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鋒 張經緯
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江蘇 南京 210000
現階段,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高層建筑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爬架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1]。
在中航寶勝海洋工程電纜項目交聯立塔新建工程中,交聯立塔外墻采用爬架施工工藝,因立塔層高較高,故常規(guī)設計的爬架無法保證均在結構上進行附著。為此,在不影響爬架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采用了爬架層間附著施工技術,使得爬架架體在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情況下,節(jié)省了材料,提高了安全保障性[2-3]。
中航寶勝海洋工程電纜項目交聯立塔新建工程總建筑面積37 137.95 m2,其中交聯立塔為超高層工業(yè)廠房,群筒結構,建筑面積33 744.46 m2,地上26層,建筑最高處190.9 m,標準層高7 m,局部層高達到8 m。
本工程在南側、北側及東側框架結構外墻窗戶處設置層間附著點,每層共設置層間附著點12處。
交聯立塔標準層高達到7 m,按照常規(guī)附著點原理,附墻支座附著于樓層結構邊梁上,上下相鄰支座間距也為7 m。按照JGT 546—2019《建筑施工用附著式升降作業(yè)安全防護平臺》設計,架體使用階段必須保證3個支座附著,則架體高度將達到22.5 m,而一般架體高度不大于15 m。本工程按常規(guī)方法來設計架體時,架體所需材料、質量將比一般架體多50%,這意味著支座將承擔更大的荷載,對附著結構造成更大的風險。同時,架體的生產成本也將增加,且在升降過程中,因為架體過高,可安裝附著支座的數量少,將造成懸臂端過長,需要增加拉結固定等措施。
為解決常規(guī)架體無法較好適應大凈空結構的問題,采用了爬架層間附著施工技術。其主要技術特點是在樓層中間設置鋼立柱,鋼立柱通過螺栓與樓板固定,鋼立柱頂部安裝支座,完成架體的附著。通過鋼立柱在樓層中間增加了附著點,使架體高度降為14 m,且架體有3個附墻支座,覆蓋2個樓層,相較原設計的質量及材料降低超過1/3。
爬架層間附著施工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施工工藝,使得架體設計突破了常規(guī)架體設計需附著在樓層結構邊梁的限制,在不影響爬架施工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施工造價,解決在常規(guī)設計中樓層較高時需加高架體的難題。同時,架體高度的降低使得附墻支座與結構所受荷載減小,提高了爬架使用的安全保障性。
鋼立柱高1 710 mm,與樓板接觸直角邊長度1 410 mm,立柱長800 mm,寬220 mm。鋼立柱由槽鋼、方鋼管與鋼板焊接而成(圖1)。
圖1 鋼立柱示意
使用二氧化碳保護焊將各構件焊接牢固,焊接后面板不得變形;所有開孔均須機加工成形,去除尖角、毛刺后表面熱鍍鋅處理。
因爬架鋼立柱支撐在樓板上,架體相關荷載將傳遞到結構樓板,原設計中未考慮相應荷載,故應由原結構設計單位根據相關荷載數據復核樓板的承載力。經復核,在爬架使用過程中的原樓板受力滿足規(guī)范要求。
根據爬架導軌設計位置,對鋼立柱安裝點進行放線,采用激光掃平儀與卷尺結合的方式,確定鋼立柱背桿與斜桿打孔位置。
