,孕育出儺面具這樣神秘又富有靈性的文化明珠,是顯著的儺文化富礦區(qū)。
二、湘西儺面具造型與裝飾
(一)儺面具的造型特征
從古至今,人類在生產生活的過程中,通過對外部世界的改造以及自身的改變,已經漸漸掌握了“美的規(guī)律”來設計造型的原則。民間藝術通常以實用性為顯著特征,同時具備地域性極高的審美價值和豐富的精神生活[1]。儺面具來源于民間,體現了百年來民族群眾的審美和生活寓意。儺面具的藝術表現手法根據各種人物形象,以平面,立體和綜合造型三類別來塑造角色,湘西儺面具風格迥異,種類豐富豪放,采用夸張變形技法,追求形神兼?zhèn)洌窦氉?,以謙遜古樸的民間造型加上民眾情緒表達賦予面具生命力,并形象刻畫出各類人物表情,性格特征鮮明[2]湘西儺面具造型特征最為突出,主要內容可分為正神面具,兇神面具,世俗人物面具三大類。
1.正神面具:正神寄托著大眾祈求避禍求福,吉祥安泰的心愿,此類面具通常為臉型狹長,慈眉善目,褒如充耳,五官端正,滿臉皺紋的視覺形象特征。雖然是神,但正神的形象并非為高大遙不可及,獨享人間煙火的大神形象,而似生活中慈愛撫摸幼童發(fā)髻的老者亦或是藹然可親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青年男女。如圖2所示的儺面具土地公公是正神面具的代表,圓臉長耳、眼光溫和、眼型細長、眉型新月眉、面帶微笑、連額頭與眼角的皺紋都帶有一種慈祥,整體的形象充滿著親切感與人情味。正神大多數面具都是保護神的形式。它們的造型和表情特征都是基于充滿社交生活的民眾表情符號。
2.兇神面具:兇神面具的識別性極強,整體造型特點為夸張狂野,猙獰鬼魅,青面獠牙,豹頭環(huán)眼,使人過目難忘卻望而生畏的形象特征。湘西兇神儺面具見圖3,但此類面具兇狠的形象并非是兇惡的神,而是在儺戲中進行鎮(zhèn)妖趕鬼,趕走邪惡的角色。湘西民眾認為只有比妖魔鬼怪更兇猛的神才能制服他們,兇神本意仍是善意的神明。在民間文化匠人雕刻時,在寫實的手法上大膽運用夸張以及變形,最突出的特點是描繪成兩角直立的頭部,眉毛形成火焰眉毛。凸出的眼睛、突如其來的眼睛、露出的牙齒和滿臉煞氣的形象。[3]湘西兇神面具見圖,兇神面具的造型語言融入了原始社會信仰的神獸,有“半人半獸”的原始意味,與現實人物表情差異顯著。此類夸張變形的造型手法,反映了先民們尊重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對自然神的崇拜和努力克服一切困難的寶貴品行。
3.世俗人物面具:世俗人物面具的形象更接地氣,具有濃厚的世俗特點,又被稱為“娛樂型”面具,面具整體的特征臉型圓潤或方正,五官以及裝飾與世俗中的人并無差異。世俗人物面具細分為正面人物面具,丑角面具兩種。兩者在造型上大相徑庭,其中正面人物面具模樣周正,面容剛毅,呈現樸實,憨厚的形象;而丑角更能體現了世俗人物的特征,形象滑稽粗魯可笑,五官扭曲。這種面具的造型寫實和變形相結合,減少了夸張的裝飾。與正神的面具相比,它面部沖擊力更強,緩解了神秘的祭祀儀式帶來的緊張與壓抑感,拉進了與民眾的距離,如圖4。
(二)儺面具的裝飾特征
1.裝飾元素:湘西儺面具造型種類豐富,裝飾符號也因此多變,它充滿了神秘和生命力。湘西儺面具主要靠裝飾來辨別神詆,同時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每個裝飾元素都有特定的情感與特征,整個裝飾藝術讓人看起來美麗而神秘,它們大多寓意深刻,它表達了湘西先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據面具分類角色不同,裝飾符號有很大的差異。圖5為儺面具裝飾符號。儺面具裝飾符號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類別,分別是眉毛、眼睛和嘴巴,它們往往是裝飾的集中點。
