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精奢商業(yè)日報》6月24日文章,原題:奢侈品牌為何必須跟上中國的“萌”趨勢如今奢侈品行業(yè)發(fā)生的最根本變化之一,是向中國千禧一代和Z世代市場轉移。其中一些是技術性變化,例如大多數品牌為接觸中國年輕消費者而進行數字轉型。其他變化與品位有關:推出靈感源自中國傳統(tǒng)的季節(jié)性系列產品、更多迎合中國新興萌文化的設計。
“萌”在中國是對單純童真事物的一種流行表達。與日本的“卡哇伊”類似,中國的萌文化表現出年輕一代對可愛時尚風格的偏愛。近年來,對大行其道的“萌”的利用,已成為在競爭激烈的中國零售業(yè)中成功的關鍵之一。
受“萌”啟發(fā)的商品被認為暖心又治愈。對越來越在中國職場殘酷競爭中感到疲倦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來說,此類商品頗具“心理治療”的吸引力。萌文化已向奢侈品和時尚業(yè)滲透。例如,古馳去年9月與時尚雜志合作,在華推出《海賊王》系列時裝漫畫(如圖)。今年1月,該品牌又為中國春節(jié)推出哆啦A夢系列產品。當月,路易威登、博柏利等眾多奢侈品牌紛紛加入這場競爭。
盡管奢侈品牌與動漫之間的合作與日俱增,但業(yè)內也有一種共識:相關產品只面向中國。在西方,靈感源自卡通的可愛設計僅針對兒童而非成年人。但在受萌文化影響的中國,可愛設計無論對兒童還是年輕成人,都有吸引力。(中國消費者)這種偏好與西方理念正相反。
如何在中西方不同口味之間保持平衡,已成為全球品牌的一個挑戰(zhàn)。實際上,東西方風格的兩極分化近年來已成一個行業(yè)主題:與偏愛更沉穩(wěn)奢侈風格的西方消費者相反,中國人越來越表現出一種外向型價值觀,青睞帶標志的設計和鮮亮圖案,而非強調傳承和手工藝的東西。
不過,中國不斷增長的萌文化對品牌具有更廣泛的影響力。首先,萌文化反映出年輕消費者的情感需求。其次,這種將可愛視為新魅力的趨勢,正逐漸成為一種遠超中國和東亞市場的全球趨勢。盡管斷言萌文化將成下個熱門潮流為時尚早,但這種可愛運動——已不僅是一種亞文化,正繼續(xù)向中國和其他地區(qū)滲透?!ㄗ髡逬iaqiLuo,丁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