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
【摘要】建筑既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同時也是一種與居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藝術門類,和文學、音樂、舞蹈一樣,通過建筑,我們也可以準確判斷某一時期該地域的文化程度。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建筑是人類最早誕生的藝術。而在當前所開展的高中美術鑒賞課中,中國建筑的藝術欣賞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無論是中國古代建筑,還是中國現(xiàn)代建筑,學生都可以通過對其進行審美品格研究從而了解建筑的文化意蘊和精神內涵,提高自己的藝術鑒賞水平。
【關鍵詞】美術視域;中國建筑藝術;審美品格;高中美術鑒賞課
正文:建筑不僅是人們居住的場所,更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無論是在哪個國家抑或是哪個時代,建筑都有著獨特的時代性和民族性,同時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及審美價值,而中國建筑又基于中國淵源流長的歷史文化而具備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要想學好中國建筑藝術,學生就需要在了解建筑概念及建筑內涵的前提下,深入分析中國建筑的文化意蘊、文化影響及文化品格。
一、中國建筑的文化意蘊
在高中建筑賞析教學活動中,掌握建筑的文化意蘊是教學活動的重點,同樣是教學活動的難點。要想把握中國建筑的文化意蘊,學生首先要理解文化意蘊的含義。文化意蘊是指建筑體現(xiàn)出的內在含義和相關啟示,而中國建筑又基于其淵源流長的歷史文化而具備著獨特的建筑風格,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意蘊。受到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絕大多數(shù)中國古代建筑就結構格局來說,都講究和諧統(tǒng)一的中國式美學。
在高中美術鑒賞的《華夏意匠——中國傳統(tǒng)建筑與園林藝術》一課中,教師就可以以故宮博物院為例,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建筑。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整個建筑以木結構為主,構建出了和庭院式的群落布局,呈現(xiàn)出黃瓦紅墻的色彩特點。在命名上,博物院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均以“和”字命名,寓意著風調雨順、社稷安定的美好愿景。中國國土面積廣闊,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也產生了不同的建筑風格,就比如在中國地方建筑的代表,客家土樓。福建永定的客家土樓不僅擁有獨特的建筑風格,還蘊含著深厚的客家文化。與絕大多數(shù)的建筑不同,客家土樓整體呈現(xiàn)方形或圓形,以夯土為主要原材料,建筑體量巨大。分析客家土樓的構造特點,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客家人對于大自然的無比尊敬,是典型依據“尊古崇本”文化理念而建造的建筑。
二、中國建筑的文化影響
長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我國建筑千百年來都在原有的土木結構基礎上適當?shù)恼{整建筑整體風格。還以上文所提到的故宮博物院為例,故宮的主要宮殿建筑均處在南北中軸線上,而東西兩側建筑則全部以中軸線為核心,以對稱方式建立,直觀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下的等級禮制。而這種軸對稱的建筑原則,也是古代建筑最鮮明的特征之一。除了故宮博物院外,古人對于中軸線對稱布局的喜愛也體現(xiàn)在北京的其他建筑上,比如北京天壇。天壇祈年殿有三重屋檐,整個建筑呈現(xiàn)出圓形外觀,同樣依據建筑中軸線對稱布置,包括建筑前方的三層臺基,也遵循軸對稱建筑原則。
三、中國建筑的文化品格
每個民族在進行建筑設計時,都會依據自己的文化體系而形成獨特的文化品格,最為典型的就是西方古典建筑的代表,古希臘建筑群。一般來說,古希臘建筑群會設計出巨大的建筑體量和嚴謹?shù)膸缀卧煨?,以此來強調古希臘文明的永恒和崇高以及西方民族對于邏輯和理性的追求。雖然我國的古典建筑同樣展現(xiàn)出極致的宏偉壯麗,但相較于古希臘建筑來說,建筑物整體高度更低,在進行建筑設計時,也會考慮周邊環(huán)境,堅持“天人合一”的審美理念。
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感受中國文化體系中的“天人合一”審美品格是最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疤烊撕弦弧敝饕獜娬{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古人在處理自然世界與精神文明時的基本思想,同樣是中國古典建筑審美精神的最重要內涵。受此影響,中國古代建筑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會著重考慮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統(tǒng)一。在我國古代建筑中,園林藝術的最常見表現(xiàn)手法就“筑山”“理石”和“植物”,通過獨特的花鳥樹木處理方式,體現(xiàn)設計人員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設計理念。在進行園林風景設計時,設計人員也極善于利用“借景”的設計手法將建筑物融于大自然,在不斷延展園內空間的同時,保證建筑風格與周邊環(huán)境的一致性,表現(xiàn)出宇宙精神與人格精神的高度統(tǒng)一,而北京的皇家園林頤和園更是將“借景”的手法運用到了極致。在設計師的獨特設計下,北京頤和園遠處的西山似乎也成為了園林的一部分,與整個園內景物渾然一體。人們在觀賞頤和園時,既可以觀賞人力建造的建筑,也可以觀賞自然生成的美景。
結束語:中國建筑文化體現(xiàn)了中國數(shù)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而中國的數(shù)千年傳統(tǒng)文化也為中國建筑文化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為此,高中美術教師應當在下一階段高中美術鑒賞課中重視中國建筑作品的賞析,并以此為著力點,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徐婷婷,王琪.建筑審美的藝術維度[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36):37-38.
[2]黃耿東.美學視域下的中國建筑藝術審美品格探究——以高中美術鑒賞課為例[J].中國中小學美術,2018(0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