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59歲的張明懷已年近花甲,可她每天都會拖著疲倦的身體,奔波在貴州省貴陽市的大街小巷。32年來,她一直都在重復著同一件事情——找孩子。
1989年3月,張明懷和丈夫像往常一樣在家附近的小巷子出攤,售賣雞蛋和糧油,他們三歲半的兒子俊俊則在旁邊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玩了一會兒,俊俊覺得累了,便跑到張明懷面前,扯著她的衣服說:“媽媽,我想吃糖。”
聽著兒子稚嫩的聲音,張明懷忍不住多看了幾眼孩子可愛的臉龐,心里透著寵溺。
這些年,她和丈夫一邊忙碌生意,一邊兼顧照看俊俊,孩子也跟著他們也吃了不少苦。但俊俊平時很懂事,也好帶,沒怎么讓張明懷操過心,因此,她和丈夫也有更多時間可以投入生意里。一家三口的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但也很幸福美滿。有時候俊俊想要什么,張明懷也很舍得給他買。
想著賣糖的小賣部就在自己攤位的不遠處,俊俊也熟悉,之前也去過,于是張明懷便給了俊俊兩角錢讓他自己去買糖。臨走時,俊俊還乖巧地跟媽媽說:“我一會兒買了糖,回來給你吃?!?/p>
然而,就是這十幾米的距離,張明懷再也沒有等到俊俊回來。一開始她以為俊俊可能在一邊吃糖一邊玩耍,但是等了一會兒還是沒有看見孩子回來。她和丈夫立刻跑向小賣部,俊俊不在那里,街上也沒有孩子的身影。
俊俊丟了。突如其來的事實讓她和丈夫感覺像天塌了一樣,他們直接放棄了原本已經有起色的生意,帶著俊俊的照片,跑遍了整個貴州。
“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回避?!笨】〉膩G失,像一道深深的疤痕,刻在張明懷心里,久久難以抹掉。
1989年俊俊丟失時,張明懷和丈夫第一時間到貴陽市南明區(qū)公安分局報了警。當時,南明區(qū)公安局民警把張明懷丟失孩子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登記,并立刻開展偵查。根據(jù)偵查結果和研判,警方得出了俊俊被拐走的結論。
遺憾的是,當時的偵查手段有限,雖然民警開展了周密的調查走訪、全國協(xié)查、懸賞舉報線索,把能想的辦法都想了,能做的事情也都做了,可還是依然沒有俊俊的下落。
為了保留住尋回孩子的一線可能,張明懷和丈夫四處籌錢,在俊俊丟失的地方開了一家米店,隨時等著俊俊回來。他們還把糧油店取名為高家米店,因為俊俊知道自己姓高。
就這樣,張明懷和丈夫一邊經營著糧油店,一邊四處尋找兒子。除了張貼尋人啟事,張明懷還把俊俊的照片制作成撲克牌……
各式各樣的尋親手段,夫妻倆幾乎試了個遍。而每次只要聽說哪里有尋親活動,他們也會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前去尋找兒子的蹤跡。
一共參加過多少次尋親活動,張明懷已經記不清楚了,但是內心渴望找到俊俊的急切念頭,卻絲毫沒有動搖過。
高俊(右一)帶著妻子,和前來送他回家的民警一起,往親生母親家里走去。(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曾經有好心人向張明懷提供線索,說有一個男孩和高俊很相似。張明懷和丈夫聽到之后,激動地從貴陽趕到千里之外去找俊俊,結果吃了閉門羹,后來男孩的父親故意把孩子藏了起來,不讓外人見。
張明懷和丈夫不甘心,在男孩家附近蹲守了好幾天,偷偷進行觀望。為了看一眼孩子,他們忍著饑餓,絲毫不敢放松,實在餓得不行時,才喝幾小口水進行充饑。好不容易看到了一次孩子,張明懷和丈夫發(fā)現(xiàn)那不是俊俊,只能拖著疲憊的身體,失望地回到家里。
有效的線索特別少,但每次只要有一絲希望,張明懷和丈夫都不會放棄去查證一趟。有一次,他們聽說在貴陽公路大橋附近出現(xiàn)一個男孩和高俊外貌相似,他們的心里又重新燃起希望,結果見到男孩時,心里徹底涼了。
幾次失望而歸,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像重錘一樣一次次擊打在張明懷和丈夫身上,他們卻咬牙堅信,總有一天可以找到俊俊。
