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樂涵
2002諾貝爾化學獎 質譜分析法 普通職員
“當初我因為不想學外語才沒有繼續(xù)讀書,如今不用考外語就能夠獲得這個博士學位,還真是開心啊”
2002年10月9日,日本京都島津制造所的普通職員田中耕一接到一個奇怪的國際電話。英文差勁的他茫然地聽著對方語速極快的一通話,然后稀里糊涂地掛掉。又過了一會,制造所的電話全響了起來,全日本各大媒體異口同聲地詢問:“聽說貴司的職員田中耕一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眾目睽睽之下,田中耕一這才反應過來:難道,剛才那個沒聽懂的電話里說的是這事嗎……
這次獲獎可以說非常不可思議。因為這位大神非但沒有其他諾獎得主標配的博士學歷,連碩士也不是,甚至連電氣工程的本科學歷都差點因為外語不及格而沒能畢業(yè)……
1959年,田中耕一的母親在生下他一個月后便因病去世,于是他被過繼給叔父叔母,在他讀大學時才被告知這一事實。田中在震驚之余立志研究醫(yī)用測試儀器,希望以此告慰從未見過的生母。
但田中并不是一個天分很高的學生,他好不容易在畢業(yè)后進入了專門開發(fā)科研儀器的島津制造所,開始了自己漫長的底層打工生涯。為了能一直留在企業(yè)的實驗室這類一線崗位上,他不斷放棄升職加薪的機會,也幾乎不進行什么社交活動。
在十余年的艱苦努力之后,這位與學術界不沾邊,甚至沒發(fā)表過正規(guī)論文的底層打工人終于因為開發(fā)出“軟激光脫著法”而獲獎。這種技術就是用激光電離的手段,對活細胞中的核酸、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進行確認和結構分析的方法。該技術對新藥的研制和疾病診斷,乃至食品藥品檢測等領域都有著劃時代的意義。而隨著一通獲獎電話,田中耕一也達成了人生逆襲:被老板火線提拔為公司董事(依舊被田中拒絕),還被母校光速授予了榮譽博士學位。
人物介紹
討厭學外語,拒絕升職加薪的職場“怪人”。
人物介紹
一位“吊車尾”學渣運氣爆棚的逆襲之路。
關鍵詞
2002諾貝爾物理學獎 宇宙中微子 X射線源
“雖然我成績不好,但有自己的強項,學習最重要的是主動性”
出生于1926年的小柴昌俊,性格早熟又擅長劍道。他不肯讀書,喜歡打架斗毆,初中時還被留級處分。不過,小柴昌俊雖然不愛學習,可是天資聰明,他留級后稍稍努力就以“理科甲類第三名”的成績考入豐橋第一高中。等到上了高中以后,他竟然打算加入幫派混社會,而就在這時,一場大病改變了他的人生。
小兒麻痹癥讓這位不良少年“典范”小柴昌俊的右臂無法抬起了。這下劍道、斗毆和幫派理想都隨之灰飛煙滅,而住院期間班主任送給他一本關于愛因斯坦的書,為他開啟了通往物理世界的大門。
不過小柴昌俊的物理之路一開始就翻了車:當時物理計算要在黑板上大量做題,而右臂殘廢的他無疑淪為了教室里的笑柄。自暴自棄的小柴干脆開始逃學,直到他在公共澡堂無意中聽見老師們的議論,大家都說小柴昌俊這渾小子肯定考不上大學,尤其不可能考上物理系!這嚴重刺激了小柴昌俊。當時已經處于畢業(yè)前夕,他沒日沒夜復習了一個月,居然考上了日本東京大學物理系!按理說揚眉吐氣的日子來了吧,可考上大學的小柴昌俊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學校最墊底的,一學期下來,他門門不及格,樣樣倒數(shù)第一。不過這回小柴昌俊沒有放棄,他努力學習,最終不僅成功畢業(yè),還贏得了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獎學金。
留學回來的小柴昌俊學術成就大進,他返回東京大學教書后迅速成為物理學院的負責人,并領導日本的中微子研究工作。他主持建立了中微子探測器,開始了長達五年顆粒無收的觀測過程。
就在他還差一個月退休的時候,距離地球16萬光年的大麥哲倫星云超新星1987A大爆發(fā)了,觀測磁帶上接收到11個超新星中微7——全世界物理學界苦苦探索半世紀之久的中微子學說被證實了!
憑借這項發(fā)現(xiàn),小柴昌俊獲得200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后這位運氣爆棚的老人心滿意足地開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晚年的他在每天“打電動”之余還寫了一本自傳,名叫《我不是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