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少虎
摘 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文章主要對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進行闡述,從引入議題式教學的意義入手,分析議題選擇的原則,提出議題式教學有效實施的對策,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水平。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教學方法;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8-0018-02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語言表達和思維發(fā)展受到限制,缺少動手實踐的機會,這不利于知識技能的自主構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用議題式教學,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引入議題式教學的意義
1.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議題式教學屬于探究性與啟發(fā)性的教學方法,由真實的議題與情境等要素構成,貫徹落實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更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議題式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等方面的特征優(yōu)勢,是傳統(tǒng)教學不具備的。在高中思政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圍繞議題進行探究討論,能在增強師生互動的同時,讓學生從傳統(tǒng)的學習觀念和態(tài)度中脫離出來,保證思政教學的成效。
2.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議題融合了教學內容與社會經濟等各領域的知識內容,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能確保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既拉近了學生與教材及社會生活的距離,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議題式教學還能增強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資料查詢、收集、整理及主動探究的能力,為學生提供表達想法與見解的機會,更有利于學生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的提升。議題深入探討社會前沿問題與熱點話題,更利于學生政治認同感與社會責任感的提升,進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二、議題選擇的原則
1.層次性
在議題式教學中,教師需要全面了解學生在理解能力與知識基礎等方面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學習特征與差異合理設置問題,確保學生參與的成效,以達到理想的育人效果。議題應具備傳授知識與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功能,尤其是針對學習興趣與學生能力不足的學生,教師應當多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入手,合理設置議題,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知識。針對基礎層次高的學生,議題應當以拓展性問題為主,以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最終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2.生活化
除了注重議題的層次性外,教師還要注重議題與生活實際的貼合度,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且空洞的議題,應減少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障礙,切實發(fā)揮議題式教學的作用。教師要立足教材,深入挖掘生活中的議題素材,讓學生討論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問題,產生學習情感與思想共鳴,進而沉浸于問題的探究中。教師還要注重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無縫銜接,靈活結合現(xiàn)代化教學方法呈現(xiàn)教材內容。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的教學應以教材內容為主,不能出現(xiàn)本末倒置與喧賓奪主的現(xiàn)象。
3.時效性
新課標注重高中思政教學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對此,教師應貫徹思政新課程理念,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觀察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在設置議題時,教師要注重議題的時效性,圍繞學生近期關注的時政熱點問題和教材內容等進行,在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心社會發(fā)展。
4.深度性
相對于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教師更應注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尤其是信息時代,為強化學生的價值觀、政治認同感及判斷性思維,教師可以多設置一些有爭議、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實現(xiàn)思想與價值的碰撞,從而得出規(guī)律性結論,進一步增強政治信念,最終養(yǎng)成正確的“三觀”,以切實發(fā)揮高中思政教學的作用。
三、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議題式教學實施策略
1.合理設計議題
議題式教學以問題討論探究為主,教師只有合理設計議題,才能保證議題式教學的順利展開。這就要求教師要參透新課改的理念和精神,充分理解教材內容,圍繞重點難點合理設計議題。首先,圍繞課程標準設計議題。課程標準中的議題涉及面廣,突出了議題的抽象性和議題的實踐性,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明確設置子議題,讓學生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議題,逐步得出完整性結論,實現(xiàn)思維的有效過渡。其次,議題應與教學重點、難點相結合,凸顯自身的學科性。教師這樣設計議題,能確保學生獨立思考與思維碰撞及反思總結等方面的空間性,讓學生在價值沖突中深入分析,切實發(fā)揮議題的價值引領的作用。最后,議題應以開放性為主。教師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布置議題,以確保能夠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同時,教師要注意先后順序,引導學生討論議題的內涵,促進學生深入、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2.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
新課改要求高中思政教學要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或者采取問題情境設置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展開合作學習,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能力。教師要堅定學生的政治信念,加強對學生的理論教學,讓學生掌握和踐行各種思想理論,形成正確的“三觀”,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為營造真實的情境,教師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選取合適的文字、圖片、聲音等數字化素材,讓情境更加生動和具體,盡可能地還原當時的場景,讓學生在情境中快速進入狀態(tài),進而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感。例如,在“文化塑造人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在“參與社團組織和活動是在浪費時間與耽誤學習”的議題中,給出開闊視野與精神需求等方面的討論方向,并利用多媒體播放學校組織的社團活動視頻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激起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讓學生結合視頻資料,圍繞集體主義與競爭意識、能力拓展等話題闡述自己獨到的見解。然后教師總結學生得出的結論,讓學生對“文化塑造人生”有充分的認識和感悟。
3.開展系列活動
議題式教學凸顯了高中思政課程教學的開放性與實踐性,使活動型課堂成為了教學設計與內容呈現(xiàn)的重要載體。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開展議題探究活動,為學生提供表達意見與想法的機會,這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的強化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學活動是呈現(xiàn)教學內容的重要方式,教師應當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圍繞議題靈活設置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滲透理論知識,讓學生真正實現(xiàn)“做中學”與“學中做”。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的結合,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以實現(xiàn)問題的高效解決。這樣,能潛移默化地強化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圍繞“古代孝文化的地位與影響”這一議題深入社區(qū)的各個家庭進行調查,并將資料進行整理。在資料整理的過程中,學生對孝文化有了更多的感悟。教師整理學生的觀點,并通過層層深入的引導,讓學生對議題與教學內容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在實踐中逐步提升分析推理與觀察探究等能力,進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地位與影響有全方位的了解。
四、結語
總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議題式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影響議題式教學效果的因素較多,還需要政治教師總結實踐經驗,重視議題式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結合,確保議題式教學能夠真正發(fā)揮作用。政治教師還要重視教學評價,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和想法,靈活制訂教學計劃,進而使思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林光勇.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案例分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10).
[2]魏欣.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運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
[3]朱開群.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探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