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任在人類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同時也對中小學生的發(fā)展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提升中小學生的信任需要多管齊下,需要誠實守信的教育氛圍、和諧的師生關系、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較高的情緒能力和合理的信任判斷。
關鍵詞:信任;提升;路徑;中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1)03-0098-02
自古開始,信任的重要性被大家關注。被他人信任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標志之一,而民眾的信任是政府順暢運行的重要保障。信任可分為普遍信任與特殊信任,特殊信任指對熟人(家人、鄰里、朋友等)的信任,普遍信任則表示對未產(chǎn)生人際交互的陌生人的信任。信任在個體一生發(fā)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從人生發(fā)展歷程來看,中小學階段是人生重要發(fā)展期,因而探討中小學生信任提升的策略尤顯重要。
1 積極開展誠信教育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闭\信是人類共同追求的一種美德,是衡量個體道德素養(yǎng)的標準之一,備受世界各國重視,尤其關注青少年的誠信教育?!督逃哭k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誠信教育的通知》也曾指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充分認識誠信教育”。盡管嚴格意義上講,“誠信”與“信任”的概念不同,但是這兩者確實存在著聯(lián)系。前人研究認為,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誠信概念應該包括忠誠、誠實、信任等內(nèi)容[1]。因為信任是誠信的一部分,因此強調(diào)誠信教育其實也是在強調(diào)信任這個主題。對中小學生而言,誠信教育不能只發(fā)生在學校,還應發(fā)生家庭和更為廣泛的社會范疇中。第一,學校教育應有所作為。身教重于言教,學校要突出教師作為誠實守信的榜樣,應把誠信作為道德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貫穿于課下、課上,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涯的始終,并具體化于各個年級的誠信標準,建立健全誠信規(guī)范、評比體系,讓誠信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第二,家庭是孩子誠信教育的啟蒙地,家庭教育需起到關鍵作用。家庭對中小學生影響深遠,父母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應當認識到誠信對中小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家庭中的信任理念會產(chǎn)生代際傳遞,即父母親的信任水平能顯著預測其子女的信任水平。第三,社會教育不容缺位。中小學生雖未正式步入社會,但是社會同樣對中小學生影響深遠,不能把該群體完全與社會割裂開來。一方面,積極組織趣味性誠信互動教育活動是不可或缺的,但也需要防范誠信教育活動流于形式。同時媒體因素的影響效果不可忽視,若將中小學生誠信榜樣事例結(jié)合中小學生追星的特點加強正面宣傳,媒體則會是公共的利器,成為社會誠信氛圍形成的助推器。因此,通過誠信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信任需要構(gòu)建學校、家庭與社會協(xié)作的教育網(wǎng)絡,培養(yǎng)孩子的誠信觀念。
2 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信任是從良好的人際關系中培養(yǎng)而來的,和諧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這種關系是融洽、民主、平等的。有研究者認為,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信任提高與改良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關系環(huán)境[2]??梢哉f,和諧師生關系建立過程,其實就是師生信任的產(chǎn)生過程。那么,如何構(gòu)建良好師生關系?這需要教師、學生、學校三方的共同努力。一是教師應從多方面進行投入。學生有向師性,作為教育過程的引導者,教師既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又要發(fā)揮自己的道德感召力和人格魅力,還要尊重個體的差異并對學生不吝信任與鼓勵。二是學生應主動參與進來。作為師生關系不可忽視的重要一方,學生也應突破傳統(tǒng)師生關系的壁壘,主動與老師進行心靈的對話、觀念的交換、思想的碰撞。影響學生主動性表現(xiàn)的范圍是比較大的,以上這些舉動無疑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有了對“師”的信任會一定程度上衍生為對“他人”的信任。三是學校應樹立“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看到信任型師生關系的隱性作用,看到學生在校的人際關系狀況與其未來社會性發(fā)展進程、水平緊密相關,因此應把相互信任加入組織文化中。在這種信任的環(huán)境中,學校、教師、學生成為關系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學生能夠主動配合教師完成教學工作,同時也有了更充裕的時間進行師生交往,從而更加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有效建立。因此,在和諧氛圍中,更容易孕育出信任的種子。
3 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
