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東
【文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年已經畫上了句號。對于很多人來說,2020年是充滿變動和挑戰(zhàn)的一年,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國際局勢風云變幻,有巨星隕落,有后浪興起……這樣的一年,我們的語文生活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涌現出什么新鮮的語詞?經過讀者征集、網友投票、專家和媒體評選,《咬文嚼字》編輯部選出了“2020年十大流行語”,分別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颯”“后浪”“神獸”“直播帶貨”“雙循環(huán)”“打工人”“內卷”“凡爾賽文學”。
對以上材料你有怎樣的認識和思考?請從“2020年十大流行語”中任選一個,寫一篇文章,闡明你的見解。要求:①題目自擬,角度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襲、套作。
【寫作指導】
本題審題難度不大,考生應從“2020年十大流行語”中選擇自己熟知的一個去寫。寫作時應注意挖掘流行語背后的深層東西。以下三個角度都是不錯的選擇。
1.挖掘精神成長的必需元素
流行語中有精神成長的必需元素。比如“凡爾賽文學”——一種“以低調的方式進行炫耀”的話語模式,也稱凡學。這種話語模式先抑后揚,明貶暗褒,用苦惱、不開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比如,有人自炫長得瘦:“好羨慕那些輕輕松松就長胖了的人,我一個月吃了好多東西以為能到90斤,結果……太不公平了,我想哭!”“凡爾賽文學”的得名源自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這部作品細致刻畫了18世紀末法國凡爾賽宮貴族生活的浮華奢靡,網友以“凡爾賽”借指高檔、奢華的生活。2020年11月初,一個微博認證為作家的網友,在微博上用“平實”的文字記錄她的“高貴”生活,引來網友吐槽?!胺矊W”因此而爆紅,網上掀起了一場“凡爾賽文學”創(chuàng)作大賽。實際上,現在的“凡學”作品多數已不再是炫耀,而僅是一種調侃。
2.挖掘社會主流價值觀
流行語中有社會主流價值觀。比如“打工人”。相比于本指做工,多用于臨時性的工作的“打工”,“打工人”原本多指從事體力勞動的人,通常為外來務工人員。2020年9月22日,一名網友在網上發(fā)了一條自拍的短視頻,視頻中他做出要出門打工的樣子,并說:“勤勞的人已經奔上了塔吊,你卻在被窩里伸了伸懶腰,你根本沒把自己的生活當回事兒。早安,打工人!”這個視頻引來大量關注與模仿,“打工人”一詞隨即引爆網絡。在流傳中,“打工人”的適用范圍擴大,指稱對象多元化,幾乎成了各行各業(yè)勞動者的統(tǒng)稱。無論是社會精英還是普通職員,無論是腦力勞動者還是體力勞動者,都稱“打工人”。
3.挖掘有益的人生哲理
流行語有善意的提醒,是人生的教科書。比如“內卷”?!皟染怼庇址Q“內卷化”,本是社會學術語,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更高級模式的現象。2020年下半年,有幾張圖片刷屏:有人騎在自行車上看書,有人邊騎車邊用電腦,有人的床上鋪滿了一摞摞書……“邊騎車邊用電腦”的同學被稱為“卷王”登上熱搜?!皟染怼绷餍虚_來,高校學生用它指非理性內部競爭。有同學舉例:老師要求論文五千字,不少同學為評優(yōu)寫了一萬字,甚至更多。人人都超要求完成任務,但獲優(yōu)比例并未改變?,F在,“內卷”從大學生群體中“出圈”,各行各業(yè)內部的非理性競爭都以“內卷”稱之。專業(yè)人士指出,發(fā)展中出現停滯階段很正常,關鍵是要有效地進行理性競爭,呼吁相關行業(yè)正視非理性的“內卷”現象,積極探索“去內卷化”的改革之路。
【備考素材】
2020年12月4日,《咬文嚼字》雜志編輯部發(fā)布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包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颯”“后浪”“神獸”“直播帶貨”“雙循環(huán)”“打工人”“內卷”“凡爾賽文學”等十個詞語。2020年十大流行語有三個方面的突出特征:1.反映了時代特征。“抗疫”是2020年的年度主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颯”“后浪”“神獸”“直播帶貨”“雙循環(huán)”等等,無不與“抗疫”主題相關,都帶上了這一年度的特征。2.弘揚了正能量?!兑慕雷帧吩u選年度流行語,一直將“弘揚社會正能量”當成核心標準。2020年把宣傳抗疫成就,歌頌抗疫先進,宣揚抗疫精神,以及弘揚在抗疫中展現出的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品德,當成評選流行語的“中心思想”。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后浪”“颯”等等,就是在這一“中心思想”的指導下評選出來的。3.引導了健康生活。2020年入選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直播帶貨”“雙循環(huán)”“凡爾賽文學”“逆行者”“颯”“后浪”“神獸”“打工人”等詞條都體現了這一特點。
《新周刊》發(fā)布2020中國年度新銳榜,“封”為年度漢字