為了能夠擴大尋找俊俊的線索,張明懷和丈夫還在電視上登了尋子消息。對于像他們這樣的普通家庭來說,在電視上登尋子消息所需要的費用,無疑是一筆巨款。然而為了多一絲找到俊俊的希望,張明懷和丈夫已經顧不上那么多,他們寧愿傾其所有。
為了維持尋找孩子的費用支出,張明懷和丈夫省吃儉用,自己舍不得花一分錢。而且他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進貨,想要盡早開啟一天的生意,為了俊俊多攢下點錢。他們還經常為了節(jié)約兩塊錢的車費,自己騎著三輪車挨家挨戶推銷雞蛋,一旦有了收益,就趕緊繼續(xù)尋找俊俊。哪怕那些高額的費用一次次石沉大海,哪怕多次有了消息結果又不是俊俊,張明懷和丈夫依然繼續(xù)尋找著孩子。
高俊和妻子與母親一起合影留念。(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每天為了生計和尋找孩子而奔波,晚上回家的時候,張明懷和丈夫早已疲憊不堪,甚至連家門口那段爬坡路,張明懷都需要走走歇歇,喘息幾口氣才能繼續(xù)往前走。等他們艱難地走回家后,還的抽出時間觀看電視里播放的尋子節(jié)目,想看看里面有沒有自己的孩子。
時間長了,張明懷也積累出了經驗,她經常根據(jù)電視里尋親的成功案例調整自己的尋找方向,甚至其他一些和張明懷有著同樣遭遇的家長,也開始與她建立聯(lián)系,探討如何去尋找丟失的孩子。
有一次張明懷聽說在浙江找到了一批被拐賣的孩子,她一個人坐了兩天的火車連夜趕過去。在人生地不熟的小漁村,為了節(jié)約一頓飯錢,張明懷就著自己帶來的老干媽辣椒醬拌飯,吃了整整一個星期。結果,她的俊俊不在那里。
這次的經歷,讓張明懷備受打擊,在回去的火車上,她哭腫了雙眼。
1999年,貴陽市公安局大力發(fā)展刑事科學技術,建成了貴州省內第一家地州市級DNA實驗室,并于同年年底將該項技術投入刑偵實戰(zhàn)工作中。DNA檢驗技術的一個主要應用,就是親子鑒定,它可以根據(jù)遺傳性狀在子代和親代之間的遺傳規(guī)律,判斷父母和子女之間是否存在血緣的生物關系。
貴陽市公安局DNA實驗室的建成,也讓南明分局當年負責俊俊被拐案件的民警看到了希望。2000年3月,辦案民警通知到張明懷和丈夫進行采血、檢驗、入數(shù)據(jù)庫進行比對,期冀數(shù)據(jù)庫能彈出別的地方錄入的血樣數(shù)據(jù)的比中信息。但DNA實驗室的技術民警一次又一次地查看數(shù)據(jù)庫比中信息,一次又一次地告訴辦案民警:“沒有比中信息?!?/p>
眼看尋找俊俊的下落遙遙無期,張明懷的丈夫也強壓住心里的悲痛,他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借酒消愁,默默流眼淚,他們的生活像是被一張無形的大網緊緊地罩著,壓得透不過氣來。
由于長時間酗酒,心情壓抑,2012年,張明懷的丈夫突發(fā)腦溢血,不幸去世。彌留之際,他交代張明懷一定要繼續(xù)尋找俊俊。
悲痛傷心之余,張明懷知道,丈夫生前最大的愿望便是找回兒子?!凹词怪挥形乙粋€人,我也要把俊俊找回來?!边@也成為張明懷繼續(xù)支撐下去的動力。
“沒有比中信息”這六個字,一說就是幾十年,但張明懷沒有放棄,繼續(xù)等待和找尋著俊俊。
為了能夠不錯過任何找尋孩子的消息,張明懷開始學習如何使用智能手機。每天有空的時候,她都會去瀏覽各種尋子消息,她還把手機隨身放在兜里,24小時不關機,把聲音調到最大,生怕漏掉每個有可能知道俊俊消息的電話。
有時候看到別人的小孩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一直沒找到,張明懷也有很多失落的時候。想念孩子時,她會捧起一個灰色的盒子,里面放著幾張俊俊小時候的照片,拿著這些照片,她可以坐在椅子上呆呆地看上好久。而這個灰色的盒子,她視若珍寶,小心翼翼地保管著,因為那是她唯一能夠與俊俊還保有連接的物品。
2021年3月,貴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收到信息,張明懷的DNA分型比中河南警方采集的一個叫“曹哲”的血樣分型。有希望了。貴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立即通知南明分局辦案民警,聯(lián)系比中信息數(shù)據(jù)錄入的河南警方,派人專程去河南提取血樣送實驗室進行復核。兩份血樣的DNA分型經人工比對,常染色體30個位點上單親親緣關系高度吻合,“曹哲”就是當年丟失的俊俊。
