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強,秦水介
(1.貴州大學大數據與信息工程學院,貴陽 550025;2.貴州省光電子技術及應用重點實驗室,貴州 550025)
在多通道應用與多目標的跟蹤過程當中,必須要滿足無線通信對寬帶的高要求。在無線通信市場相關需求帶動下,寬帶的高精度與大延時寬帶數控延遲線已成為研究的重點。寬帶數字通信技術的核心技術是微波信號的接收系統(tǒng),其數字延遲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高的優(yōu)點。基于此,設計一款有小尺寸和優(yōu)異微波性能的GaAs微波單片集成數控實時延遲線電路。設計選用砷化鎵材料和微波單片集成電路技術,以電路和電磁場模擬相結合的方式構造,同時,延遲支路中的所有延遲位均采用常數的延遲網絡。為達到高的電阻延遲精度和大量的延遲度,在設計中全面考慮了工作頻率、插入損耗、總延遲、VSWR等方面的設定,最終確保實測結果滿足設計的相關需求。
設計基于中國電子集團公司的第十三研究所高爐生產線的相關研究,充分利用ADS仿真軟件,對相關元件的平面電磁場進行建模和仿真,使用各種設備和門來開發(fā)具有延遲特性的實時數字控制延時模型。
為建立高精度的MMIC數控實時延時模型,開發(fā)一種可在芯片上進行測試的采用數字數控實時延時單元的模塊電路。它包括開關功能和各種無源組件,以構成一個完整的實時延遲單元。該方法可以校準寄生的相關效應(交叉,相連,后孔彎曲等)引起的實時延遲芯片上的相關難題。同時,還需在更寬的頻率范圍內進行詳細分析,以消除MICCNC設計過程中其他因素的影響[1]。
NC實時延遲電路的設計中需要較小的門寬有源器件。為了建立高精度且易于使用的有源器件模型,在此外制作了具有相同總柵極寬度和不同連接模式(即源、漏、柵三極的垂直及并行連接)的器件模型,電路設計版圖如圖1所示。此種設計布局靈活,并與已有模型完全對應,保證了模型的準確性,提高了設計的成功率。
圖1 有源器件模型版圖
首先考慮低實時延遲位。為減少芯片的總面積,通常使用恒定電阻網絡來實現NC實時延遲位。低實時延遲位是由兩個互補FET器件控制的自切換恒定電阻器網絡來實現的。與傳統(tǒng)方法的SPDT開關相比,它具有自切換的恒定電阻網絡拓撲結構,插入損耗與芯片面積都較小,且是通過耦合微帶線來實現的[2]。在電路的設計過程中,無源部件采用電磁場模擬仿真設計;有源部件的設計對器件尺寸和微帶線間距進行了優(yōu)化,在整個工作頻帶內實現了平坦的延遲時間。然而,在平坦的延遲時間段內,較小的插入損耗和良好的回波損耗之間仍然需要更細致的權衡。
對于高實時延遲位,經過實驗發(fā)現:當截止頻率為20 GHz時,單個恒阻網絡的最大延遲為16ps,對于較大的延遲位,截止頻率則小于20GHz。因此,單個恒定電阻網絡的延遲位減少到僅有3位。高實時延遲位采用SPDT開關延遲單元的結構來實現延遲,其拓撲結構如圖2所示。這種拓撲需要四組開關設備工作在延遲及參考狀態(tài)下,以實現實時延遲。其中,并聯的四個開關可以改善拓撲的隔離度,而串聯的四個開關將給電路帶來更多的插入損耗。電阻器網絡在寬頻帶上具有良好的延遲區(qū)域,并且延遲時間可以增加多個恒定電阻器網絡的級聯。
圖2 恒阻網絡的拓撲結構
在整個電路設計過程中,通過對大量多端口恒定電阻網絡的平面電磁場仿真,優(yōu)化了具有良好匹配性的單個實時延遲位。根據系統(tǒng)規(guī)范和芯片布局的實際要求,無需優(yōu)化電路,只需級聯每個基本實時延遲位即可。
GaAsMMIC的研制流程主要包括工藝加工平臺與外延材料選定、元器件模型的表征、電路設計與驗證、模型的動態(tài)完善與電路改進、電路測試分析、電路可靠性試驗等。
綜合考慮上述各方面因素,根據延遲量的不同,選取適合的延遲拓撲結構,并且通過現場仿真、隨時改進來提高模型精度與設計的合理性[3]。
具體電路研制的相關指標為:
工作頻率:2GHz~18GHz;
總插入損耗:<23dB;
延時位數:6位;
延時步進:5ps;
輸入駐波比:<2.5:1;
輸出駐波比:<2.5:1;
總延時量:315ps。
與HEMT和MESFET器件相比,PHEMT器件具有器件增益高、工作溫度低、電流密度大、閃爍噪聲低和工作頻率高等優(yōu)點[4]。對其外延材料進行選取,微觀結構是影響GaAs器件微波性能的重要考慮因素。通過優(yōu)化多層微結構并調節(jié)每一層的濃度和厚度,可提高器件的微波性能及器件可靠性,選擇合適的外延材料微觀結構十分重要[5]。
