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如何建立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這與幼兒父母和幼兒園的老師是息息相關的,他們對自己的生活能力,照顧自己的能力以及對幼兒的教育和認識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基礎。幼兒園的小朋友大多是沒有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的,所以,有自理能力的幼兒是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礎。下文對幼兒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行為習慣;幼兒園;因素;養(yǎng)成
引言
沒有人生下來就具備好的行為習慣。因為,這些都是后天形成的,此時,小朋友的家長以及幼兒的老師就顯得尤為重要。幼兒是否對自理能力的認識都是家長和老師的培養(yǎng)效果。自己是否可以照顧自己的生活瑣事是自理能力的體現(xiàn)。小朋友可吃飯、玩耍等事情自己完成,不但鍛煉了小朋友自理能力,而且也幫助小朋友多方面發(fā)展。所以,在幼兒時期對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對后期成人的學習發(fā)展是有重要的奠定基礎的。目前,怎樣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何去做還沒有明確的根本性措施。怎樣使幼兒園小朋友認識自理能力并具備自理能力使幼兒園的教育重中之重的。
1? 幼兒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
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研究表明,使小朋友養(yǎng)成良好的自立能力的結果是積極的,并且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包括對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幼兒的靈活性、協(xié)調(diào)性以及思維運轉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也可以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對情商、智商的提高都有積極的影響。當然,對于幼兒的性格發(fā)展以及人格的形成都是有幫助的,更加培養(yǎng)了幼兒的自我適應、自我調(diào)節(jié)的能力以及融入集體、社會的轉變能力。對于幼兒后期與朋友相處交往都有很好的接納能力。那么什么是自理能力呢?大多數(shù)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上是一致的。舉例來說,有研究者觀點是這樣說的:幼兒能夠對自己有一個基礎的照顧能力,并能夠獨立完成使自己生活下來的技能,例如吃飯,穿衣服,洗澡等基本事項,發(fā)生問題解決問題,發(fā)生生活中基本事項能夠獨立完成,自己能夠很好的照顧自己的日常起居,具有獨立性。
2? 影響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因素
對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影響主要有三大方面:幼兒本身,父母與幼兒所形成的家庭環(huán)境氛圍,以及幼兒所上的幼兒園。有很多人的觀點是這樣的,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以下因素是相關的:幼兒本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家庭氛圍影響的性格特點,以及本身的發(fā)展等。父母對幼兒的教育方式,對幼兒的陪伴方式和時間,以及幼兒園的教育水平都是重要因素。舉例來說:如果這個家庭氛圍和諧,父母彼此尊重,對幼兒也有較大的自主權,聽取孩子的心聲,那么,這種家庭氛圍所教育出來的孩子自主學習能力是最優(yōu)秀的,幼兒的自理能力也是較強的。幼兒的行為認知不全面,思考簡單,并沒有建立正確錯誤的辨別觀。孩子具有攻擊性行為,或哭泣多數(shù)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造成的,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下,無法適應或者是感到害怕焦慮才發(fā)生的。每個人的出生都是相同的,在不同的家庭教育影響下,行為習慣就在無形中形成了,不良的教育方式就形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
3 幼兒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策略
3.1注重幼兒安全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幼兒由于他們年齡因素以及心理和智力發(fā)展狀況影響,他們沒有自我保護的意識,而且幼兒對于所有的新事物都有著非常好奇的心態(tài)。同時大多數(shù)時間幼兒所進行的活動都是室外活動,在活動中他們會接觸到很多輔助性的器材進行活動,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給幼兒的安全問題帶來眾多隱患。家長和教師不能夠時刻讓幼兒在自己的視線和保護狀況下,因而提升幼兒安全意識,讓幼兒形成良好的安全行為是解決這些安全問題最直接的方式。
3.2適當?shù)谋頁P和激勵
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途徑從來都是教育界的難題。如果以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說,有人認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應該采取不同的措施來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養(yǎng)成習慣,3歲的時候應當激勵孩子,在選擇做出正確的行為時應該提出明確的表揚,4歲的孩子與同齡的孩子相互激勵,大家一起去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此而來,事半功倍。老師與家長相互協(xié)作,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幼兒園的氛圍與家庭氛圍一致。老師在幼兒園也要采用新奇的教學方式,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不管上課也好,做游戲玩樂也好,寓教于樂。
3.3讓幼兒形成文明行為習慣
對于當前的幼兒來說,他們都是家里的寶貝,從小受到家庭的溺愛,家長對于幼兒的文明禮貌行為并沒有太多的約束和要求。因此大部分的幼兒他們的自我意識都較強,大多數(shù)時候幼兒很少會顧及到他人的感受,從而沒有養(yǎng)成較為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在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下,要求全民個人素質及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是當前幼兒教育的重要問題之一。教師需要培養(yǎng)幼兒的基本禮貌素養(yǎng)和文明行為習慣,這樣才能夠讓幼兒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幼兒教師在培養(yǎng)幼兒的文明行為習慣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將文明習慣滲透于學生的日?;顒雍蜕町斨?,在日常的活動和生活當中,讓幼兒能夠不斷地約束自我,做一個有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3.4父母、老師、學校的責任
從父母方面來說,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所形成的家庭氛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父母應以身作則,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從小開始,一點一滴,慢慢使孩子明白,理解,并逐漸融入日常生活中。從老師來講,在平時的教學時間中,寓教于樂,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幼兒園來說,應多多安排活動,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要使孩子懂得,哪些是正確的,可以做的,哪些是錯誤的,不可以做。
4結束語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關乎到孩子今后一生的發(fā)展,也是現(xiàn)如今教育界的焦點問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對孩子從小培養(yǎng),使孩子正確意識到什么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并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融入到生活中。父母更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
參考文獻:
[1]林永樂.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11):1135-1138.
[2]蘇秦.如何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2):116-118.
[3]李予姝.小班幼兒告狀行為研究[J].科教導刊,2015(05):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