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400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第六中學 周凡雅
窄窄的街道,行人絡繹不絕。街道兩邊是風格不一的店鋪,最熱鬧的要數(shù)街邊轉(zhuǎn)彎處的涼粉攤兒。那里總是擠滿了或坐或站的老主顧,老老少少,滿臉愜意。
放學后我總是背著書包蹦蹦跳跳地在小街上穿行。每次走到離涼粉攤兒還有幾米遠時,就聽見老板娘熟悉的聲音:“丫頭,食碗涼粉哩?”“來嘍!”我開心地小跑過去,在小折疊桌前的塑料凳上坐下來,將書包抱在胸前,哼著小調(diào)等待美味上桌。
老板娘四十歲左右,穿著樸素,鬢邊微白,眼睛里始終充滿笑意。聽大人說,老板娘從鄉(xiāng)下嫁到縣城后就一直在這里擺攤兒賣涼粉,因為涼粉味美價廉、干凈衛(wèi)生,小攤兒從不缺顧客。老板娘見誰都笑瞇瞇地問:“食碗涼粉哩?”
我是吃著她家的涼粉長大的,老板娘和我十分熟絡。每次我付錢時,老板娘總是笑著說不用,推搡幾次她方才接過錢,又常常在我不注意時往我的瓷碗里加上滿滿一勺涼粉和她自己熬制的紅糖水。涼粉攤兒默默地陪伴著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
搬家后,不再順路,我漸漸很少光顧涼粉攤兒,只在放假時偶爾去回味下。后來棚戶區(qū)改造,小街不在了。聽外婆說,涼粉攤兒也搬了幾次地方,后來竟然找不著了。我時不時會想起它來,每次想起心里都空落落的。我懷念在涼粉攤兒吃涼粉打發(fā)時間的美妙日子,懷念舌尖上紅糖水的甜味!
轉(zhuǎn)眼,我上了初中。一個周末的上午,我剛做完作業(yè),聽到電視里播報:“疫情過后,地攤兒經(jīng)濟在當?shù)卣姆龀窒滦蝿菹踩恕蓖馄艤蕚淙ベI菜,我便央求和她一起去。外婆說:“好,今天帶你去個好地方!”我問了幾次,外婆都故意賣關(guān)子,我一路琢磨著會去什么好地方。
我們轉(zhuǎn)了幾條街,竟然來到了我曾經(jīng)熟悉的步行街。這里變化太大了!街道整齊又寬敞,鋪著青色條磚,清一色的兩層半小樓,頂上是青色的瓦。一路上有很多熟人跟我們打招呼?!笆惩霙龇哿ǎ俊绢^……哎,小美女,這么高哩!”循著這熟悉的聲音,我轉(zhuǎn)過頭看去,小攤兒還在!我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飛一般地跑了過去。
小攤兒變漂亮了!街邊的攤位都是統(tǒng)一的布局,每個攤位還多了個紅色的樹脂棚。這里比以前更加熱鬧繁華。幾年不見,老板娘眼中依舊充滿笑意,老人、小孩兒坐在攤兒邊,邊吃涼粉邊說笑。老板娘一邊和我們打招呼,一邊和他們笑呵呵地聊著天。我坐在嶄新的靠背椅上,靜靜地看著老板娘熟練地盛滿涼粉、加滿紅糖水,不一會兒,一碗堆得冒尖的涼粉就送到了我面前。我趕忙舀起一勺放到嘴里,緊接著又啜了一口糖水,還是那么冰冰涼、糯糯甜,甜在嘴里,甜到心里。
老板娘微笑著看著我一如兒時那樣的狼狽吃相,和以前一樣,又加了一勺涼粉過來,同時在我碗里加滿了紅糖水。等我抿完最后一滴紅糖水,老板娘坐過來和我們聊天,方言里夾雜著普通話,別有一番趣味。談到她自己時,她興奮地說,老街變漂亮了,大家對她的老工藝制作的涼粉的喜愛卻沒有變,小攤兒的生意越來越好了。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我想,就算老街再怎么變,美味的涼粉、人們的樸實厚道都不會變!
(指導老師 陳曉英)
簡 評
這篇文章值得學習之處是場景描寫豐富細膩。作者主要描繪了兩個場景:童年時期在老街街邊吃涼粉和上初中時在變美后的街邊吃涼粉。這兩處描寫中既有對街邊風景的描寫,又有對賣涼粉女攤主的精心刻畫。作者通過對人物典型語言、典型動作的描寫,使得一位熱情善良的女攤主形象躍然紙上。
(付認老師)