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石波
天津市寧河區(qū)醫(yī)院放射科 (天津 301500)
肺癌是一種進展快、治療難度大、病死率高的惡性腫瘤,由于早期無特異性癥狀,導致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喪失最佳手術時機,預后較差[1]。因此,提高早期肺癌的診斷準確率非常重要。目前,臨床上主要采取常規(guī)多層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檢查進行早期肺癌診斷,其高分辨力、高敏感性、圖像清晰、支持多層重建等特點已經得到臨床上的一致肯定。但由于其輻射較大,可能對患者機體功能造成不良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臨床應用。有研究發(fā)現(xiàn),低劑量64排多層螺旋CT(64 multi-slice spiral CT,64-MSCT)檢查可彌補常規(guī)MSCT 檢查的不足,更具應用價值[2-3]。因此,本研究將在早期肺癌診斷中應用常規(guī)MSCT 及低劑量64-MSCT 兩種檢查方法,并分析其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進行檢查的57例早期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9例,女28例;年齡33~72歲,平均(57.85±9.44)歲;左肺23例,右肺27例,雙肺7例;病理類型,鱗癌23例,腺癌17例,大細胞癌11例,鱗腺癌6例。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校批準。
納入標準: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早期肺癌;接受常規(guī)MSCT、低劑量64-MSCT 檢查;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肺穿刺、CT 檢查禁忌證;嚴重的器官衰竭;胸廓畸形、心臟病等。
使用德國西門子64 排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 機,檢查時,患者取仰臥位,采取頭部先進入的方式,屏氣檢查,掃描范圍由肺尖到肺底。
常規(guī)MSCT 檢查:設置電壓120 kV,電流250 mAs,螺距1.375∶1,層厚1 mm,掃描5~8 s,然后注射造影劑進行肺部增強掃描,4 ml/s,使用3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沖管。
低劑量64-MSCT檢查:設置電壓120 kV,電流40 mAs,螺距1.375∶1,層厚1 mm,掃描5~8 s,肺部增強掃描同常規(guī)MSCT 檢查。
比較兩種檢查方法對CT 征象及不同大小腫瘤的檢出情況。
兩種檢查方法對分葉征、空泡征、鈣化灶、壞死、胸膜凹陷征的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法對CT 征象的檢出情況比較[例(%)]
兩種檢查方法對<5 mm、5~10 mm、>10 mm 腫瘤的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式對不同大小腫瘤的檢出情況比較[例(%)]
早期肺癌一般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可出現(xiàn)胸悶、發(fā)熱、咳嗽、痰中帶血、咯血等癥狀,治療難度較大,且5年生存率較低。因此,做好早期篩查是改善預后的關鍵。MSCT 檢查是目前早期肺癌篩查的主要手段,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及分辨力,有利于微小病變的發(fā)現(xiàn)[4]。但常規(guī)MSCT 檢查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現(xiàn)為輻射較大,輻射量可達到X 線的數(shù)百倍,可能造成機體損害,甚至基因突變,具有一定的致癌風險。因此,如何在保障檢查效能的同時減少輻射量已經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5-6]。
一般認為,輻射量與圖像質量是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適當提高輻射量可增強病灶的顯示效果,但同時也會增加機體損害,而減少輻射量可降低機體損害,但圖像質量降低,圖像噪聲增加[3-7]。以往臨床上主要采取優(yōu)化掃描程序、增大螺距、調節(jié)自動管電流等方式減少輻射量,但效果不理想。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應用迭代重建技術、改善原始數(shù)據(jù)重建算法,可在保障圖像質量的同時減少輻射量,尤其適用于肺部疾病患者[8-9]。本研究結果顯示, 兩種檢查方法對分葉征、空泡征、鈣化灶、壞死、胸膜凹陷征的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檢查方法對<5 mm、5~10 mm、>10 mm 腫瘤的檢出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種檢查方法對CT 征象及不同大小腫瘤的檢出情況均具有較高一致性。
綜上所述,低劑量64-MSCT 檢查可滿足臨床診斷需求,且能夠減少輻射,提高檢查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