湘西儺面具中的眼睛和眉毛是最典型的裝飾符號,可能是民間藝人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民眾的情緒變化發(fā)展而來,有助于拉近民眾與神詆之間的距離。從分析的儺面具中眉形紋樣來看,分為火焰紋,刀形紋,水波紋,兇神面具的代表二郎神的眉形就是火焰紋,表現為兇猛,狂野,剛硬的特點。刀型紋給人穩(wěn)重,剛毅,憨厚的特點。正神面具通常是運用水波紋較多,體現慈眉善目的角色特征。
面具傳神總是依靠眼睛,通過眼睛民眾可以辨別善惡和忠奸,因此觀察儺面具可以看出有彎眼,長眼,豹眼等,兇神面具通常由豹眼來體現,眼睛大且圓,并且眼球向外突出,讓人毛骨竦然。彎眼用來塑造正神慈祥,善良的形象,長眼常用來給人平易近人,穩(wěn)重的形象特征。
儺面具中的嘴巴經常被用來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大體分為櫻桃小嘴和闊口獠牙,儺母面具就是櫻桃小嘴,大多在女性人物體現性格的真誠、美麗,而闊口獠牙體現人物性格的兇猛,強悍的性格特征。湘西儺面具的夸張裝飾符號具有鮮活的表現力和獨特的藝術美感,他們不僅包含了面具背后的深刻寓意,還充滿了趣味性。
2.色彩特征:早期的儺面具中,對于色彩的觀念遠遠沒有達到理性高度,大多為自然色,隨著湘西人想要更直接宣泄對于神詆的情感,選擇用不同的色彩表達民眾對于生命的寓意與期盼。湘西儺面具來自少數民族聚居區(qū),用色也有一定的地域限定,與傳統(tǒng)的美術色彩原理有差距,是傳統(tǒng)手工藝人貼近群眾生活的創(chuàng)作下,產出獨具鮮明特點的面具形象。色彩的寓意與象征性在面具中使用頻繁,大致分為祈福納祥和驅惡辟邪兩大類。
祈福納祥主要以土黃,綠色為主?!巴翞樽稹?,黃色大多出現在正面人物面具上,土地公公和儺母的頭飾都是采用土黃色,黃色代表著吉祥和希望色,祈望能夠風調雨順,平安納福。土黃還能中和其他的色彩,是儺面具中不可缺少的色彩。綠色是一種具有包容度的顏色,常用在世俗人物中,儺公的帽檐就少不了綠色添彩。祈福納祥類大多體現民眾對于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向往。
驅惡辟邪類以大紅,黑色,白色等為主,大紅與血的顏色相似,又最能代表血,所以把紅色作為巫術儀式的符號用來驅趕不祥的東西,在兇神面具中,我們常看到大面積的紅色用來敬神祛邪。黑色在面具上的運用給面具營造了一種剛正與力量感,突出了它的神秘感同時又具有象征性。白色適合表現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物形象。這些自然色并不是單獨存在于某張面具上,色彩之間都是相互呼應,互相配合,體現民眾真善美。
色彩是儺面具直接的表現方式之一,不同的色彩最終形成了一個個獨特的湘西儺面具,對于儺面具色彩含義的解讀,在民間藝人和觀者之間,雙方對于色彩的解讀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正是這種差異給民眾帶來了神秘感。儺面具色彩取于大自然,在發(fā)展繁盛時期又突破了傳統(tǒng)自然的束縛,這些民間藝人通常被民眾認可為與神詆交流的牽線者,他們的想象力和民眾的共情能力都是獨具一格,創(chuàng)造出每一個都讓民眾產生共鳴,鮮活的面具,用色手法自成一格,構建了獨特的色彩符號,儺面具承載著先民與神明交流的渠道,又是先民精神的寄托,這是人們對未來充滿期望的表達。
三、儺面具裝飾元素在文創(chuàng)產品中的設計創(chuàng)新
(一)儺面具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原則
文創(chuàng)產品之所以廣受大眾文化認可及喜愛,是因為文創(chuàng)產品不光具有一定得實用價值,還具有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作用,也就是文創(chuàng)產品的文化傳承性。文創(chuàng)產品要想區(qū)別于一般商品,在設計時需遵循文化傳承性原則,實用性原則和審美性原則為設計原則。
