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博 秦立成 彭甲志 高瑩瑩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61)
半潛起重船海上吊裝施工時運動導致吊纜受力過大,為了減少受力,本文對普通缸、復合缸、串聯缸和并聯缸吊機的升沉補償裝置進行了探討,研究了升沉補償裝置機理并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減少了升沉運動導致的被吊重物產生過大的受力。橫搖和縱向運動可由萬向節(jié)運動補償裝置來克服,縱向和橫向平面內運動可由螺旋槳的動力定位或系泊限制系統(tǒng)補償。垂向升沉運動會對起重機設備產生較大的影響,由于過大的升沉運動會導致被吊重物產生過大的運動,并且產生較大的起重力。因此,需要研究相關的補償裝置以便減小垂蕩運動對被吊物的影響。
目前根據能量來源的不同可將升沉補償系統(tǒng)分為主動、被動和半主動三種。主動系統(tǒng)由液壓泵供電,滯后幅度小,補償的精度很高,但耗費能量大。被動系統(tǒng)能量全部來自船舶升沉產生的運動,無需附加電源,但滯后非常嚴重,精度補償低。半主動系統(tǒng)綜合了前兩種系統(tǒng)的優(yōu)點,由蓄能器和液壓泵提供能量,既能兼顧提高補償精度,又能降低系統(tǒng)能耗。在實際應用中,船用起吊設備將在2級~6級海況下作業(yè)發(fā)生劇烈的升沉運動,利用升沉補償系統(tǒng)可以減小升沉運動,從而使起重機能夠正常起升作業(yè)。
常見的主動升沉補償系統(tǒng)通常采用四種設計方案,即普通缸、復合缸、串聯缸和并聯缸。圖1顯示了氣缸系列的設計方案。雙缸系列是在一條直線上使用主動缸2和被動缸1。該方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進行力的疊加,利用能量實現了升沉的補償。主要能量由被動氣缸提供,而較少的能量由主動氣缸提供,這使得兩個氣缸很難協(xié)調,主要是因氣缸1的尺寸大,氣缸2的尺寸相對小。加上雙缸串聯使用,安裝難度很大,因此船舶甲板上需要預留較大的安裝空間,實際應用很少。
并聯系統(tǒng)有兩個主動缸、一個被動缸,分布如圖2所示,被動缸2、主動缸1,3的活塞桿頂部與滑輪支架由柔性連接。位移提升由被動油缸2進行補償,系統(tǒng)的負載慣性和摩擦主要由兩側主動油缸負責補償。該系統(tǒng)減少了縱向安裝在船體上所占的空間,并且在運動過程中主動缸和被動缸之間的連接類似于差動連接,提高了響應速度。
普通油缸方案如圖3所示,采用了單缸的主要形式,代替了被動缸與主動缸,避免了多缸在空間上的配合;單缸的優(yōu)點:結構緊湊,在船體上占用的安裝空間小,體積小,缸體數量少,系統(tǒng)簡單;只有一個缸,減小系統(tǒng)耗能,提高了機械效率。但是在無桿腔油口處,蓄能器與主動液壓系統(tǒng)協(xié)同完成補償動作實現難度較大。
如圖4所示的復合油缸設計方案,在保留了單液壓缸方案的優(yōu)點基礎上,還能夠方便地實現由蓄能器來補償負載大部分的升沉位移,液壓泵只向復合缸的B腔、C腔供油,其能量用來抵消系統(tǒng)摩擦力和負載慣性,降低能耗;同時,復合缸的B腔與C腔截面相等,流量進出B腔與C腔的一致。復合油缸的空間結構相對復雜,設計制造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由于空間的復雜性,在制造上和維修成本上都會大大增加成本。
本升沉補償裝置整體方案選為復合液壓缸式升沉補償系統(tǒng)。其中液壓缸作為執(zhí)行件采用集成了主動缸與被動缸性能的復合缸形式,如圖5所示。
復合缸包括三個腔分別是A腔、B腔、C腔,A腔與蓄能器連接是通過a口,B腔與蓄能器連接是通過c口,C腔與蓄能器連接是通過c口。當復合缸只起被動缸的補償作用時,B腔就與C腔連接,即通過油管連接b口與c口。從圖中可以看出,B室和C室的油速相同。為了使B室在單位時間內排出的油量與進入C室的油量相同,必須使B室與C室具有相同的工作面積。
其工作原理如下:
1)當船舶靜止時,升沉補償系統(tǒng)不工作。