河南省安陽市,一座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從失蹤至今,高俊在這里生活了二十余年。對于自己當年是怎么離開貴陽的,為什么會被拐賣到安陽,在拐賣途中經歷了什么?高俊已經沒有任何印象了,而他的養(yǎng)家,也幾乎不會主動跟他去說這些事情。即使心中有疑問,高俊也很難解開這些謎團。
“收養(yǎng)或買孩子的人家多在農村,我之前也去村里找過好幾次。每次看到外鄉(xiāng)人進村,村民都會格外警惕,每個村子都會保護自己的村民,如果打草驚蛇,不僅見不到孩子,即使確認了這個孩子是你的,也帶不走。”張明懷說道。這也是她在尋找俊俊的這幾十年里,所遭遇的經歷。
這些年,俊俊在安陽生活得怎么樣,他的小時候是什么樣的,過得快不快樂,有沒有人疼愛……在聽說找到俊俊的消息時,張明懷心里有一大堆的問題想要去問。后來她轉念想想,“孩子找回來了,比什么都重要?!币幌氲竭@里,她的心里也漸漸開始釋懷。
然而,什么時候能夠見到俊俊,這條認親之路,并沒有張明懷想的那么簡單。
一開始,高俊養(yǎng)家的爺爺奶奶是極力反對認親的,身邊的親人都讓他拒絕去認自己的親生母親,高俊頂著巨大的壓力。
在高俊的印象里,小的時候鄰居就說過他不是親生的,后來懂事之后爺爺告訴他,自己在一輛汽車上發(fā)現(xiàn)了奄奄一息的高俊,然后抱回家進行養(yǎng)育,這份養(yǎng)育之恩,他不敢忘記。因此對于去見自己親生母親這件事情,他和養(yǎng)家的親人反復商量過好幾次,也盡量避免讓大家產生不滿的情緒。高俊心里有過猶豫,也很矛盾,他怕去見了親生母親,養(yǎng)家的爺爺奶奶會不高興,如果不去見的話,自己心里又會有遺憾。
高俊說:“我的微信名叫遺忘的角落,為什么會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我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在哪里,心里肯定有一些缺憾的,而且我的生日是什么時候,也只有我的親生父母才能告訴我答案?!逼鋵嵲诟呖⌒睦?,還是有一份渴望認親的想法。好在最后養(yǎng)家的爺爺奶奶和其他家人同意了,他這才踏上了重回貴陽的路。
聽到俊俊回家的確切消息,張明懷激動得好幾天吃不好、睡不好,為了迎接兒子,她買來了紅雙喜字,在家中四處張貼,還給俊俊買了紅色的新衣服,張明懷想要一切都顯得喜氣洋洋的。
在等待俊俊的時間里,張明懷在家里做好了臘肉香腸、辣子雞等一桌子豐盛的菜,每一樣食材,都是她細心挑選的。因為不知道俊俊喜歡吃什么主食,八寶飯、米飯、面條、餃子,幾乎每一樣食物她都想要去準備出來。為了這一頓團圓飯,張明懷實在等得太苦、太久了。
終于回家的高俊,在踏上闊別30多年的那條通往家的曲折長坡時,腳步不由得放慢了下來,他不時地向四周看著,仔細觀察著一草一木,試圖喚起兒時的記憶,這個他小時候的家,他已經離開很久了,如今,終于可以回來了。
4月16日,在高俊被拐32年后,他終于和親生母親見面了,也第一次吃上了媽媽親手做的飯菜。在了解到俊俊已經成家立業(yè),自己買了一輛運輸汽車,有著自己的生意,生活過得還算安穩(wěn)之后,壓在張明懷心里三十多年的那塊大石頭終于落地了。
這次團聚之后,高俊也有了更多的想法。“我現(xiàn)在已經和自己的媽媽相見了,我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沒有什么遺憾了。而安陽的家人,他們撫養(yǎng)我長大,勝似親人,我也是知足的,而且我的事業(yè)和家庭還在那邊,我也還是會回去的。對于媽媽這邊,我只要有時間,就回來看看她老人家,如果她同意,我也可以接她去安陽和我生活在一起”。
在高俊心里,兩頭都是親人,都是親情,每一頭都割舍不下,他要孝敬好兩邊的親人。不過對于未來,還有更長的路需要高俊自己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