課堂心理環(huán)境是班級群體對班級成員的學習產(chǎn)生潛在影響的氣氛和環(huán)境,這種氣氛和環(huán)境會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潛在影響。良好課堂心理環(huán)境的營造,得益于師生共同構(gòu)建更加和諧積極的學習認知、情感與行為體系。要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一是樹立并強化學習共同體觀念。佐藤學曾提到學習應在與事物、他人及自身對話的活動過程中,轉(zhuǎn)變成一種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3]。學習共同體即是促成學生探索并構(gòu)建世界、同伴、自我的三位一體實踐。教師需帶領學生樹立起學習共同體觀念,以有效促成師生、生生間多點面多時段的溝通,增強彼此的心理相容性,提升信任感。二是制定并訓練合理的合作及競爭機制。在課堂中,可用小組合作、組間競爭的方式適當展開項目式教與學,明確組內(nèi)分工,并以積分制激勵各組展示及其他組查漏補缺。學生在強指向性的共同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也在對抗與融合之中建立更高的信任感。三是建立并執(zhí)行有效的干預及反饋機制。在交流與碰撞的導向之外,教師也需適當干預,把控師生、生生互動節(jié)奏,及時反饋學生們的展示及互動效果,促進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更好的感悟與成長。在正向反饋機制的激勵下,學生更易增強自我能動性,敞開心門,促成師生、生生間信任生成的良性循環(huán)。
4 重視中小學生情緒能力的培養(yǎng)
有研究對相關文獻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信任易受情緒的影響,相對于中性情緒,消極情緒會對信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積極情緒則對信任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4]。消極或積極情緒的出現(xiàn)不可避免,但是怎么應對這些情緒?情緒能力不可缺少。它是指在社會性個體感知和理解他人情緒并表達出合適的情緒,并加以反饋使自己能妥善處理人際關系的一種綜合能力。在中小學生中,情緒能力好的學生不僅在學業(yè)成績、師生關系、親子關系和同伴關系等方面有良好的表現(xiàn),而且在自我信任和信任他人方面也得到較好發(fā)展。建設良好的情緒能力培養(yǎng)體系需要家長和學校方面共同參與,必須將方案具體落實到情緒能力的多個方面。其一,情緒能力的運用始于感知,情緒主題繪本故事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兒童情緒感知能力發(fā)展。值得注意的是,家長或老師應該擔任引導者角色,在學生出現(xiàn)偏差或疑難時應及時給予幫助。其二,情緒的理解是整個情緒運用中的重點。角色扮演類游戲可幫助個體理解他人的情緒。在游戲中,老師或家長應引導孩子去了解所扮演角色情緒的來源和原因,只有把握住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才能更為準確地理解情緒的內(nèi)容和感受。其三,情緒的產(chǎn)生往往是快速而激烈的,在強烈情緒情境中個體可能會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此時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認知重評和表達抑制是情緒調(diào)節(jié)的兩種常見策略。認知重評是指改變對情緒事件的理解,改變個人對情緒事件意義的認識,從而使情緒反應降低;表達抑制指抑制將要發(fā)生或者正在發(fā)生的外顯情緒表達行為,涉及自我控制能力。學??砂才艑iT的主題性活動讓學生了解、掌握并學會使用這些策略。綜上,情緒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循序漸進,合理引導,最終使個體處于較為積極的情緒環(huán)境,從而促進信任的提升。
5 指導中小學生進行合理的信任判斷
中小學生常被告知要信任周邊的人和事,殊不知,正是由于這種觀念,不少學生無法進行合理的判斷。很多人在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進行教育時都推崇信任教育,并把它視為素質(zhì)教育的重點內(nèi)容。在信任教育的基礎上,應指導中小學生進行合理的信任判斷,以適應學校文化及社會要求。首先,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人和事進行正確判斷。中小學生在對人進行可信度判斷時會先依賴于個體面部特征,然而,初次與他人接觸時,應保持信任也要有警惕心,在與對方不斷的交往中再進行信任判斷以獲取更多可靠信息。其次,將信任教育滲透到各學科中,指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信任判斷。教師應廣泛參與到信任教育中,將學科與信任教育相結(jié)合,課前與學生談話交流,了解其情緒,課中正面回應學生的提問,課后與學生積極探討。教師足夠的信任能使得學生自信心倍增,且能擁有被信任的滿足感,從而形成更深層次的信任判斷。最后,加強多方團結(jié)協(xié)作,制定合理有效的信任教育活動課程。師師之間、家校之間、學校及社會積極進行探討合作,根據(jù)學生發(fā)展特點及社會發(fā)展趨勢,為信任教育活動課的實施提出有效意見,學校及社會對多方提出的建議進行篩選采納,并付諸實施。
總而言之,中小學生信任的提升,不僅依賴于誠實守信的教育氛圍營造與學生合適的信任環(huán)境的構(gòu)建,還依賴于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既要保持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注意學生情緒的穩(wěn)定性,又要指導學生有規(guī)則地對人對事進行合乎情理的判斷。只有家校主動合作、校內(nèi)外積極配合,才能使得中小學生的信任感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馬錦君.誠信內(nèi)涵的現(xiàn)代詮釋[J].南方論刊,2010(8):95.
[2]王永明,亓玉慧,王曉誠.論信任與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C].當代教育評論2016(第3輯),2016.
[3]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創(chuàng)造活動、合作、反思的綜合學習課程[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3.
[4]袁博,孫向超,游冉,等.情緒對信任的影響:來自元分析的證據(jù)[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8,16(5):632-643.
(責編:楊梅)
作者簡介:湯春暉(1970—),女,湖南岳陽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生發(fā)展與數(shù)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