文創(chuàng)產品區(qū)別于其他商品的特點是其文化傳承的作用。[4]隨著時代的更替與迭代,一些歷史文化會因為地域的因素日趨淡化,不被當代人接受而選擇性遺忘。文創(chuàng)產品文化傳承性就是將這些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傳承下去。同時,文創(chuàng)產品不同于純裝飾品,需要具備一定的實用性。實用性是一般商品的基本要求,沒有實用性的產品相當于失去了基本價值,只有擁有實用性,才能與大眾生活相聯(lián)系,才有可能傳承下去。通過調查,消費者在購買文化產品更注重的是實用功能之外的附加屬性,附加屬性就包括文創(chuàng)產品的文化意義與內涵,其次才是文化產品的實用性。由此可見,對于文創(chuàng)產品來說,實用性雖然不是擺在第一順位,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僅有基礎生活實用性的產品已經無法滿足當代消費者的需要,還需要有一定的審美價值,特別是針對當代年輕人,產品具有審美情趣更能吸引他們,他們大多數人有自己獨特見解與審美,拒絕循規(guī)蹈矩,一成不變的產品,所以在設計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時候,要滿足消費者的審美性。審美是感性的,因此在調查后分析得出,在符合感性消費群體審美基礎上又別具一格,才能達到吸引當代消費者的目的。在儺面具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中,需基于設計原則的基礎上,提取代表性的裝飾元素,大膽運用當代設計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讓其產生更大的價值。
(二)儺面具裝飾元素創(chuàng)新方法
儺面具裝飾元素是經過長期的提煉和演變形成的,儺面具的裝飾元素是民族原始情感的承載體,與本地域的環(huán)境、民俗、文化、生產生活聯(lián)系緊密。要巧妙運用當代設計方法,充分把地方文化裝飾元素與造物美學等融入到具體載體中,創(chuàng)造富于湘西文化特質與設計延展性的文化元素。下面,對幾種主要的裝飾元素創(chuàng)新方法進行簡要探析。
1.直接提取:直接提取是設計語言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可以在保持原型中文化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將原型中的裝飾元素進行直接提取并適當簡化,從而達到從傳統(tǒng)樣式,傳統(tǒng)紋路向符合當代大眾審美的裝飾元素上轉變,使整體造型具有趣味性。而對于裝飾元素全部提取并不是直接提取的初衷,在設計中如何進行適當取舍才是關鍵。
受當地少數民族的影響,儺面具極具當地少數民族的審美觀念與風俗特征,運用現代藝術設計手法,將現有的儺面具裝飾元素直接提取轉化為可移植的平面圖案,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點綴效果非常好,并且可以含有豐富深厚的文化發(fā)展內涵。將儺面具裝飾元素直接提取轉化為平面圖案,通過維度轉換處理不僅使儺面具煥發(fā)新的生命力,其裝飾元素也能呈現新的時代面貌,散發(fā)新的時代魅力。通過前文對于儺面具裝飾元素的總結和分析,直接選用直接提取的方法。
以儺面具土地公公為例,通常原始面具的裝飾元素,大多以三維形態(tài)出現,使提取后的裝飾元素更具視覺沖擊力,直接轉換為二維形態(tài)。從原始面具形制上來提取裝飾元素,一般從面具的眉形、眼形、嘴形、耳朵、頭部裝飾、皺紋、胡須等裝飾元素入手,分別從上述裝飾元素中提取雛形。這些裝飾元素中,都具有豐富多彩的表現內容,并且主題多樣、寓意吉祥。掌握了這些直接提取過來的裝飾元素之后,就可以循著不同的文創(chuàng)產品需求,設計出有創(chuàng)意、符合大眾審美、極具趣味性的文創(chuàng)產品,實現儺面具的發(fā)展與升華。