2)在平靜海面上工作時,可切換到被動升沉補償模式。此時,旁通閥10開始連通,方向閥7在中間位置工作。船舶上浮時,由于活塞的慣性作用下保持平衡,A室的液壓油將會被壓回到蓄能器,C室的容積減小,活塞桿縮回,液壓油將會被壓到B室,以補償負載上升的位移。當船舶下沉時,A室容積變大,蓄能器中的油被壓回A室,B室中的液壓油被壓回C室,補償下降的位移。
3)惡劣海況作業(yè)時,應切換模式。船舶上升時,活塞在慣性作用下將會趨于平衡位置,A室容積減小,液壓油將被壓回蓄能器中??刂破?1使閥7在正確的位置工作,液壓油通過端口b壓入腔室B,補償負載的位移上升。當船體下降時,A室容積增大,蓄能器將液壓油壓入到A室,同時控制器11向左連接換向閥7,液壓油在變量泵的作用下進入C室。腔室B中的液壓油返回油箱通過b端口,驅動活塞桿向外伸出,以補償負載的向下移動。
升沉補償裝置參數確定及優(yōu)化技術協(xié)議書中關于升沉補償裝置給出的具體設計參數如表1所示,先分析船舶升沉運動規(guī)律及補償運動規(guī)律,再根據設計方案及技術要求完成主要部件的計算。
表1 油缸式主動升沉補償系統(tǒng)設計要求
海浪的運動可近似寫為:
(1)
波浪的運動近似為正弦運動,表示為:
(2)
波浪運動頻率與船舶的升沉運動相同且振幅較小時:
(3)
不受船體運動的影響時,補償運動應滿足:
(4)
以上各式中,T為海浪周期;θ為初始相位角;H為海浪波高;μ為船的升沉位移與海浪波高之比。
與普通油缸的計算方法一致,其尺寸標記如圖6所示。
當工作載荷m=500 t,載荷Q=4 900 kN。
最大靜拉力為:
(5)
其中,mh為滑輪組倍率,本系統(tǒng)取m=1;ηz為滑輪組效率;ηD為導向滑輪效率。
液壓缸實際推力為:
(6)
其中,ηm為液壓缸機械效率。
平衡的方程:
(7)
內徑的計算:
(8)
其中,μg為液壓缸負載率;d為復合缸的內徑;η為液壓缸的總效率;p為系統(tǒng)的壓力。
復合缸體壁厚的影響:
(9)
其中,[σ]為缸底材料的許用應力;k0為缸體壁厚,m。將數據代入式(10),得k0≥199.5 mm。
在升沉補償完全被動式系統(tǒng)模式下,B室與C室的流量與作用面積相同。
(10)
當p≥7 MPa時,d1/d0=0.7,代入式(8),初選d0=770 mm,d1=540 mm。
復合油缸活塞桿為空心結構,因此桿壁的應力σ必須小于其材料的許用應力[σ]:
(11)
其中,k1為活塞桿壁厚,m;[σ]=σb/1.4,σb為材料的抗拉強度,當為無縫鋼管時,σb=100 MPa~110 MPa,此處取σb=100 MPa。解得,k1≥74.5 mm,取k1=75 mm。
設計中要求最大的升沉補償高度為±1.5 m,滑輪組為單倍率設計,根據式(6)可知,活塞桿補償距離為1.2 m,根據設計手冊GB 321—1980優(yōu)先數和優(yōu)先數列,取活塞行程l=1 250 mm。
長度L公式:
L>l+K+C
(12)
其中,l為活塞行程,m;L為缸體長度,m;活塞的厚度K=(0.6~1)d。
油口直徑滿足下面的公式:
(13)
代入數據計算得da=27.9 mm,圓整為da=30 mm。
缸底有油口的缸底厚度滿足下面的公式:
(14)
根據p=0.25[σ],取[σ]=126 MPa。代入數據并圓整得,h=200 mm。
根據以上計算,復合油缸設計參數見表2。
表2 復合油缸相關參數
在海上風、浪、流的作用下起重船將產生六個自由度方向的運動,在起吊作業(yè)中被吊物將一起運動,導致吊纜受力過大。本文的研究成果不僅為常規(guī)項目提供了技術支持,也為我國后續(xù)深水半潛式起重船吊機設計提供了參考。研究對比分析了四種油缸式的升沉補償方案,通過對項目給定的海況、船舶升沉運動規(guī)律、補償運動規(guī)律及液壓系統(tǒng)的綜合分析,提出了采用復合液壓缸式升沉補償系統(tǒng)的方案,并完成液壓系統(tǒng)原理及主要部件的設計計算,包括:系統(tǒng)壓力、系統(tǒng)流量、復合油缸、蓄能器等,給出了油缸、蓄能器及系統(tǒng)的主要設計方法及設計參數,為副起升500 t升沉補償功能的系統(tǒng)設計及進一步的元件選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