2020年12月23日,由《新周刊》主辦的2020中國年度新銳榜榮譽盛典在北京舉行。在盛典現場,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揭曉并解讀“2020新銳榜”年度漢字。自2012年起,《新周刊》都會緊貼當年社會變化,評出年度漢字。2020年,《新周刊》如約選出了2020年的年度漢字——“封”。其他獲得提名的漢字還有:浪/疫/云/宅??梢哉f,“封”字的當選在情理之中,隨時隨地的“封”無疑成了2020年的生活底調。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所有離漢通道暫時關閉。這是一次反應迅速、勇敢的決定。從這天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武漢人的生活被徹底“封”了起來。武漢以局部的犧牲挽救了大局,這是座英雄的城市。緊接著,“封城”“封村”“封機場”“封國”的新聞接踵而來。為了控制疫情蔓延,全國乃至全球進入了封鎖狀態(tài)。大部分中國人2020年的春節(jié)都是在家里度過的。一個“封”字,演繹了太多世間冷暖。幾乎所有學校、商業(yè)活動、公共交通工具停擺,這造成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買菜難、上班難、出行難。很多平日里隨手就能解決的小事,在疫情期間顯得步履艱難。
云上自在,更要生活精彩
最近,“云自在”一詞在年輕人中流行了起來。很多人對此或多或少都有過切身經歷:在視頻博主的作品里放下浮躁、游離在鄉(xiāng)間,“體驗一把不屬于自己的安寧”;工作之余看看慢綜藝,暫別快節(jié)奏的生活,沉浸于“生活在別處”的田園牧歌;周末刷刷直播,在“民謠+遠方”的詩意里,享受一段愜意時光……在屏幕里體驗自在人生,在云端暢想別樣生活,或許就是“云自在”的本意。別樣的生活,總是令人向往,甚至給人慰藉的力量。在水泥森林里待久了,滿目蒼翠的鄉(xiāng)野和詩情畫意的遠方,自然能夠沖淡疲勞,讓人眼前一亮。工作忙碌,生活喧囂,偶爾的悠遠情致,能讓人跳出方寸之所,承載人們對詩意棲息的向往?!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在現實中或許并不那么容易實現,而慢綜藝、視頻博主,恰恰為我們搭建了一個“擬態(tài)環(huán)境”,讓我們通過屏幕,觸摸無法抵達的遠方。可以說,“云自在”的流行,在于一種“愿望的投射”,是一種“替代性滿足”。更進一步,心境往往是生活的投射。在屏幕里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既是為了與現實短暫疏離,更寄托著對“另一種生活狀態(tài)”的憧憬。生火、做飯,劈柴、喂馬,固然是一種風景,但它的意義更在于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里發(fā)現精彩、尋找意義,把一成不變的日子過成詩。
【時評引路】
“打工人”自嘲背后也有堅韌與奮斗
針未尖
最近,“打工人”這個詞火了,不僅有各種段子和表情包在網上流傳,就連朋友之間聊天,可能都會先問候一句:“你好,打工人!”在這里,“打工人”是對所有從事體力勞動或者技術勞動的人的統(tǒng)稱。無論是在工地搬磚的工人,還是坐在辦公室“996”的白領,抑或是中層領導、創(chuàng)業(yè)者,都可以自稱“打工人”。
“累嗎?累就對了。早安,打工人!”“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打工人!”“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網友熱傳或自創(chuàng)的這些關于“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充滿自嘲與寬慰,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很容易讓人產生強烈的共鳴,特別是最初滿懷夢想,最終受困于現實或只能接受現實的年輕人。
“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流行的背后,是年輕人對某些職場現實的“吐槽”,對生活重擔的調侃。想當初,剛入社會,年輕人普遍想“干一番事業(yè)”“拼一份前程”,然而,隨著時間一步步往前推移,才發(fā)現現實總是沉重的,“干事業(yè)”“拼前程”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是白領還是藍領,無論是上班族還是創(chuàng)業(yè)者,工作不一定就是干事業(yè),但一定是打工——本質上仍是賺錢生存生活、買房買車、結婚生子、奶粉尿不濕、子女的教育等等。正因如此,“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能成功跨越各行各業(yè)的職業(yè)身份,形成一種共識,其實大家都是“打工人”。
對某些職場現實的“吐槽”,對生活重擔的調侃,從某種意義上講,表明不少年輕人在自我認知上實現了覺醒,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年輕人最終要學會務實地工作與生活,多務實、少務虛才是年輕人常態(tài)化的前進方向。有人說,年輕人至少要將70%的精力用于務實,最多將30%的精力用于務虛。而多務實、少務虛的前提就是認清自己,構建一種實際的身份認同,不把時間與精力,過多地浪費在不切實際的憧憬與幻想上,從而對未來充滿迷茫。
另一方面,在自我認知上覺醒,認識到大家都是“打工人”,有助于消除“職業(yè)鄙視鏈”,至少可減輕職業(yè)鄙視程度。正如網友所說,長期以來,人們喜歡把職業(yè)分成三六九等,工資低下、待遇不好、干苦活重活的群體才叫“打工者”;每天坐辦公室、寫代碼、談生意、開會議等群體才叫“為夢想奮斗”,甚至于金融從業(yè)者看不起程序員,程序員看不起門店導購。然而,“打工人”一詞風行,不管是高管、碼農還是建筑工,大家不分職業(yè)不分薪水,坦坦蕩蕩都是“打工人”,沒有誰比誰更高貴,這是不是表明以前的職業(yè)偏見正在慢慢消散呢?