2.打散變形:打散變形的現代設計方法,是選取現有原型中已存在的裝飾元素或者設計理念,在此基礎上對整體形態(tài)或不同構成元素進行打散、夸張、變形等修改,最后從整體造型與形式美感上產出與原型相類似,但有新的裝飾特征與個性特點的產品。這種打散變形是不會破壞原型的造型設計與相關理念。
儺面具獨特,夸張的視覺表現力已較為顯著,它能夠激發(fā)人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緩解快節(jié)奏的生活氛圍,保有儺面具原有的神韻和精粹的基礎上,突出裝飾元素特征,促使大家對民俗文化內涵和信仰的興趣。在進行裝飾元素創(chuàng)新時,保留基礎的線條、視覺效果等造型特征,再將裝飾元素運用打散,變形等藝術設計手段,形成具有新形式新含義的裝飾元素,再通過面具裝飾元素的優(yōu)化組合廣泛運用于造物設計中,賦予產品新的活力和動能,極大提升了文創(chuàng)產品價值,將儺面具文化以產品為物化載體進行了推廣傳播。儺面具裝飾元素的再創(chuàng)本身就是一種不斷探索的創(chuàng)意設計新手法,此設計方法將儺面具進行再設計擴大了儺面具被大眾接受及儺面具文化被社會廣泛認知的途徑
以兇神面具二郎神為例,通過抽象變形的手法,提取二郎神的裝飾元素,并將其頭部和面部特征扁平化。兇神形象二郎神的裝飾元素分別是犄角,眉毛紋樣,雙耳,面部輪廓。一次將它們打散各自提取出來進行變形,犄角在原始面具中鋒利尖銳,進行重塑時,通過變形手法將犄角做圓潤卡通化,其次是雙耳,原始面具中雙耳的特征并不顯眼,更突出兇惡的視覺形象,但我們在將雙耳進行變形,作敦厚肥大處理,在保留了基本特征基礎上,增加二郎神的識別度。面部輪廓作柔和處理,臉型似為鵝蛋臉,符合現代審美。擴大面具特征,增加面部表情表現力,儺面具本身就極具裝飾美感,所以在設計時著重突出即可。
3.重塑創(chuàng)新:重塑創(chuàng)新是將裝飾元素逐個進行分析,通過不同的角度審視處理,主要目的是給予文創(chuàng)產品新的設計生命。這種重塑再創(chuàng)的側重點是外在形態(tài)的變化,并強化其內在含義。
將儺面具裝飾元素與現代思潮相碰撞,發(fā)揮原有的藝術表現力的同時添加現代審美符號,實現傳統(tǒng)與現代攜手并進。著重提取儺面具的裝飾元素,以重塑的設計手段將其夸反轉、共生、置換、聚合、混維、漸變、簡化、變形等創(chuàng)新思維與設計方法同時開展相關創(chuàng)新設計,賦予它們可愛的特征,及精神和想法,以嶄新的面貌和充滿趣味性的形式再現。不僅原始儺面具的藝術元素能被不斷地識別出來,更賦予了它時尚,前衛(wèi)的現代鮮活力,與民俗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內涵的融合呈現新的面貌。
以歪嘴和尚為例,在歪嘴和尚的重塑創(chuàng)新上,一般從面具的眉形、眼形、嘴形、鼻子、臉形輪廓線等裝飾元素入手,和尚屬于世俗人物面具,通常是善良,憨厚的人物形象特征,整體臉形輪廓線條圓潤,我們進行重塑時,將臉頰的輪廓線夸張,向外延伸,額頭的輪廓線呈半圓狀,而到眉眼時向內收緊,整個輪廓線起伏較大,并且進行重塑時加入了簡單具有代表性的幾何裝飾紋樣,豐富面具整體效果,賦予面具神秘感。和尚眉眼的重塑時,進行了提取創(chuàng)新,眉毛紋樣為刀形眉,在設計創(chuàng)新時,將眉毛紋樣的弧度適當變緩,并且增加輔助波浪紋樣成為一個整體,眼睛沿襲原始面具,稍作變形,增加紋樣使眼睛更加有神面部表情更為豐富。鼻子在原始面具的基礎上進行重塑,鼻翼作肥大處理,更具視覺沖擊力。嘴型上在原來基礎上擴大化,牙齒的層次不齊增加趣味性。在具有地性特征的基礎上增加了現代審美的趣味性,使其在設計應用渠道上更加廣泛。
儺面具的文化內涵離不開原始儺面具的裝飾元素,在民間手工藝人淳樸的感染力和想象力的結合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鮮活的面具形象,蘊含著湘西少數民族對于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通過裝飾元素創(chuàng)新方法的探析,運用直接提取、打散變形、重塑創(chuàng)新的設計手法,結合現代審美需求開始創(chuàng)新設計,創(chuàng)造新的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為推動傳統(tǒng)文化提供新思路。