PHEMT器件的特性來自于AlGaAs/InGaAs異質結的特殊能帶結構。為提高器件的擊穿電壓,PHEMT器件結構采用雙槽結構。同時采用Aias或Ingap雙蝕刻工藝,以提高芯片和批次之間的一致性。根據NC延遲線單芯片的微波性能,在材料設計中將InGaP用作腐蝕終止層。InGaP和GaAs之間的摻雜濃度差很小,能夠降低腐蝕終止層對PHEMT器件導通電阻的影響[6]。InGaP腐蝕終止層的厚度也做了優(yōu)化,以減少對器件性能的影響。
AlGaAs層的厚度和構成需要特別考慮。為降低串聯電阻,該層越薄越好;然而,如果AlGaAs層的厚度過薄,陷阱中的電子就會被肖特基勢壘吸收。
工作頻率、插入的相關損耗、全態(tài)幅度的波動、全態(tài)駐波比、總延時的誤差等因素,在設計中都要有所考慮。首先要優(yōu)化單個基本位,然后優(yōu)化每個基本位的集總參數電路,以獲得最佳拓撲和集總參數值。然后根據單個基比特的優(yōu)化結果,進行多比特級聯優(yōu)化。當考慮延遲附加幅度波動和延遲平坦度指數時,每個基本延遲比特需要考慮其他基本比特的附加幅度波動。通過互補設計使每個基本位延遲附加幅度波動,可達到所有狀態(tài)延遲附加幅度波動的目的。將每個基本延遲位優(yōu)化到最小駐波,可在隨后的完整單片實時延遲線優(yōu)化中使各位之間的相互影響盡可能小[7]。
對于6位NC實時延遲線,有64個狀態(tài),128個輸入和輸出端口。根據真值表合并每個位并將每個位設置為不同的工作條件,所有延遲狀態(tài)都可以確定數百個優(yōu)化變量和目標。設計時應先針對每個簡單的延遲位,然后根據級聯要求對電路進行整體分析[8]。
對芯片進行片內微波測試與評估,觀察測量結果與電路設計預期的吻合程度。尤其需要關注多態(tài)延遲幅度波動指數。通過電磁場仿真,精確設計微波傳輸每種狀態(tài)的延遲精度和回波損耗。
延遲電路的測試電路圖如圖3所示。
圖3 延時線測試電路圖
電路板通過SMA連接器和同軸電纜連接到測試設備。電阻和電容值與相關器測試板上的值一致。測試電路板實物圖片如圖4。延時線與芯片在測試中的實際連接情況如圖5。
圖4 延時線測試電路板
圖5 延時線測試芯片圖
當輸入信號為8dBm時,測得的群延遲和相位如圖6所示。圖中上部分是群延遲測試結果;下部分是相位測試結果。由于相位的縱軸是從-1800到1800,此處折疊了波形。頻率范圍為0.5 GHz~3.5 GHz,在2.5GHz下延遲范圍為1ns~2ns,頻率為2.5 GHz以上已發(fā)生失真。發(fā)生失真主要是由于巴倫變壓器的插入損耗大于2.5GHz所致。使用網絡分析儀測量群延遲的結果與實際結果存在相位差,需要把相位從-180改為180。當實際相位連續(xù)變化,網絡分析儀的相位會突然變化,也會帶來一定誤差,后期使用網絡分析儀差分計算可有一定改善[9]。與相關器測試電路板類似,由于元件和端口的重疊,輸出信號的衰減也很明顯。將0dBm 2GHz信號添加到輸入時,通過頻譜分析儀觀察到輸出信號的頻譜。在不平衡變壓器上,金屬布線和匹配網絡會導致大約20dB的總衰減,這對測試結果有很大的影響,難以準確地測試增益的特定值。
圖6 延時線群延時測試結果
最后對設計結構進行時域測試[10]。圖7給出了示波器的時域測試結果。其輸入的信號功率是8 dBm,頻率是500MHz。根據波形,輸出的延遲為1.23ns。在使用時應使相關的測試探頭直接連接到I/O已有端口,以便更改相應的網絡。由實際測試可知,16級延時線的功耗為33.7mW。
圖7 延時線時域測試結果
基于對GaAs MMIC寬帶數控實時延遲線的工作原理的認識與分析,設計一套配置方案,實現了將PHEMT控制器件實際運用在寬帶延時線芯片當中的技術初衷。通過版圖改進設計,對延時拓撲結構進行優(yōu)選,合理安排了級聯順序,為今后同類電路設計優(yōu)化提供了依據。設計最終實現的GaAsMMIC寬帶數控延時線模型,其芯片電路通過測試分析,展現了更好的回波損耗和更小的回波損耗插入損耗波動,證明了GaAs MMICCNC實時延遲線芯片無論是在產品性能指標上還是在制造工藝公差上,都已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