我們也要看到,“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也透露出“打工人”在沉重中的堅韌、在不甘中的奮斗、在平凡中的追求。比如,“老天爺不會辜負你的每一滴汗水,它們都會體現在你老板的賬戶余額里。早安,打工人!”“打工人,與生活負隅頑抗,與老板據理力爭,與客戶百般耐心溝通,與周一的鬧鐘搏斗,頑強不屈的意志天地可鑒?!边@些段子傳遞出,雖然人在打工,卻不卑不亢,透露出一種自嘲式的堅韌,相比于佛系、喪文化,它帶有更積極的樂觀主義色彩。
羅曼·羅蘭曾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泵恳粋€平凡的“打工人”就是如此。除了對“打工人”的自嘲予以傾聽、理解,也要意識到,工薪收入者既是勞動人口結構的主體部分,也是社會運轉的中流砥柱,“打工人”需要得到切實的保障與支持、關切和關懷,這樣他們才能帶著堅韌與奮斗,堅定地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來源:《北京青年報》)
【點評】
這是一篇極具思辨色彩的時文,對于“打工人”一詞的流行,作者不僅讀出了其自嘲的味道,也讀出了其背后的堅韌與奮斗。正因為此,作者的觀點就容易贏得更多讀者的共鳴。這也啟發(fā)了其他的寫作者,寫作時評文,不能沒有思辨意識,不能只看到一面,而不計其余,那樣,很容易讓自己的觀點失之偏頗,劍走偏鋒。
【佳作展臺】
后浪有擔當,國家有希望
——我看流行語“后浪”
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學高二(9)班張夢雅
果不出所料,“后浪”一詞赫然出現在了《咬文嚼字》編輯部選出的“2020年十大流行語”之中。眾所周知,流行語是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們記錄的是人們在某個時期的生活狀況和心態(tài),透過它們可以一窺這一歷史橫斷面的生動圖景。十大流行語難以概括一年的所有變化,但其傳遞出的國人的“愛恨情仇”卻值得回味和反思。下面,我對流行語“后浪”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及粗淺認識。(由材料引入,然后點明要針對“后浪”談自己的感受,符合作文要求。)
“后浪”一詞的走紅固然得益于何冰《后浪》的影響,但與該詞語折射出了現時代年輕人良好的精神風貌也不無關系。(對“后浪”走紅的認識,體現了思辨性。)
曾經有一段時期,社會對“90后”褒貶不一,不少人認為他們是“享受的一代”甚至是“垮掉的一代”。但是,“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通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戰(zhàn)役的檢驗,我們欣慰地看到,成長起來的“90后”,在各行各業(yè)都迸發(fā)出絢麗的光彩——有從事醫(yī)療衛(wèi)生行業(yè)的“90后”成為最美“逆行者”,不畏風險,勇挑重擔,奔赴湖北,作為“援鄂大軍”的一員;有在生產建設一線的“90后”,成為最強“突擊隊”,除夕之夜承擔著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的建設任務,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速度”;有還在高校和科研單位的“90后”,利用“宅”在家中的契機,成為盡職的“網格員”,織密了農村、社區(qū)防控網……(用事實改變人們過去對“后浪”的偏見。)
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明確提出:“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如今,透過“抗疫”,我們清楚地看到中國青年一代正在迅速成長。國家有難時,他們赴湯蹈火,沖鋒一線。在疫情全球蔓延的當下,橫向對比,中國“后浪”為國爭光,做到了“風景這邊獨好”,讓世界看到了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熏陶下的中國“后浪”體現出的愛國敬業(yè)、忠誠擔當。這讓我們心中充滿對制度的自信、對文化的自信和對未來的自信,難怪國外媒體評價,21世紀世界的希望在中國?。ㄒ昧簡⒊壬摹渡倌曛袊f》,進一步揭示“后浪”對于國家、民族的重要意義。)
“后浪”入選“十大流行語”,再次提醒國人:要看到“后浪”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皽婧M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實現了全面小康社會的2021年,新時代的中國“后浪”正書寫青春華章,貢獻青春力量;到第二個百年夢想之時,今天的“后浪”將成為大潮的中流,他們必將向世界展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ㄊ帐?,對“后浪”寄予更多、更大的期望。)
【點評】
本文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十分接地氣。新時代的年輕人沒有辜負時代的重托和期望,文章通過一系列實例展示了青年一代在各個行業(yè)尤其是當前抗擊疫情的戰(zhàn)斗中做出的貢獻和取得的成就。整篇文章引證和例證相結合,以充足的論據和嚴密的論證突出了“‘后浪有擔當,國家有希望”這一主題,讓讀者懂得了“后浪”得以入選“十大流行語”的更深層原因。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