在架體平面設計階段,結合建筑物結構形式,在外墻窗戶或鋼立柱能伸出位置設計機位,保證鋼立柱位置安裝導座后,爬架導軌可順利通過。
鋼立柱及各桿件由廠家直接加工生產,各構件進場后僅需安裝螺栓即可連接成整體。鋼立柱為三角形式,直角邊安裝在樓板上,使用2根M30 mm×750 mm螺栓與樓板進行連接。待鋼立柱與樓板固定牢固后,安裝鋼柱后頂撐桿,增加鋼立柱整體穩(wěn)定性。兩側安裝立柱斜撐,斜撐一端與鋼立柱采用螺栓連接,另一端與結構樓板通過螺栓連接,防止鋼立柱在受水平力的情況下失穩(wěn)。鋼立柱頂部安裝加高件;鋼立柱安裝完畢后,附墻支座直接安裝在鋼立柱端部的加高件上(圖2)。
圖2 鋼立柱安裝
爬架提升程序為:提升前檢查→提升系統(tǒng)拉緊→架體提升→臨時停架→取下附著支座→安裝上附著支座→提升到位→恢復頂撐→提升系統(tǒng)卸荷→恢復組間連接及安全防護→檢查驗收。
爬架提升操作要點如下:
1)在爬架提升過程中,當架體提升到相應標高后,導軌從底部附著支座脫出;待導軌從底部附著支座脫出后,爬架架體需臨時停止提升;待底部支座周轉至頂部相應位置,頂部附著支座安裝到位后,爬架恢復提升,導軌進入附著支座后提升到位。
2)在鋼立柱數量剛好滿足使用工況時,爬架提升過程中就涉及鋼立柱的周轉使用問題。待導軌脫出下附著點后,需立即對鋼立柱進行拆除,轉運到頂部相應位置。提升前應做好準備工作,在鋼立柱安裝位置提前放線,做好開孔或預留工作。在鋼立柱數量充足的情況下,提升前需把鋼立柱安裝到位,減少架體提升的停留時間,降低爬架提升時的安全風險。
1)鋼立柱安裝位置的結構混凝土強度不得低于C20。
2)涉及結構開孔時,需提前在下一層位置設置警戒區(qū),防止混凝土塊等墜落傷人。
3)對螺栓進行檢查,若發(fā)現連接螺栓脫扣或鋼立柱變形現象,應及時處理。每個月對鋼立柱進行一次保養(yǎng),防止螺栓連接處銹蝕。
4)穿墻螺栓應牢固擰緊,受拉螺栓每端的螺母不得少于2個或采用單螺母加彈簧墊圈,螺栓露出螺母3~5扣絲,墊片齊全。
5)架體使用時嚴禁拆除鋼立柱部件和螺栓。
6)附著支座安裝時,作業(yè)人員可直接在樓層內安裝,避免提升工況時進出架體。
1)節(jié)省材料:層間附著施工技術降低了原設計架體高度的1/3,使得架體組裝所需構造材料大量減少。
2)周轉使用性強:鋼立柱由槽鋼、鋼板等焊接而成,一個工程使用完成之后不影響下一個工程的使用,可使用年限長,可周轉次數較多,且自身殘值較高。
3)可操作性強:鋼立柱整體由工程定制生產,現場使用時僅需將鋼立柱運轉至相應位置,通過螺栓固定在結構樓板上,作業(yè)人員安裝簡便。
4)提高安全保障性:層間附著施工技術降低了原架體質量的1/3,使得附墻支座與建筑結構所受荷載大大降低,提高了架體使用的安全性;同時,鋼立柱安裝在室內樓板上,作業(yè)人員可直接在室內安裝附墻支座,減少進出架體次數,降低安全風險。
5)經濟效益:本工程應用層間附著施工技術,在樓層中間增加層間附著,降低了爬架的架體高度,共節(jié)約成本約49萬元。(本工程使用了一套爬架,單套爬架可節(jié)約設備租賃費約49萬元。)
爬架層間附著施工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完全滿足使用要求,未出現任何缺陷,可應用于寫字樓、工業(yè)廠房等層高較高的大凈空建筑物。同時,對異形結構與無結構邊梁等特殊情況也有較好的適用性。
該技術的應用拓展了爬架在設計階段的使用思路,對不同的結構類型有了更多的附著方式選擇,提高了建筑施工效率。隨著使用范圍的進一步擴大以及應用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將來必定會有更多的工程利用爬架層間附著施工技術,以此提高爬架對不同結構形式的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