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靜
審美教育本質上是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是對人的生命本身進行塑造、使之更加完美合理的一種教育。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無論是記敘文、說明文,還是詩歌、散文,都體現著深刻的自然美、社會美、科學美和藝術美的豐富內涵,蘊含大量的道德美、語言美、文化美等因素。教師只要充分挖掘每篇課文美的因素,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就會對自然、社會生活中種種美的現象和事物產生贊嘆、仰慕、熱愛等美好感情,從而激起強烈的向往和追求。下面談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幾點看法:
一、 創(chuàng)設審美氛圍,引導學生感受美
美的生動形象性決定了美育的形象感染性,它可以在潛移默化中使受教育者被美熏陶而同化。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美的氛圍,創(chuàng)設有利于誘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的美的情境,讓學生融入其中。
(1)巧用多媒體,讓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展現在學生眼前 ?,F代化的教學手段,直觀有趣,感染力強,可直接給學生以表象,使學生直接進入美的情境。因此,教師可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創(chuàng)設出形象鮮明的圖片,輔之生動的文學語言,并借助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草原》一課,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的草原、成群的馬兒構成了草原的三大美景,正是這種奇麗的草原風光吸引著作者。教學時,可以“以美激趣”,欣賞美麗的草原風光圖,感受草原的美麗與遼闊。這樣,不需過多的語言,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被吸引,并激起學生與作者兩者之間情感的共鳴,感受這千里之碧的草原美景。
(2)巧借文字展開想象,把學生帶到課文所描繪的實景中去。審美即發(fā)現,心的發(fā)現就是審美的過程。教學時,教師可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感受語言之美、品味藝術之美。如教學《月光曲》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這其中優(yōu)美的意境。教學時,引導學生從描繪的三幅畫面中,感受優(yōu)美的樂曲。如抓住“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灑滿銀光”等文字想象貝多芬按鍵的輕柔,音樂的悠長和舒緩?!霸铝猎缴礁撸┻^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提醒學生感受景象的變化,樂曲旋律的變化。緊接著“海面上刮起了大風,涌起了巨浪”,在文字朗讀中體會音樂驟然高昂激越。最后,播放《月光曲》,讓學生配樂朗讀,在文字中體會音樂的旋律之美。
二、挖掘文中美點,引導學生鑒賞美
教師應善于發(fā)掘每一篇課文中美的因素,尋找美的方式,找出課文中與學生思想感情交流的共同點,并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鑒賞。
(1)美點源于深遠意境 。培養(yǎng)學生審美認識的開始關鍵在于對課文意境的挖掘。意境作為一種藝術境界,它的特點是情景交融,虛實結合,意蘊豐富,啟動欣賞者的不盡聯想和想象,具有超越具體形象的深廣的藝術空間。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景取意,深情綿邈。詩人對摯友離分時的描述,是為抒發(fā)人與人之間本該存在的那些無限深厚的情誼,其意含蓄,耐人尋味。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所勾畫的登高極目所見的壯闊景象,使人產生了胸臆頓開的意境,由此想到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這一道理,其意遠在詩外,無須做更多的講解,欣賞課文的人的心早已融合到作者營造的意境中。
(2)美點源于人物形象 。語文教材成功地為塑造了各種充實飽滿的人物形象,這些正面形象,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在教《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時,啟發(fā)同學們從為革命勇于犧牲的五壯士偉大的英雄形象,聯系到孔繁森等為祖國進步而默默獻身的平凡形象,他們將自己的生命同祖國人民的脈博息息相聯。對于這些光輝形象的挖掘,可以使屹立在學生幼小心靈中的英雄們的豐碑,更加輝煌壯麗,少年兒童對英雄主義的美、愛國主義的美,對信念、理想美的追求和向往,勢必影響他們一生的成長。
三、善用課文美的范例,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美
馬斯洛說過,各種體驗“能解放一個人創(chuàng)造力、自發(fā)性和獨特性”。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文中美的因素,尋找和精選美的方式,用美的方法重新組織教學內容,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語言、思維、操作工具、肢體活動與符號格式結合的活動中充分體驗,使之品嘗創(chuàng)造美的自由和樂趣。
(1)結合課文進行擴寫、續(xù)寫,引導學生寫出心中美感。在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對課文內容進行加工改造,把自己心中美好的祝愿以及心中美好的形象用作文的形式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出來。如學習了《窮人》這篇課文后,學生對善良的母親桑娜充滿同情,這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桑娜的第一次沉默心理進行想象空白描寫,體會她內心的矛盾與善良,感受到她寧愿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貴品質,彰顯人性之美!這些想象性的作文練習既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寫出心中之美。
(2)結合課文寫想象作文,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形象和意境 。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力最顯著的特征。在學生學完課文以后,根據文章內容選取美的方式,讓學生根據這種美的方式,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聯想和補充。它可以是以現實為基礎,結合生活中的美進行創(chuàng)作;它也可以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憑空幻想的,但它又是與一個人的愿望相聯系的,是一種指向未來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如學習了《橋》后,可以寫“新時代的黨員”;學習了猴王出世,就可以寫“假如我是孫悟空”;學習了《游園不值》,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融入詩中,把自己當作詩人,寫成一篇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去訪友的文章,讓學生展開想象寫出春的美,春的生機與活力。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緊抓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生動形象地展現課文所表達的語言美、畫面美、意境美、藝術美,從而使學生心理產生愉悅、精神得到滿足,情感獲得共鳴,思想得到啟迪。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注重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與教育,能激發(fā)孩子們對美的追求與向往,不知不覺地在美的享受中獲取知識、陶冶情操、凈化心、升華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