(三)儺面具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應用
作為文化的衍生物,文創(chuàng)產品所具備的文化氣息和精神內涵受到人們廣泛喜愛和追崇。[5]在對裝飾元素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后,接下來將元素應用于產品之中。此次選取土特產產品包裝圖(6-a)、帆布袋圖(6-b)、工作用品類圖(6-c)為例進行了設計應用,整體風格簡約而不失文化內涵。這些產品不僅可以作為平常生活中使用,為日常生活增添色彩,同時也可以禮贈他人,彰顯地域文化。在進行實際應用時采取了兩種方式,一種是將整體的創(chuàng)新設計裝飾元素直接運用到產品中,如土特產包裝設計,不光更具整體性,也更有辨識度。另一種是將整體的創(chuàng)新設計進行局部分解運用到文創(chuàng)產品上,使產品更具有層次感與趣味性,以突出裝飾元素特征。
結語
傳承地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區(qū)域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和文化經濟,是黨中央國務院振興中華民族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的重大戰(zhàn)略規(guī)劃內涵與方法論,也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提高國民文化自信與文化品味的必然選擇。[6]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設計以中和審美性、實用性和文化傳承性集中成一體的,是現代新型促進文化發(fā)展創(chuàng)意旅游產品,好的文化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時產品不僅是民俗文化和設計創(chuàng)新思路的有機結合,而是通過現有方式走進大眾日常生活。[7]在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中使用儺面具,不僅要把整體造型、色彩和裝飾直接與新產品掛鉤,以保留人們對儺面具的最初印象,而且要著重關注當下需求和設計方法,傳承當地文化,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資源的適應性開發(fā)提供啟示和借鑒。.
參考文獻
[1]馮驥才,鑒別草根[M].洛陽: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2]楊元,那成愛,李天舒洲兩儺而具造型藝術特征及其創(chuàng)意衍生品設計[J].包裝工程,2020,4l(16):317-322
[3]羅云,鐘璞文化人類學視野、的洲西儺面具源流考[J]民族藝術研究,2016,29 (4):218-224
[4]秦婧榮,劉新有十里紅妝植物紋樣的提取與創(chuàng)新設計.[J].設計,2021,34 (04):143-145
[5]劉曉彬,宋慶祥基于五感體驗的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策略研究[J]包裝工程,2021 (04):1-13
[6]曾朝輝,曾鴻燕嶺南文化符號及文創(chuàng)商品設計研究[J].設計,2019,32(17):80-83
[7]黃勝軍,周鼎由物到事與由情到理:現代文創(chuàng)產品的“事理”設計系統(tǒng)研究[J].設計,202l,34 (04):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